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霓裳曲

第一百九十八章 真正的大唐血脉,是她

字体:16+-

夜幕中,李珑月一行悄然来到夕照山前。

白天粉墨登场的各色人物都撤走了,行宫内外静悄悄的,偶有巡夜的兵卒经过,落下整齐的脚步声。一行人绕过行宫,在夜色掩护下拾阶而上,来到黄妃塔前。

猛然间,他们看到了黑影,圆滚滚的伏在塔前的石质供案前,有如异兽。净照吓了一跳,乌漆墨黑的,居然有个东西蹲在塔前。“诈,诈尸……?”一想起白天死掉的那些人,大部分还是不明不白冤死的,他的声音就有些颤抖,本能的双手合十就要念经。他一动,供案前那个黑乎乎圆滚滚的影子也动了。

随胡不归同来的小兽立刻炸毛,竖起尾巴龇牙咧嘴,发出低吼警报,随时准备扑上去撕咬。

雨露那队神箭八骑在下面警戒,随李珑月上来的就是天璇天枢玉衡摇光四个星官,她们立刻前后左右各两人把李珑月护在中间。

胡不归犹豫了下,摸出一枚铜钱来朝那个黑影丢过去。

“啊呦!”黑影居然叫了,还是人声。

小兽“噌”地就窜出去,抬爪就抓。

“啊!”一声惨叫暴露了黑影的身份。

胡不归冲上去,一把捂住那人的嘴,不让他再发出声音来。他可不想因为这厮引来守卫,暴露众人行踪。没错,这厮正是失踪了几个时辰的俞章。“是我,别喊!”胡不归低声道。小兽在旁边弓背竖尾,刚才差点就抓花这只人类的肥脸,居然被他躲开了。

俞章连连点头。胡不归这才松手,问他怎么大半夜的一个人在这。原来俞章一直都没走。他心里就惦记一件事,已经被破解的机关,为何没能打开。这是他这个技术肥宅所无法理解也难以接受的。白天闹哄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那些“大事”上,根本没有人关注他,所以他得以悄悄潜伏下来,根本就没有离开行宫——行宫之外,从西关门到钱塘湖都有官兵来回搜索,反倒是行宫成了灯下黑。很快行宫里的宫女内侍也被带走了,空****的行宫只剩下几个老内侍看管。俞章居然还溜进去找了东西吃,吃完躲起来睡了一大觉,等天全黑了才又溜上高台来研究那个没打开的机关阵。

“胆子挺肥啊!”胡不归拍拍他,“有眉目了?”

俞章摇头。他重新试了两次,每一次都能顺利启动机关柱,可到了灵珠环节就不行了。“要不你再吐口血上去?”他道。

“要有用白天就打开了。”胡不归道。

“不一样。白天或许是喷上去的,太少。”俞章提着随身的小灯把灵珠照亮,一脸严肃道,“你看,缝隙那么深,下面肯定还有沟槽,沟槽连通机关,需要足够的血才能启动。最好是直接放血滴到灵珠上,等血充满沟槽,血的分量压下沟槽下面的机关,灵珠才会真正启动。灵珠跟宝塔地宫相连,灵珠动了,地宫才能打开。”

“那时候我的血也放光了。”胡不归道。

“不会的,死不了。”俞章看了小兽一眼,很认真的分析道,“你不懂,高级的机关跟灵兽一样都是有灵性的。匠师造机关,不但要懂天文地理、医术道术,还会融入自己的独家法门,需要用特定的物件来开启。这处机关大抵就是,光解开机关锁不够,还要用鲜血来启动最后一环。你喷出来的血带着唾沫,肯定血质不纯,血不纯则灵不至,自然没法唤醒机关。”说完,他一把扣住胡不归的左手,变戏法似的摸出一把匕首来就朝胡不归手腕割去。

胡不归吓了一跳,反手扣住他的手腕,真要一刀下去,他就成了放血献祭的人牲了。“一定要用人血?”他问。

俞章郑重其事的点点头:“宝塔下面一定藏着了不得的宝贝。”

两人站起来,又走回机关柱前。胡不归已经可以肯定自己不是李唐血脉,此刻他无暇深究自己的身世,只是好奇李珑月为何要返回来黄妃塔。

净照走过来,露出左手手腕道:“要不用小僧的试试?小僧是钱王血脉,尊贵得很。”

小兽龇龇牙,转身走开去,丢下一地鄙视。

李珑月没理他们几个,径自走到供案前,抬起头来仰望黑乎乎面目狰狞的高塔。天璇玉衡两人在一旁掌灯。

“珑月!”净照转过来,一下就看到李珑月正伸出胳膊,指尖所及,正是供案中央的灵珠。

胡不归快步走来,看到鲜血正一滴一滴的顺着她的指尖滴在灵珠上,顺着灵珠周围的缝隙沁入。“珑月,你……”胡不归不可思议的望着她,她为何……难道……不对,她是江南国郡主,还是大辽公主,又怎会?

“珑月妹妹,快停下!”净照着急大叫。

“闭嘴!”胡不归喝道。李珑月这么做,一定有她的道理。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灵珠上。

忽然间,前方传来一声响动,清清楚楚,就在宝塔前方。

俞章“嗷呜”一声,第一个奔过去,也顾不上疼,肥躯扑倒在地,大喊起来:“动了,在这里,这里,动了!”

净照忙不迭跟过去。

李珑月抬起手来。天璇星官立刻上前在她纤指上敷好金疮药,再用锦帕包好。

胡不归没动,只是望着李珑月。他万万没有想到,真正能打开宝塔之人竟是她。看她神色,显然早有准备,并非临时起意。既然她的血能开启机关,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她,才是真正的李唐皇家血脉。是啊,谁说皇嗣必须是皇子的,公主也可以是皇嗣。东平郡主、明月公主,都不及大唐公主的身份尊贵。

月亮悄悄从云层后探出身来,清辉洒落,分外皎洁。

“真是没想到……”胡不归努力的想说些什么,却发现任何词汇都不足以表达此刻的复杂心情。

“没想到什么?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李珑月移步朝宝塔走去。

俞章还是趴在那里,激动地不住念叨:“打开了,真的打开了!”

净照见她过来,看她的眼神也有了变化,默默让到一边。此刻的主角唯有她一人。

李珑月在那个一尺见方的洞口停下。

胡不归注意到,洞口不在塔基上,而在塔基前方的石板下。这说明什么?说明这处机关是在黄妃塔建成后添加的,而不是在造塔时就预留的。黄妃塔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三年多前,为了庆祝黄妃得子、为黄妃母子祈福而建。当时黄妃正得宠。建成后不久,钱王就携王妃孙太真和世子钱惟濬、礼部尚书胡琛等人北上开封,几个月后才回来。归国后不久,孙太真就因舟车劳顿染病故去;原本以为有机会上位的黄妃则突然失宠;三伯胡琛也随即致仕归隐。第二年,吴越配合大宋讨伐江南国。所以这处机关,是在钱王从开封归来后,甚至是攻灭江南国后才建造的。

“传国玉玺在东南。”胡不归心道,如果玉玺真在这里,那么它无疑是钱王率军攻略金陵、盗掘江南国陵寝时得来的。

李珑月蹲下来,把手伸进地槽中。

“当心。”净照好心提醒道,担心地槽中有别的机关。他可不想李珑月那双完美无暇的玉手受一点点伤害。若非事关重大,他都想替她去取下面的东西。

“不会有机关了。”俞章用大匠师的口吻道。到了这个环节,再设计害人的机关不但没有意义,还显得设计者的小气来。有此大手笔的匠师,是不屑用此等小人伎俩来砸掉口碑的——既然你能打开机关、找到血脉,那我就心服口服,让你打开、取走。

李珑月的手很稳,伸下手去后,发现地槽尽头还有一扇小小的石门。她用手在石门上摸了摸,停住,一按。石门朝两边打开。李珑月没有马上把手伸进去,镇定归镇定,该有的小心不能少。

众人看她停在那里,以为出了什么状况,不由暗暗担心。

二十个弹指后,李珑月动了,双臂慢慢回收,退回地槽时,手中已多了一只四四方方的盒子。提离地槽的一刻,内侧石门自行关闭,原本抽开的石板也慢慢合上,六根机关柱重新发动,复位到原来的高度。

昏黄的烛火下,李珑月稳稳将盒子放到供案上。盒子很普通,没有任何雕花纹路,也看不出是用什么名贵材质做的;但就是这么一只普普通通的盒子,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它的分量。

李珑月盯着盒子,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去,仔细端详,发现盒子顶部没有抽拉的缝隙后,才伸出双手,抖开袖子,将手轻轻扶在盒盖上——倒扣型的盒盖,提起之后,就会看到底座之上的东西。李珑月屏住呼吸,双手用力,想将盒盖提起来。盒盖很重。国之重器,岂能轻之?可当她慢慢把整个盒盖都提起,目光落在盒子里的东西上时,包括她在内的所有人都呆住了。

“还有一个?”摆在盒子里的是个龙形的匣子,古朴而精致,极具盛唐风格。

“别动!”俞章抢先提醒。他蹲下来,绕着匣子转了两圈,像是在自言自语,“匣子上有机关,强行打开会自毁,里面的东西玉石俱焚。”

净照道:“为何外面的盒子没有,里面的匣子又有?”

胡不归道:“说明把东西放进匣子的跟造盒子的不是一个人,甚至不是一个朝代的人。造匣子的人不想让人轻易打开,所以设计了机关。后来拿到匣子的人打不开,又怕损坏匣子,就用盒子把匣子套上。”

净照又问:“那怎么打开?”

俞章道:“机关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可以拿回去慢慢琢磨。”

胡不归望向李珑月。

李珑月二话不说,又伸出手来,毫不犹豫的划破另一根指头,把血滴到龙形匣子上,顺着龙脊从头到尾。

净照看得很是心疼。

滴完一趟,李珑月捏住指头止血。

只听“咔嗒”一声脆响,俞章兴奋道:“开了!”

竟然还是用血,等闲谁能想到。胡不归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玉玺是方形的,龙形匣子是长条状的,不论是高度还是形状,都不像能塞下一方玉玺。

李珑月很是自然的抓起匣子,试了试,向一侧抽开。

看到匣子里的东西,俞章惊道:“钥,钥匙?”

李珑月把匣子放到一边,盯着里面那把看起来像钥匙的物件。胡不归和俞章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为什么会这样?钱王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在宝塔中藏一把钥匙?

“不是一把,是半把。”俞章盯着钥匙,突然道。

“半把?”胡不归和净照再次仔细打量起钥匙来。钥匙应该是铜制鎏金的,形制很奇特,上面曲里拐弯的有好几处不规则的卡槽。

“确实是半把。”李珑月抽拢匣子,装回盒子。天璇星官立刻铺开一块绢帛。李珑月把盒子摆到绢帛中央。天璇星官麻利的四角对折将盒子包好,双手捧着,跟在李珑月身后走下高台下。

胡不归眼尖,看到李珑月在抽拢匣子前有个很小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