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假死,我选择登基

第192章 西洋之行

字体:16+-

临行前,朱瞻基又交给他们一件特殊的礼物:一本详细记载了波斯语、阿拉伯语的词典。

这是他让人专门编撰的,为的就是方便与西洋各国交流。

“好好保管,”

他说,“这可能会帮你们打开很多门路。”

船队在万众瞩目中启程。

六艘巨大的宝船,载着大明的希望驶向西方。

一路上,他们先后停靠了暹罗、满剌加等地。

这些地方都已经有了大明的商站,当地对他们也很友好。

“这片海域不太平啊,”

山田观察着海面说,“听说有不少海盗。”

果然,没过几天,他们就遇到了第一次考验。

一群阿拉伯海盗想要劫船,但在看到大明战船的实力后,很快就退去了。

“这些人也就是欺负小商船,”

李二狗不屑地说,“见到咱们的大船就怂了。”

但王小虎却若有所思:“这说明这条航线还不够安全。如果要和西洋做生意,必须先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航行,他们终于到达了波斯湾。

这里的情况和他们预想的很不一样。

“好热闹!”

李二狗惊叹道。

港口上商船云集,来自各国的商人熙熙攘攘。

但更让他们吃惊的是,这里居然有不少人认识大明的商品。

“你们的瓷器很有名,”

一个波斯商人用蹩脚的汉语说,“我们这里的贵族都喜欢。”

王小虎立即意识到这是个机会。

他用朱瞻基给的词典和对方交流,很快就建立了初步的贸易关系。

“这些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很独特,”

山田研究着当地的船只说,“特别是他们的风帆设计,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的天文知识也很厉害,”

李二狗补充道,“听说他们能用星星来定位。”

王小虎一一记录下这些发现。

他知道,这些都是朱瞻基最想知道的。

但最让他们震撼的,是遇到了几个佛朗机商人。

这些来自遥远西方的人,给他们带来了全新的视野。

“他们说,”

山田翻译道,“在更远的地方还有很多国家。他们正在研究新的航海方法,想要走遍全世界。”

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陷入沉思。

“必须赶紧把这些报告给大人,”

王小虎说,“我们要抓紧时间了。”

于是,他们一边继续西行,一边派快船把重要发现送回国内。

朱瞻基看到这些报告,立即召集众臣商议。

“诸位,”

他严肃地说,“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重要抉择。是就此止步,还是加快脚步?”

答案已经很明显:不进则退!

暮色中,朱瞻基站在御花园的高台上,遥望南方。

虽然看不到大海,但他的心早已飞到了远方。

“殿下,”

郑和拿着最新的报告走来,“王小虎他们已经到达了红海入口。当地统治者对我们很感兴趣,想要建立长期贸易关系。”

朱瞻基点点头:“这是好事。红海是连接东西方的要道,必须要在那里建立据点。”

“还有,”

郑和继续说,“他们发现佛朗机人已经在那边建了几个商站。据说这些人野心不小,想要控制香料贸易。”

朱瞻基眼中闪过一丝锋芒:“果然如此。这些来自远方的新势力,正在改变海上格局。”

他转身走向书房,那里摆着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这张图是根据最新的航海发现不断修订的,比之前的要详细得多。

“你看,”

他指着地图说,“从东洋到西洋,新的贸易网络正在形成。谁能掌控这些航路,谁就能主导未来的海上秩序。”

郑和明白他的意思:“所以我们必须抢占先机?”

“没错。”朱瞻基说,“但不是用武力,而是用智慧。”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构想:在重要港口建立商站,发展本地商人,培养当地人才。让大明的影响力通过贸易渗透到各地。

“这就是为什么我坚持要在各地建航海学堂,”

他说,“这些学堂不仅培养人才,更是传播文明的桥梁。”

正说着,杨士奇匆匆赶来:“殿下,好消息!漳州的新式船厂建成了。那些从西洋学来的造船技术,已经开始派上用场。”

朱瞻基眼睛一亮:“出产如何?”

“很好!新造的船既保留了我们宝船的优点,又吸收了阿拉伯人的风帆设计。速度快了不少,还更省人力。”

“好!”

朱瞻基欣慰地说,“这才是正确的路子。不是固守老路,也不是全盘照搬,而是取长补短,推陈出新。”

就在这时,又有消息传来:暹罗国派来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到了航海学堂,南洋其他国家也纷纷表示要派人来学习。

“看来我们的策略起效了,”

郑和说,“这些国家已经开始主动靠拢我们。”

朱瞻基却提醒道:“但不能掉以轻心。现在局势正在快速变化,稍有不慎就可能错失良机。”

他立即召集众臣,部署下一步行动:

第一,加快在西洋建立商站的步伐。要在关键节点都设立据点,形成完整的贸易网络。

第二,扩大航海学堂的规模,增设专门培养外国学生的课程。要把这些学生培养成友好的力量。

第三,改革海关制度,给予友好国家优惠待遇。用利益纽带把他们绑在我们的贸易体系中。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要派遣更多商船出海,让大明的商品走遍天下。

“记住,”

他特别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征服,而是共赢。要让各国都能从这个贸易体系中受益。”

“殿下真是高瞻远瞩啊,”

杨士奇感叹道,“这哪是在经营海贸,简直是在经营天下!”

朱瞻基笑了:“天下之势,就像大海的潮汐。你不能阻止它,但可以借势而行。现在正是我大明走向海洋的最好时机,我们岂能错过?”

正说着,又有捷报传来:王小虎他们在红海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港址,当地统治者已经同意让我们建立商站和学堂。

“好!”朱瞻基精神一振,“立即准备,派人前去建设。要快!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