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保路風雲

馬鞍山之戰

字體:16+-

在自流井之北偏東方向,有一座名叫 “馬鞍山”的山崗。其山勢不高,僅海拔三百六十多米,山體占地也就兩千多平方米。

此山雖是不高,卻山勢突兀。山腰處有一凹形地帶,遠遠望去,形似馬鞍。當地人便將此山稱作 “馬鞍山”。

對自流井地區的主要井場,如擁有扇子壩井灶群的洞子口,以及郭家坳井灶群,和商鋪林立、人口眾多的市街來說,馬鞍山算是自流井地區的最後一道屏障。

越過了馬鞍山,四川鹽場重鎮自流井,就無險可守。

當年從仁壽、威遠開過來,圍打自流井的東路同誌軍,與駐防的巡防軍,就在馬鞍山打過一場惡仗,世稱 “馬鞍山大戰”。

“馬鞍山大戰”是各路同誌軍圍攻自流井,打得最慘烈的一仗,也是駐防鹽場的巡防軍,自開戰以來,在自流井唯一的一場勝仗。

原來,同誌軍製定了圍打自流井,切斷並奪取川省官府軍餉來源的戰略後,各路同誌軍就分頭向自流井開進。

但由於當時通訊條件差,彼此信息及情報交流不暢,行動上就很難統一。其中,陳孔伯率領一支三百多人同誌軍,從威遠方向開赴過來,參與圍打自流井的軍事行動,於九月二十二日抵達馬鞍山山麓。

這位陳孔伯,李世楷其實是知道其人其事的。雖未見麵,但曹篤與吳堅仲,都對李世楷說起過他。那次曹篤在川南一帶搞反清起事,就與陳孔伯相識。吳堅仲去資州參加羅泉井會議,陳孔伯亦與會,兩人得以相識。

尤其是,李世楷聽曹篤說,陳孔伯曾與龍鳴劍、王天傑,結過金蘭之交。陳孔伯是井研人,早年曾追隨一位遊方道士習武,學得其秘傳的一百零八路“純陽劍法”,在當地獲得了 “鐵膽書生”美譽。

“保路風潮”起勢,陳孔伯即為當地保路同誌會負責人。羅泉井會議後,他返井研,耗盡家財,組建起一支數百人的同誌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