太子暗恋太子妃

第58章 陪伴

字体:16+-

◎我陪你。◎

谢无恙小声咳嗽起来。

他咳得稍有些喘息, 弄得姜葵忧心起来,倒了一盏热茶递给他。

她起身坐在榻边,转脸望着他。他倚靠在床柱上, 手里握着那盏茶, 低头慢慢饮尽了, 闭了一会儿眼睛。

再抬起眼睛时,他撞见面前的少女依然严肃的眼神。

……他又闭上了眼睛。

“谢无恙,”她喊住他,“睁眼看我。”

“困。”他闭着眼睛说, “睁不开。”

他的声音里满是倦意, 听得她有一分心软, 只好对他说:“好吧,准你闭着眼睛。”

刚松了一口气,他听见她再度命令:“叫我师姐。”

他迟疑着,茫然问道:“……我为什么要叫你师姐?”

“别管。”她严肃道, “快叫。”

……他有点想再咳一阵。

沉默片刻, 他叹了口气, 睁开眼睛。

静谧的宫室里, 面前的少女倾身过来,凝望着他,长发扫落在他的手边。她的眼瞳明净剔透, 倒映着他的面庞, 以及粼粼的霞光。

“师姐。”他说。

他的声音清冽干净,有种玉石或者白瓷一样的质感。

一点也不像那个人。

但是很好听。

她歪着脑袋看了他一会儿,又说:“叫我江小满。”

他茫然:“我为什么……”

她打断:“快叫。”

他闭了一下眼睛, 温和地望着她:“江小满。”

完全不一样。

但是也很好听。

“好吧。”她摇着头, “你睡觉吧。”

顿了一下, 她又说:“你以后还是叫夫人好了。”

“好。”他小声回答。

灼灼霞光里,她坐回书案前,蘸墨提笔落字。他坐在她身边,闭目倾听她的落笔声,恍惚间举世安然,如梦里桃源。

“有事要忙,离开一下。”她读了新送来的书信,忽而收了案上的文书,抱着一堆纸卷转出殿门。

离开前,她停步转身,又严肃道:“忘记方才的对话。”

“……好。”

他倚坐在床榻上,望着她远去的身影,低头把玩着手里的茶盏。

“江小满,”他敛眸笑了一声,“……你太坏了。”

他披衣而起,靠在殿门前,仰望着纷扬的落花。霞光自天边挥洒,无边漫卷了他一身,勾出一道淡金色的侧影。

“殿下,”洛十一从后方走来,“温亲王急信。”

谢无恙接过信,展开读完,神情微微变了。

他低声问洛十一:“让你去盯余公公,可有什么动静?”

“我不敢离得太近。”洛十一回答,“他今日下朝后去过一趟掖庭宫,此后在子城里待了一整日,拜访过好几位官员……似乎有不少御史台的人。”

谢无恙仔细问过,神情一点点凝重起来。

他转身疾步回殿内:“我即刻入宫一趟。请顾詹事过来。”

洛十一行礼退下,顾詹事很快到了。

他领着数名宫人步入殿内,推来一架紫檀木衣桁。

衣桁上整齐陈列着白纱中单、绛纱外袍、瑜玉双佩、朱红双组绶……一层又一层,华贵而繁复,需要在多人的服侍下耗时极久才能换上。

谢无恙低垂眼眸,长久而安静地站在流动的人影中央。

有人为他换上雪白里衣,有人为他外披绛纱袍,有人在他的腰间佩戴玉具剑……他一寸寸地变回了那位尊贵的皇太子,一身沉重华服,如坐于高寒的云端。

戴上九玉冠的那一刹,他终于有些体力不支,扶着衣桁撑住身体,轻微喘息着。

忽然有人扶住了他,低声说:“我来。”

他微怔,抬眸,身边的少女稳稳托着他的肩,替他分了许多重量在她的身上。

她转头屏退宫人:“都退下,剩下的我来。”

人影鱼贯退出,殿内顷刻间寂静无声。

姜葵扶着谢无恙坐在一张梳妆案前,轻轻帮他卸了九玉冠。他撑着手肘,抬起头,望向她,轻声说:“夫人……”

“我知道你还是要入宫。”她在他身后坐下,“我不拦你。”

她缓缓道:“我方才已经得知,将军府出事了。你是要进宫求你父皇。”

“可我小姑说过,不要你插手这事。现在想来,她大约是怕你为此事惹恼了你父皇,不但求不到恩典,反而得不偿失……但你还是想试一试。”

她叹了一口气,“况且你才病好不久,入夜了又跑去宫里折腾,很伤身吧?”

“但是……”她抬手封住他的唇,在他开口之前讲道,“谢无恙,我不拦你。”

她抬起头,看着他:“我陪你。”

他怔住,久久不语。她在他身后扶正他的发髻,低语:“我帮你簪发吧。”

“我不知道你还会簪发。”他低声道。

“不太会,簪得很差。”她摇摇头,“但你现在连站都站不住,不想这副样子被旁人看见吧?”

“多谢。”他轻声说。

“不用谢。”她轻声说,“反而是我要谢你……虽然你救将军府是为了和北司斗,但是你毕竟是在救我的家人。”

他没回答,闭上眼睛。她的手指在他的发间经过,笨拙地用一根犀簪绾住他的乌发,而后端正地为他戴上那顶沉重的冠。

透亮铜镜中,他看见她托起他的下颌,为他分担了那顶冠的重量。她的手指贴着他的皮肤,他感觉不到那温度,但他心里知道,那是温暖的。

是于万籁寂静之中拯救他的温暖。

那日霞光收尽后,星星点点的光落了东宫满地。

黄昏时分,皇太子携太子妃乘辂出宫,前往太极宫求见天子,求一个无望的恩典。

即便所求无望,也非要求一求。

因为倘若不求,便是全然无望。

倘若求了,至少不负本心。

那日起居注载,皇太子在太极宫前跪了一夜,始终不得面见天子。

-

蓬莱殿内,灯火彻夜不息。

掌事女官季英提了一盏宫灯,穿过回环的长廊,推开彩绘的木门,行至灯火深处。

棠贵妃倚坐在一张美人榻上,以点染蔻丹的指尖抵住额角,闭目沉思已久。她的容颜华美苍然,有如一幅褪色了的斑驳古画,画中有美人迟暮、临水远眺。

“娘娘,”季英低声道,“方才有线人前来递话,御史台数十人连夜弹劾大将军,联名奏章俱已呈交御前了。”

棠贵妃轻轻摇头:“这一天还是来了。”

“黄昏时分,将军府被金吾卫包围,不许任何人出入。温亲王连请三次面圣,皆被拦下。”季英低低地说,“皇太子已经在太极宫前跪了大半夜了……”

棠贵妃抬起头:“这傻孩子……我不是托小满传过话,让他不要插手此事吗?”

“太子妃陪着皇太子一道去的。”季英低着头。

“这两个孩子怎么一起傻?”棠贵妃叹息一声,“那是他父皇,他难道不清楚,圣上要做决定的时候,没有人能干扰吗?”

“娘娘……现下怎么办?”

“等。”棠贵妃按着额角,“运作了这些时日,再加上太子党相助,多少还有一分转圜余地。且看圣上如何决定吧。”

“其实大将军不过是为旧友求了一次情……至于被御史台弹劾至此吗?”季英忍不住说。

“为佩刀入宫的兵部官员求情……此事在有心之人眼里,是杀头之罪。”

棠贵妃低低说,“我虽然查不到线索,但那位大人敢佩刀入宫,绝不可能是因为醉酒,必是有人设局陷害……或是有宦官传了假消息误他。”

“其实圣上也不过是寻个由头收回兵权罢了。”她闭目叹息,“狡兔死,走狗烹……这么多年了,圣上还是想着当年夺嫡之事啊。”

她停了片刻,压低声音问:“长公主那边有消息了吗?”

“递了三次信过去。”季英也压低声音,“长公主府隐隐有动静。还要再递一次信吗?”

“等。”棠贵妃摇头,“她在犹豫。”

她思考良久,又缓缓道:“把我压在木匣子里那封信送过去。那是阿莲的手笔,她们曾是旧交……愿以此襄助长公主下定决心。”

季英依言离开。棠贵妃独自倚坐在美人榻上,四面都是摇曳的烛光火影,照得她满头朱钗华彩四溢,容颜如璞玉无瑕。

她望着头顶一盏明亮跃动的珐琅灯,苍苍然笑了笑,复又低低轻叹一声。

直到满殿灯火都黯了,掌事女官季英终于推门进来,疾步走到棠贵妃的榻前。

“娘娘……长公主回信了。”季英低声说。

棠贵妃接过信,匆匆展开,却发现上面只落笔了一个字。墨色端庄圆润,笔势雍容大气,乃是出自长公主的亲笔。

信上写着:“否。”

翻到背面,竟绘有一幅草草而就的水墨画,点点淡墨描出了一段湖光山色,山间有名刹古寺,僧人披袈采药。

“娘娘……”季英迟疑着问,“长公主是什么意思?”

棠贵妃摇头叹息:“她说她老了。”

她又叹息一声,低低道:“而且她知道我有过孕的事了……所以,她不敢信我了。”

“可娘娘分明已经喝下了去子药,此事早都过去了……”

“但她知道了。”棠贵妃摇着头,“我隐瞒此事是为避免圣上忌惮将军府,却不料长公主竟然得知了此事。因为那个可能出生的孩子,她不敢信我会全力支持她……”

她淡淡笑了一下:“当时,我只是犹豫了一刹那啊。”

“娘娘。”又有一名宫人在殿前长拜,“太极宫有消息了。”

“进来说吧。”棠贵妃闭目低语,“什么消息?”

宫人小步入殿、俯身跪地而拜,垂首再叩首三次。

“……结党犯上,谋逆不轨,全府上下,一律处斩。”

-

谢无恙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躺在满是草药和水汽的白雾里。

“我睡了多久?”他低声问。

“大半日。已过黄昏,是亥时了。”洛十一在屏风外答。

“还来得及。”谢无恙说。

他咳着嗽起身,淌过汩汩的水流,抓起在博山炉前熏过的绛纱袍。

洛十一急忙过去扶他。他踉跄了一步,重重跌坐下来,仰靠在墙壁上喘息着,胡乱把那件绛纱袍搭在身上,凝视着自发间坠落的水珠。

“她……”

“去蓬莱殿了。”洛十一答道,“她留话给你,让你不要动,她去与贵妃商议,看看此事是否有转圜余地。”

他见谢无恙不再挣扎着起身了,才转去那扇竹木屏风后。他端起放着青瓷茶具的木托盘,侍奉在谢无恙身侧,递了一盏热茶到他的手中。

谢无恙推开了。

氤氲的白雾里,他遍身都是凌乱的水汽,目光涣散,良久不语。那件绛纱袍无声地掉了下来,在乌木地板上折叠成一团。他就在这团华贵的绸缎间安静地倚坐。

他轻声说:“十一,我累了。”

“殿下……”

“一年,还有一年。”他闭上眼睛,“我要怎么做才能护得下那么多人?”

“敬德五年,我那次发病……北司趁势而起,如珩被贬,老师被贬,还有那么多人罢官的罢官,流放的流放……”

“这次我只是睡了一日而已。”他低低地说,“倘若我昨日没贪睡,赶在那些人之前去一趟御史台……倘若我昨夜能坚持到见父皇一面……”

“殿下……”洛十一低声开口,却不知道说什么。

倏尔有脚步声从殿外传来。

一个纤细美丽的身影停在乌木门前,以白皙漂亮的指节叩响门面。少女的声音轻轻地说:“谢无恙,你醒了吗?”

洛十一从偏门退下,谢无恙起身走上前。

缭绕而上的水汽里,他一步一步,走得缓慢,最后停在了门后。

他站在那扇门后抬起手,推开门就是他想见的女孩。

可是他忽然不敢动了。

他无声地垂眸笑了一下,收回了手,慢慢转身,背靠在门上,仰头闭上眼睛。

“你在那里吗?”她轻声问。

“嗯。”他轻声答。

簌簌的衣袍声响了一阵,接着是一个靠在门上的声音。

对面的女孩也没有推开门。

她背靠在门上,低着头,双手拢在身后,掌心轻轻贴着门面。

隔着一扇门,两人背靠着背,安静地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此间寂静如许,星光如纱幔堆积在地面。

星星点点的莹尘越过那扇门,从细窄的木缝间透出,自她的头顶一粒粒落到他的肩头,在不远处的木地板上投出寥落的光影。

“谢无恙。”她又喊他。

“嗯。”他说。

“不怪你。”她轻声说,“我知道你在自责。这事全然不怪你,我知道你尽力了。”

“抱歉。”他说。

“别道歉。”她摇摇头。

停了一下,她继续道:“我从蓬莱殿回来了。将军府被围了一天一夜。我小姑想了很多办法,但是都没有用……那个本来会帮她的人,并没有出手。”

“她提前送走了我三兄,我又嫁给了你,所以她觉得一切也不算太糟糕……”

“可是……”

她低低地说。

“可是……”

“我好难过啊……”

他闭着眼睛,倾听她的声音。

她没有哭,她的声音很坚定又很倔强,有一种清脆而坚韧的质感。

可是他知道她真的很难过。

如果他此刻是祝子安,他一定会抱一抱她。

可是他此刻是谢无恙。

她不说话了。她靠在门上想了一会儿,慢慢直起身子,抱起裙角欲往回走。她还有很多事务要处理,很多封信要回,很多文书要批阅。

“吱呀”一声,门打开了。

她停步回身,看见那个人站在门后,一身雪白的单衣,发丝还在滴答淌水。

风吹落花缀满他的肩头,他的眉眼华贵又清寂,不似此间中人。

无数星星点点的光里,他忽然抱住了她。

满怀的衣袂落了一地,泼溅起如水银华。

“……谢无恙?”

“……我在。”

作者有话说:

小满:叫我师姐。

小谢:?

小满:叫我江小满。

小谢:??

小谢:(痛苦面具)江小满……你太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