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61章 分头行动

字体:16+-

“大人,”

阮先生走过来,“按照天象推算,我们大约需要十天才能到达那片海域。”

“来得及吗?”

“时间很紧,但应该够。”

阮先生说,“不过途中不能耽搁,否则可能错过最佳时机。”

朱瞻基点头:“那就加快速度。对了,让水手们都换上渔民的衣服,免得引人注意。”

与此同时,郑和的船队已经向北驶去。

他们的任务是平定泉州附近的倭寇骚扰。

“大人,”

一个哨手报告,“发现可疑的船影!”

郑和举起千里镜观察。

果然,前方有几艘倭寇的快船正在游弋。

“摆出商船的样子。”

他下令,“让他们以为我们是普通的商船。”

果然,那些倭寇的船很快就注意到了他们。

几艘快船调转方向,向这边驶来。

“等他们再近些。”

郑和低声道,“记住,要活捉几个问话。”

另一边,马哈木的船队则按照正常商路行驶。

他们装作普通商船,时不时和其他船只交谈,打探消息。

“那些可疑的大船向南去了。”

一个渔民告诉他们,“不过最近几天,经常有小船在暗中跟踪过往的商船。”

马哈木若有所思:“看来他们在建立情报网络啊。”转身对手下说,“让兄弟们都小心些,别露出破绽。”

朱瞻基这边,三艘船已经驶入了人迹罕至的海域。

这里的海面特别平静,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地方要特别小心。”

赵老提醒道,“这种地方往往暗藏危险。”

“让水手们时刻注意水色变化。”

朱瞻基吩咐,“发现异常立即报告。”

正说着,忽然听到前方传来异响。

“礁石!”哨手大喊。

船只紧急转向,堪堪避开一处暗礁。

“好险。”

黄匠人擦了把冷汗,“这些礁石和图上标注的位置不太一样。”

朱瞻基蹲下检查海图:“可能是水流改变了位置。阮先生,能不能根据星象推算出安全的航道?”

“需要时间观测。”

阮先生说,“不过我发现一个规律。你看这些礁石的分布……”

他指着海面上露出的礁石:“似乎形成了某种图案。”

“确实。黄老爷子,把那些航海仪器拿来看看。”

黄匠人取来新制的仪器。

这些仪器虽然没有敌人的精密,但胜在结实耐用。

“有意思。”

朱瞻基研究着仪器的读数,“这些礁石的排列,好像和某些星象有关。”

“难怪他们要等特定的天象。”

阮先生恍然大悟,“那时候星辰的位置,正好能指引出安全的航道。”

“那我们现在?”

“只能走走停停了。”

阮先生说,“每天观测星象,找出相对安全的路线。”

朱瞻基点头:“也好,反正我们是要避人耳目。让水手们都打起精神,这几天有的忙了。”

夜晚,三艘船停在一处相对安全的海域。

阮先生和几个学生在甲板上支起观测仪器,研究星象。

“大人,”

黄匠人找到朱瞻基,“我看过那些礁石的痕迹,发现一些奇怪的东西。”

“什么东西?”

“有人为加工的痕迹。”

黄匠人压低声音,“而且年代很久远,可能是几百年前留下的。”

朱瞻基若有所思:“所以这条航路,在很久以前就有人用过?”

“没错。而且……”

黄匠人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礁石,“那些形状不太自然的礁石,很可能是人为调整过的。”

朱瞻基眼中精光一闪:“有趣。看来那些人找到的不只是航海图啊。”

船队在神秘的海域航行已经五天。

“前方发现废弃的渔船!”

瞭望手突然喊道。

朱瞻基举起千里镜观察。

果然,不远处漂浮着一艘破损的渔船,船身已经破了个大洞。

“小心些,过去看看。”

靠近后,黄匠人带人登上渔船检查。

很快就有了发现。

“是被撞的。”

黄匠人指着船身的破洞,“从痕迹看,应该是被一艘大船撞击所致。而且……”他捡起甲板上的一块木片,“这船最多坏了三天。”

朱瞻基环视四周。

这片海域人迹罕至,普通渔船不会来这么远。

那么,这艘渔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大人,”

赵明指着远处,“你看那些水鸟的飞行方向。”

朱瞻基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

果然,有大群海鸟在低空盘旋,似乎在跟随什么。

“走。”

朱瞻基当即下令,“跟上那些海鸟。”

三艘船小心翼翼地前进。

海鸟的行为确实反常,它们不是在觅食,而是在跟随什么东西。

航行了大约两个时辰,前方的海面上出现了大片漂浮物。

“是货物!”

马哈木捞起一块浸湿的布匹,“看样子是从商船上掉下来的。”

朱瞻基检查这些漂浮物:“有意思。这些货物都是南洋特产,应该是从南边运来的。”

“会不会是遇到海盗了?”

有人问。

“不像。”

黄匠人摇头,“如果是海盗劫掠,不会丢弃这些值钱的货物。倒像是……”他若有所思,“有人刻意抛弃的。”

“为了减轻船的重量?”

朱瞻基问。

“很可能。”

黄匠人说,“如果要在这种复杂的水域快速航行,确实需要减轻负重。”

这时阮先生走过来:“大人,观测结果有些奇怪。”

“怎么说?”

“这片海域的水流方向和潮汐变化都很特殊。

按理说,漂流物应该向东南方向移动。

但实际上……”他指着那些货物,“它们是从西南方向漂来的。”

朱瞻基眼睛一亮:“也就是说,那些船是逆着水流在走?”

“没错。”

阮先生点头,“而且从漂流物的分布来看,他们应该是在三天前经过这里。”

“三天……”

朱瞻基喃喃道,“正好和那艘渔船被撞的时间吻合。”

赵老突然说:“先祖的笔记里提到过,这片海域有一些特殊的航道。如果掌握了规律,就能逆流而上,抄近道到达南洋。”

“所以那些人是在找这条近道?”

“很可能。不过这种航道极其危险。”

赵老说,“稍有不慎就会触礁。而且……”

他压低声音,“据说有些地方暗流很急,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