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时,大唐朝廷的财政、赋税问题,才稍稍有些缓解,新的烦恼,又开始困扰大唐皇帝。
大唐朝廷中,宰相杨炎,与左仆射刘晏等权臣们的争权夺利,也愈演愈烈。
2
当初,左仆射刘晏,担任吏部尚书之时,而亲近宰相元载的杨炎,正担任吏部侍郎一职,杨炎正好是刘晏下属。
刘晏与杨炎,虽是上下属关系,但面和心不和,彼此都不很喜欢对方。
代宗皇帝诛杀奸相元载等人之时,吏部尚书刘晏等,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手作用,暗中尽了大力。
而杨炎是元载的亲戚、亲信和党羽,非常清楚奸相元载被诛的真相。
杨炎心胸狭窄,眦睚必报,心中一直对刘晏、李泌等人,帮助代宗皇帝,诛杀宰相元载、罢黜自己,怀恨在心,决心寻找机会,报复刘晏,为元载报仇雪恨。
及至太子李适即位以后,刘晏因为长期担任判度支,长久执掌国家财富赋税的权柄,断了某些利益阶层的财路的缘故,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也颇为忌恨刘晏。
杨炎获得皇帝信任,出任大唐宰相,掌握国家权柄以后,与左仆射刘晏,有了公开的矛盾和冲突。
杨炎结党营私,排斥异己,一心欲实施自己的国策,并打算为元载报仇,于是密谋策划,打击和陷害刘晏。
左仆射刘晏的处境,一时间变得十分危险。
3
不久,在宰相杨炎的暗示和撺掇之下,嫉恨左仆射刘晏的大臣张世等,秘密上书李适,中伤陷害左仆射刘晏,秘密提醒李适说道:
“陛下:
臣私下以为,左仆射刘大人身上,兼管的职务,实在太多,有专权的嫌疑。
臣听说,臣属专权,没有不危害帝国的,当年李辅国、程元振、鱼朝恩/元载等人,无不如此。
臣请求,将左仆射刘大人身上兼任的转运使一职,立即罢去,以免左仆射刘大人专权误国,贻误帝国的大事。”
4
李适接到上奏,不置可否,没有立即表态。
宰相杨炎,十分清楚李适的心思,见皇帝不理不睬,偏袒刘晏,心里却有些着急了。
于是,杨炎与张世等亲信商议,暗授机宜道:
“诸君:
陛下外似坦诚大度,实则心胸狭隘,喜欢猜忌功臣。一直以来,陛下就对当初他的父皇,一心宠爱独孤妃这件事,深为不满嫉恨,欲报复他人。
诸君何不借鉴,李广瑞等侍从,指控兵部侍郎黎干、内臣刘忠翼的往事,散布流言,搬倒刘晏这个奸佞小人呢?”
张世等亲信大喜,于是积极实施宰相杨炎的诡计,加紧中伤左仆射刘晏。
于是,朝中流言四起,诬陷弹劾刘晏的奏章纷至沓来,传到了皇帝案前。
5
一天,杨炎、崔祐甫等宰相,利用皇帝单独召见宰相的机会,在李适的面前,痛心疾首,声泪俱下地控诉左仆射刘晏的罪行说道:
“陛下啊:
臣听说,知情不报,欺上瞒下,因私废公,谓之奸佞恶贼。臣一直深恶痛绝。
臣在私下里,曾经多次听人传说,当初刘晏与奸贼黎干和刘忠翼等人同谋,曾经秘密地上表先帝,劝说代宗皇帝,册立独孤妃为大唐皇后,希望扶立韩王(独孤皇后之子李迥),为大唐太子,去继承帝国大业。
陛下啊,刘晏、黎干、刘忠翼等人,明明知道,陛下是先帝心爱的嫡长子,当今名正言顺的太子。他们却要竭力地谄媚独孤妃、韩王母子,可见其居心叵测。
幸好先帝英明睿智,刘晏、黎干、刘忠翼等奸佞小人的奸计,才未能够得逞。
臣作为一朝宰相,如今却依然与奸佞小人同列,而不能声讨驱逐他,不能够为帝国铲除国贼,真是罪该万死。”
宰相杨炎等人,对刘晏莫须有的指控,说中了李适的隐秘心事。李适脸色不悦,颔首赞同。
6
而另一宰相崔祐甫,却不认同,杨炎对刘晏的指控,认为杨炎是在搬弄是非,挑拨离间,诬陷刘晏。
宰相崔祐甫,见皇帝脸色不善,大事不妙,急忙善言,为刘晏辩护说道:
“陛下啊:
臣以为,杨相公所说的话,都是一些无法证实真实与否的暧昧谣言,不应该放在陛下的心上。
而且,既然陛下,如今已经以广阔博大的襟怀,实行了大赦,就不应该眦睚必报,追念旧怨,再去追究那些已经过去了的不实之辞了。”
李适依然不动声色,不置可否。
杨炎看见,李适虽沉吟不语,心中却非常恼怒,心中暗喜,急忙添油加醋道:
“崔相国此言非也!对作恶者的仁慈,就是对良善者的犯罪。怎么能够以大赦的缘故,就放纵昭彰的罪恶,让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古训落空呢?”
果然,李适踌躇冷静了一会,终于没有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愤怒情绪。
李适立即声色俱厉地斥责崔祐甫说道:
“崔相国大人不要多言!多年以前,朕就是大唐太子,名正言顺的帝国储君了,匹夫安敢如此私下妄议呢?”
自此,李适越发坚信,杨炎对刘晏的种种指控,开始对刘晏怀恨在心,决心伺机罢黜刘晏,以报复刘晏的不忠。
见德高望重的崔祐甫,受到皇帝的当面申斥,杨炎心中更喜。杨炎又火上浇油,锲而不舍地提醒李适说道:
“陛下:
臣认为,尚书省是朝廷大政的根本所在。近来,刘晏却建议,设置了诸使职,实际上是分割和侵夺了尚书省的诸多权力。
臣认为,现在应当立即恢复原有的制度,不应当让奸邪之辈,去掌握太大的权力。以免李辅国、程元振等奸佞小人,骄横跋扈,专权误国的悲剧重演。”
李适果然听从了杨炎的建议,答应道:
“爱卿说得很对。朕立即下旨,着即恢复旧有的尚书省制度,罢黜刘晏的诸使职务。”
崔祐甫病体在身,见皇帝勃然大怒,不敢公开争执。
7
建中元年(780年)正月二十一日,李适下诏,令全国钱谷,都交给金部(财务司)、仓部(粮秣司)去进行管理,免除刘晏的转运使、租庸使、青苗使、盐铁使等要职。
那时,大唐朝廷贤明的宰相崔祐甫,已经身染重病,多不过问宰相府政事。
杨炎遂后来居上,独揽宰相大权,专门去做快意恩仇、眦睚必报的事情。
不久,杨炎又上奏李适,重提奸相元载当年,提出的开拓疆域建议。
杨炎打算,采用元载生前留下的计划,去修筑原州城,做开拓疆域的准备。
杨炎还打算,征发长安、洛阳和关内的丁夫,前去疏浚丰州陵阳渠,以便兴办屯田。
李适对宰相杨炎提出的这些建议,心存疑虑,一时犹豫不定,没有立即做出实施的决定。
8
不久,李适派遣中使李秀山,就宰相杨炎提出的那些建议,有何利弊等问题,去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处,征询段秀实等贤明士大夫的意见。
泾原节度使段秀实,晓畅军事,熟悉边情,很不认可杨炎劳民伤财、开拓疆域的建议,庚即上奏李适说道:
“陛下:
现在国家残破,国力还未完全恢复,边疆的防御,也还十分空虚。
臣认为,现在并不适宜,兴办事功,先向敌人发出挑衅,刺激敌人的反击。”
宰相杨炎,听见中使李秀山的报告以后,对泾原节度使段秀实,阻挠自己实施拓边大计,非常生气。
杨炎勃然大怒,大骂泾原节度使段秀实说道:
“段秀实:
你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你怎么竟然胡言乱语,敢阻挠朝廷的长远大计呢?
本相要你看看,如今的大唐朝廷,究竟是谁当家做主。”
杨炎心胸狭隘,决意报复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发表不同意见。于是,杨炎上书皇帝,指责弹劾泾原节度使段秀实的罪行道:
“陛下:
段秀实有意阻挠朝廷大计,危害国家国策,欲放纵盗贼,危害边境,挟贼自重,心怀叵测。
请陛下立即下旨,解除段秀实的泾原节度使职务,征召段秀实回到朝廷,担任司农卿,以免边塞发生不可预料的危机。”
李适正信任宰相杨炎,欲依靠杨炎,去实施“两税法”,完成中兴帝国的大业。
于是,李适很快批准了宰相杨炎的奏章,解除了段秀实的泾原节度使职务。
藩镇将领,闻听泾原节度使段秀实无辜被免,皆愤愤不平,暗骂皇帝昏聩不公。
9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十二日,李适下旨,任命邠宁镇节度使李怀光,兼任四镇、北庭行营、泾原节度使,命令让李怀光移军,驻扎原州,召段秀实回京任职。
李适又下旨,任命四镇、北庭留后刘文喜,为原州别驾,准备派军,去修筑原州城。
京兆尹严郢,也反对朝廷修筑原州城的处置方案,于是紧急上奏皇帝道:
“陛下:
据微臣了解,朔方镇塞下五城,过去原本是肥沃丰饶,适合屯兵的土地。
自从国家遭受安史的变乱以来,由于无暇投入人力物力,因而导致土地荒废,耕种的土地,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
臣以为,如果有充足的人力,再将朔方镇塞下五城这里开垦出来,则不必等待疏通陵阳渠就行了。
臣私下认为,现在征发长安、洛阳的关辅百姓,到丰州一带,去疏浚渠道,经营屯田,并不划算。
算起来,经营屯田所得到的,不足以补赏所耗费的。而且,如果这样做,关辅百姓不免会流亡离散,心生怨恨。
臣认为,这样的举措,是使京城辖区空虚,遭百姓怨恨的错误方法,对军事储备,是毫无补益。请陛下下令废除。”
京兆尹严郢,此疏奏上,李适不予答复,从此没有了下文。宰相杨炎一意孤行,继续推行自己的决策。
后来,陵阳渠疏浚的工程,耗费无数,经年累月,最终都没能修成。最后,只好将它半途而废了。
10
中伤陷害左仆射刘晏的计谋成功,杨炎十分得意。杨炎决定,继续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对刘晏不依不饶。
而李适昏聩糊涂起来,开始不辨忠奸,不明事实真相,一心听从杨炎的建议,采纳杨炎的主意。
建中元年(780年)二月十四日,李适下旨,贬斥左仆射刘晏道:
“布告天下:
从前,左仆射刘晏上奏的事情,很多都与实际情况不符。左仆射刘晏有意欺蒙朝廷,愚弄君上,实乃奸佞小人所为。
着即下旨,罢除刘晏的左仆射,度支使、转运使等职位,命令金部、仓部,去接替判度支等职务。
着即将奸佞刘晏,贬为忠州刺史。”
左仆射刘晏受诬陷被贬,群情激奋,但大臣们忌惮杨炎正受皇帝宠信,谁也不敢仗义执言,为刘晏亲情。
11
刘晏被贬不久,李适就发现自己犯了大错。
由于尚书省各部门的职任,久已荒废,部门之间也不通声气,资讯缺少。
结果,恢复尚书省各部门的职任以后,有关部门官员,根本就不能把朝廷最重要的税赋等诸多事情办好。
度支使、转运使的职位,无人去处理,也无法将全国的钱粮,统一地掌管起来,直接影响了朝廷的运转。
李适见此,非常担心和后悔。
建中元年(780年)三月二十八日,李适下旨,任命谏议大夫韩洄,为户部侍郎、判度支;任命金部郎中万年县人杜佑,暂时代理江、淮水陆转运使。
恢复度支使、转运使的制度,和刘晏原来在位时的制度,一模一样。
12
荆南节度使庾准,善于趋炎附势,与凤翔尹朱泚有仇。
此时,荆南节度使庾准,欲逢迎巴结当权宰相杨炎,以图上进,于是揣摩杨炎的意图,对被贬的刘晏落井下石。
荆南节度使庾准,于是上书皇帝,奏称道:
“陛下:
臣发现,忠州刺史刘晏,秘密给凤翔尹朱泚等人写信,请求朱泚,去营救他。
在信中,刘晏还对朱泚等,讲了许多怨恨陛下,指责宰相的话,不是一个忠臣所为。
臣闻此,义愤填膺。
前不久,刘晏还偷偷下令,征召和补充忠州的士兵。
臣私下里担心,刘晏心怀不满,欲图谋占据忠州造反,抗拒朝廷的命令,背叛朝廷。
请陛下下旨,详查刘晏的罪行,严惩不贷。”
宰相杨炎,知道荆南节度使庾准弹劾刘晏的奏章以后,又在皇帝旁边火上浇油,提醒李适道:
“陛下:
庾准大人此说不虚啊!刘晏一向掌握朝廷的财税大权,手下党羽众多,陛下不得不防啊!”
李适越发对荆南节度使庾准的指控,信以为真,当着杨炎等宰相之面,勃然大怒道:
“刘晏,你这个大胆匹夫,朕与父皇两代君王,待你不薄,为什么怨恨背叛朕呢?”
李适于是下旨,秘密派遣中使李吉河道:
“吉河啊:
你拿着朕的圣旨,代表朕,到忠州出使,速将刘晏这个奸贼缢杀,免得刘晏这个奸贼,又生祸端。”
中使李吉河,照旨而行。
建中元年(780年)七月二十七日,李适下诏,赐刘晏自裁谢罪,试图掩盖缢杀刘晏的真相。
13
当初,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发动叛乱,大唐的官吏百姓,伤亡惨重,数字以千万计。
数年之间,大唐朝廷全国户籍上的户口,散失了十分之八九。
河北州县,多被藩镇占据。贡物和赋税,也不再上缴朝廷。朝廷原有的库存,也逐渐被战争消耗殆尽。
那时,朝廷变故频仍,战争频繁,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没有停息的日子。
吐蕃王国等戎狄,每年侵犯大唐边境,烧杀抢掠,屠戮边塞百姓。
朝廷在战事所到之处,常常驻扎重兵,依靠县官,供给军队给养。朝廷所消耗的费用,多得不可估量。
全靠第五琦、韩滉、刘晏等精通财赋的大臣,担任转运使、判度支等重要职务,一心一意地筹划办理,才勉强维持朝廷的运转。
刘晏最初担任转运使时,只负责主管陕东各道,而陕西各道,全由户部判度支韩滉等人去主管。
到了后期,刘晏兼管度支,负责全国赋税财政工作,对国家的贡献更大。
14
但杨炎上台之后,负责财赋的左仆射刘晏,便被宰相杨炎,设计诬陷,而被皇帝免职。
此时,清廉耿直的泾原镇节度使段秀实,也因为正直敢言,而受到杨炎嫉恨,被皇帝所贬,剥夺了军权,逼回京师闲居。
不久,左仆射刘晏,又再次遭到杨炎等人的谗言诬陷,而被李适秘密处决,蒙冤而死。
天下官吏百姓,无不为左仆射刘晏、泾原节度使段秀实等人称冤抱屈。
大唐朝廷的贤明士大夫,山野百姓,也禁不住在私下里怒斥宰相杨炎道:
“杨炎这个奸贼,果然是元载一伙。他嫉贤妒能,假公济私,挟私报复,陷害贤良士大夫,令人十分痛恨。
陛下啊,你为什么要信任这个窃国大盗呢?”
不仅是官吏百姓,对杨炎陷害忠良,义愤填膺,为左仆射刘晏、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凤翔尹朱泚等人抱不平,就是地方藩镇将领,也公开上书皇帝,指责道:
“陛下:
臣等以为,左仆射刘晏、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凤翔尹朱泚等人,实在冤枉啊!
陛下对左仆射刘晏、泾原节度使段秀实、凤翔尹朱泚等人的处置,非常不公啊!
他们无辜被贬,不过是受到杨炎的谗言诬陷罢了!如果他们有罪,请陛下立即公布他们的罪行,让他们明正典刑!
如果他们没有罪,却受到陛下冤枉,天下人岂不是会认为,陛下昏庸糊涂,是非不分,一心信任奸佞吗?”
地方藩镇将领,认为朝廷对刘晏、段秀实、朱泚的处置不公,越发对朝廷若即若离,离心离德。
李适新朝廷稍稍建立的威信,开始受到了官吏百姓的质疑。中兴的良好开局,开始走向衰微。
而李适对奸佞之人的宠信,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