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教主大人

第43章 决战1

字体:16+-

弥勒教徒彭文耀从乾坤王朝正四年(坤历1338年)袁州起义失败以后,秘密在淮西一带传布教义,组织民众。

这人信仰坚定,有魄力,胆子大,又会说老百姓自己的话,给苦难的人以希望和信心,深深得到农民的敬爱。

辛辛苦苦工作了十四年,成千成万人的指望到底开花结果了。至正十一年(坤历1351年),和铁工麻城邹普胜、渔人黄陂倪文俊发动号召,组织西系红军,举起革命的旗帜。

彭文耀可以说是典型的职业革命家,革命是一生志业,勤勤恳恳播种、施肥、浇水、拔草。

失败了,研究失败的教训,从头做起;绝不居功;绝不肯占有所播种的果实。第一次起义称王的是周子旺,第二次做皇帝的是徐寿辉,虽然谁都知道西席红军是彭和尚搞的,彭祖师的名字会吓破乾坤王朝朝官吏的胆,

但是,起义成功以后,就烟一样消失了,回到人民中间去了,任何场所以至记载上,再找不到这个人的名字了。

'十五年后,罗田还有人假借他的名义,铸印章,设官吏,结众起事,可见影响人心之深。徐寿辉是罗田的布贩子,又名真逸、真一。

生得魁梧奇伟,一脸福相。彭文耀推为首领。这年九月间起兵,占领蕲水和黄州路。建蕲水作都城,取意于西方净土莲台,号为莲台省。

立寿辉为皇帝,国号天王,年号治平。不久,疆域就扩充到湖南江西,东边一直到杭州。天完军队纪律极好,不杀百姓,不**掳掠,口念弥勒佛号。归附的人民登记姓名,单运走政府官库里的金帛,极得人民拥护。

相反的,乾坤王朝军队军纪坏到极点,打胜仗抢一阵,打败仗更抢,克复城池,大杀大大烧,尤其厉害的是从湖广调来的苗军,无恶不作,抢得干净,杀得尽兴,见女人不管老少贵贱有夫无夫都不放手,驻防过的地方比经过战争还惨。

民间有民谣形容道:“死不怨泰州宁(宁昌国),生不谢宝庆杨(完者,苗军统帅)。”军队如此腐败,政治呢?蒙古政府恨汉人、南人,尤其是南人不肯服从,时常反抗,有意压迫。

民间地主为了保身家产业,组织义军。保卫地方,反抗革命势力的,即使立了功,即使守住了地方,甚至全家战死,因为是南人,不提赏功做官的事,连安慰激励的话也没有一句。

也有地主带了盘缠到大都去钻一官半职的,不但落个没趣回来,还被挖苦奚落,给起外号叫“腊鸡”腊鸡是南边土产,带到北边做人事的。

一心一意帮乾坤王朝的,冷的寒透了心。

真真做反叛乱的像拓宇中、宁昌国,政府军打不过,招降安抚,许做大官,照样带兵,反一次,官爵便高一次,不用几年便到极品了。

一面是种族的歧视,另一面又欺软怕硬。穷苦人早已参加反抗,这样的措施,又使一些只知有身家财产,甘心做屠杀人民的刽子手的地主们,也学方平章、张丞相的榜样。东一丛,西一股,像火烧荒山一样,到处都是。

有人在东边,有人在西边,不分敌我,一边是南人,一边是北方的土匪,两面夹击,乾坤王朝很快便支撑不住了。

不过幸亏,彭文耀和张溥、张溥的弟弟张文华,是乾坤王朝的忠臣良将。两人率领军队,抵挡外敌,并且以他们为中心,组织民众,一直向外蔓延。

一路南下,打败了西部地区的胡虏,杀了一个遍。最后,彭文耀带着军队到了陕西。陕西的官员们看到彭文耀,哪里敢阻拦啊!不但不敢拦,还得跪地叩拜。

彭文耀带着军队到达河套地区,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兴地方,叫做河套地区的小朝廷,是陕西总督李光地一手扶持的,叫做李朝廷。

这时候,正当彭文耀准备攻打李朝廷的时候,一直隐藏在背后的张溥、张文华、张溥和张文华的三个儿子,也出来了。

三兄弟都是武将,都是陕西人,都是武将出身,又是彭文耀的嫡系,对乾坤王朝自然是忠心耿耿的。而且,他们也是陕西的豪门望族,家里有不少钱财,在陕西也有一定的权力,不用担心会被朝廷收拾掉。

这一场战争从七八年前便开始了,直打到乾清门外的长安城,直到最近的杭州路才停歇。

杭州路是乾清门外的第三道防线,从长安城通往杭州的官道是最近的,也是最危险的。

杭州路的地主们都在等,等着大败的宣判,看看这次反革命的大获全胜,有没有可能将这支军队收编,当然,也要先把这批军队杀一个片甲不留,免得他们回到南蛮去,再兴风作浪,造成更多的伤亡。

彭文耀也在等,他不断派出斥候,寻找这支军队的踪迹。

在一年前,终于找到了这支军队的藏身之地--杭州。

杭州位置特殊,南边靠海,北面靠岸,这座城市,就像一颗钉子,死死扎在大明朝的京畿地区,不仅扼守住了京师的要冲,而且还是大明朝的粮仓。

大明朝的各种粮食,从杭州、广东一直流到南洋的每一个角落,大明朝的钱粮,从来没有缺过。

杭州路上,除了有大量的农户以外,还有一群人在忙碌,一队队士兵穿梭于各处。他们是从大陆各个地方调集过来的,有的是南方的士绅。

一个月前,彭文耀带着儿子彭文轩和孙儿彭文轩一起去杭州,准备把一些银两交给那里的县令,让县令出钱,雇佣一批义军,组织起义,推翻乾坤王朝,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他本想让儿子彭文轩当校尉的,可彭文轩年龄太小,身子骨弱,不能受重负,而且彭文轩也看不惯这样的反叛军。

最终彭文耀选择了彭文轩的父亲彭和尚,彭和尚是彭文耀的亲兄弟,两人一母同胞。

在杭州,彭文轩被彭和尚收养。

在杭州,彭文轩就是个孩童,不能习武练兵。他的父亲也很少教导彭文轩,彭文轩也没有多少天赋,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顽强精神在苦练。彭文轩在学堂里,也不愿意读书,只是想着有一日,可以保护自己和家人,可以报效朝廷和父亲。

这一切都是因为彭文轩是一个孝子。

彭文轩的父亲,在杭州开办学堂,收拢乡绅、士族等。

彭文轩在学堂的日子非常艰难,每日都要挨打,有时候还挨饿肚皮。

在杭州的日子里,彭文轩学到的不仅仅是武艺,还有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