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保路風雲

東洋教員

字體:16+-

當年樹人學堂裏的洋人教師,一共有三位,兩男一女。分別是理化教員岡本常次郎,自然教員鷹野該吉,音樂教員山根花子。

這幾位洋人教師,是學堂校董王作甘專門從日本高薪聘來自流井任教的。

王作甘作為自流井鹽商子弟中第一代走出國門的留學生,早年曾經留學日本。留學期間,既廣開了眼界,也接受了許多新思潮。歸國後,他致力於教育救國,科學救國,且有實際行動。為了施行新式教育,他甚至不顧家族守舊前輩的反對非難,傾資建起了這所當時獨樹一幟的洋學堂。

幾位洋人教師也都是正宗科班出身,其中岡本常次郎與鷹野該吉,還出自堂堂 “帝國大學”這樣的一流日本名校。三位教員授課時或用英語,或用日語。

由此,當年的樹人學堂,哪怕小學生,首先必先學英語、日語。所有畢業生,其外語水平都相當不錯。不僅能與洋人對話交談,亦可自行閱讀洋人書報。其時,學堂為提高學生外語水平,每年都會購置訂閱一批原版外文書刊。這在全川都相當少見。

另外,為擴大學生視野,也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學堂還派人從上海訂了諸如 《申報》《滬報》等有影響的報紙,供學生課外閱讀。

這些西式報紙,在當時的中國,絕對算是開風氣之先。連省城成都富貴人家,上層人士心目中,也是屬於 “新思潮” “新學問”一類。在偌大一個自流井,哪怕鹽商巨富,哪怕世家子弟,此前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小小自流井這樣的地方,學堂教育能達到如此水平,可說很為不易。這也從一個側麵,見證了當年自流井的開放程度。

雖說這幾位洋人教師,全是東洋人,不似自流井洋教堂裏麵,那些西洋人一樣,是紅頭發、白皮膚、藍眼睛、高鼻子那番奇怪模樣。但在普通國人心目中,東洋人也是洋人,非我華夏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