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

第一百九十六回 李泌单骑入陕州 达奚亡命走天涯

字体:16+-

1

得知李怀光日暮途穷,官军进展顺利,李适心情舒畅,觉得反叛朝廷的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被官军屠灭,不过是早晚的的问题,心里不再忧虑。

然而,李适没有欣喜多久,京师长安眼皮之下的陕州,就传来了一条反叛的恶讯。

贞元元年(785年)七月一日,陕虢镇都知兵马使达奚抱晖,毒死了自己的上司陕虢镇节度使张劝,公开宣布,暂时代理留后,主持陕虢镇的军务。

一方面,达奚抱晖上书皇帝,请求朝廷按照河北藩镇惯例,任命他继任陕虢镇节度使;

另一方面,达奚抱晖又秘密地召唤李怀光的部将达奚小俊,请达奚小俊率军,前去陕州,支援他协防,私图与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秘密勾结,结成反唐联盟。

闻此消息,李适如坐针毡,忧心忡忡。李适担心不已,散朝以后,急忙找来李泌,寻求对策,商议平叛事宜道:

“先生啊:

大事不妙啊!河中的李怀光,还没有扑灭,陕州的达奚抱晖,又毒杀上司张劝,阴谋自立,意图叵测。

如果达奚抱晖与驻扎河中的李怀光两个奸贼结盟,那么,京师长安,就会深陷危局,出现贼兵兵临城下的窘境。

恐怕那时,天下贼人,就会趁机蠢蠢欲动,贼势就会更加地强大,朝廷也就更加难以制服贼人了。

听此噩耗,朕是忧心如焚啊!

尤其不妙,令朕格外揪心的问题是,如果达奚抱晖盘踞了陕州,那么,江淮粮运的水陆道路,势必全部都会被达奚抱晖这个叛贼切断,那可是扼住了朝廷的咽喉啊!

如今,全国大旱,朝廷财政接近枯竭,如果出现如此严峻情况,势必会影响朝廷的整个大局。

朕思来想去,还是不得不麻烦先生你一下,请先生前来,为朕出谋划策,想方设法设计,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

李适开门见山,等李泌做好,立即向李泌请求道。

见李适如此地惊慌失措,举止失措,李泌十分担忧,决定先安慰李适,让皇帝冷静下来再说。

于是,李泌神态安然,镇定自若地劝解起李适道:

“陛下啊:

河中李怀光方面,陛下与臣不是早前与陛下已经商定好了,派遣河东节度使马燧大人去,就可以安定了吗?

达奚抱晖等盘踞陕州作乱,不值得陛下,为此劳神费心。

请陛下不要为如此小事,忧心忡忡,寝食不宁,乱了朝廷既定的中兴国策!

微臣已经听说了达奚抱晖毒杀上司张劝这件事,也已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了。臣思量多日,已有破敌的良策了。

陛下大可放心,保重龙体要紧!”

李泌很轻松地笑着对李适说道。李适听了,依然不放心,急不可待地询问李泌道:

“感谢先生!谢谢先生为朕分忧。先生足智多谋,是朕的得力智囊!先生啊,不知你有何妙计呢?”

李泌靠近李适身边,轻声言道:

“陛下放心,不要忧心着急,只需如此如此安排就行了!臣相信,拿获达奚抱晖这个逆贼,如探囊取物。”

2

贞元元年(785年)七月八日,李适下旨,任命李泌,担任陕虢都防御使兼水陆运使,下旨李泌,立即前往陕州上任。

临行前,李适又觉得不放心,担心李泌的安危起来,急忙召见李泌,询问李泌道:

“先生啊:

朕突然想到,如今,陕州已经被叛贼达奚抱晖等严密控制,先生此去,必定是危险万分。

朕十分担心先生的安危,万一达奚抱晖翻脸,拘禁杀害先生,先生不是危险了吗?

朕打算派遣皇家禁军神策军,护送先生,强行到陕州任职。先生以为如何呢?”

李适关切地询问李泌道。

“多谢陛下的好意。臣一人去,就能够解决问题,不需要兴师动众。”

李泌胸有成竹地答道。

“先生啊:

小心驶得万年船,请先生你不要疏忽大意,堕了一世英名,让贼人嗤笑。

先生此行,可说是危险万分啊!先生你是朕的股肱之臣,朕还需要先生,协助朕完成兴国大业,朕真不愿意先生,你涉身险地!

只是因为,朕也实在找不到比你更加合适的人选代替你了,所以朕才只有委屈先生你,让先生你冒着危险前去,说服达奚抱晖。

请问先生,你需要多少人马?朕会尽量地满足你,并提供给你全权指挥。”

李适再次关切地询问李泌道。

“感谢陛下对老臣的关心!微臣已经对陛下说过,此事只宜智取,不宜强自为之。

陕州城的三面临山,都是悬崖绝壁,根本就无法攀登,一边邻水,紧邻黄河天险,形势十分险峻。

如果我们用武力,去强行攻打陕州,恐怕一年半载,也未必能够攻破陕州城池。

老臣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了,请圣人千万放心。臣打算单枪匹马进城,制服达奚抱晖!”

李泌还是那样信心十足地回答李适道。

“啊?先生,你单枪匹马进城?朕还以为,你要带着一队人马入城呢!那实在是太危险了啊!

达奚抱晖凶残任性,恣意妄为,目无法纪。你单人匹马,危险万分,怎么能够进去呢?

朕思来想去,先生你孤身一人,前去陕州,实在太危险了!

先生啊,你还是不要去了吧,朕愿意失去一个陕州城池,也不愿意失去先生!

请先生你,干脆放弃此行吧!”

李泌的话,出乎李适的意外,李适感到十分吃惊和担心,关切地对李泌说道。

见李适如此关心自己,李泌感激涕零,胸有成竹地为李适剖析,宽慰皇帝道:

“感谢陛下的关心!臣十分感激!

陛下,微臣再次请你放心。微臣已经认真地考虑过这件事了,心中有了详尽的对策,并不是轻率从事。

如果陛下不放心,就请陛下耐心地先听听老臣的分析。”李泌歇了一下,就给李适讲了起来,坚定皇帝的意志道:

“陛下啊,如若陛下不信,臣就为陛下剖析剖析!

臣以为,陕州达奚抱晖虽然反叛,但陕州的情形,跟河北四镇,迥然不同,完全不能够同日而语。

陕州镇军民的心思,与河北四镇军民的心思,也完全不一样。他们还不习惯,违抗朝廷的命令,去听从叛贼的号令。

陕州镇的军民,对朝廷还有一种极强的向心力,都还忠于陛下,不希望大唐帝国出现战乱,出现分崩离析的局面。

所以,在陕州那里,真正想叛乱的人,也是少之又少。不过是达奚抱晖几个首犯,犯罪作恶,抱团取暖,以此自救而已!

如果朝廷大军,抵达陕州城下,就是另外的情形了。

处于恐惧和本能的自卫反应,为了活命,陕州镇军民,铁定会听从达奚抱晖的煽动,闭门拼死抵抗,殊死对抗朝廷的大军。

那么,达奚抱晖的阴谋,就会得逞。

今天,老臣单人匹马,前去他们近郊,一定会大出他们的意外,打乱他们的部署。

如果他们出动大批军队,对付臣一人,更能显示出他们色厉内荏,外强中干,会让他们很没有面子,在诸镇面前,彻底丧失他们的声誉和威信。

如果他们派个小将,前来暗杀臣,就未必不会被臣利用。

只因微臣坚信,在陕州军民的心中,还有着根深蒂固的对朝廷忠诚的思想根基和民心基础。

河东镇特遣兵团,正进驻安邑(山西省运城市)的节度使马燧大人,而今不是也正在朝廷,接受陛下的旨令吗?

微臣盼望陛下,能够安排马燧大帅,与我一道向陛下辞行,同时从京师长安出发,这是一种强劲的心理攻势。

陕州那些叛贼,即令想把臣害死,但他们想到,河东镇马燧大帅与臣同行启程,一定会心存忧虑。

他们一定会担心,我和马燧之间,有什么秘密的协议。

陕州那些叛贼们,一定会内心恐惧,臣如果被害,河东镇特遣兵团,肯定会对他们,进行讨伐报复。

河东镇特遣兵团,一向骁勇善战,与朔方镇将士一样,当初都是平叛复国的功臣,陕州叛贼,一直心存畏惧。

这是一种造势,加强心理攻势,是一种万全之策。”李泌分析得极为透彻。

李适殷切关心,依然坚持道:

“先生:

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朕对陕州此行,也有了信心!

即令如此万无一失,朕反复权衡思量,觉得还是派别人,按照先生的计策去行事,更为合适。

朕正要打算,让先生你担任更加重要的官职,发挥你运筹帷幄的才能,朕不可失去你。

朕实在太担心,先生你的个人安危了!”

见皇帝如此关心自己的安危,李泌更加激动起来,禁不住热泪盈眶,感激涕零地对李适说道:

“陛下:

老臣十分感谢,圣人诚挚的关心。

老臣不是自我逞能,也不是自我吹嘘臣的本事。臣担心,恐怕陛下另派他人前去,会完不成陛下的任务。

甚至根本就进不了陕州城(河南省三门峡市旧陕县),更不用说去说服叛贼了。

现在,陕州的兵变,刚刚发生,官兵的心里,还犹疑不定,机不可失。

如果丧失良机,则后悔莫及。

因为叛贼们的心里,对他们自己的未来,还没有作出完善的设计,他们反叛的图谋,也还不是很坚定,准备也还很不完备。

所以,老臣自信,可以放心大胆地前去,出其不意地破坏他们的阴谋。

如果陛下另派他人,他对叛贼的情况,不会比臣更熟悉,把握时机的能力,也不一定有臣强。

一旦犹豫迟缓,处置不当,那就会使陕州叛贼们,有了充分的时间准备,去讨论和研究对策,由此坚定他们反叛的信心了。

如果叛贼们的计划已定,人心一齐,我们就再也不能进城了。那就大势已去,悔之晚也!”

李泌抽泣着,为李适进上自己的谋划道。

李适思索良久,终于答应道:

“先生说得很对!的确没有谁,能够比先生你更合适了。朕如今,也没有别的良策了,只得委屈先生,冒着危险,前去说服叛逆。

请先生多多保重,安全为上!”

李适思考再三,终于同意了李泌的计策。

3

李泌辞别皇帝,回到了自己的家里。妻子卢巧稚,也已经知道了丈夫的决定,正在家里,为丈夫收拾行装,焦急地等候着丈夫了。

卢巧稚母子,与李泌一道,从江南杭州,回到了京师长安以后,就再也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惬意的日子。

卢巧稚知道亲爱的丈夫,已经接受了皇帝的重任,想劝阻他,却又欲言又止,不知道如何说起。

卢巧稚了解和理解自己的丈夫,知道自己的丈夫决心已定,就再也无法劝回了。

卢巧稚只好抑制自己的担心,强忍悲伤的眼泪,默默地为丈夫收拾着出行的日常用具。

看见妻子卢巧稚泪花盈盈,李泌心里也有些心酸,想安慰妻子几句,但他又怕引起妻子更大的不安和伤心。

李泌只得硬起心肠,急急忙忙地收好行李离家,回到了自己的官邸里,去等待第二天一早的出行。

4

回到自己的官邸,李泌没有片刻休息,而是立即行动了起来,开始发号施令。

李泌马上发函,召集陕虢镇驻京办事处的驻京奏事官,及在京执行任务的陕虢镇的将领官吏,前来官邸,善言抚慰他们道:

“各位:

请你们放心!本使此次,奉陛下之命前去,并不是去当你们陕虢镇的节度使。

圣人仁慈英明,心地善良,因为忧虑陕虢镇军民饥馑,所以,陛下不任命我,当节度使,节度使应该是另有任命。大概是由你们镇,自己去讨论决定吧!

陛下只让我担任,陕虢都防御使兼水陆运使。

陛下这样做的目的,是打算叫本使,一心一意地去督促运输江淮粮食,迅速地运到京师及陕虢镇等郡县,去加以赈济,以缓解长安三辅以及陕虢等镇的困难。

如今,陕虢行营,驻扎在夏县,如果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大人,确有才干和能力,足以担当指挥全军将士的重任,朝廷自然会派他前去统御军队。

如果达奚抱晖大人,能够为朝廷立功,获得陕虢将士们的拥戴和信任,得到陛下的认可,自然而然,陛下就会擢升达奚抱晖大人,当将军(节度使)了。

本使此时此刻,紧急召见大家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放心,深刻明白朝廷和圣人的意思。”

李泌向陕虢镇官吏将领解释道。

陕虢镇驻京办事处的驻京奏事官,及陕虢镇在京的将领官吏,那一颗悬着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

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派出的间谍,立即飞马奔驰回去,向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报告了这项消息。达奚抱晖的心,才稍微安稳了一些。

李泌十分了解李适猜忌的心思。

安抚了陕虢镇文武官员以后,李泌立即连夜连晚进宫,去报告李适,解释这样做的目的道:

“陛下:

请不要忧虑臣的意思。微臣用的是缓兵之计。臣的目的,就是要使陕州将士们相信,他们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粮食;让达奚抱晖相信,他能得到朝廷的节度使任命。

这样做,就可以让他们上下安心。如此,他们不仅不会杀害微臣,还会千方百计地保护微臣!”

李适十分满意,掩饰不住自己的欣喜说道:

“先生,你的计谋真是好极了!朕非常放心!你尽管放开手足,去大干一场。朕会大力支持你的!”

“感谢圣人的支持!臣十五日那天,就和马燧将军一道,起行出发!”李泌向李适告辞说道。

“好,就这样吧!朕马上颁旨,加授先生为陕虢道观察使!祝愿先生,马到成功!”

李适拍拍坐席说道。

5

贞元元年(785年)七月十七日,李泌依计,和河东镇行营节度使马燧分手后,单人匹马,东出潼关,准备向陕州城进发。

当时,镇守潼关的鄜坊(陕西省黄陵县)节度使唐朝臣,派精锐的步骑兵三千人,在潼关关外待命。

鄜坊镇节度使唐朝臣,禀告李泌说道:

“先生:

本帅奉圣人的圣命,特派鄜坊镇精兵三千,送先生你,前往陕州就职!”

“感谢大帅的好意!前天,本使辞别圣人时,圣人授权本使,可以见机行事,先斩后奏!

本使决定,不派一个人跟随,免得贻误了我的大计。

只要有一人跟随我,就可能会打乱我的部署,扰乱我的计策。恐怕我李泌,就会进不了陕州城,影响破贼的大计了!”

李泌向鄜坊镇节度使唐朝臣解释说道。

“先生,本帅奉了圣旨,圣人指定本帅,派军士护送先生,臣不敢违旨!”

鄜坊镇节度使唐朝臣依然坚持,为李泌送行护卫。

“大帅,本使非常感谢你的好意!我奉有圣人的密旨,你赶快停止行动吧!圣人绝对不会责怪你的!

你怕无法向圣人交差,本使了解你的这些顾虑。

这样吧,本使亲手写下一个圣人的诏书,你拿去回复皇命!”李泌坚决制止鄜坊镇节度使唐朝臣道。

李泌在马上写完圣旨,交给唐朝臣以后,立即快马加鞭,向东朝着陕州方向,奔驰而去。

鄜坊镇节度使唐朝臣见李泌已经独自骑马远去,也就不再坚持。

鄜坊镇节度使唐朝臣只好手拿李泌书写的诏书,率领大军回去,向皇帝复命。

6

闻知李泌单人匹马出京的消息,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没有派出他的官员将领出城,去护卫和恭迎李泌,而是不断地派出自己的间谍,密切地侦察着李泌的一举一动。

在抵达陕州前的最后一晚,李泌一人,住宿在曲沃(河南省三门峡市曲沃镇)驿站。

那晚,陕虢镇将领及参谋官员们,闻知李泌单身一人,前来陕州接任,不等达兵马使奚抱晖下令,他们已经纷纷前往曲沃,去热情迎接李泌,欢迎李泌,前往陕州上任。

见此情景,李泌信心百倍,暗暗地高兴道:

“我的计谋成功!达奚抱晖已经不足为惧了!”

第二天早上,在陕虢镇官员们的簇拥下,李泌心情舒畅地缓缓前进,与陕虢镇官员们,天南海北地聊着。

当李泌一行,距陕州城还有十五里的地方时,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也已经亲自率领自己的部下,出城谒见、迎接李泌。

“达奚抱晖大人:

别来无恙。多年未见,大人是大有长进了。李泌祝贺大人,担负一方重任。

当初,大人救护李泌主仆的情谊,李泌至今依然还记忆犹新,没齿难忘。”

相互行礼已毕,李泌微笑着,慰劳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以及部下将士们道:

“达奚抱晖大人及诸位将士:

圣人非常感谢你们,对朝廷的尊重,赞扬你们尽忠职守,尽职尽责!

我今天就代表圣人,感谢你们,能够完整地保护好你们的城池,保护好一方军民。

你们的主帅张大人去世,圣人很是伤心和难过。你们陕虢军中,如今出现一些风言风语,那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你们不要把这一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不要犹疑、相互猜忌,也没有必要担惊受怕。

你们诸位的官位和职务,都不会调动和调整,大家尽可以放心。

希望诸位,不要忘记朝廷的大恩,继续履行好你们各自守土的职责,以免圣人操心!”

李泌尽力地抚慰,给予陕州将官们以宽心。

“万岁!万岁!感谢圣人!感谢先生!”陕虢镇官员将领,听见李泌宣布皇帝的旨意,都十分放心了。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大声欢呼了起来。

参拜李泌完毕,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率领众官退出,心中也暗暗欢喜,很是满意。

李泌在陕虢镇将领及参谋官员们的护卫下,不久就顺利进城,来到陕州的官署办公,开始处理陕州政事。

那时,有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左右的官员,宾客等,请求一道留下,单独与李泌面谈,商议一些重要的陕虢镇政事,都被李泌婉言谢绝了:

“诸君:

你们放心!我明白你们的一片赤诚之心!

更换大军统帅的时候,军中谣言四起,那是正常状态。我到差就任以后,这些话,自然就会平息。这一类的话,我不愿再听!”

那些还心怀犹疑的官吏将士,听了李泌的解释以后,已经完全地放心了。

李泌立即吩咐左右官员,迅速前去拿来账簿等等,分派和处理粮运及贮藏等等事宜。

几天后,一切政事,又都正常地运转了起来。大局已处在李泌的掌控之中。

7

一天,李泌下令,悄悄地把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召唤到他的官邸里来。

听见李泌的召唤,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非常高兴,急忙兴冲冲地跟着李泌的使节,到了李泌的府邸,恭敬地向李泌叩头行礼。

李泌扶起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吩咐达奚抱晖坐下,递给他一杯茶水说道:

“都兵马使大人,别来无恙。没有想到,达奚抱晖大人如今功勋赫赫,已经成为了一员猛将。”

李泌赞扬达奚抱晖道。

“多谢先生挂念。这些都是陛下的恩赐。”陕虢都兵马使达奚抱晖,谦逊地对李泌说道。

“既然都兵马使大人,还记得陛下的隆恩,那就非常之好了。”李泌用神采奕奕的眼睛,盯住达奚抱晖看了好一会。

突然,李泌义正词严,有些猝不及防地对都兵马使大人达奚抱晖说道:

“达奚大人啊,看来,事情是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我通知达奚大人来,是有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必须要告诉大人!

不瞒达奚大人啊,你如今已经惹下滔天大祸了!

你犯上作乱,屠杀上司,反叛朝廷,可说是罪不容赦。你准备怎么办呢?”

都兵马使达奚抱晖一听李泌此言,顿时目瞪口呆,不知道如何回答李泌的话是好。

“达奚大人啊,现在,你应该知道,你犯上作乱的恶果了吧!

虽然这些事情的发生,不能全部怪你,但从稳定社稷的大局出发,我却不得不代表圣人,惩戒于你,以免别的反叛行为,再次发生。

对此,达奚大人啊,请问你有什么理由,尽可以为你自己辩解呢?你希望能够怎样,去洗清你自己的罪责呢?”

听到李泌的质问,达奚抱晖欣喜的心,一下掉进了冰窟里。

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开始还试图反抗,但见自己手无寸铁,周围也并没有一个与自己贴心的卫士,他一下子就泄了气。

8

沉默了一会,达奚抱晖不安地回答李泌道:

“先生啊:

我也知道我自己,的确是犯下了杀害上司,抗拒朝廷的弥天大罪!这样的过错,罪不容赦。

先生一向睿智,先生啊,这些天来,你想必已经完全了解到了,事情的起因和经过了。

我也不想为我自己,洗脱罪责。

先生啊,不知你是否想过,我达奚抱晖一直精忠报国,这件事情的发生,也并非全是我的过错啊!

我不过是一介武夫,希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而已,并没有想要犯上作乱,背叛朝廷。

我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完全是由朝廷的苛酷制度和贪官污吏的欺压所造成。

末将那样做,也仅仅是自保而已!”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十分委屈地,为自己辩解道。

“达奚大人啊,我已经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真相,也知道了事情的全部起因和经过!

我也十分了解你的苦衷,和你所受的所有委屈!”李泌带着一些同情,对都兵马使达奚抱晖说道。

“可是,先生啊,你听到的,也许并不全面。圣人耳朵里听到的,更是全部都是不利于我们这些普通士卒将领的信息。

在朝廷文武百官,那些达官贵人,那些将帅藩镇的眼里,好像我们这些将士,都是一些天生的叛逆者,一个个暴徒,刁民盗贼似的!”

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有些恼怒地,继续为自己分辩道。

“达奚大人啊,你们当然不完全是那样大逆不道!你们很多时候,都是迫不得已,才被逼得铤而走险的!

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能够给予达奚大人你一个,洗刷自己罪名的机会。

我知道达奚大人,你也是被迫无奈,才出此下策的。

我也很为你的才能,没有用到报国平叛上,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惋惜!”

李泌的语气依然和蔼,缓缓地对都兵马使达奚抱晖说道。

9

“是的,先生!只有你才了解我们这些士卒的心,才了解我们这些士卒的悲惨处境。

老天啊!你为什么会对我如此不公呢?为什么不让我早先遇见先生的时候,一直追随先生你这样的好人呢?

否则,我也不会被他们逼得,走上杀害上司、反叛朝廷的不归路,让这样悖逆忘恩的悲剧发生啊!

先生啊,只有今天,我重新遇见了先生你,我才为我当初的冲动,感到了一些后悔!”

都兵马使达奚抱晖脸上,露出了一些悔意歉意。

“达奚大人,我知道你们在军中,所受到的那些折磨和冤屈,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瞒大人,我李泌对此,也是深恶痛绝,但却无能为力。

张大帅心胸狭窄,十分妒忌你的才能。他想方设法排斥你,打击你,埋没你的功劳,才使你心存忧愤,怒而杀人的。

但无论怎样辩解,达奚大人你这样做,却依然是已经触犯了朝廷军规和法纪,冒犯了朝廷的律令。

国无法不行,有法不依,更不行!

我知道,达奚大人你出生行伍,从一个小卒做起,依靠自己不断的努力,付出无数的心血,为朝廷立下不少的功劳,才得到今天这个崇高的位置。

你为国努力拼搏,曾经立下了赫赫战功。就是我知道的,你身上的伤疤,也有八十多处。

然而,达奚大人啊,朝廷并没有亏负你,给了你及家人应有的恩宠和赏赐。

达奚大人,你完全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表达你的冤屈,上达圣听!”

李泌很理解地对都兵马使达奚抱晖言道。

“先生哦,你错了!

如果我们这些普通的士卒将领,能够有正常的途径,表达我们自己的冤屈,疏解我们心中的怨恨,我们又怎么又会落到今天这种十分悲惨的地步呢?

张大帅一手遮天,朝中有人支持,而军中的高级将领,又大多是他的亲信。

我们这些小小士卒,普通将领,只有敢怒而不敢言,把万千的仇恨,默默地藏在心里,思量着有报仇雪恨的机会。

先生啊,你叫我们,到何处说理去呢?

圣人远在天边,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耳边听见的,全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的甜言蜜语,他知道我们这些普通下层将士,所受的折磨和委屈吗?

他知道我们所受的痛楚吗?他了解我们的哀怨吗?他理解我们有冤无处申的悲愤吗?

有时,我们犯下的一点小小的过失,都会遭到大帅和将领们的重重的刑责;

表现突出,作战英勇无畏,立下功劳,得到朝廷一点点微薄的赏赐,又会遭致上司的剥夺和嫉恨。

你说,我们这些普通将士,到底应该怎么做人呢?我们又如何去,寻求我们自己的生存之道呢?

先生啊,正是朝廷的不公正、不公平的待遇,正是朝廷的歧视政策,才把我们迫上反叛的绝路的啊!

先生啊,你是睿智之人,你想想,有谁不愿过幸福平安的日子呢?有谁愿意冒着,株连九族的危险,去走向反叛之路呢?有几个疯子,真的相当皇帝,想去造反灭族呢?”

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满腔忧愤,质问李泌道。

10

谈起往事,达奚抱晖越发愤激,对李泌控诉道:

“你看,先生啊,朝廷衮衮诸公,常常大言不惭地宣称‘天下为公,一心为民’。

然而,他们却是打着天下为公、一心为民的旗号,处处结党营私,贪婪无度,疯狂地搜刮和掠夺百姓;他们拼命地聚敛财富,就连小民士卒的一点救命钱,养家糊口钱,他们也绝不放过。

朝廷中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地关心过我们这些底层将领士卒的生活,关怀过我们这些卑贱的生命呢?!

官府,官府,只有行着一个‘正’字,才是真正的官府;官府,官府,只有为着黎民百姓的,才是黎民百姓信服的官府。

然而,先生知道,朝廷官府,对待我们,却是极为不公不正的,甚至比对待那些蛮夷外族,都还不如。

我们亲冒斧斤,抵抗叛贼和蛮族,兄弟们或战死沙场,沙荒埋骨;或浴血疆场,难寻尸骨;或重伤残疾,断手断脚。

我们期待,为国立功,既为家族争辉,也想依靠朝廷的俸禄和赏赐,将家庭妻儿养活,苟延自己的性命。

然而,军队长官们贪污腐化,为所欲为,对士卒们任意地勒索,欺凌和侮辱。

士卒们身在军营之中,却似军中奴仆。

各级军官小吏,拼命逼着我们,服着军中苦役,赶修营寨,拼死作战,不停地辗转奔波,没有一日安宁。

稍有一点个性,稍稍不对长官的心意,不合长官的愿望,就会被他们无辜地被冠以各种罪名,陷害毒打,关进军狱,甚至将我们卑贱的生命,残杀和剥夺。

军中口粮和赏赐,又被长官们层层盘剥。

朝廷许诺的封赏,迟迟不能兑现,或是大打折扣,使将士们寒心和愤怒。

将士家属依赖军饷,朝廷赏赐过活;而军饷,赏赐不到,无疑断了家属的活路。

你说军中士卒,能不愤愤不平,能不怨恨愤懑吗?

看到我们自身,遭受的不公待遇,想到妻儿们嗷嗷待哺的悲惨生活,将士们哪有心思,专注于浴血拼搏,杀敌御寇呢?

将士们战死沙场,而无任何的抚恤,将士们是白白地将自己宝贵的生命葬送。

就是投靠河北藩镇,至少有口粮,可以维持,可以暂时苟延残喘,有条活路。

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难道我们,只有活活被欺侮的命运吗?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先生啊,这就是军中的冷酷现状。

那些脑满肠肥的达官贵人们,他们可知晓吗?那些大腹便便的衮衮诸公,他们可知晓吗?号称爱民如子的圣人,可知晓么?

朝廷的种种良好的愿望,美好的设想,利民的措施,那些所谓的德政,以及慰问,犒劳,优抚,体恤等等,经过各级贪官污吏的运作,巧取豪夺,雁过拔毛,落到我们的身上,所剩无几不说,甚至还成为了一种新的暴政,一种新的盘剥和掠夺。

圣人高高在上,完全不知道事情的真相;他完全听信身边那些官吏们的美妙说辞,被那些权高位重的长官们,蒙蔽和欺骗。

圣人反而认为,我们这些底层的士卒将领贪婪无知,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却不知事情真相,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我们这些普通将领士卒,过的是一种水深火热的不平不公的生活。

以上种种,促成了将士们的怨恨和愤怒,我不过是充当一个引领众人,反抗暴政的小小角色而已!

既然我们普通的将士兄弟,依靠正当的途径,不能维持艰辛的生活;依靠正常的渠道,不能使我们的怨恨,我们的意愿,上达消泄,以达天听。

那么我们,就只有铤而走险,以求自保地,走上反叛之路了。

先生啊,这些,圣人都知晓吗?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先生们,都知晓并理解吗?

如果圣人,不采取措施,解救我们,而任由贪官污吏横行,到处都会燃起反叛的怒火的,岂止是我们陕州地面上呢?

当初,泾原士卒的兵变,就是圣人的吝啬与苛酷的待遇所造成,就是长安百姓被贪官污吏搜刮殆尽,奋起抗争的正常反应。

泾原士卒,不仅遭受朝廷的屠杀,而且还千秋万代,蒙上了反叛的恶名!

可那些真正的作恶者,像奸相卢杞那些为非作歹之徒,依然在享受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而且还青史留名!

先生啊,这些,圣人都知晓么?了解么?

圣人被奸相卢杞等奸佞小人蒙蔽,只知道搜刮掠夺,不辨是非,总以为我们天生叛逆,是十恶不赦之徒!是恶棍!是暴徒!

然而,我们果是如此吗?”

都兵马使达奚抱晖越说越激动,他有些狂怒地挥动起了他的手臂。

11

李泌沉默了很久,认真地听着都兵马使达奚抱晖的血泪控诉,他的心里,也觉得非常震撼。

李泌十分清楚,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所说的,完全是血淋淋的冷酷的事实。

然而,凡事都应以大局为重。如果一开危险的先例,结果可能是反叛四起,全盘皆输之局。

遭殃的,还有那些皇亲国戚、天潢贵胄之人,不仅仅是军中士卒,普通百姓而已。

“达奚大人,我十分理解和同情你的遭遇与心情;我也能够体会,你被逼无奈的困惑。军中士卒的悲惨生活,我也略有所闻。

回到朝中,我一定会尽力向圣人禀报,尽力改变士卒们的窘困生活的。

达奚大人,我们如今,还是回到正题上吧!虽然我非常同情你的遭遇和申诉,也相信你的确,受了天大的冤屈。

但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任何人,犯了过错,触犯了国法,违反了公平,公正的原则,都该受到惩罚。你应该为你的错误负责。

说实话,如果你不是走上了这条叛乱的不归之路,你定会有远大的前途的。

朝廷板**,需要多少像你这样的优秀将领啊!我为你的叛逆举动,深深地叹息遗憾。

你本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将领,尽忠报国的。

不幸的是,如今你却只有受到法律的约束和制裁。这就是我为你深深惋惜的原因。

达奚大人哦,你知道你犯下的最大的错误是什么吗?

是你开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使国家重新陷入分裂,陷入更大的动**的漩涡之中,使黎民百姓,也包括你的亲人亲属,蒙受更大的灾难啊!

覆巢之下无完卵,这就是全民反叛的结果啊!

正因为这一点,你才不得不接受惩罚。

不知我这样的说法,是否能够令你心服口服呢?你是否为你的过失,感到一些悔意呢?”

李泌问都兵马使达奚抱晖道。

12

李泌细细的解说,剖析,令达奚抱晖的激愤,消散了许多。达奚抱晖沉默良久,不再据理力争,为自己辩驳了。

“达奚大人:

我的确十分同情你的遭遇,我也不想下狠手,亲自杀掉你。如今,我想为达奚大人你,指明一条道路,对你我,对朝廷,也许都是最好的选择。

我希望达奚大人你,即刻起,立即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力,脱离自己的军队,隐姓埋名,去过一种全新的隐居生活。

你知道,如今你即使想再反抗作乱,已经没有任何益处了。事实上,你也不可能成功的。因为已经没有人,愿意跟随你作恶了。

你的一生,也并没有完全绝望。

几年以后,当人们已经淡忘了这件事,你依然可以改变你的姓氏,投入军旅,为国效力,这是我所希望的。

不知达奚大人你,还有什么话说呢?

当然,我也并不是仅仅因为爱你,才不杀你。犯上作乱,杀害上司,违背军纪,是铁定的死罪。

我只是希望,能给你一个改过自新,弃恶从善的机会。

如今,割据一方的思想,在天下猖獗,背离朝廷的实例,随时都在发生。

陕州的这种情况,还有可能,在别的地方出现的。

我担心,再次发生这种灾难的时候,朝廷派遣的官员将领,可能就没有机会进去了。

所以,我如今才法外施恩,绕你一命的。

我现今为你指出一个脱身之计,你好好地定夺,早做决定!

达奚大人,你替我准备好酒菜、纸钱等等祭祀贡品,借口出城,去祭奠前任张大帅,以弥补你的过错,然后借机逃生。

你可以随便在什么地方,找一个恰当的安身之所。

但请你千万不要再进潼关。然后,你暗中再派人回陕州来,搬取你的家眷,带走你的财物。

达奚大人,我向你承诺,我会保护你的安全,保证你决没有,任何麻烦事情发生的。

不知达奚大人,以为这样的安排如何呢?”

李泌没有给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更多的时间去仔细考虑,匆匆问都兵马使达奚抱晖道。

13

达奚抱晖眼见自己一时大意疏忽,酿成大错,已经没有了与朝廷讨价还价的余地了,只得委曲求全,苟且偷生道:

“都怪我达奚抱晖,小视了先生的本事啊!

如今陕州的局势,都已脱出了我的掌控之中,我冒死反抗,只有死路一条啊!我该怎么办呢?我该怎么办呢?”

达奚抱晖眼看着成竹在胸的李泌,不敢轻举妄动,认输道,“先生,你所言有理。末将自知理亏。先生愿意放末将一条生路,末将感激不尽。”

于是,达奚抱晖略带感激,神色黯然、萎顿不堪地走出了李泌的官邸,悄然离去了。

14

当初,李泌在京师长安,与皇帝告别时,李适将一张参与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叛乱的名单,交给了李泌,命令李泌道:

“先生啊,这是朕所了解到的,在陕州参与都兵马使达奚抱晖作乱的七十五个将领的名册。

你控制陕州以后,务必一律依法,将他们处死,尽快杀了他们,以绝后患。”

李泌接过名册,揣进了怀中,答应李适道:

“陛下放心!臣会妥善处置这些叛将的。”

李泌刚将达奚抱晖打发走后不久,第三天临近中午的时刻,就听见门下禀报道:

“大人:

皇帝陛下派遣的宣慰使李巧利大人,已经到了陕州,请大人安排迎接。”

李泌急忙率领随从官员,前去迎接宣慰使李巧利。

宾主坐定,李泌就急忙奏报说:

“宣慰使大人:

我已经将达奚抱晖打发走了,陕州已经安定,剩下的那些人,根本就不值得追查下去了。

请中使大人回京之时,向陛下详细说明这里的具体情况,我李泌感激不尽。”

宣慰使李巧利,得到李泌报告,知道陕州安定,大为放心。他不敢多做停留,吃完饭,休息片刻以后,立即急匆匆地返回到京师。

回到京师,宣慰使李巧利,向皇帝禀告李泌的处置情况时说道:

“陛下:

陕州已经安定。除首恶达奚抱晖逃亡以外,其他从恶,已经被先生牢牢地控制。陕州已经不足为虑。”

“爱卿啊,你辛苦了。

朕对陕州那些参与叛乱的将士,是恨入骨髓。朕怎么能够容忍,奸贼继续危害社稷呢?

朕决定,再次派遣中使李志秋,前去陕州,命令先生,立即将这些人杀掉,以绝后患。”

中使李志秋,很快就到了陕州,呈递皇帝的圣旨。

接到李适的旨意,李泌不敢违背,只好按照皇帝的旨意,将率先作乱的首犯兵马使林滔等五位将领官员,加上铐镣,送往京城,向皇帝请罪。

在奏章里,陕虢都防御使兼水陆运使李泌,恳切地请求李适道:

“陛下:

首恶都兵马使达奚抱晖,既然已经微臣剪除,陕州诸镇,也转危为安。

臣私下以为,此时应该以安定人心为上,不宜扩大打击面,动摇陕州人心。

臣希望陛下,能够赦免林滔等五将,以安定陕州军心,给犯错者,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李适接到李泌奏章,心里有些不悦道:

“先生违背朕的旨意,不肯将叛逆立即处死,而是械送京师,请求朝廷赦免,不知道是何用意。

先生如今,立下了安定陕州的大功,朕也不好驳斥先生的建议了。朕就听从先生的意见,暂时饶恕他们吧!”

李适只好颁诏道:

“布告天下:

为君之道,在于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朕一向胸怀坦**,大公无私,以仁义诚信治国。陕州兵马使林滔等五将,虽是胁从犯罪,但也违背了朝廷的法令,着即免去死罪,遣送去天德军从军戍守。”

可是,一年多以后,李适突然想起,当初陕州兵马使林滔等五将犯下的反叛罪行,怒不可遏。

最终,李适还是违背了对李泌的承诺,将林滔等五个陕虢镇将领,秘密杀掉了。

14

当时,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的部将达奚小俊,已经率领朔方镇大军,马不停蹄地抵达了陕州的边境。

朔方镇叛将达奚小俊正,正打算与达奚抱晖里应外合,共同控制陕州。

突然,前锋将领李志安,前来禀报达奚小俊道:

“达奚大人:

听斥候报告,李泌大人已经进入了陕州,并已经很快掌控了陕州局势。

如今,陕州军民,已经驱逐了达奚抱晖大人,开始派军,增援陕州边境。

我军何去何从,请达奚大人定夺。”

消息传到达奚小俊军中,达奚小俊大惊失色。他神色张皇地对部将们说道:

“诸君:

大事不妙!李泌大人,一向神机莫测,诡计多端。内应都兵马使达奚抱晖大人,既已失去,我们前去攻城,无异于前去送死。

我们还是立即率领大军撤退,回去向大帅禀报吧!诸君以为如何呢?”

“敬听大人号令!”诸将没有异议。达奚小俊率领朔方镇叛军,急匆匆地从陕州边境撤离。

从此以后,达奚抱晖亡命天涯,不知所踪,再也听不见他的消息了。

反叛的朔方镇节度使李怀光,知道陕虢镇被陕虢镇都防御使兼水陆运使李泌掌控,已经重新被大唐朝廷牢牢控制,重归安定,也不敢轻举妄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