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

第六十九回 李泌巧施安国计 两将幡然终觉醒

字体:16+-

1

不多一会,宫中宴席就准备妥善。李泌也笑容满面地走了进来,陪伴李光弼、郭子仪二将,饮酒谈天。

郭子仪、李光弼两将不敢抗旨,只得略显尴尬地陪同有些生疏的李泌,一同饮酒,一边天南海北地闲聊着。

好在李泌见多识广,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人情世故,无所不晓,军事行政,也十分内行。加之李泌本人,也十分健谈和蔼,从不恃才傲物,说话得体谦逊。

不久,郭子仪、李光弼两将,就被李泌的个人魅力和深沉渊博、深谋远虑的谈吐所征服,对李泌敬佩不已,变得亲近了。

“怪不得陛下和上皇,对长源先生的评价很高。先生果然是人中龙凤,非凡夫俗子可比。”郭子仪,李光弼两将,暗暗称奇,对李泌的敬意油然而生。

突然,门外传来了步履匆匆的脚步声。中使焦恩俊,急急忙忙地进来,通报李泌道:

“先生,广平王殿下将至!”

“广平王殿下来得正巧!两位将军,有陛下的酒令在,请继续饮酒,不用起身迎接大王!

好了!焦公公,麻烦你请广平王殿下立即进来,让我们一同饮酒御寒,谈天说地,随便聊聊国事家事。”

李泌吩咐中使焦恩俊道。

2

又是一阵脚步声响起,高大英俊的广平王李俶,步履矫健,面带笑容地走了进来,向大家问好示意。

广平王李俶进来,见了坐着的李泌以后,急忙与李泌亲切地谈笑,互相慰安,非常亲密。

郭、李二位将军,并不认识广平王李俶。突然见了广平王李俶进来,都准备去向广平王李俶拜谒行礼。

李泌急忙阻止他们道:

“两位将军:

你们到哪里去?怎么能够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呢?陛下早先已经与我们订下了酒令,饮酒之时,谁也不许站起身来,违者重罚。

难道两位将军,已经忘记了陛下下达的酒令了吗?”

郭子仪,李光弼二将军,面色都有些尴尬。郭子仪急忙开言,对李泌解释说道:

“先生,我和光弼并不是想违背酒令,要想逃酒,而是想去拜谒拜谒一下大王,表达我们的敬意!”

“不用如此拘礼!陛下的旨意最大!你们都坐好好好地饮酒,暂时不用管大王了!”

李泌吩咐郭子仪、李光弼二将道。

郭子仪、李光弼二将,没有见过年纪轻轻的广平王李俶,所以都不认识广平王李俶,更不知道李俶是李亨的长子。

见李泌对广平王李俶的态度如此,李光弼、郭子仪私下都以为,广平王李俶,不过是一般的年轻亲王,有事前来求见李泌的。彼此客套寒暄一下以后,也就不以为意了。

所以,李光弼、郭子仪二将,都遵从李亨立下的酒令,与李泌执盏为乐,也没有起身,去与广平王李俶行礼致敬。

3

几巡酒过去以后,酒席渐渐地进入了**。大家谈得尽兴,喝得酣畅淋漓,心里十分畅快。

这时,突听中使焦恩俊进来传旨说道:

“先生,陛下有旨,请广平王入席,陪二位将军,再饮几爵,表达一下大王的敬意!”

听见中使焦恩俊的吩咐,李泌这才叫广平王李俶入席道:

“不好意思,怠慢、冷落大王了!大王恕罪!恕罪!陛下有旨,酒令同军令,臣不敢不遵!大王请上座!”

李泌恭恭敬敬地对广平王李俶,赔礼道歉道。

4

等到广平王李俶就坐之后,李泌就含着笑,抱歉地对广平王李俶解释说道:

“大王,实在十分抱歉!因为适才陛下有酒令,允许郭李二公不起。所以二位将军,没有起身恭迎大王,请大王谅解!”

广平王李俶心领神会,颔首点头道:

“敬遵陛下的酒令!酒令如山!陛下的旨意如此,本王怎么敢妄自尊大,不服君令呢?”

广平王李俶微笑着,向李光弼、郭子仪二将,再次点头问好以后,即神色自若,态度安详自在地陪着大家,饮起酒来。

席上,广平王李俶,镇定自若,见识广博,谈笑风生,有长者之风,郭子仪、李光弼暗暗惊异,不知道广平王究竟是何方神圣。

广平王李俶有礼有节,不卑不亢,热情地陪同大家饮酒吃菜。广平王陪伴大家的礼数,十分周全,与李泌及李光弼、郭子仪,交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5

饮了好一会酒,诸人豪气干云,酒意越发酣畅淋漓,正是意气风发之时。

打了这时,李泌见时机成熟,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大笑着,对着晕晕乎乎的郭、李二将军,介绍起了广平王李俶说道:

“哈!哈!哈!哈!两位大帅,实在抱歉,长源酒量不佳,一时酒酣,有些疏忽,忘记向二公介绍大王了。两位大帅,这是陛下的嫡长子广平王,请两位大帅起来,见过大王!”

李光弼、郭子仪两将见状,不由得大惊失色,这才知道了广平王李俶的真实身份。

李光弼、郭子仪的酒意,一下子醒了好几分,立即惶恐不安地上前去,拜谒广平王李俶,连称赎罪道:

“末将草莽,不识礼节,不知道大王殿下大驾光临,赎罪!赎罪!罪过!罪过!”

广平王李俶,整肃面容,对郭李两将说道:

“两位将军,不用客气自责!两位将军德高望重,功勋卓著,远近闻名,小王一向敬佩之至,只是高山仰止,无缘亲近。

今天有缘,能够得见两位仰慕的英雄豪杰,小王庆幸不已!既然我们今天相识,那是天大的缘分,于公于私,堪称幸事。希望我们今后,能够更加亲近一些,大家同心协力,尽忠帝国,为国效力,扫平乱贼,青史留名。

二位将军,不用客气,快快请坐!

小王不是虚言诳语,的的确确,一直十分敬仰先生与二位将军的才干和品德,一直十分敬慕二位将军,对帝国的忠诚和贡献,常常与人谈起,两位将军的丰功伟绩!

如果先生与二位将军,能够忠心耿耿地护卫大唐帝国,尽心尽力地平定叛逆,陛下还有什么事情,可以担心忧虑的呢?

本王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能够体察圣上的心意,齐心协力,尽力地匡扶社稷,一切为了帝国的复兴大计着想,安禄山那一小撮逆贼,还有什么平定不了的呢?

到了那时,二位将军与先生,都成为了中兴社稷,靖乱平叛的第一大功臣,定将光耀万代,名留史册的。”

李泌与郭,李二将军,连连点头称是道:

“大王所言极是!所言极是!我们一定竭尽忠心,为靖乱平叛、帝国复兴出力!”

“能够结识两位英雄豪杰,小王三生有幸!如此,我大唐复兴有望了!

来,小王再敬先生和两位将军一爵!

既然今晚,我们已经尽兴,国家大事,事务繁多,还需要诸君,明天前去认真办理,我们今晚,就点到为止,先生和两位将军,以为怎么样呢?

先生啊,你是陛下任命的酒司令,你的意见如何呢?”

广平王李俶向郭李二将军提议,以尊敬商量的语气,亲切地对李泌说道。

“大王言之有理!如今叛贼猖狂,国事繁多,不宜沉迷享乐,忘了国家大计。我们就遵照大王的旨意,干了最后一杯!我们大捷以后,庆功再聚!”

李泌总结说道。

饮酒完毕,李光弼、郭子仪携着手,向李泌,广平王李俶拜谢行礼,出宫而去。

李泌,广平王李俶,站在宫门外,目送郭李两将远去。

6

走出行宫宫门,郭子仪依然有些心绪不宁,心里惶惶不安,似乎还是酒意阑珊,心有余悸。

郭子仪对李泌和广平王李俶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似乎有些疑惑不安。

郭子仪的步态有些不稳,亲热地攀附着李光弼的肩膀手臂,蹒跚地向前行进。

郭子仪带着满脸狐疑的笑容,疑虑重重对李光弼说道:

“光弼啊,你是不是觉得,今晚这场酒宴,有些蹊跷呢?

就说长源先生吧,虽然他的谈吐不俗,见识不凡,但他无官无职,不过是一介山野平民而已。

虽然多年以前,我就听说过长源先生的事迹,知道长源先生已经名闻天下,但我们其实并没有机会,去见识先生的真正本事。谁知道先生,是不是一个只知道夸夸其谈的白面书生呢?

不瞒光弼,大哥我如今还不清楚,先生究竟是不是真有真才实学的呢?

长源先生,该不会又是一个喜欢纸上谈兵、名不符实的人吧?要是如此的话,那我大唐就十分危险了!

大哥我心里,一直十分疑惑不解,陛下一向明智,为什么陛下,要对一个不名一文的山野之人,信任备至,欲对他委以重任呢?

难道先生,真有这么大的威望和才干、智慧吗?

为什么不仅仅是陛下,对长源先生是万分宠信,就连广平王,似乎也对先生,是毕恭毕敬,尊崇备至,惟命是从呢?”

郭子仪十分疑惑地询问李光弼道。

7

李光弼听后,哈哈大笑起来。他转过身子,对疑惑不解的郭子仪说道:

“哈!哈!哈!哈!明公啊,你真是大智若愚啊!明公谦逊,难道你真的没有看出,其中潜藏的奥妙吗?

以末将看来,这其中大有玄机啊!

末将早就听说,长源先生与陛下,是有多年深交的老友。长源先生才高八斗,满腹韬略,的确不是泛泛之辈。当初在太子宫中,为时任太子的陛下,出谋划策颇多,深得陛下信任,以致最终遭到奸相杨国忠的忌惮嫉恨,而去职,成为山野之民。

长源先生深受陛下的宠信,本也在情理之中。从今晚的情形和陛下的态度看来,陛下的确是欲对先生,委以重任啊!

刚才饮酒之时,长源先生所发出的酒令,虽不是军令,但是实际上,却是出自陛下的旨意。长源先生发出的这个酒令,实际上是陛下以此来试探我们的态度,对我们也具有很大的约束力,大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味啊!

光弼已经看出,陛下对长源先生的宠爱和信任,已经远超我们这些将相啊!

虽然如今,长源先生依然没有一官半职,只是陛下的宾客而已,但长源先生,却拥有陛下对他的充分信任,长源先生最终,要获得一个崇高的地位和职位,甚至宰相之位,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末将私下猜测,此次陛下设宴,是在君臣之间有些分歧隔阂之后,其中大有深意。

陛下的意思,不过是想让我们这些文武大臣,去服从皇帝的权威,敬慕和相信先生与广平王的才干,对先生和广平王产生敬畏之情,最终让我们这些文武大臣,去听从广平王和长源先生的命令,听从他们的调度指挥啊!”

李光弼眼光独到,向郭子仪细细解说道。

8

郭子仪听了如梦初醒,恍然大悟道:

“光弼啊,的确如此!大哥实在有些糊涂了。要不是光弼在席中暗中提醒我,大哥差点要酿成大错了呢!”

“明公啊,上次朝会之时,我俩因为战略部署与陛下意见不一,冒犯了陛下,差点因之得罪。

这可是一种危险至极的举动啊!

我们这些做大将的,最遭人忌讳的,就是拥兵自重啊!如今回想起来,末将还是心有余悸。

明公啊,伴君如伴虎。我俩深受帝国的大恩和皇帝的厚重恩赐,唯有以死报国而已。今后,我们不得不提醒自己,说话做事,一言一行,要慎之又慎啊!

免得到时候,事到临头,犯下大错,脑袋已经搬家,家族屠灭,我们还至死不悟,不知道原因呢!”

李光弼诚恳地提醒郭子仪道。

9

郭子仪悚然警觉,酒已经完全清醒,急忙答道:

“光弼说得对啊!光弼啊,你少年老成,老夫真是小看了你,还把你当成一个毛毛躁躁的小伙子呢!你分析得实在是太透彻了!

的确如君分析的那样,长源先生足智多谋,鬼点子很多,人不可貌相,不可小觑。而且,先生与圣人相识相处,已经将近有三十年的光景,相交相知很深啊!

君臣关系,也一向十分亲密和融洽,非同一般,就说是君臣同体,也不为过,我们万万得罪不得啊!

万一不慎,不听从元帅府的命令,得罪了先生和广平王,那可不仅是脑袋搬家的问题,还可能会全族屠灭啊!”

李光弼也不禁打了一个寒噤,不自觉地看了看天,仿佛刀剑已经悬在自己的头顶,赞同道:

“明公啊,的确如此!李承光之死,怎么能够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呢?拥兵自重,自行其是,最遭君王忌啊!

我们还是忠心耿耿地侍奉陛下,听从陛下的旨意,听从元帅和先生的指挥为上啊!”

郭子仪、李光弼倜然警觉,从这件小事上,感受到了李泌的计谋的深邃以及皇帝授予他的权威。

自此以后,郭,李二将军不断地警醒自己,带头服从皇帝的旨意,听从元帅广平王李俶,元帅府行军长史(参赞军务)李泌的指挥和调度,一心一意地做好平叛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