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兄入赘,我成太上皇你们哭啥

第98章 朕的演技怎么样

字体:16+-

许久都没有人说话,海清心悦诚服地跪在地上,高声道:“陛下此举,颇有仁君典范。臣只有一句想要说的。”

“陛下圣明!”

眼看着结果已经无法改变,群臣也只得一起躬身道:“陛下圣明。”

挟着余威,对于南诏国的援助计划也很顺利地通过了。

只不过在决定是否要花费大力气,修筑一条从川州到南诏的道路时,群臣又发生了分歧。

反对的官员,大多是来自川、云、滇三州的。

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这三个州地形太过复杂,如果朝廷要大规模修路的话,耗费实在是太过巨大,国库根本就承受不起这样的消耗。

至于加税,那就更不可能了。

“如今百姓疲敝,西南地区乱象已显,倘若再加税,那岂不是要官逼民反?”

当然,这些官员们也不是真的关心百姓——他们都属于免赋税的行列,征税又征不到他们的头上,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这些官员无一不是当地士绅、大地主的代言人。

如果让朝廷修了这条路,那对于这几个州的掌控力将大大加强,他们就再也做不成土皇帝了。

所以,才会如此拼命地反对。

而其他地方的官员们,生怕这只是开了个头,下一个倒霉的就将是自己的家乡,所以一同加入了反对的行列。

至于赞同的官员,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很少一部分罢了。

这些人是东南沿海地区人,与当地的商人,尤其是盐商关系密切。

如果能打通川、云、滇三州的道路,对这些商人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所以,他们才会赞同修路的计划。

只是这些官员太少了,又大多官职低微,根本形不成什么话语权,所以很快就被淹没在了一片反对之声中。

看着下面乱成一锅粥的群臣,夏兴微微叹了口气。

看来,都让妹婿给说对了。

什么忠君爱国,什么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都是扯淡!

说到底,还是牵扯到了自身的利益。

“够了,你们吵够了没有?”

见这些面目可憎的官员们吵了足足一刻钟,还没有停下来的想法,夏兴再也忍耐不住了,一声大吼总算让他们安静了下来。

“陛下息怒……”

见皇上真怒了,这些官员们又恢复成了以前那副德行,一个个看着好像真的忠君爱国一样。

“哼,你们吵来吵去,不就是为了那点事吗?”夏兴指着他们的鼻子,痛骂道,“你们扪心自问,这难道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吗?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朕算是看透你们了!”

“朕意已决,要在京畿修建四条大道,而且用不着国库,由朕的内帑出钱。这你们总管不着了吧?”

“朕再也不想看到你们了,退朝,退朝!”

“恭送陛下。”

等夏兴离开,吏部和兵部两部的尚书凑到了一起。

他们二人是儿女姻亲,同时也是政治联盟,一向是共同进退的。

“晁大人,皇上今天的表现,你怎么看?”兵部尚书钟会小声道。

吏部尚书晁良今年已经快六十岁了,因为吏部尚书不入阁的惯例,实际上他的仕途已经走到了尽头。

只不过这老头还不服气,想要再进一步。

听到亲家的问题,晁良微微一笑:“皇上年岁大了,自然也看不上我们这些老臣,想要自己做主。只不过皇上却并非先帝那般英明神武,如此以往,大夏的江山……危矣!还好,皇上最终还是妥协了,只决定在京畿修建道路。所以,我等的力谏还是有作用的,皇上还是离不开我们啊。”

“可老夫觉得,皇上如此武断的决定,亦非好事。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再劝一劝皇上,让他打消这个念头?”

“不必劝,反正现在皇上也听不进去我们的话。等他真的碰了壁,吃了亏,自然就明白,这天下不是那么好治理的了。”

“尚书高见!”

两只老狐狸对视了一眼,嘿嘿笑了起来。

在朝堂的其他处,也都上演着类似的戏码。

只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夏兴退朝后,脸上的怒气立刻就消失不见了。

“刘杰……”

“老奴在。”

“你说,刚刚朕的表现如何?”夏兴强忍着笑意,问道。

“陛下,老奴能说实话吗?”刘杰犹豫了半天,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

夏兴斜睨着他,不满道:“你这狗奴才,什么时候学会跟朕玩这套了?说实话,朕恕你无罪。”

“是……老奴只觉得,陛下的表现,略显浮夸。如果诸位大人有心的话,恐怕会察觉出不妥的。”

夏兴没好气地瞪了刘杰一眼:“哼,这也不能怪朕,朕本来就没怎么演过戏,这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好吧?”

“是是是,陛下说的是。”

虽然这狗奴才每句都在迎合朕,可为什么朕觉得他在故意说反话呢?

“陛下,平阳驸马给您出的计策还真是有效。您说要修建一条贯穿三州的道路,那些臣子们纷纷拒绝。可后来您有说,只在京畿修路,而且由内帑负责,他们就全都没话可说了。”

“这就是朕那个妹婿所说的,拆屋原理了……对了,平阳驸马现在在干什么?他不是说,今天有个好消息要禀报给朕的吗?”

刘杰正要说话,一个小内侍匆匆赶来:“陛下,平阳驸马求见。”

“哦?说他,他就来了。快宣。”

“是。”

陈轩很快出现在了夏兴的面前,手里还提着一个口袋,看样子沉甸甸的,也不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臣见过陛下。”

“嗯,免礼。妹婿啊,你不是说要给朕禀报一个好消息吗,这就是你所说的好消息?”夏兴指着陈轩提着的口袋问道。

“陛下圣明,昨天臣和匠人们忙了一夜,终于将水泥煅烧完毕。所以今日来,正是要献给陛下!”

几人来到了一处庭院中,夏兴还特意命侍卫把守住各条道路,免得被人看到。

然后,按照陈轩的吩咐,他命人挖出了五尺见方,深约半尺的池子。

陈轩笑道:“是时候展现真正的奇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