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為王

第一百五十八節 采購管理與庫存

字體:16+-

黛西問戴比:“聽說你最近新招了一名非常英俊、帥氣的采購工程師?”

“是啊,他叫吳啟新,大學畢業後在其他外資企業做過兩年的采購工程師。”戴比回答說。

“作為采購部的經理,你對吳啟新的基本工作要求是什麽?” 黛西問。

“當然是希望他能跟供應商密切合作,按照采購計劃的要求,把負責購買的物料及時到位了。”戴比不假思索地回答說。

“有績效考核指標嗎?怎麽考核的?”黛西笑嘻嘻地看著戴比問。

“有啊!其中的一個關鍵績效指標就是‘及時交貨率’,考核的方法也很簡單,比如說當月係統跑出來的采購計劃總共有多少條采購項目,看他到底有多少條是在交貨期內把物料送達倉庫的,就可以計算出‘及時交貨率’了。考慮到國內供應商的實際運輸情況,我們允許有交貨前、後兩天的緩衝時間,也就是說貨物提前兩天或者晚兩天送達本公司,也算是按時到達的。”戴比解釋說。

及時交貨率是指下層供應商在一定時間內,及時交貨的次數占其總交貨次數的百分比。供應商及時交貨率低,說明其協作配套的生產能力達不到要求,或者是對生產過程的組織管理跟不上供應鏈運行的要求;供應商及時交貨率高,說明其生產能力強,生產管理水平高。

基於交貨期的三種表達方式,及時交貨率就有兩種計算方法:實際對要求,統計及時交貨率;實際對承諾,統計及時交貨率。企業追求的目標是滿足客戶要求,在計算及時交貨率的時候,鼓勵采用“實際對要求”。客戶要求的交貨期不是無理要求,而是公司對客戶的“第一次承諾”。按“實際對要求”來計算,交貨往往不準,其根本原因就是實際交貨期比客戶要求的交貨期長了。因此,要提高及時交貨率,就必須想方設法縮短交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