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突然,朱泚叛军的大批人马,掩护推动着高入云霄的云梯,正向地道的方向,辗压而来。
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一见,不禁默然大喜,急忙大喝着,下令道:
“兄弟们,按照本帅的计策,攻击叛军。”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云梯所在的地面,猛然地坍塌了下去。云梯的一边的轮子,陷落于塌陷的坑中,车身猛然地偏倒倾斜。
官军将士,此时已经抽掉了事先设计好的地道里的顶板。
在叛军云梯车的重压之下,一边的轮子,很快陷了进去。云梯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倾向了一边。
云梯十分沉重,叛军士卒,拼命想将云梯搬正,推动它,脱离塌陷的地方。
然而,叛军士卒竭尽全力,依然是无能为力。高大沉重的云梯,既不能向前,也不能后退。
眼见机不可失,守城官军,抓住叛军手忙足乱的大好机会,奋力从城上,地下,一同攻击叛军。
剧烈的火焰,突然从地道里,冒了出来,风助火势,燃起了熊熊大火。
城上的官军,也趁机把火油点燃,把苇柴,火炬等易燃物,撒上松脂,浇上膏油,从城上投下,火烧敌军。
叛军受到火势的猛烈攻击,渐渐招架不住,纷纷向后退却躲避。城头上,官军的欢呼之声,震动大地。
叛军的云梯车,很快就笼罩在了一片烈焰之中,呼呼燃烧起来。转瞬之间,云梯木架就化为灰烬,坍塌倒下。
数千攻城贼兵,来不及逃跑的,都被活活烧死或被云梯砸死、压死。
官军士气大振,乘势三面出击,前去攻击朱泚叛军。
没有多久的功夫,云梯上,云梯下,被烧死砸死的叛军,全部化为了灰烬,散发出强烈的焦臭之气,数里以外,都可以闻到。
叛军士气尽丧,溃不成军,纷纷向后奔逃,再也不成队列。朱泚见势不妙,下令叛军撤退。
然而,官军哪里愿意,给予叛军从容脱逃的机会呢?
此时,爬上城楼上的叛军,已经被官军赶尽杀绝,奉天城的三个城门,已经大开。
东、南、北三门的官军守军,都奋力发兵,乘胜出击逃跑的叛军将士。
皇太子李诵,也亲自上阵督战,指挥着忠诚勇敢的奉天将士们,英勇无畏地向前攻击贼兵。
守军中有受伤的将士,太子李诵,亲自下马,为将士们清理包扎伤口,掩护他们撤退。
朱泚叛军大败,死亡的有数千人。朱泚见士气低落,再也无法支持,只有下令,收兵回营。
2
白天受到官军的重创,朱泚依然不甘心失败,决心孤注一掷,力求最后一搏,扭转败局。
到了夜晚,朱泚叛军,又卷土重来,试图发动偷袭战,攻下城池,捉拿大唐君臣。
朱泚再次率领精锐叛军,前来攻打奉天城。奉天危在旦夕,再次陷入绝境。
贼兵流箭如雨,流箭甚至落到了李适面前三步远的地方才缓缓坠下。
李适一见箭矢射到,大惊失色,心胆俱裂,惊恐不已。
左右禁军卫士,急忙用盾牌,遮护住皇帝,掩护皇帝后撤。
此时,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正忍住伤口的剧烈疼痛,在镇定自若地指挥作战。
李适受到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的感染,心里安定了一些,不再惊慌失措。
李适站在高处,紧紧地盯着官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的一举一动,看着浑瑊调兵遣将,指挥官军,坚守城池。
朱泚用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数次发动进攻,也无法撼动城池,叛军士气,慢慢泄尽。
李适的这个夜晚,就这样胆战心惊,有惊无险地过去了。守城官军,终于再一次地守住了奉天城池。
3
不久,命运之神,再次垂青李适了。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已经了解到了奉天的危局,李怀光的心里,非常着急。
赏赐完大军以后,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就急急忙忙地率领朔方镇大军,向奉天前线挺进。
为了给奉天守军鼓劲,李怀光还派自己的部将朔方兵马使张韶,作为密使,飞速前往奉天,向皇帝报信。
朔方兵马使张韶,怀揣蜡书,化妆成逃难的百姓。他长途奔驰,冲破朱泚叛军的重重包围,终于顺利地抵达了靠近奉天城池的地方。
正当朔方兵马使张韶,准备前往奉天城里,向城里守军报信的时候,突然被朱泚的叛军士卒抓住了。
朔方兵马使张韶,非常着急,想尽办法脱身。
庆幸的是,叛军士卒,并不知道朔方兵马使张韶的真实身份。
叛军士卒,把张韶当成了一个普通的百姓,把张韶驱赶到城池边上,去帮助叛军,填平唐军挖下的壕堑。
趁着看押自己的叛军士卒不备,朔方兵马使张韶,冲出了人群,直接跑到了奉天城下。
朔方兵马使张韶,放开喉咙,向城楼上大声喊叫道:
“兄弟们,赶快接我上去!我是朔方镇兵马使张韶,是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大帅,派来送信的!”
城上守军,见朔方镇信使张韶到来,急忙把绳子抛下,准备将朔方兵马使张韶,拉上城墙。
城下的叛军,急忙用箭矢,向朔方兵马使张韶猛烈射击。
等到朔方兵马使张韶,被拉到城楼上时,已经是身中数十箭矢,九死一生,奄奄一息。
朔方兵马使张韶,忍住剧痛说道:
“兄弟们,请立即禀告陛下,我有李怀光大帅给陛下的书信。请陛下放心,李怀光大帅的援军很快就至。”
闻知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的救兵将至,李适大喜过望,当着群臣,喜极而泣,急忙吩咐,全力救治朔方兵马使张韶。
奉天城里的官军将士,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李适喜不自禁,叫人用担架抬着深受重伤的朔方镇信使张韶,绕城一周,向奉天军民宣示,朔方瑱援军的到来。
朔方兵马使张韶的胜利到来,给予了皇帝大臣和奉天军民极大的勇气和信心。
奉天城内欢声雷动,希望赶走了绝望。奉天军民守卫奉天城池的信心,更加坚定。
4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统帅朔方镇援军,日夜兼程,很快逼近了京师长安。
朱泚闻讯,开始担心自己的老巢被端,军队腹背受敌,叛军士气更受打击。
朔方军,一直是大唐朝廷驻守朔方镇边疆的正规军队,有很强的战斗力,以兵力强大,骁勇善战,功勋显赫而著称。
平定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统领的朔方军,立有首功。
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十一月二十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率领的朔方镇官军,在醴泉(今陕西礼泉北),与朱泚的大军遭遇了。
朔方军兵力强大,势不可挡,很快就击败了秦帝朱泚派来阻截的叛军队伍。
醴泉叛军的败讯,迅速地传到了奉天城下。大秦皇帝朱泚,更加心虚和恐惧。
朱泚十分清楚,良机已失,知道自己的泾原、凤翔郡、陇右郡将士为主的叛军,再也抵挡不住官军的夹击了。
朱泚只好决定,放弃奉天,把包围奉天的叛军军队,统统撤回长安城,集中全力,守卫京师长安。
听到朱泚叛军撤离奉天,奉天转危为安,奉天君臣和奉天军民,长舒了一口气。
奉天君臣和奉天军民,心里都非常清楚,要是李怀光的朔方镇援军,晚来三两天的话,奉天城池,肯定会陷落于朱泚叛军的手里,更改战争的结局。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的救驾的赫赫功绩,让一向薄情寡义,猜忌将帅的李适,也十分感激。
所以后来,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被奸相卢杞逼迫,反叛大唐朝廷,最终自杀身亡以后,李适还幡然醒悟,念着李怀光当初奉天救驾的恩惠。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统领朔方镇将士,救皇帝于万劫不复之中,实在是功高盖世。
多年以后,李适感念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奉天救驾的旧恩,专门下旨,由朝廷出钱,去奉养李怀光的遗孀,并让李怀光的外甥,继承了李怀光的姓氏,以传承李怀光的血脉。此是后话不提。
5
奉天的围困既除,君臣劫后余生,都缓过气来。文武大臣纷纷向李适祝贺。
李适这时,也有些醒悟,对群臣的建议,稍稍听从。
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得知李适态度的变化,十分欣慰。在庆功宴会上,他直率恳切地劝谏、警告李适道:
“陛下啊:
臣大胆,冒死向陛下进谏。臣以为,陛下啊,正是您性格上的缺陷,导致陛下您,不断地犯下错误。
臣发现,陛下的性情,太过急躁。陛下不能包容万物,容忍不下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只喜欢听从佞臣小人的花言巧语。
如果陛下,不将这太过急躁,不能包容万物的脾气改一改,就算朱泚败亡,其他的祸患,也还会接踵而至啊!”
文武大臣,一听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坦率的建言,众皆大惊失色。
李适的脸色突变,一下子阴沉了下去。
过了一会,李适的情绪,稍稍缓解,急忙露出笑脸,对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说道:
“贾爱卿,你说得很对。朕也意识到有时自己的的性格太过于急躁,有些不能够容人。
请爱卿放心,朕并不是听不进谏言的君王。
阁下的话,虽然太过直率坦诚,让朕有些难受,但也并没有冒犯到朕。
朕对爱卿你的看法,还是十分称许的。
希望诸君,都能够像贾爱卿这样,对朕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弥补朕的疏漏和过失。
如此,则帝国中兴有望!”
群臣见李适一反常态,公开认错,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不久,李适下旨,开始大封守城有功的功臣。
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实封食邑五百户。浑瑊的两个儿子,也被李适授予了官职,以答谢守军主将行在都知兵马使浑瑊在奉天之难中,舍生忘死,守卫城池的功绩。
其他有功将士,也得到了等差不一的奖励。
此时,侍御史万俟(moqi)著,也已经开通了金州、商州的漕运通道。
秦帝朱泚的层层包围,既已解除,大唐朝廷各路的贡奉,遂开始源源不断地送来奉天。
朝廷的费用,开始有了保证。李适憋闷的心情,终于舒畅了一些,有了收复西京长安的打算。
6
然而,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对皇帝的谏言,并没有起到很久的作用。
汴滑行营兵马使贾隐林直言进谏的话,果然不幸被言中了。李适不久,就又恢复了自己的宠信奸佞小人,急躁猜忌的老毛病。
李适依然故我,还是向从前那样,一如既往地宠信奸相卢杞等人,猜忌手握重兵的功臣。
朝廷众臣看见,不禁十分沮丧。
7
大秦皇帝朱泚,终于率军,回到了长安。
此时,噩耗不断传来,朱泚又得到报告,说有更多的大唐朝廷勤王大军,已经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开到西京长安附近勤王。
朱泚自知自己的败局已定,心里十分后悔,早已经无心进取,于是安慰文武大臣道:
“诸君:
不要着急!只要朕能够坚守住长安这一座孤城,也可以做一路诸侯啊!”
秦帝朱泚暗自计划着,坚守住西京长安,苟延残喘,等待皇太弟朱滔的救援。
为了凝聚长安人心,朱泚时常派人,从城外归来,绕城奔走呼喊,散布谣言说:
“奉天城已经被攻破啦!”企图借此,去迷惑长安民众。
然而,随着战事局势的明朗,朱泚的这一计策,也渐渐失灵,再也没有人相信了,西京人心,更加涣散。
为了收买笼络将士,效忠自己这个大秦皇帝,朱泚一反大唐皇帝的吝啬和小气,不惜用琼林、大盈库等府库的金帛钱财,去大力赏赐,取悦部下将士。
朱泚给身边的大臣将士,大肆发放赏赐,毫不吝惜,以搏取大臣将士的欢心,换取大臣将士的忠心。
就是那些依然忠于大唐皇帝,追随在李适身边的神策军将士,侍卫李适车驾禁军六军将士,以及留在城中的公卿大臣家属,朱泚也下令,按照朝廷的有关规定,依然每月按时给他们支付薪俸。
禁军神策军六军的将领士卒,哥舒曜、李晟等将领的家属,朱泚也按照他制定的规则,向他们的家属,供给粮食等,以此来收买人心,分化、瓦解忠于李适的大唐臣民。
再加上朱泚,用来修治完善各种器械,守卫城池的费用,每日的耗费,非常巨大。
然而,等到后来,大唐官军终于收复西京长安,西京长安完全平定以后,国库仍有大量的积存,并没有被秦帝朱泚,消耗殆尽。
见此情形的大唐朝廷有识之士、官吏百姓,无不为朝廷主管部门的贪婪无度,皇帝的吝啬自私,官吏们的横征暴敛,以致酿成了泾原士卒的兵变,痛恨和惋惜。
8
那时,朱泚手下,有一个大臣阳会珊,曾经建议朱泚说道:
“陛下:
你既然秉受天命,那么李唐王朝的陵园寝庙,就不应该让他再存在下去了。
请求陛下下旨,铲除李家的陵寝,破坏李唐的龙脉,让李唐王朝的风水,彻底毁坏。”
朱泚良心犹在,不予支持,回答阳会珊道:
“爱卿此言差也!孤曾经北面称臣,事奉李姓皇家,哪能忍心干出这种恶事呢?”
又有大臣张琪睿,建议朱泚说道:
“陛下:
如今,朝廷文武百官的空缺很多,请允许我们派兵,去胁迫那些士大夫们出来做官,以便补充大臣官吏缺员。”
朱泚回答张琪睿道:
“爱卿啊,朕欲以德服人。如果勉强地授给士大夫们官职,士大夫心里就恐惧了。
要想做官的人,我们便给他官做。哪有敲门封官拜职,胁迫别人的呢!这不是君子所为。”
实际上,那时,大秦皇帝朱泚,所能够直接指挥的,听命于朱泚的将士,只有卢龙镇行营的范阳兵和神策军的团练兵。
而首先发动兵变的泾原镇行营将士,一个个骄横跋扈,根本就不服从大秦皇帝朱泚的指挥。
泾原镇将士,只是拼命地守护着,他们从皇宫府库和百姓那里,劫掠来的钱财,根本就不愿意出外打仗,为秦帝朱泚效力。
不仅仅如此,泾原镇将士,还曾经多次密谋,欲诛杀秦帝朱泚,另立他人为帝。
但朱泚为人宽厚仁慈,慷慨豪爽,大方大度,对部属大臣将领很好,泾原镇将士的多次阴谋,都未能实现,泾原镇将士才只好作罢。
因此,到了此时,朱泚虽然差不多已经是黔驴技穷,无计可施,大势已去。
但朱泚依靠,厚重的赏赐,去笼络大臣将士效忠,依靠忠于自己的那些部众将士的拥护,也能够苟延残喘,得过且过地混上一些日子,临死之前,过一过皇帝瘾。
而李适此时也很给力,也很给了僭帝朱泚这个机会。
奉天收复不久,李适故态复萌,又恢复了宠信奸佞,猜忌功臣的常态,给与了朱泚苟延残喘的时机。
9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本是渤海郡靺鞨蛮族人。李怀光本姓茹,其祖迁徙于幽州。他的父亲曾经为朔方列将,以战功赐姓氏为李,更名李嘉庆。
李怀光年青时从军,以武艺壮勇而著称。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十分欣赏信任他。
上元中,李怀光累迁试太仆、太常卿,主右衙兵将,积功劳至开府仪同三司,为朔方军都虞候。
永泰初,李怀光实封三百户。
大历六年,李怀光兼御史中丞,过一年,又兼御史大夫,加为朔方镇军都虞候。
李怀光的性格清勤严猛,而敢诛杀,虽亲戚犯法,皆不挠避。郭子仪性宽厚,不亲军事,于是任用李怀光,去管理朔方镇军纪。
朔方镇军中将士,尤其畏惧李怀光,但将士们也认为,李怀光处事公平,公正无私。
大历十二年,李怀光以母丧罢职。
第二年,朝廷起复李怀光,为朔方军都虞候,仍兼邠州、宁州、庆州三州都将。
李适即位,罢郭子仪的节度副元帅之职位,以其所部州郡,分隶部属诸将。
朝廷遂起复李怀光,为检校刑部尚书,兼河中尹、邠州刺史、邠宁庆晋降慈隰节度,支度营田观察押诸蕃部落等使。
先前,李怀光有好几年,都率自己的部属军队,驻扎长武郡,以安顿部下军士。
长武城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自从李怀光驻守以后,吐蕃王国,从此不敢南侵,成为了大唐西边要防之地。
建中初,泾原四镇节度使段秀实,为宰相杨炎所厌恶,征回朝担任司农卿。
李适准备接受宰相杨炎的谋略,恢复原州城,乃任命李怀光,兼泾州刺史、泾原四镇北庭节度使。
时泾州刺史、泾原四镇北庭节度使李怀光挟私怨,亲自诛杀了傲慢无礼的温儒雅等朔方镇旧将,泾州军士都十分畏惧李怀光。
泾州将领刘文喜,因泾州将士不喜欢李怀光为帅,遂占据泾州城,反叛朝廷。
李适下诏,令朱泚与李怀光率军,讨平了刘文喜,加李怀光为检校太子少师。
建中二年,朝廷迁李怀光,为检校左仆射,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支度营田观察盐池押诸蕃部落六城水运使,实封四百户,邠宁节度等使,依然兼任。
那时,马燧、李抱真诸军,同讨魏城未拔。朱滔、王武俊等藩镇,皆反叛朝廷,连兵救李悦。
建中三年,李适下诏,遣李怀光统领朔方兵步骑一万五千,同讨魏博镇节度使田悦。
李怀光勇而无谋,至魏城之日,营垒未设,因与朱滔等反叛藩镇,大战于惬山,为朱滔等所败。
李怀光军队,再被李悦决水灌之,诸军讨伐叛军不利。李怀光因此与马燧等官军将领,退军于魏县守卫。
不久,朝廷加李怀光同平章事,增加实封二百户。
李怀光自是与朱滔等,相持不战。
建中四年十月,泾原之卒樊叛,李适逃到奉天。李怀光对朝廷忠心耿耿,乃从山东(太行山以东),率朔方镇将士前来,奔赴国难,援救奉天,拯救皇帝,立下盖世奇功。
李怀光虽然身为朔方镇大军的统帅,战功赫赫,但是军旅出生,为人却性情爽直,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粗犷疏略,没有多少心计。
也因此,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后来被奸相卢杞等奸佞小人陷害,最终走上反叛朝廷的绝路。
10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率军勤王以来,每当与人谈论国事,谈到朝廷当权派人物,宰相卢杞、赵赞、白志贞等大臣将领的邪恶谄媚时,无不义愤填膺,厉声谴责,无所顾忌。
李怀光尤其对宰相卢杞等朝廷重臣的贪婪与邪恶,陷害忠良的行径,一直深恶痛绝,并打算驱逐他们,为君清君侧。
李怀光多次满怀激愤,慷慨激昂地对自己的朔方镇部下们宣称道:
“兄弟们啊:
本帅以为,天下之所以大乱,都是因为卢杞这个驴丞相,以及赵赞、白志贞这些马屁精,贪赃枉法,祸国殃民,制造种种灾难,所造成的。
等本帅有机会,觐见陛下之时,本帅一定要仗义执言,揭发他们的罪恶,并坚决要求陛下,贬斥或诛杀他们。”
朔方镇军队前来救驾,促使秦帝朱泚失败,撤离奉天,解除对奉天的围困以后,李怀光为自己救驾的赫赫功劳,深为得意。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遂认为,自己已经立下了盖世奇功,皇帝一定会以特殊的礼节,去接待赏赐他这个大功臣。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想到光明的前途,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他自鸣得意,禁不住在朔方镇部将们的面前,吹嘘自己说道:
“兄弟们啊,本帅敢于断言,我们朔方将士,已经立下了救主卫国的盖世功勋。
陛下一定会给予我们特别的礼遇,用特别荣耀的礼节,来接见我们,并大赏慰劳我们的朔方将士的!”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的话语,不仅在朔方镇军中广泛流传,也很快传到了朝廷文武百官,尤其是宰相卢杞等奸佞小人的耳朵里。
那时,有大臣姚顺志,一向依附奸相卢杞等朝廷重臣。
听到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愤激的话语以后,姚顺志很为卢杞等人忧虑,担心卢杞这棵大树倒下。
11
于是,姚顺志前去拜访当朝掌权大臣,警告和劝说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等人说道:
“两位大人:
我听说,李怀光一路之上,都在激愤感叹,认为宰相谋划议论,乖谬无方,处事不当;度支收敛赋税烦多,苛捐杂税繁重;京兆尹犒劳赏赐,苛刻不丰,不恤士卒,才闹得泾原士卒反叛,圣上流离迁徙的。
李怀光一直坚持认为,朝廷如今的困局,都是宰相、度支、京兆尹三人的罪过,所造成的。
如今,李怀光新近为朝廷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圣上肯定会对他敞开胸襟,推诚相待,征询为政得失的。
假使李怀光的那些话,传到了圣上的耳中,你们几位,岂不是十分危险了吗!”
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听了,倜然警觉,连声称是道:
“姚大人:
你说得对极了。宰相大人足智多谋,陛下一直非常宠信。我们将立即将此话,告诉宰相,请宰相大人定夺!”
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立即前去拜访宰相卢杞。
宰相卢杞听后,心里大为恐惧,认为情况确实如此,李怀光对他们三人的威胁非常大,急忙与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商议对策道:
“两位大人:
我们还是先下手为强,先发制人吧!我们应该立即设计,先行对李怀光发动强烈反击,免得李怀光,坏了我们的大事。
不瞒诸君,本相最了解陛下的脾气。本相已经成竹在胸,修理李怀光这个莽撞的军痞,不在话下。
陛下嘴上,豪爽大气,实际上却吝啬小气,舍不得为臣下赏赐金银钱财。
本相已经想好了一计,决定利用陛下的隐秘心思,和对本相的宠信,让李怀光靠近不了陛下,无法向陛下进谗。这样,就可以彻底坏掉李怀光的诡计,保护我们自己。”
卢杞胸有成竹,得意洋洋地向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吹嘘自己的谋划说道。
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与卢杞狼狈为奸,都十分清楚宰相卢杞害人的本事,大笑着,恭维卢杞道:
“相国大人,果然是非同凡品,智慧超群。我们信任相国大人的英明睿智。不除掉李怀光,我们食不安寝。”
京兆尹王翃、度支赵赞,与宰相卢杞,三个奸贼计议已定,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掉进奸佞陷阱,还毫不知情。
12
第二天一大早,奸相卢杞,就不动声色地到了奉天行宫里,拜见皇帝。
一天不见卢杞,李适心里就十分挂念。一见卢杞进宫来,李适就十分高兴,兴冲冲地想对卢杞说些什么,急忙招呼卢杞坐下。
卢杞刚一坐下,不等李适开口,卢杞就语气和缓,笑盈盈地对李适说道:
“圣上啊:
微臣首先向陛下道喜了。朱泚叛贼,逃回京师,都是陛下的神威感化,上天神灵的保佑所致。
李怀光忠心勤王,也立下了盖世功业。朝廷依靠他和诸将的努力,得以重获新生。
臣以为,李怀光的功勋,必将彪炳史册。
如今,盘踞京师长安的叛贼朱泚一伙,胆已破碎,已经无心固守长安了。
微臣以为,如果陛下立刻下旨,命令李怀光,乘胜追击,直取长安,只要一次出击,就可以把叛贼朱泚消灭。
这是破竹之势,机不可失啊!
假如陛下,现在就让李怀光等朔方镇将领,率领朔方镇将佐,前来奉天,朝见皇帝,陛下必然要下旨,赐宴款待李怀光几天,并且还要对李怀光的部属们,大肆赏赐。
臣身为帝国宰相,非常清楚,如今国库空虚,朝廷窘困。
如果陛下大肆赏赐李怀光及其将佐,必然会耗费朝廷的大批钱财,大量的物品;
如果赏赐不够丰厚,不仅让李怀光及其部属怨恨,还会有伤陛下慷慨大度,乐善好施的美名。
臣以为,这样做,不仅会让朝廷,破费大笔的金钱,还必然会贻误,大好的剿灭朱泚叛贼的战机。叛贼们就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加强自己的战备。
到时,恐怕破贼问题,就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啊!”
卢杞以一副忠心耿耿的语气,建议李适道。闻听卢杞的建议,李适深以为然,正和己意,赞赏不已道:
“爱卿真是善解人意!朕十分欣赏爱卿的建议。刚才,朕就是想问问爱卿,如何赏赐李怀光及其有功将领的问题。
说实话,如今朝廷的府库,被叛贼侵占,钱物粮食都十分窘迫,朕实在还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去奖励怀光呢!
朕以为,等收复长安以后,朕再加倍恩赏怀光及其部属,爱卿以为如何呢?”李适问道。
卢杞喜笑颜开地恭维李适说道:
“陛下英明,考虑十分周到。恩赏怀光及其部属,耗费不少,等臣筹备完毕,再禀告陛下,陛下就不要费心了。臣政务堂还有要事,臣告辞了。”
看到皇帝同意了自己的建议,卢杞暗自高兴,得意非凡地找了一个借口,退了下去。
李适当即下旨,命令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道:
“怀光爱卿,此次奉天解围,阁下是功高盖世,朕非常欣赏。大唐帝国的江山,靠你保存,朕深为感激,十分欣慰,朕必将重重地奖励于你!
只是如今,朱泚叛贼,还盘踞京师长安,未被彻底剿灭,朕十分忧虑。希望各部将士们多多努力,为朕解决这些问题!
朕思量再三,决定允许将军,不必前来奉天行宫,朝见于朕。
朕下旨,特命将军你,直接率军,前往便桥驻军,与李晟的神策军大军回合,商定日期,一同进军,早日收复长安城。
朕对天发誓,到了京师长安收复之时,朕一定对所有的朔方镇以及各军立功将士,进行大力的赏赐!
将军你,将会居于首功。希望将军多多努力。”
13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得到李适的旨意,大失所望。李怀光领受皇帝赏赐的满心欢喜,一下子丢到了爪哇国里,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对部属将领抱怨道:
“诸君:
陛下圣旨,让本帅颜面扫地,让兄弟们领受赏赐的希望,彻底落空,兄弟们怎么不沮丧不已呢?
朔方镇将士们对陛下赤胆忠心,不辞辛劳,勤王报国。本帅率领朔方五万兄弟,急行军数千里,驱逐叛逆,击破了朱泚的大军,解除奉天的包围,立下了盖世功勋。
如今,将士们与圣人相距咫尺。
本帅私下一直以为,我朔方军将士,应该得到圣人的超常奖赏与鼓励。本帅也定会受到圣人的特别接见,受到圣人的厚厚赏赐。
殊不知,如今的结局,却是如此悲凉,令人无语。
自安禄山,史思明反叛以来,朔方镇将士们为国家贡献至多,多年穷困潦倒,渴望皇帝赏赐,维持自己和一家的生计。
不想,陛下如此薄情寡义,吝啬小气,听从奸佞小人的意见,不思臣等的功绩,让臣和将士们堕入谷底,从满心希望,坠入无底深渊之中。
本帅作为一军之主,不能够为部属兄弟们谋求赏赐,怎么还该夸口,吹嘘夸耀本帅的功劳,还有何面目,去对部属发号施令呢?”
李适听从奸相卢杞的建议,不让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前去奉天,觐见皇帝,也不为朔方镇的立功将士们,颁发赏赐,李怀光因此愤愤不平,心里有了怨恨不满之意,对着部属将领抱怨道。
朔方镇部属将士,也深以为然,赞同道:
“大帅所言甚是!想不到陛下如此吝啬小气,也难怪泾原将士会反叛朝廷。”
李怀光听后,越来越气愤,禁不住唠叨道:
“诸君:
本帅曾经在我们朔方镇将士兄弟们面前,夸下天大的海口,发誓要为朔方将士兄弟,谋得皇帝的赏赐。
结果,如今我们的朔方军,却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反而让本帅和将士们,在全国军民面前,颜面扫地。
奸相误国,祸国殃民,我李怀光怎么能够服气,甘愿受到奸佞小人愚弄呢?”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失望之余,怨恨自生,怒气冲冲地对身边的朔方将士们不停抱怨道:
“诸君所说的,果然如此啊!
以前,有贤明士大夫告诉本帅,说陛下昏聩糊涂,吝啬小气,一心听信奸佞之言,猜忌功臣,本帅还半信半疑,不肯相信!
如今看来,贤明士大夫所言非虚,陛下果然如此啊!
也难怪兄弟们所说的,西京长安的百姓、神策军将士和泾原镇的将士们,会反叛皇帝啊!
陛下只知道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听信奸佞小人的无耻之言,排斥忠臣,冷落功臣,难道还不算昏君吗?
诸位兄弟啊,如今本帅,受到朝中奸臣小人的排挤和陷害,已经至为明显。
本帅还能够有什么希望呢?
我们朔方镇将士兄弟,为朝廷立下逆转乾坤的绝世大功,理所当然,应该受到圣上的赏赐。
可如今,我们朔方镇兄弟,却什么东西,都没有得到。怎么不让我们朔方镇将士,愤愤不平,心怀怨恨呢?
这样昏聩颟顸,小气吝啬的圣人,算什么圣明的天子呢?我们一心一意忠于他,还有什么想头呢?”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恶狠狠地对着将士们抱怨道。
朔方镇将士们见此,感同身受,也是怒不可遏,怨声载道,赞同李怀光意见道:
“大帅所言极是!陛下如此小瞧我们,不给一点赏赐,我们还卖什么力呢?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啊!
大帅啊,我们还是暂时留着大秦皇帝朱泚,不要剿灭,让僭帝朱泚,做我们的进身之资吧!”
李怀光部下将领,建议李怀光道。
“兄弟们说得很对!君不仁,臣不义!
我李怀光就不相信,难道陛下,已经没有需要我们朔方镇将士,效忠的时候吗?
难道陛下,不会有求着我们朔方将士的时候吗?
到时候,我李怀光倒要看看,天下还有哪些个傻瓜,肯为这个吝啬小气、宠信奸佞的昏君卖命!
兄弟们,我们走,不管奉天这伙昏君佞臣了!”
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也不上书,感谢皇帝的恩情,气冲冲地率领朔方镇五万将士,急急撤离了奉天前线。
不久,李怀光统领的朔方镇五万将士,就抵达了鲁店。将士们在鲁店休整了两天时间,皇帝的赏赐和慰劳,也依然没有一点踪影。
朔方镇将士议论纷纷,对皇帝昏庸,有功不赏,怨声载道,忿忿不平。
朔方镇全军上下,人心不平激愤,对皇帝大臣的怨恨不满情绪,也越来越深,难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