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霓裳曲

第八十八章 再遇天香

字体:16+-

钱俶把调查东平郡主所在的差事交给了沈承礼。

沈承礼陪净照从净心观出来的时候,看到了等在门口的侍从,一眼认出他来,皱眉道:“是你!”

胡不归笑笑,上前道:“沈将军,又见面了。”他料定沈承礼不敢在宫里喊人把自己拿下。既然要查,只靠他手头的这点人手肯定不够,还会打草惊蛇被官兵当成歹人。所以他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净照,说郡主是不堪钱昱的骚扰不得已才想躲到山里过年,岂料遭遇意外,连他爹都搭上了。净照的第一反应是钱昱劫走了李珑月。胡不归说钱昱的人进了山根本走不出来,再说他要面子,不会动粗。对郡主怀恨在心的,只有孙承祐和北使。他们在虞夫人一事上吃了闷亏,肯定要找机会报复。抓了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混在钱王的船队里去开封,把郡主当宝贝献给大宋皇帝。净照担心李珑月安危,便在胡不归的鼓动下连夜进宫。

沈承礼两撇胡子往上翘了翘,甩甩袖子就往外走。

净照和胡不归跟上。

胡不归瞅瞅净照红红的眼睛,低声道:“呀,哭了。”

净照瞪了他一眼,道:“连个人都看不住!”

胡不归指指沈承礼,又指指耳朵,意思是沈大叔在偷听呢!

净照看过去,见沈承礼的耳朵跳了下,还真的在偷听。

沈承礼一肚子怨气,心说老夫当然要听了,胡家小子你就是个惹祸精,坑了郡主坑三公子,坑完三公子再来坑老夫;老夫堂堂一个节度使,大过年的还被你们整来干这档子事,之前是抓人,现在是找人,真真是气煞人也!

来到宫外,三人上了沈承礼的马车。

沈承礼看看净照,又看看胡不归,道:“你们想怎么查?”

净照看了看胡不归。

胡不归早有预案,道:“查北使。使团原本有多少人,现在有多少人,派谁出去过,去了哪里?回来后在哪里停留,有没有可以人等加入。这些对沈将军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沈承礼揶揄道:“你不去当捕快可惜了。”

胡不归一点都不介意被他挖苦,有沈承礼这尊大神出马,很多事情便事半功倍,更何况还有净照。一个公子加一个节度使,足够在吴越呼风唤雨、畅行无阻了。

事实证明胡不归这一步走对了。

当天傍晚,沈承礼的手下就把大宋使团近半个月来动向送了过来。正月里确实有一批人被安置在了使团驻地旁,但并不是掳人归来的玄武堂人马,而是早先在各地征募来的匠师。胡不归还拿到了匠师的名册,其中就有俞绍。胡不归还跟着净照去匠师驻地“视察”了一圈,递给俞绍一个“妥了”的眼神。俞绍看到后便退到一边去了,没有跟他有半句交流。

从匠师驻地出来,两人又拿到了大宋使团近半个月来的用度账册。两人查阅之后,发现最近也没有突然增加的消耗,不禁寻思,难道郡主和老爹还没有被送来?胡不归忽然一拍大腿,说如果是他,也不会在出发前就傻乎乎的加入船队,这不是等着被人发现吗?想起玄武堂那几个高手的行事作风,胡不归愈发断定,他们一定是先把人押到隐秘之处,等船队出发,再在中途悄悄加入。吴越河道纵横,藏两条船根本不是难事。

“那怎么办?”净照急了。他本聪慧,奈何关心则乱。

胡不归道:“好办,让老沈给我们开通行关文,我们就跟在船队后头。官船的数量是固定的,只要盯着中途加入的就行。”

两人把跟踪的计划跟沈承礼一说。沈承礼倒是爽快,晚上就给他们弄来两个上右厅校尉的身份和关文;不过上右厅的身份最多用到苏州,过了苏州就是大宋地界,他无能为力,想要追踪,只能靠他们自己。

离开上右厅,胡不归问净照,敢不敢跟他去大宋。他本以为净照会打退堂鼓,岂料净照把后槽牙一咬,说他还没去过大宋,为了珑月妹妹,有啥不敢的?胡不归说进了大宋可得把那顶大白毛帽子收起来,那是契丹人的东西,中原人最恨契丹,戴上会被活活打死。净照说天那么冷,没帽子怎么行。胡不归说这个简单,把两边的长尾巴剪了就是。净照当然舍不得,可他还是决定去一趟大宋,不找到李珑月誓不罢休。

船舱中,李珑月打了三个喷嚏。

一传二骂三记挂。李珑月知道自己的失踪定会叫无数人夙夜难寐。她没有被五花大绑,也没有被虐待,只是被限制自由,不能离开这个船舱,每天都会有人准时来送吃的,取走废物,甚至还颇为奢侈提供有盥洗用水和器具。自打上船,她就再没见过胡四老爷,四个星官也被关在隔壁。那天遇袭,她本有机会突围,可对方突然拿住胡四老爷,并以他相要挟。李珑月不想胡四老爷受到伤害,便主动弃械投降,跟四个星官一起当了俘虏。希望大锤和大橘能把消息送出去。至于绑匪的身份,她基本上能够猜到,所以她一点都不担心她们和胡四老爷的安危。她是郡主,手里掌握着江南国最后的力量;胡四老爷据说是李唐皇嗣的阿爹,自然也是皇嗣。皇嗣加郡主在手,妥妥的奇货可居。坐船离开,那就只有两条路,其一是走运河,经江南国故地北上,其二是沿钱塘江出海。李珑月算了算日子,被俘之后先是在山里转了两天,出山后在一处渡口上船,在船上被关了一天后,在夜晚出航,已在海上走了一天,船停下来,在一处港口停靠补给后再次出发,又走了三天。也就是说,今天是正月十二。

李珑月对出海并不陌生。船舱有窗,她本想通过窗户观测天象星位,无奈窗户太小,看到的夜空并不完整,只能大致推断是在向东偏北方向行驶。李珑月麾下有火凤鹓鶵青鸾三条战船,除了青鸾号随她去了吴越,火凤和鹓鶵分别率领一支分舰队停泊在钱塘江口南北的两处小岛旁。如果大锤和大橘能及时把消息送出去,留下来的天权星官应该会第一时间通知火凤和鹓鶵分别监视南北航道。可船并没有被阻截,说明船不是从钱塘江口出海。钱塘江口宽阔,江水浑浊,而她看到的岸边崎岖嶙峋,都是**出来的礁石海岸,与钱塘江口以北的平缓沙地全然不同,也印证了她的判断。

没有书,没有美食,没有大橘,连胡四老爷都被关在隔壁不让聊天,海鱼倒是不缺,每天都会送来,百无聊赖的日子,李珑月只能靠冥思和睡觉来打发时间。

不知过了多久,李珑月被一记碰撞震醒,接着就听到舱外甲板上的喧哗之声。

走到窗洞前,发现船靠岸了。天还亮着,靠岸的地方是个码头,目光所及,尽是船帆林立,大大小小的海船将码头挤得满满当当。岸边有人卸货,有人装货,大呼小叫,喊着她听不懂的方言土话,满是咸湿浑浊的气息。

然而并没有人来喊他们下船。

这时有人敲响舱门。舱门是从里面插上的,所以需要李珑月去开门接饭菜。

可这一次,送饭的不是船上的老仆,而是一张陌生的面孔。四十多岁,白白胖胖,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之人。“我姓大,他们都叫我大先生。”来者开门见山,面上闪过惊艳——虽然早知道东平郡主的美名,没想到被关押几天了还是这么光彩照人,那让人不敢逼视的绝世美艳让阅美无数的他竟也一时无法呼吸,果然是无以伦比的皇室血脉、天骄贵女啊。

李珑月微微一笑,猜到了他的身份,请他进舱。

大先生拉了把椅子坐下,道:“久仰郡主风采,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李珑月道:“有什么要谈的,直言无妨。”

大先生尴尬一笑,怎么明明应该是自己占据主动的,却被人家牵着走了?干咳一下,方道:“时间不多了。”

半个时辰后,李珑月和四位星官被请到另一条船上。次日一早,船离岸,向西驶去。

与此同时,载李珑月和胡琮来到岛上的大船也再次起航,沿着岸边缓缓行驶。

太阳浸入西边的海平面。胡琮站在窗洞前,俊美的面庞自带忧郁。被俘之后,他没有哭闹,也没有多说什么,平静的接受了这一切,只是默默的观察。他用风度和德行感化了送饭的老仆,知道李珑月就在隔壁。当然老仆是不敢放他出去的,出去了在船上也无处可逃。

几天后,船减速。透过船窗,胡琮看到了一个大岛,随着船的靠近,大岛向两侧延展开去,渐渐变成一片陆地,最后露出一片停满了帆船的海面来。船在码头停泊一晚,第二天一早离开。胡琮发现船一直没有离开岸边太远,像是在绕着大岛航行,从南到北,很快就看到了暮色中一座高耸入云的皑皑山峰。甲板上响起船员的欢呼,开始准备靠岸。看来是到目的地了。与上一座海港不同的是,这处海港并没有被船只占满,稀稀拉拉的停泊着一二十条船,看起来很是冷清,只有海边那座孤零零的灯塔一丝不苟的在为过往船只指引方向。两条小船从港区驶出,快速靠近,为大船带路。

船身一震,再次靠岸。

终于到了。胡琮看着远处硕大的锥形雪山,心想这就到辽东了?在他的记忆中,只有关外辽东才会有终年不化的皑皑雪山。可若去辽东,航程应该更久,不会短短几天就到。海东哪里还有雪山呢?

半个时辰后,有人敲门。

哑巴少年过去开门。

胡琮往舱门口一看,不禁呆住了。门外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天香上君。

天香嫣然一笑,道:“胡四老爷,又见面了。”

胡琮难掩惊喜,道:“香香,真,真没想到是你。”

天香道:“没想到我跟掳走你的人是一伙的吧?”

胡琮一阵尴尬,虽是当了一回俘虏,吃了几天苦,可能见到香香,什么都值了。白净的俊脸上泛起两朵红云,支吾半天挤出一句:“香香,你还是舍不得我嘛……”

天香问道:“胡四老爷,恨奴家不?”

胡琮连忙道:“香香,我怎会恨你……对了,东平郡主也在船上。”

天香道:“她已经走了。”

“走了?”胡琮讶道,“你们放了她?”

天香道:“她有她的事情,自然要走了。你嘛,闲着也是闲着,就在这儿住上一段。”

胡琮道:“你跟我一起不?”

天香朝他抛了个媚眼儿道:“你若乖乖听话,我自会来看你。我家主公要是有空,也会找你吃吃茶、下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