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55章 集各家之所长

字体:16+-

两人听了这话,都有些惭愧。

“对不起……”

他们同时说。

“这就对了,”

朱瞻基笑道,“我们既然要办航海学堂,就要集各家之所长。阮先生负责天文历算,黄老爷子主持造船,赵家提供航海经验,再加上几位回族商人的外语和人脉……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把学堂办好。”

众人听了这话,都连连点头。

“对了,”

朱瞻基突然想起一件事,“赵老,你那面观星镜可否借我一用?”

“大人要观测天象?”

“没错。”

朱瞻基说,“我总觉得,‘海上堂’的人在找的东西,和某个特殊的天象有关。”

回到书房,朱瞻基仔细研究着那面铜镜。

镜背上的花纹极为精妙,在烛光下似乎会随着光线变化而改变。

“有意思。”

他喃喃自语,“这些花纹……好像是某种星图?”

正在这时,郑和匆匆走来:“大人,不好了!”

“又出什么事了?”

“刚收到消息,在泉州发现了大批可疑船只。据说都是些从没见过的奇怪船型。”

朱瞻基眉头一皱:“难道‘海上堂’的人有了新动作?”

“不只是这样,”

郑和压低声音,“那些船似乎都装备了新式火器。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有人看到,夜里这些船会放出奇怪的信号。”

朱瞻基心中一动:“什么信号?”

“据说是一种蓝色的火光,能在空中停留很久。”

“有点意思。”

朱瞻基站起身,“准备一下,我们要去泉州一趟。这次,得把几位新招募的人才也带上。”

泉州港夜色如墨,海面上偶尔闪过几点渔火。

朱瞻基带着几个心腹,躲在一处废弃的渔棚里观察。

“大人,你看!”

郑和突然指向远处。

只见海面上亮起一道诡异的蓝光,如同一条发光的蛇般升上夜空,在空中停留了片刻才缓缓消散。

“果然如密报所说。”朱瞻基眯起眼睛,“阮先生,你怎么看?”

阮姓男子正专注地观察天象:“这个位置……有意思。”

“哦?”

“您看,”

阮先生指着天空,“这个时节,天狼星应该出现在这个位置。而那些信号,恰好是在天狼星最亮的时候发出的。”

朱瞻基若有所思:“赵老,你父亲的笔记里可有类似的记载?”

赵明(赵老的儿子)翻看着手中的册子:“确实提到过类似的情况。先祖在南海航行时,曾遇到过一些奇怪的船只,也是在特定的星象下发出信号。”

“马哈木,”

朱瞻基转向回族商人,“你见过这种船吗?”

魁梧的波斯商人摇摇头:“从没见过。不过……”他迟疑了一下,“前些日子在波斯湾,确实听说有个神秘的商队在收购一种特殊的矿石。”

“什么矿石?”

“好像是能发出蓝光的那种。具体叫什么名字我不清楚,但价格贵得吓人。”

“哼,”

黄匠人冷哼一声,“那些船的造型也很古怪。用料倒是不错,但做工粗糙,一看就不是行家造的。”

朱瞻基静静听着众人的分析,突然问:“阮先生,那面观星镜可带来了吗?”

“带了。”

阮先生取出铜镜。

朱瞻基接过镜子,对着夜空仔细观察。

镜面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光芒,背面的花纹若隐若现。

突然,他似乎发现了什么:“你们看这个花纹……是不是和那些船发出信号的位置有些相似?”

众人凑过来一看,果然如此。

镜背上的某些花纹,竟然和那些神秘船只的位置形成了某种对应关系。

“等等,”

赵明突然说,“我想起来了!先祖的笔记里提到过一个传说。说是在南海某处,有一座神秘的岛屿。那里藏着一个重要的秘密,而找到它的钥匙就在天象的变化中。”

“所以那些人是在寻找这个秘密?”

郑和问。

“极有可能。”

朱瞻基说,“但他们为什么要在泉州集结?除非……”

话没说完,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哗。

几艘巡逻的水师战船正向那些可疑船只驶去。

“该死!”

朱瞻基暗骂,“是谁这么莽撞?”

话音未落,海面上突然爆发出一阵剧烈的轰鸣。

那些神秘船只竟然开始还击,而且火力惊人!

“这……”

郑和目瞪口呆,“他们用的是什么武器?”

“不是一般的火炮。”

黄匠人眯起眼睛,“声音不对,威力也太大了。”

战斗来得快去得也快。

那些神秘船只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几艘受损的水师战船在海面上漂浮。

“快,去救人!”朱瞻基下令。

等把受伤的水师官兵救上岸,朱瞻基才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原来是本地水师发现这些可疑船只,想上前盘查,结果遭到猛烈反击。

“大人,”

一个受伤的水师百户说,“那些船上的火器太厉害了!而且……”

他咳嗽几声,“他们好像早就料到我们会来,准备得很充分。”

朱瞻基皱眉:“你是说我们内部有人给他们通风报信?”

“极有可能。”

朱瞻基陷入沉思。

看来“海上堂”的势力比想象中还要深入。

“大人,”

郑和突然说,“属下倒是想到一个办法。”

“说说看。”

“既然那些船只对天象这么在意,我们何不顺着这条线索查下去?让阮先生计算下一个适合的星象是什么时候,我们提前埋伏。”

“好主意。”

朱瞻基赞许道,又转向马哈木,“你去打听打听那种能发蓝光的矿石的来源。”

“明白。”

“黄老爷子,”

朱瞻基继续安排,“麻烦您研究一下那些船的构造,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

“包在我身上!”

“赵明,你父亲的笔记里如果还有什么线索,一定要及时告诉我。”

“是!”

安排完这些,朱瞻基又叫来几个心腹:“给我盯紧本地官员,特别是和海运有关的。我怀疑有人在暗中和‘海上堂’勾结。”

众人领命而去,朱瞻基却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