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

第一百六十九回 小儿女突生争执 唐君臣忧心不已

字体:16+-

1

其实,这件事,不过是郭李两家,一件夫妻儿女之间争执的闺房小事。

李豫的女儿升平公主,与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夫妻之间,发生了一次很有意思的争执。

然而,这件小事,却因为牵涉到李氏皇家与重臣郭氏家族,而令朝野人心惶恐不安,忧虑猜疑。

群臣虽然不敢捅破这张纸,但心里都心知肚明。

这次争执,很能够说明大唐君臣之间的紧张不安的关系。皇帝既想利用郭子仪的威望和才干,去镇抚天下,又猜忌担心郭子仪拥兵自重,危害社稷。

君臣之间那种关系,十分微妙。

2

当初,升平公主与郭暧结婚以后,夫妻如鱼得水,相互尊重,关系一直比较和睦。

但因为都是年轻人,不免都有些年轻气盛,不肯认输。所以夫妻之间,也常常会为一些生活小事,发生一些无伤大雅的口角争执,并没有闹成大事。

升平公主仗恃自己是大唐公主,个性不免有些刁蛮任性,说话做事比较强势,不肯服输。

夫妻稍稍有些矛盾,升平公主常常撒泼使横,破口大骂自己的丈夫郭暧,没有了淑女的品行。

郭暧以为自己是男人,理所应当,大度一些,所以忍气托声,委曲求全,一直不肯与自己的妻子升平公主过分计较,公开发生冲突。

但内心里,郭暧对妻子升平公主的傲慢举动,开始积怨在心,怨恨不已。

3

那一年,是大历二年(767年)二月十五日,恰逢郭暧父亲郭子仪的七十寿诞的日子。

郭子仪生日那天,郭家全府,要为父亲郭子仪祝寿。

生日头一天晚上,郭暧就吩咐自己的妻子升平公主第二天早起,准备一早一同去,向父亲祝贺寿诞。

不想那天早上,郭暧妻子升平公主,却贪图被窝温暖,想睡懒觉,赖在**,不肯起床。

郭暧催促再三,升平公主我行我素,依然置之不理。

郭暧积怨在心,言语渐渐粗鲁无礼。升平公主也不依不饶,夫妻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见言语无效,一气之下,郭暧竟然动起手来。他将自己的妻子,皇帝的金枝玉叶-升平公主,从**拖了起来,痛打了一顿

郭暧急不择言,不仅动手打了升平公主,而且还言语恶毒,不计后果地责骂升平公主道:

“你这个无耻的贱女人!你的三从四德,到哪里去了呢?你仗着你自己是公主身份,就自以为了不起了吗?

你倚仗你的父亲是皇帝,就敢蛮不讲理,胡作非为,不把我这个老公,放在你的眼里了吗?

你怎么能够,瞧不起我们郭家了呢?

你以为你的父亲是皇帝,一国之君,就了不起,可以不讲道理了吗?

跟你说实话吧,我父亲还不稀罕,当那个什么狗屁皇帝呢?”

听了郭暧这些以下犯上的话,升平公主羞愤至极,手里抓住了郭暧的把柄,更加得理不饶人,怒斥郭暧道:

“郭暧好小子,你侮慢皇帝,欺君罔上,不要命了吗?

好!好!好!你辱骂我这个公主不说,竟敢辱骂父皇!看本公主不回家告你!”

升平公主被打被骂后,心里十分委屈。她二话不说,也不梳妆打扮,就哭哭啼啼地带着自己的侍女,急急忙忙地离开郭家,赶着回宫,去向自己的父皇告状,希望父皇能够为自己主持公道。

4

见了父皇,升平公主委屈至极,禁不住又大哭起来,李豫急忙安慰女儿。

升平公主一边痛哭,一边向父皇控诉道:

“父皇啊,郭暧那个小痞子,真不是一个好东西!一大早,他就喊女儿起床,去为他父亲祝寿。

女儿稍稍起晚了一些,他就破口大骂女儿,说女儿的不是。

不仅如此,他还动手打人。他不仅打骂了女儿一顿,连带着也将父皇,臭骂了一通。

郭暧蛮横不讲理,忤逆不孝,侮慢君王,辱骂父皇是什么昏君,说什么他的父亲,还不稀罕当那个什么狗屁皇帝。

郭暧辱骂女儿不算,他竟然敢辱骂父皇,这不是大逆不道吗?实在罪不容赦啊!

请父皇为女儿做主!”

李豫见自己从小娇惯的女儿升平公主,被驸马郭暧打成这副可怜模样,自然心痛不已,不禁勃然大怒道:

“大胆郭暧狗贼,竟然敢瞧不起朕,辱骂朕,欺侮朕心爱的公主女儿。

不好好教训一下郭暧你这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我李氏皇家的脸,往哪儿搁呢?”

李豫愤怒、痛心不已,听了女儿的一面之词,不问青红皂白,就想下旨,处罚驸马郭暧。

5

当初,郭子仪在安禄山反叛,国家面临倾覆,处境危难之际,受命担任天下兵马副元帅,实际负责率军平叛的具体事宜。

副元帅郭子仪,元帅府长史李泌等,与天下兵马元帅李豫,回纥叶护亲王一道,率领唐回联军,连克安禄山叛军驻守的东西两京,奠定了平定安禄山叛乱,中兴唐室的基础。

肃宗帝李亨从灵武回到长安以后,亲自前往副元帅郭子仪驻军的灞上,去慰问攻城的立功将士。

肃宗皇帝兴奋至极,神采飞扬,当着儿子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豫的面,竭力称赞郭子仪道:

“爱卿啊,中兴唐室,皆卿之功啊!”对郭子仪非常感激。

不久,肃宗下旨,加拜郭子仪为司空,封代国公,派郭子仪驻守东都洛阳,负责清扫河北地区的残余叛军。

郭子仪越发功高位显,不免受到奸佞小人的嫉妒。

后来,宦官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人,更是上奏肃宗,公开指责郭子仪道:

“陛下:

郭子仪德高望重,兵权在握,恐其生变,变成朝廷的隐患。请陛下慎重对待,英明处置!”

肃宗心里也疑虑重重,赞赏道:

“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人,所言极是!

当初,父皇重用安禄山,最终酿成大祸。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朕还是小心警惕,未雨绸缪为是,以免祸起萧墙,后悔不及。”

不久,李豫听信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等人的谗言,削去了郭子仪的兵权,分割了平叛首要功臣朔方镇节度使所辖州郡为七部分,分而治之。

6

不想不久,归降大唐朝廷的史思明,再次发动叛军,反叛大唐。而西部边塞,又连遭吐蕃王国军队入侵,战乱又起。

肃宗无计可施,不得已又不得不重新启用郭子仪,为兴平定国副元帅等职位,并并进封郭子仪,为汾阳王,继续负责平叛事宜。

遭遇李辅国专权祸国之变,肃宗驾崩以后,李豫继父皇位,后世称为代宗皇帝。

李豫听信李辅国等人的建议,又将郭子仪的兵权削去,改任郭子仪,为看守肃宗坟茔的山陵使。

后来,朔方镇节度使仆固怀恩反叛大唐,他勾结吐蕃王国,回纥汗国联军,打算进攻长安。

郭子仪再一次出山,被李豫征召为副元帅,前去平定朔方镇节度使仆固怀恩之乱。

凭借郭子仪的威名和谋略,郭子仪不费一兵一卒,就说服了回纥可汗回军,再度保全了京城长安,拱卫了大唐帝国。

郭子仪虽然经历了几起几落,却仍忠心耿耿地效命大唐朝廷,忠于大唐皇帝。

因此,李豫对郭子仪的感情,可谓十分复杂。

李豫对功臣郭子仪,是既敬又畏,既任用,又猜忌,并用赐予郭子仪“丹书铁券”这一招,以此来安抚郭子仪,以免招惹触怒郭子仪,引来滔天大祸。

好在郭子仪这人,心胸宽阔,以国家大义为重,很识大节,明白人心渴望天下太平。

郭子仪当然十分清楚皇帝的心病,所以事事委曲求全,明哲保身,不愿意招惹皇帝,再起战乱,危害国家,伤害万千百姓。

李豫内心有愧,又不太放心功臣郭子仪。于是,李豫采取厚重赏赐、结儿女亲家等方式,去安抚郭子仪以及郭家子孙。

除了对郭子仪给予优厚的地位礼遇,大批的赏赐,隆重盛大的恩宠之外,李豫还将自己娇生惯养的掌上明珠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幼子郭暖为妻。

升平公主,是李豫与崔贵妃的女儿。崔贵妃堪称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善良贤淑,曾深得李豫的宠爱。

升平公主四岁之时,母亲崔贵妃,就过早去世了。李豫非常怜爱升平公主,于是对女儿宠爱有加。

升平公主虽然也从自己的母亲崔贵妃那里,继承了绝世的美貌、纯良的天性,但由于父皇从小的娇宠,升平公主逐渐养成一副不知天高地厚的刁蛮公主脾气,时不时地撒娇发横。

宫中的人,碍于皇帝的面子和宠爱,都得依着升平公主的性子来,对她百依百顺。

7

实际上,娶上皇帝的女儿公主,成为皇家的娇客驸马,虽然有享不尽的富贵和特权,但也决不是一件轻松自得的易事。

做公主的丈夫,必须低眉俯首,对公主妻子言听计从,不得有丝毫大丈夫的架子。

一般做驸马的人,大都有攀附龙鳞之心。为了荣华富贵,哪怕受些公主的窝囊气,驸马也常常是就默认了。

而升平公主与郭暖结婚之时,不过十二岁的年纪。而这个夫君郭暖,也不过十四岁年纪,正是年纪轻轻,叛逆的年纪。

而且当初,心高气傲的升平公主,听说要下嫁尚无功名爵位的郭暖,心中早就有些不满,

但婚姻大事,也由不得升平公主自己做主,升平公主只好遵奉父皇之命,郭李两家联姻,嫁给了郭暖。

郭暖呢,虽然小小年纪,但出生于天下闻名的大功臣郭氏家族,也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谁敢招惹的公子哥儿的脾气,也就对妻子升平公主不会怎么忍让了。

所以,郭暖与升平公主的婚姻,其实一开头,就潜伏了矛盾的火种,只待某一天爆发出来。

新婚燕尔,升平公主见夫君郭暖,仪表堂堂,英俊潇洒,气度不凡,不禁转忧为喜。

郭暖也被升平公主的无上美艳,天真烂漫,稚气未脱的性格,吸引住了,对妻子升平公主,也算体贴温柔。

这对小夫妻陶醉在新婚的幸福之中,也着实和睦友好地相处了好长一段时间。

然而,日子一长,夫妻两人刁蛮骄横的脾气和劣根性,就开始强烈发作了。

最初矛盾的导火索,就在于郭暖要求自己的妻子升平公主,必须每天去向自己的父母,问安行礼这件事上。

8

实际上,按照大唐朝廷历来的传统规矩,公主是皇帝的女儿,在名分上,她是“君”;而驸马一家,都不过是“臣”。

由于驸马与公主“夫妻同体”,所以丈夫驸马,也跟着自己的公主妻子沾光升级了。

即使是在公主成亲的喜堂之上,婚仪都要倒过来,由公婆向自己的儿子媳妇,跪拜叩头。

可是,按照民间和郭家的规矩,每天清晨,儿孙等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夫妻的面前,去请安问好。

当时,郭暖与升平公主结婚以后,住在皇帝专门赏赐的,供两人居住的驸马府里。

驸马府的位置,离郭府较远,所以小夫妻二人,每日到郭府请安,实在不方便。

于是,郭子仪夫妻,特别对郭暖与升平公主夫妻破例,允许他们夫妻二人,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早晨,到郭府里去问候家翁,以尽子媳之道。

9

可是现在,郭家人居然要求升平公主夫妻,初一和十五的早晨,到郭府去向公婆,行民间的儿妇礼仪,升平公主心里,可有些受不了啦!

为了这些繁缛礼节,升平公主常跟驸马丈夫郭暖过意不去,与郭暖就礼仪的问题,争吵不休,都不肯认输。

到了最后,升平公主见普通的民间夫妻和其他公主夫妻,也都是这样做,也就无话可说,只好表示妥协,同意丈夫,初一和十五的早晨,夫妻一道到郭府,去向父母问安。

但升平公主自恃是父皇宠爱的公主身份,心不甘情不愿,每次临行前,她都以洗漱梳妆为借口,总是拖拖拉拉,不想很爽快地到郭府去问安。

郭暖多次紧催慢催以后,升平公主才心不甘、情不愿地勉强起程,赶往郭府问安。

常常是,夫妻二人到了郭府,郭家的其他子媳,早已站在郭子仪夫妻门下,等候很久了。

自然而然,郭暖也不免受着哥嫂兄弟妯娌的议论。

在一次家宴上,升平公主竟然摆起公主的架子,没有履行儿媳应该有的礼仪,居然高坐在自己的公婆郭子仪夫妻之上,接受大家的问候。

见妻子升平公主桀骜不驯,傲慢无礼,不知礼义,郭暧大失面子,怒火万丈。

回到驸马府里的郭暧,对升平公主满腹怨言,越发不满。他出言不逊,开始指责妻子升平公主。

升平公主也认为自己有理,认为按照大唐朝廷礼仪,自己并没有错,也不肯做出让步,对丈夫的愤怒指责,嗤之以鼻,反唇相讥。

但念在妻子是皇帝心爱的公主女儿的份上,郭暖也勉强没有过甚追究,只是每次加紧了催促。

夫妻间那些使性子的往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10

大历二年(767年)二月十五日,是郭子仪的七十寿诞。郭暖与升平公主两人结婚,已经两年时间,升平公主也已经十四岁了。

昨天晚上,郭暖与升平公主本来早就已经商量好,明天清晨两人一道早起,赶往郭府,去为父亲祝寿。

身为儿子的郭暖,当然经心的多。他特意起了个大早,洗漱完毕之后,就急匆匆地前去叫升平公主起身。

到了春季,正是熟睡的季节。

升平公主年纪轻轻,有些孩子气,贪图睡眠安逸,想睡一个懒觉,不愿意早起。

这时,升平公主却突然变了卦,故作病痛,对自己的丈夫郭暖撒娇道:

“夫君啊,我昨晚受了些风寒,今天有些头痛,不想起来了。麻烦你就一个人,带上礼品,去向父亲祝寿,代我向父亲问安吧!

等一会儿,我的头痛毛病,稍稍好一些以后,我就立即过去,向父亲祝寿道歉。”

郭暖一听升平公主的话,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知道是妻子故意推脱,怒火直冒,走到妻子的床前,指着妻子升平公主的鼻子大声骂道:

“升平啊,平日里,你就拖拖拉拉,放肆无礼,一说到我家去看望我的父母,你就推三阻四,百般推诿。

我一直都忍气吞声,多次忍了,原谅了你的过失。

今天,是我父亲七十大寿的吉日,这么重要的日子,亲戚朋友都纷纷祝贺来了。

你怎么竟然还是这么不懂事,居然借口自己的身体有病,想躲懒睡觉,不去祝贺问安呢?”

于是,郭暖往日的怨气,连同今日的怒气,刹那间爆发了出来,容不得妻子升平公主分辨了。

升平公主气恼万分,索性蒙头大睡,对自己的丈夫不理不睬。

郭暖更加愤怒,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地吼叫道:

“升平,你这个懒婆娘,你还不赶快给老子爬起来,看老子今天不收拾你!”

见丈夫吵了自己的好梦,升平公主无名怒火直冒,也不甘示弱,抛开被子,大吼起来道:

“郭暖你这个臭小子,本公主不是跟你说过,今天我有些风寒头痛,叫你先过去,我等会去问候吗?我怎么就不懂事了呢?

本公主今天,就是不起来,要赖在**一辈子。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小痞子,今天如何收拾我!”

眼见妻子升平公主的挑衅,郭暖怒火万丈。他冲上前来,从**拖起了升平公主,就是一阵拳打踢脚,大骂道:

“你这个厚颜无耻的贱女人!看老子今天不好好收拾你!不打你个落花流水,头破血流,我不是姓郭的!”

侍女们听见夫妻吵架,急忙进来劝解。

升平公主吃了亏,又见陪嫁的侍女进来,心中有了仗恃,索性嚎啕大哭了起来,大声撒泼道:

“郭暖你这个臭小子!小痞子!

你打吧,不打死本公主,就是孬种!就是**!就是戴绿帽子的乌龟王八蛋!

快来人啦!快来人啦!驸马爷要打死人了。”

升平公主,再次大声地吆喝起来。

更多的侍女,听见小夫妻争吵,都急急忙忙地拥进屋子里。有的劝着公主,为她穿衣,有的拉住驸马爷,劝他息怒。

郭暖怒火万丈,牛气冲天,依然不依不饶,口不择言地大声骂升平公主道:

“你口口声声自称本公主,不就是仗着你的老子,是大唐天子吗?

老子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要不是老子的父亲,死心塌地地辅佐你父皇那个无道昏君,你们李家早就完蛋了。

实话对你说这个不讲道理的贱女人说吧,老子的父亲,还不愿做那个什么狗屁皇帝呢!”

郭暖急不择言,讲出这样的话,如此糟踏皇帝,简直是大逆不道,罪当诛首,实在是过于冲动了。

众侍女听了,大惊失色,都惊慌失措地看着驸马郭暖,不敢说一句话。

升平公主抓住了郭暖讲话的把柄,气得面色发白。她声色俱厉地指着郭暖,回敬郭暖道:

“好!好!好!你竟敢辱骂父皇,侮辱大唐天子!这是大家都听见了的,你可抵赖不得。看我不回家告你!

你欺君罔上,辱骂父皇,罪当诛杀九族!看父皇不杀了你们郭家全家老小,才怪呢!”

郭暖这时正在气头之上,听了公主告状的话,火上浇油,更加火冒,就又接着教训升平公主道:

“升平小泼妇,你老子是皇帝,又能够怎样,就了不起吗?

你嫁到我们郭家,就是我郭家的媳妇了。你不遵孝道妇道,不讲三从四德,我不但骂得,还能打得!”

郭暖说着说着,愈发冲动。他一跃而起,跳上床去,又要上前去痛打升平公主。

侍女们七手八脚,拉住了郭暖。

升平公主的奶妈郭嬷嬷,这时也已经颤巍巍地走上前来。她看不顺眼,立即大声斥责郭暖、升平公主道:

“驸马爷:

你还不去给令公祝寿,还在这里胡闹什么呢?难不怪你昨晚喝多了马尿,还在撒酒疯吗?

我说公主啊,你就少说两句,不行吗?令公大寿大喜的日子,你就不能够忍让一下,非要让大家扫兴吗?”

郭嬷嬷的吆喝斥责,让郭暖稍稍冷静了一些,终于想起了给父亲祝寿的大事来。

郭暖还不服气,转身威胁妻子升平公主道:

“哪里见过这么蛮横的妻子呢?今天老子不空,就暂时放过你这个刁蛮任性的狐媚子呢!

等有空,看老子不好好地收拾你一顿!叫你知道,我郭家男儿,不是好欺负的。”

郭暖丢下这句话,怒气冲冲地走了出去。

侍女们见驸马郭暖离开,急忙上前,去劝慰升平公主,侍候她起床更衣。

奶妈郭嬷嬷,也开始安抚起公主来。

升平公主怒气未消,气乎乎地骂郭暖道:

“郭暖,你这个小痞子,丑八怪!打狗还得看主人面子呢!

如今,你竟敢大逆不道,打到本公主头上来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看我不回宫,去告你!”

升平公主说到做到。

趁着丈夫郭暖去往郭府,给父亲拜寿,无人管她之机,升平公主哭哭啼啼地带着众侍女,奶妈郭嬷嬷,出了驸马府,乘车回到了皇宫,去向父皇告状。

见到父皇,升平公主悲不自胜,委屈极了。

她十分委屈地扑倒在父皇的脚下,声泪俱下地诉说着事情的经过,把她在驸马府挨打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皇,坚决要求父皇,下旨惩办郭暖。

11

听了女儿升平公主添油加醋的一面之词,李豫勃然大怒,就准备立即下旨,去捉拿郭暖试问道:

“这个大胆的逆贼,竟敢欺辱朕心爱的女儿,还敢辱骂至高无上的皇帝!不给他一点教训,朕的颜面何在呢?”

然而,李豫毕竟老道,一转念,不禁心里一惊,大想不妙道:

“郭令公是社稷的功臣,大唐依赖他,而得以中兴。朕因儿女间的小事,弄僵了与令公的关系,不是会因小失大吗?

儿女事小,社稷事大啊!万万不可扩大事态,因此事,而危害江山社稷啊!”

听了女儿的升平公主控诉,李豫沉吟良久,终于冷静了下来,然后对正在气头上的女儿升平公主说道:

“孩儿啊,你家驸马在气头上说的话,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不可当真,可全是大实话呀!

你公爹郭令公,多年以来,一直手握几十万大军,在军中德高望重,功勋赫赫,威震天下,大唐靠他,而保全安宁。

假如当年,郭令公心怀二心,欲反叛朝廷,有心要做皇帝的话,可谁也挡不住他啊!

那么,这大唐天下,早就不姓李而要姓郭了。你叫朕究竟怎么办呢?”

升平公主只有十四五岁,不懂政事,对父皇这番十分奇怪的话,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见父皇不为自己出气,惩罚自己的夫君,升平公主还是哭闹不休,不肯罢休。

李豫无奈,便打算将升平公主的奶妈郭嬷嬷喊进宫来,让她开导开导升平公主。

主意既定,李豫心平气和起来,便微笑着,对自己的女儿好言好语安慰说道:

“女儿啊,朕也只是听了你一方面的说辞,还没有听驸马怎么说呢?

做天子的,并不是天下尽归天子所有,也不可为所欲为,而要公平公正,才能够服人,这个你不能不了解啊!

即使事情,就如你所述的那样,没有夸张,为父也不便过于帮你啊!

朕身为一国之君,不可听从片面之词,免得天下人说朕不公,偏袒女儿啊!

如今,你既然已经是驸马郭暖的妻子了,就应谨守妇道,依从夫君的吩咐,夫妻和睦为是啊!”

升平公主自知也有理亏的地方,怨气稍平,微微点头。

“女儿啊,你就速回驸马府,去向令公祝寿吧!

郭嬷嬷待你亲如女儿,你也听听郭嬷嬷是怎么说的吧,不可再生喧闹。

如果你不知趣地再闹下去,闹得我们李郭两家不和,不但朕不会罩着你,到头来,你还得吃亏啊!

等一会儿,朕还要亲自到郭家去,向令公祝寿呢!”

升平公主虽然心有不甘,但毕竟是个聪明人。

她见父皇也对郭家忍气吞声,不予计较,急忙调整了自己内心的情绪与态度,乖乖地离开皇宫,带着自己的侍女,奶娘郭嬷嬷等,返回了驸马府。

此时,郭府里,大小人众,恐惧万分,已经闹翻了天。

12

就在升平公主回宫告状之际,郭暖已经孤身一人,提着礼物,前去给父亲拜寿了。

郭子仪见小儿子郭暖,只身一人而来,已经有些不安,心中十分疑虑。

郭子仪急忙追问儿子郭暖情况,一再追问之下,郭子仪才知道了事情的原由。

闻听自己的儿子郭暖闯下大祸,并说出了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语,郭子仪大惊失色,有些魂不附体。

“大胆逆子,怎么竟然敢无缘无故,打骂公主呢?给我立即把这个胆大包天的逆子,给我绑了!”

郭子仪没有顾上祝寿,急急忙忙地带着一大帮儿子孙子,亲自押解着小儿子郭暖,匆匆忙忙地进宫,去向皇帝负荆请罪,请求皇帝的饶恕。

13

见郭子仪一家老小前来宫中请罪,李豫起初也有些不安,不知所从。

只见,郭子仪毕恭毕敬地跪在殿下,向皇帝叩头称罪,似乎惊慌不已。

看着郭氏一家老小,诚惶诚恐,惊慌失措的样子,李豫的心理平衡了许多。

见状,宝座上的李豫,哈哈大笑了起来,急忙安抚郭子仪道:

“令公啊,你何须如此兴师动众呢?

儿女争吵,不过是区区小事,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怎么能够劳动令公呢?来人啊,给令公上座!”

李豫走下御座,上前去扶起了郭子仪,并亲自为自己的女婿郭暖松绑,招呼郭家子孙,各就各位。

李豫神情泰然,带着若无其事的表情说道:

“令公啊,这是何故呢?

俗语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事,令公何必当真,何必计较呢?

女婿啊,你们小孩子使脾气,让我们做大人长辈的,也担惊受怕了,耽误了父亲祝寿的喜事。

女婿啊,你快上来,给你父亲赔礼道歉吧!”

郭子仪见李豫心存大度,不予追究,心绪也放宽了不少,连忙道谢道:

“多谢陛下的宽宏大量,臣父子感恩不尽。

陛下,小儿死罪可饶,活罪难免!臣一定会严厉惩罚他,给他一点教训,以免他放肆无礼,惹下大祸!”

“令公啊,惩罚孩子,就不必了吧!晚上,朕亲自到府里,给令公祝寿,祝贺令公寿诞吧!”

李豫轻描淡写地说道。

“感谢陛下的恩赐!”

郭子仪见此事终于顺利解决,长舒了一口气。

向皇帝称谢以后,郭子仪带着儿子孙子,回到了府里,重新准备祝寿事宜,并做好迎接皇帝大驾光临的准备。

然而,直到回到府里,郭子仪还心有余悸。

早年,郭子仪手握朔方镇五万重兵,因为玄宗皇帝还在位,太子继位似乎不太名正言顺,心里有些二心不定,没有及时赶到灵武勤王,去辅佐肃宗,听从肃宗号令,就已经尝试过肃宗的教训。

因而,虽然如今,看见皇帝宽宏大量,将这件事轻描淡写一笑置之的时候,郭子仪还是不能够释怀,有些忧心。

14

晚上,李豫果然遵守诺言,亲自带着朝廷的宰相等三公九卿,文武重臣,前来郭府,为郭子仪祝寿。

举行完寿礼以后,郭子仪还是老大不客气,亲自把儿子郭暖叫上前来,当着亲友、皇帝、大臣的面,亲自用大棍,把自己的小儿子郭暖,痛打了一顿,以示教训。

常常领军打仗的郭子仪,武艺出众,臂力惊人,虽然已经到了老年,但力气依然不小。

何况这一顿棍子,是打给皇帝看的,是向皇帝表明,自己并不偏袒自己的儿子。

所以,郭子仪打得是又狠又准。三下五下,娇生惯养的小儿子郭暧,就几乎要昏了过去。

毕竟郭暧还是自己的丈夫,丈夫自己硬着气,不向父亲求饶,一边的升平公主,心里可有些吃不消了。

升平公主只好红着脸,忍住羞愤,向父皇示意求情,求公爹罢手,不能再打了。

李豫见状,正好下台,急忙对郭子仪说道:

“令公啊,朕管教不严,小女升平,也有诸多不是!朕本当亲自惩罚升平一顿,但女儿家细皮嫩肉,经不住棍棒折磨。

朕心里实在有些不忍,就暂时记在升平的账上吧!

令公啊,请你看在小女升平,为自己的夫婿求饶的份上,就饶过朕的爱婿吧!”

“谨遵陛下旨意。”郭子仪当然乐于顺杆而下,立刻放下了手里的家伙。

“升平这女儿,还能够体恤自己的丈夫,给朕面子,不枉朕痛惜一场!”李豫心里很是满意道。

君臣重归宴席,其乐融融地饮酒畅谈了下去。

这场夫妻吵闹,就此了结。这件事总算圆满解决。

爱屋及乌。后来,李豫对升平公主和女婿郭暧,越发宠爱。

每逢佳节,朝廷重要的仪式典礼,如有皇帝的赏赐,升平公主和女婿郭暧,总是远远超出其它的女儿、女婿的待遇。

15

经历此次纠纷以后,皇帝李豫和郭子仪等大臣,都意识到了家国之事,唇齿相依的道理,处理家事国事,更加审慎。

等到升平公主的哥哥李适(德宗)继位之后,更是吸取了这场“打金枝”的教训。

李适下旨,修改朝廷礼仪,命令公主下嫁之后,还是应该依照民间之礼,向公婆行礼恭让。

经过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打金枝”的事件以后,升平公主也变化了不少,渐渐懂事明理,变得顾全大局了。

十年以后,即大历十三年(778年),长安城附近的泾渭二河,闹起了水灾。

大臣们研究水患原因,就在于权贵和皇亲国戚们,在泾渭二河上大修磨坊,阻塞了河流,造成水位上涨,酿成惨剧。

李豫因此下旨,欲拆去权贵豪门在泾渭二河上架设的石磨房。这些磨坊,是权贵豪门用来打磨脂粉用的。

权贵们都不愿意拆除水磨房,纷纷阳奉阴违,抵触皇帝旨意,李豫非常生气。

升平公主见状,很为父皇着急。尽管撤掉脂粉坊,可能会没有化妆用的脂粉,面无颜色,升平公主还是暗自决定,遵照父亲的意愿,拆掉石磨房。

那一年,升平公主正好二十五岁。

于是,升平公主和夫君郭暧商议,决定响应父皇的号召,带个好头。郭暧欣然同意。

最后,升平公主和郭暧率先站了出来,响应父皇的旨意,第一个拆掉了自己的石磨房。

见皇帝宠爱的女儿升平公主带头垂范,权贵们不敢再行拖延。

很快,泾河渭河之上属于权贵的八十多座石磨坊,都跟着一道拆去了。

不仅泾河、渭河的水患,得到了一定的治理,而且长安附近的田地,也终于得到了灌溉的水源。

后来,李豫去世,儿子李适(德宗)继位。那时,升平公主三十岁左右。

不久,发生了朱沘之乱。升平公主和郭暧夫妻二人,死里逃生,躲过了朱沘叛乱,重新回到京师。

经过多年的战乱折腾与教训以后,升平公主发生了脱抬换骨般的改变。

从此以后,升平公主的性情,变得更加和顺谦让,深明大义。她性情柔顺,端庄贤淑,孝敬公婆,循规蹈规,一心一意地扮演着相夫教子的郭家贤媳的角色。

升平公主的这种转变,直接影响了她和郭暧的孩子们。

升平公主一生,育有四子一女,四子分别是:郭铸、郭钊、郭鏦、郭铦,女儿郭钰。

在升平公主的良好家风影响、熏陶下,他们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也都安份守纪,不辱家风。

长子郭铸,袭封了父亲郭暧的爵位。

老二郭钊,妻子沈氏。沈氏的母亲,是唐代宗李豫的女儿长林公主。

老三郭鏦,娶唐顺宗的女儿汉阳公主李畅为妻,赠尚书左仆射。

老四郭銛,娶唐顺宗的女儿西河公主为妻,无嗣,以西河公主前夫沈翚的儿子为嗣。

升平公主的独女郭钰,大约是升平公主二十来岁时所生的。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郭钰嫁给皇孙李纯为妃。论辈份,丈夫李纯,还得叫郭钰表姑姑。

郭钰为李纯生下了儿子唐穆宗李恒、女儿岐阳庄淑公主。

唐宪宗李纯,终身没有册立皇后。但是作为原配正妻,郭氏还是后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封为贵妃。

郭贵妃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是宫中朝中,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品德仁爱谦让,足以母仪天下。

郭贵妃的女儿岐阳公主,后来嫁给了司仪郎杜悰。岐阳公主下嫁之后,对家人上下,均有礼有节,得到广泛的赞誉。

唐宪宗李纯薨后,郭贵妃被尊为皇太后,就是历史上以贤德著称的郭太后。后来,郭太后,又成为了太皇太后。

在唐宪宗驾崩之时,郭贵妃年幼的儿子唐穆宗继位,郭贵妃被尊为太后。

宦官们要求郭太后临朝听政,郭太后不同意。

郭太后谢绝道:

“昔武后称制,几倾社稷。我郭家世守忠义,非武氏之类也。太子虽幼,但有贤相辅之,何患国之不安呢?”

郭氏子弟在朝中为官的,也赞同郭太后的看法。由郭太后之二哥郭钊领衔,启奏皇帝和郭太后说道:

“陛下:

为避嫌隙,臣请先率诸子,辞官归田。”

郭太后下旨同意。郭太后身历五朝,死后谥为懿安皇后,与丈夫李纯一道,合葬景陵。

元和五年(公元810年),郭太后之母升平公主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由于女儿郭太后的关系,郭暖与升平公主死后,都享受了朝廷至高的哀荣。

郭太后的父亲郭暧,被追封为太傅,郭太后的母亲升平公主,则被追封为齐国昭懿大长公主。

郭暖“打金枝”的故事,也流传后世,为人津津乐道。

然而,“打金枝”事件,虽然已经圆满解决,但李豫与郭子仪等文武大臣,君臣之间那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依然潜藏在彼此的心里,难以解除。

李豫对郭子仪等有功将相的猜忌,也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只是君臣之间,彼此没有挑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