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59章 追查真相

字体:16+-

黄匠人仔细检查着那些缴获的零件,眉头越皱越紧。

“怎么样?”

朱瞻基问。

“这些零件……”

黄匠人用手摩挲着金属表面,“做工极其精良,而且设计很巧妙。如果我没看错,这是某种航海仪器的部件。”

“航海仪器?”

“对。你看这个构造,”

黄匠人指着一个精巧的齿轮组,“应该是用来测量角度的。而这个……”

他又拿起另一个零件,“很可能是某种罗盘的部分。”

朱瞻基若有所思:“所以他们不只是在收集人才和图纸,还在研制新的航海工具?”

“极有可能。”

黄匠人说,“而且从这些零件的做工来看,对方的工艺水平很高。恐怕是集合了多方面的技术。”

这时阮先生走了进来:“大人,我看过那本记录了。”

“有什么发现?”

“很有意思。”

阮先生展开一张纸,“这些记录虽然零散,但提到了几个特定的日期。我把这些日期对照天象图,发现了一个规律。”

“什么规律?”

“这些日期都是在特殊的天象出现时。比如某些星辰的位置,或者潮汐的变化。而且……”

阮先生指着图上的标记,“这些天象恰好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规律。”

朱瞻基眼睛一亮:“你是说,他们的行动是按照天象来安排的?”

“没错。”

阮先生说,“根据这个规律,下一个适合的日期应该在两个月后。那时候,天象会形成一个特殊的位置。”

正说着,马哈木匆匆赶来:“大人,打探到一些消息。”

“说。”

“最近在波斯湾一带,确实有人在大量收购特殊的矿石和金属。而且……”

马哈木压低声音,“有商人说看到过类似的零件。是一个自称来自天方的商队在出售。”

“天方?”

朱瞻基冷笑,“借用阿拉伯人的名义罢了。郑和,你觉得呢?”

郑和思索道:“确实可疑。真正的阿拉伯商人不会这么高调。而且,那些零件的工艺明显带着倭国的特点。”

“所以是多方势力联手?”

“很可能。”

郑和说,“他们各自提供技术和资源,共同谋划着什么。”

朱瞻基踱步沉思:“前几天抓到的走私犯招供了吗?”

“还在审。不过已经知道,他们是受雇于一个叫‘海船堂’的组织。”

“海船堂?”

朱瞻基眯起眼睛,“倒是个贴切的名字。看来他们是想控制海上的造船技术啊。”

“大人,”

赵明突然说,“我想起一件事。先祖的笔记里提到,南洋某些岛屿上有古老的造船工坊。那里的工匠有特殊的技艺,能造出很快的船。”

“这么说,他们搜集这些技术,就是为了……”

“重现那些失传的造船技术。”

赵明点头,“如果成功了,他们就能建立一支快速的船队。到时候……”

朱瞻基接过话:“就能控制整个南海航路了。”

屋内一时沉默。

“诸位,”朱瞻基最后说,“看来我们得改变计划了。”

“大人的意思是?”

“既然知道他们在等特定的时机,我们就要抢在前面。”

朱瞻基说,“第一,加快航海学堂的建设。要在两个月内培养出第一批学生。”

“这么快?”

“来不及了。”

朱瞻基斩钉截铁地说,“与其被动防守,不如主动出击。第二,”他转向黄匠人,“请老爷子研究这些零件,看看能不能破解其中的奥秘。”

“这个简单。”

黄匠人拍胸脯,“给我三天时间。”

“好。第三,”

朱瞻基又对马哈木说,“你们几个去打探那个‘海船堂’的具体情况。要知道他们的据点在哪,有多少人手。”

“明白。”

“最后,”他看向阮先生,“请先生继续研究那些天象。我总觉得,他们选择这些时间点,必有深意。”

安排完这些,朱瞻基走到窗前。

远处的海面上,一轮明月正冉冉升起。

“真相就要浮出水面了。”

他喃喃自语,“不管你们在谋划什么,这片海,终究是大明的海。”

夜深了,广州城外的一处民宅里,灯火依然明亮。

“你确定消息准确?”

朱瞻基盯着面前的探子。

“千真万确。”

探子抹了把汗,“他们在城外的山上建了个秘密工坊。每天半夜都有马车运送物资上山。”

“都运些什么?”

“主要是金属和木材。不过最近……”

探子压低声音,“开始运一些大型器械。具体是什么看不清楚,都用布盖着。”

朱瞻基和郑和对视一眼:“可以带我们去看看吗?”

“这……”

探子迟疑道,“很危险。他们在路上设了哨卡,而且有不少倭人武士把守。”

“倭人?”

朱瞻基眼中精光一闪,“果然和倭寇有关。”

正说着,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马哈木快步走进来:“大人,发现了!”

“什么?”

“那个‘海船堂’的据点。”

马哈木压低声音,“就在虎门附近的一个小岛上。平时看起来像个普通的渔村,但暗地里……”

“说下去。”

“那里经常有商船进出,都是夜里行动。而且岛上有专门的船坞,能容纳大船。”

朱瞻基思索片刻:“看来他们是想把虎门作为基地啊。”转向郑和,“派人盯着那个岛,要知道每天进出的都是什么人。”

“是。”

这时黄匠人也匆匆赶来:“大人,那些零件我研究明白了。”

“如何?”

“确实是某种航海仪器的部件。”

黄匠人说,“比一般的罗盘要精密得多。而且……”他压低声音,“上面有一些特殊的刻度,似乎是用来测量星辰方位的。”

“星辰方位?”

朱瞻基若有所思,“阮先生可在?”

“在书房研究天象图。”

朱瞻基起身向书房走去。

推门进入,就见阮先生正全神贯注地研究着一堆图纸。

“先生,可有发现?”

阮先生抬头:“大人来得正好。你看这个……”

他指着图上的标记,“这些天象的变化和某些航线很吻合。”

“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