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

第一百八十四回 李怀光出军勤王 众诸侯勇抗叛将

字体:16+-

1

朔方镇里,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与自己的部将、僚属们,也关心着奉天局势的发展,他们闲聊着奉天的危局,一个个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闻听奉天城,被叛军围困数月,眼看弹尽粮绝,即将陷落,皇帝十分危急的消息,忧心如焚。

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深知,如今唯有兵强马壮,骁勇善战,功勋赫赫的朔方镇将士,能够挽救奉天的危机,救皇帝于倒悬之中。

于是,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与僚属商议以后,就急忙匆匆忙忙地赶往朔方镇,希望能够劝说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出军勤王。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见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前来拜访,非常高兴,急忙盛情迎接。

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见李怀光热情宽待,暗中大喜,急忙向李怀光进言道:

“大帅啊:

常言道,时穷节乃现,乱世见忠臣。

在下听说,大帅你一向以忠义自励,发誓做一个功勋赫赫、名留青史的忠臣。

如今,皇帝陛下,被叛贼朱泚,围困在奉天,正是大帅建立盖世功业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大帅何不率领朔方军,前去勤王,消灭围困奉天的朱泚叛贼,拯救皇帝呢?

如此,何愁大帅,不青史留名、享誉四方呢?”

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心里当然十分清楚,如今,只有朔方镇,能够挽救皇帝。

朔方镇李怀光,虽然痛恨皇帝宠信奸相卢杞,杀害崔宁等将相,但对朝廷的忠诚还在,也正想前去奉天拯救皇帝,只是苦于天下天灾人祸不断,朔方镇的粮草不济,一直没有成行。

听了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的建议以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大笑着,欣然接受建议,于是对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说道:

“崔大人:

忠君爱国,是忠臣本分,本帅未尝不思忠君报国,建立赫赫功勋,名留青史呢?

哈!哈!哈!哈!崔大人言之有理。不瞒崔大人,本帅一向忠于陛下,闻听朱泚叛贼恶行,早已经是义愤填膺。

只是,我朔方镇地处边塞,穷斯滥也,一向缺粮缺钱,缺乏后勤保障,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所以,上次我朔方镇军已到长安前线,因为钱粮短缺之故,也不得不匆忙撤军。

只要有粮草钱财支援,本帅立即出军。我朔方大军,一向以忠君爱国,英勇善战而名闻天下。

朱泚恶贼,自不量力。我朔方镇军歼灭朱泚叛逆,如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豪爽答应,并解释了上次退军的原因。

“大帅爽快!不愧为赤胆忠心的勇士!粮草给养问题,很容易解决,请大帅放心,末将为大帅准备!”

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向李怀光承诺道。

“好!我们一言而定!”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出兵的要求。

魏州四镇行营粮料使崔纵大喜,急忙下令部下,搜寻魏州所有的辎重粮食,以供应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大军的军需。

崔纵亲自带领部下,押送粮食等军需物资,跟李怀光的大军,一同西行,前往奉天救驾。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义胆忠心,救主心切。他从朔方镇边塞出发,日夜不停地急行军,向奉天快速推进。

经过长途跋涉,朔方大军,终于顺利地抵达了河中郡。但此时的朔方官兵,连续急行军,早已经是精疲力竭。

2

闻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勤王大军到来,河中尹李齐远,也倾河中府全力,犒劳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大军。

朔方官兵因长途行军,实在劳累,打算多在河中,休息几天,然后再前往奉天救驾。

可是,当时奉天的局势,已经十分危急,陷落在即,容不得勤王大军,稍微的休息和停顿。否则,奉天的结局难料。

见此不利的情形,魏州粮料使崔纵,突然心生一计。他派遣自己的部下,先偷偷地把财物粮食等,用车运过黄河去。

然后,崔纵再到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的大军营地,告诉朔方镇将士,什么时候分配那些粮食财物。

崔纵向李怀光的大军将士们许诺道:

“朔方镇的兄弟们,等你们到了河西,本粮料使就会立即把粮食和财物等,全部拿出来,赐给大家!”

朔方将士们穷苦不堪,贪图财货的赏赐,没有办法抗拒崔纵的**。

朔方镇将士们遂振作自己的精神,急行军渡过黄河,进驻奉先城(陕西省蒲城)。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统领的勤王大军,总计有五万人。而且,朔方大军一向骁勇善战,战功赫赫,兵强马壮,举世闻名。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统领的朔方大军,逼近朱泚叛军,给朱泚叛军,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奉天的压力得到了缓解。

3

此时,禁军神策军特遣兵团节度使李晟,闻听皇帝勤王的诏书,也从驻守的蒲津关(山西省永济县)出发,率军西上,前去解救困在奉天的皇帝。

神策军特遣兵团节度使李晟,关爱自己的士卒,喜欢与士卒们同甘共苦,将士们都乐于为之效命。

渡河之初,神策军特遣兵团节度使李晟部下的神策军行营兵马,只有四千人。李晟沿途招兵买马,收集散兵游卒,军威日盛。

抵达长安东渭桥时,神策军特遣兵团节度使李晟部下的神策军行营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万多人。

起先,宇文部的别支,神策军兵马使尚可孤,奉命去讨伐反叛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领三千人,在襄阳驻扎。

听到李适被朱泚围困在奉天的消息,神策军兵马使尚可孤,急忙率军,由武关前往增援,在七盘(陕西省蓝田县)驻扎。

朱泚急忙派秦军将领仇敬,率军阻截。神策兵马使尚可孤,打败了仇敬的队伍,于是攻取了蓝田。

自此,朱泚受到的压力更大了。

4

此时,官军负责驻守潼关的将领,是镇国军副使骆元光。骆元光的祖辈是安息(伊朗)人。宦官骆奉先(骆奉仙),将骆元光收为养子。

镇国军副使骆元光,深受部众的爱戴。镇国军副使骆元光,带兵防守潼关将近十年,兵众都服从他的指挥。

所以,有了镇国军副使骆元光的严密防守,希望投靠朱泚的叛军,一直没有机会,偷过潼关,前去增援朱泚。

大秦皇帝朱泚,得知朝廷援军,开始源源不断地增援奉天,开始着急担心,急忙派遣部属将领何望之,前去袭击华州。

华州刺史董晋,抵挡不住叛将何望之的攻击,放弃了华州州城,向皇帝的行在(所在地)奉天逃奔。

叛将何望之,占领华州州城以后,准备集中兵力,攻打潼关,以便截断官军增援部队,东行的道路。

镇国军副使骆元光,侦查得知了叛将何望之的动向,带领潼关兵,主动袭击何望之。

叛将何望之,招架不住,逃回了长安。

于是,镇国军副使骆元光,乘胜追击,遂驻军华州。镇国军副使骆元光,下令召募士兵,不过几天,也招得了一万余人马。

朱泚见官军的援军日盛,更加担心。

朱泚多次派兵,去进攻驻守华州的镇国军副使骆元光,希望夺回华州,都被镇国军副使骆元光击退。

朱泚叛军,自此不能东出,开始陷入外无援兵的窘境。

得到镇国军副使骆元光打败朱泚叛军的消息,李适大喜,随即提升镇国军副使骆元光,为镇国军节度使。

镇国军节度使骆元光,领兵两千人,向西屯驻昭应(陕西省临潼县),与其他各路勤王军,遥相呼应。

5

河东节度使马燧,此时也派遣他部下的河东镇行军司马王权,及其儿子王彙(汇),带兵五千人,前去援救困守奉天的皇帝。

河东镇行军司马王权、王彙父子率领的大军,在中渭桥(陕西省咸阳市东)一带屯驻,直接威胁着长安的朱泚叛军。

于是到了此时,秦帝朱泚,受到了四面八方的官军援军的严重威胁。

大秦帝国所占领的地盘,也急剧缩小。朱泚的大秦帝国,实际控制的势力范围,不过一个长安城及其附近郡县而已。

唐朝廷各路援军的巡哨骑兵,有时甚至前进到了望春楼(西安市东)的下面,直接威胁着大秦帝国占领的京师长安。

秦帝朱泚,忧心忡忡,派遣侍中李忠臣等人,屡次出兵,去攻打官军援军,都被勤王军打败。

李忠臣等叛将见局势不妙,便向秦帝朱泚紧急求援,请求派兵支援。

朱泚无计可施,只有拆东墙补西墙,秘密派军支援。

朱泚唯恐民间反抗力量,乘己疲困,前来抄袭大秦军队,所以他所派遣的兵马,都是昼伏夜行,秘密行军。

从此以后,大秦皇帝朱泚叛贼的信心和实力,都大受打击,开始后悔仓促称帝,成为众矢之的。

6

朱泚亲自率领的叛军主力部队,围困奉天城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三个多月时间,但却一直毫无建树。

虽然奉天城中的粮食,已经逐渐消耗尽尽,就连皇帝本人,也只剩下两斛粗米,裹腹维生,情势日益危急。

但是,朱泚叛军的进攻,依然是没有多少进展。朱泚也没有办法,去彻底解决当前面临的那些棘手的问题。

朱泚心里,越来越担心。

于是,朱泚命令在城外围攻的叛军,不分白天黑夜,赶造巨型的云梯,想尽快攻进奉天城池,捉拿皇帝,瓦解守城的奉天军民。

不久,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大军五万,神策军特遣兵团节度使李晟,率勤王大军一万,以及各路勤王大军,纷纷抵达京师长安附近的消息,也陆陆续续地传到了奉天前线。

朱泚见局势逆转,更加忧虑长安老巢的局势。

苦苦思索之后,朱泚决定先发制人,再次对奉天,发动一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尽快拿下奉天,然后挟持文武百官和皇帝,回到西京长安。

此时,僧人法坚,再次为朱泚制造的攻城武器云梯(云桥)等器具,已经制造完备,朱泚稍稍安心。

攻城云梯,高有九丈,长宽各有数丈,外面包裹着水浸湿的牛皮,周围悬满了水囊,下面安装着巨大的轮子,上面可以容纳勇士五百人。

如果叛军一旦将攻城云梯,用于攻城实战,那么奉天城的存亡,就更加不可预测了。

奉天城中的守军、居民,远远望见下装巨轮的高高的云梯,心里都感到十分忧恐畏惧。

7

看见朱泚叛军气势汹汹的架势,李适也十分恐慌。他急忙下旨,召集群臣,询问群臣的意见。

奉天守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侯仲庄等将领,久经战阵、精通兵法。

见李适十分忧虑,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侯仲庄等将领,却胸有成竹,并不着急。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急忙向皇帝建议应对之策,安慰李适道:

“陛下:

不用忧虑。以末将等观察看来,云梯高大、结实,势必十分沉重,搬动不易。一沉重,就非常容易下陷。

我们不如首先推测出叛军进攻的方向,然后迎着云梯的来路方向,开凿地道。

在地道里,我们积蓄柴禾,准备火种。等待叛军搬运云梯到来,就能轻而易举地破解敌人用云梯攻城的诡计。”

李适听了,依然不放心,对众臣问道:

“诸君:

叛军进攻的方向,应该怎样判断呢?如果没有找对方向,不是会瞎忙一气,没有效果吗?”

神武军使韩澄,见李适焦虑不安,急忙劝说李适道:

“陛下:

我们这些将领,久经沙场,靠云梯攻城这种小小的伎俩,不足以烦劳圣上费心。

末将已经大致推测出了,叛军进攻的方向。请让末将,去对付云梯就是了。”

李适听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神武军使韩澄诸将安慰的话语,心里稍稍放心。

8

神武军使韩澄,仔细观察叛军阵营的方向,很快就测算出了朱泚叛军云梯可能的进攻指向。

于是,官军按照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的军令要求,按照神武军使韩澄判断的叛军来袭的方向,开始连夜连晚,挖掘起了地道。

守城官军,在奉天城的东北角,拓宽了三十步,清除了障碍,在上面储备了大量的膏油、松脂和柴禾、芦苇等,做好迎战朱泚叛军用云梯攻城的准备。

官军秘密挖掘的地道里面,也堆满了木柴、膏油、松脂等等易燃物质,严阵以待,就等朱泚叛军前来进攻。

9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一月十四日,朱泚指挥大秦军主力大军,大举出动,擂鼓呐喊,集中优势兵力,攻打奉天南城。

邠宁镇留后韩游瑰,望见叛军的攻势,心知肚明,急忙对呆在城楼上的李适,分析敌情,剖析对策说道:

“陛下:

臣以为,这是叛军的声东击西之计,打算分散我军的力量,我们应该加紧防备北城。”

李适赞同道:

“韩大人的分析,很有道理。兵不厌诈,的确如此。我们加紧防备北城。”

于是,邠宁镇留后韩游瑰秘密布置军队,领兵前去防备北城,严密死守奉天城的东北面。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一月十五日,北风呼啸,寒风凛冽,天气骤然变冷。

秦帝朱泚,下令大秦官兵,推出云梯。叛军的将士们,冒着酷寒,推着云梯车,开始前来攻城了。

攻城云梯上面,包裹着浸湿的毡子,悬挂着很多水袋,满载勇士攻城。

云梯两侧,用攻城兵车遮护着,士兵们被安置在兵车棚顶之下,隐蔽着。

10

决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敌我两军,都跃跃欲试,誓死一鼓作气,拿下对手。

果然不久,秦帝朱泚指挥的叛军主力部队,耀武扬威地合兵前去,进攻奉天城的东北角。

叛军的云梯车的旁边,还配有轒轀车,用来助攻。

朱泚命令大秦兵士,在攻城兵车的遮护下,抱柴背土,填平壕沟,向前冲锋。

守城官军的乱箭、飞石、火炬等,乱如雨下,都不能伤害到攻城兵车里严密遮护的叛军。

见官军的矢石,火炬等,连连抛下,都根本奈何不了攻打城池云梯的贼兵,叛军将士,勇气大振。

云梯车中的叛军兵士,居高临下,箭发如雨。守城的官军,死伤累累,不计其数,伤亡十分惨重。

贼兵们勇气倍增,抱薪负土,很快填平了守军挖掘的壕堑,突击到了城楼之下。

有的叛军将士,顺着云梯爬上城墙,不少贼兵,已经登上了官军守卫的奉天城楼。

11

得到叛军攻上城楼的消息,李适惊慌不已,与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相对而泣。

群臣无计可施,只好仰首祷告,祈求上天保佑。

哭了半晌,李适终于缓过了气。他面色铁青,以一副破釜沉舟的神态,对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说道:

“浑瑊大人:

如今,叛贼兵临城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朕身边无粮无财,请你将这,上自御史大夫、实封食邑五百户以下的一千余份的委任官职文凭的空白告身,统统拿去,以此作为奖赏,募集敢死之士,去抵御朱泚叛贼。

朕将御笔赐给大人,你根据将士们,所立功劳的大小,在告身上,填写上名字,立即加以委任;

如果这些告身,还不够用,准许大人,把任命的官爵职位,写在此人的身上。

战胜敌人后,朝廷一律承认,再补发给他正式的告身,对他加以任命。

朕心里十分清楚,大人此番上阵,也许就是与朕的永别了。但愿我们君臣,能否躲过这一劫。”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泪流满面,感泣不止,对李适许诺说道:

“陛下放心!臣一定将叛军,赶出城池。如果辜负了陛下,臣愿意提头来见。”

李适悲痛欲绝,凄惨地对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说道:

“爱卿啊,你去吧!朕现在就要与你永别了!”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趴在地上,叩头行礼,浑身颤抖,泣不成声。

李适抚摸着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的后背,勉励浑碱,也抽咽不能自己。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猛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再次向李适行礼告别。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拿着一大叠空白告身,飞快地走了出去。

12

当时,天寒地冻,寒风凛冽,官军将士是饥寒交迫,又冻又饿。叛军是兵强马壮,气势正旺。

守城的官军将士,个个冷得瑟瑟发抖,又缺乏铠甲头盔和兵器,危险重重。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带领卫士,上前鼓励,对他们抚慰劝导,用忠义去激发他们立功。

官军将士振作士气,擂鼓呐喊,奋力而战。

在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的忠义激励下,官军将士死战不退。支撑他们的唯一信念,就是与城池共存亡,誓死效忠皇帝。

突然,敌人的流矢飞来,射中了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

浑瑊初时,也未觉得太大的疼痛,随手悄悄地拔出流矢,血流满衣,而面不改色,依然镇定地指挥作战。

在场的官军将士,无不被主帅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的精神所感动。

守城官军,万众一心,意志更加坚定,奋力对叛军发动反攻。无畏的勇气,震撼了攻城的朱泚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