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神相

第七十三回 唐天子委以重任 李山人参赞军事

字体:16+-

1

第二天一早上朝完毕,回到内宫,李泌与李亨一道,很快就处理完了最近那些十分紧急的军政事务,批阅完了大臣们的奏章。

李亨心情愉悦,表情轻松,细细地数了数,堆在案上的那一大堆奏章。

李亨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笑盈盈地对李泌说道:

“呵呵,先生,我们君臣,今天成绩不小啊!

先生啊,这会儿有空,你陪同朕一道,先去视察一下,前来勤王的各镇军营,看望一下禁军和藩镇的将士们吧!”

“谨遵陛下吩咐!

李瑞,叫孩子们准备一下,陛下要出宫,视察军营!”

李泌朝行宫外侍卫的李瑞,吆喝了一声,收拾好案上的文房四宝,跟随在李亨身后,走了出去。

李辅国动作敏捷,亲自带领李瑞等禁卫军侍卫,紧紧地扶着皇帝的车驾,跟随在李亨与李泌的身后,走了出去。

2

不多久的功夫,李亨与李泌的车驾,就到了各镇官军的驻地。

李亨与李泌君臣,从车驾上下来,各自换乘了侍卫牵着的战马,骑了上去。

“兄弟们啊,陛下亲自来视察我们各军的大营了,大家准备好!”见李亨到来,禁军和各镇官军将士是又惊又喜。

将士们整好队伍,严阵以待,等待着皇帝的检阅。

见皇帝陛下视察别的方镇,其他队列中的士卒,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兴奋地朝着皇帝走来的方向,指指点点,私下议论。

李亨、李泌一行,慢慢地走到了将士们的跟前,将士们越发兴奋不已。

他们私下谈论的话语,更加宏亮清晰:

“张将军,快看啊,我们的陛下骑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走过来了!

陛下今天,又来视察我们的军营来了!

快看!快看!快看!陛下很快就会走到我们的军营这边来了。兄弟们,大家快准备好!

兄弟们,振作我们的精神,拿出我们朔方镇的气势来啊!不要让陛下看轻了我们朔方镇将士!

毁坏了我们朔方镇的名声,败坏了我们朔方镇的好声誉,郭大帅可饶不了我们!”

“李将军说得好!我们一定要让陛下,见识见识我们朔方镇将士的军威!”

朔方镇将领张宝龙赞同道,“诸位兄弟,跟我一道呼喊,皇帝陛下万岁!”

朔方镇将士,没有任何异议,异口同声地跟着张将军的呼喊声,大声地呼喊起来道:

“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灭掉逆贼,复我京师!”

高亢的呼喊声,响彻了整个军营。

3

朔方镇将士的呼喊声刚刚过去,李亨、李泌的骏马,已经并排走到了朔方镇将士队伍的前列。

一个朔方镇新招募的士卒燕八,悄声问身旁的战友赵连才道:

“赵大哥,哪个是我们的陛下啊?陛下今天又没有穿朝服,我们怎么能够认识呢?”

“燕兄弟,你真是孤陋寡闻的山野之人,居然连我们的陛下都不认识!这非常容易辨认的。

那个穿黄袍的,当然就是圣人—我们的圣人了。而那个穿白衣服的,是山人,他是我们陛下的老友和军师李泌先生!”

那一个老兵赵连才,有些得意地悄声向身边的新战友燕八介绍李亨、李泌君臣道。

“哦!怪不得他们两位,都那么神采飞扬,非同凡品,令人一望而生敬佩之意。

陛下龙凤之姿,英明睿智,先生超凡脱俗,智慧超群,国家有救了!”那个新兵燕八赞叹道。

李亨耳尖,已经把士卒们的对话,清清楚楚听进了自己的耳朵里,牢牢地记住了。

4

视察完毕,李亨与李泌一道,又高高兴兴地率领侍卫们,乘着车驾,战马回去,重新回到了行宫里。

君臣出去不多一会,灵武郡行宫的御案上,又堆满了各镇各地的紧急奏章。

李亨拿起御笔,与李泌一道,又批阅了下去。

处理完御案上所有的奏章,已经过了午时。君臣俩都觉得有些疲乏,就一同坐下,喝茶歇息,吃点点心。

周围的侍从们,都下殿去了,李亨闭上眼睛,养了一会神。李泌随意翻阅着御案上的奏章和书籍。

隔了一会,李亨带着一点神秘的语气,对李泌说道:

“先生啊,今天真是累坏你了!元帅府里的事情,请你暂时先放下,等一会再回去处理,请先生你再稍稍多留一下吧!

朕还有许多国家大事,想与先生磋商研究呢!”

李亨用一种带点狡黠的神态,笑眯眯地对李泌说道。

“陛下整日里为国操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也十分辛苦。臣的这点辛苦,算得上什么呢?陛下今天,还有什么要事呢?”

李泌体谅地说完,敏感地问李亨道。

“先生啊,朕与先生今天视察军营之时,想来先生你,一定也听到了将士们议论的言语了吧!

先生啊,你如今什么官职也没有,身份微贱,还是一个白衣素士。你将以什么身份,去号令全军将士呢?你叫将士们如何称呼你,如何敬重你呢?

朕心中有一个想法,实在是不吐不快,急切地想要立即让先生知道。

如今,叛贼猖狂,天下大乱,生灵涂炭,国运危殆,正处时局艰难之时。

虽然朝廷如今的处境,是如此艰难,朕也实在不敢,委屈先生的高洁志向,勉强地让先生出仕做官啊!

朕只不过盼望先生你,能够暂时委屈一下自己。

先生啊,你能否特意为朕,穿上一件紫色衣服,解开文武大臣,尤其是全军将士心中的疑虑呢?

先生一向理解朕恭,想来先生你,一定不会拒绝朕的这个小小的请求吧!”

李亨推心置腹地对李泌说道。紫色官袍,是大唐三品以上高官才能够穿着的衣服。

听了李亨郑重其事的言辞,李泌有些迟疑,不知道李亨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没等李泌从沉思中回过神,有所回应,作出可否的回答,李亨就急急忙忙地吩咐侍候自己的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等侍卫道:

“辅国爱卿啊,麻烦你快上来!你们立即扶先生下去,给先生换上紫袍!”

李泌还没有回应李亨的话,就已经被李辅国等太监侍从们,七手八脚地拉了下去。

5

李亨这样急切地采取行动,不让李泌有拒绝的表示,就是想给李泌造成一个既成事实。

李泌不得已,只好身不由己地跟着李辅国等太监侍从,出了行宫大殿,前去内室换上紫袍。

脱掉自己常穿的白衣,换上紫袍,李泌很有些不习惯,跟着李辅国,扭扭捏捏、很不自然地重新回到了行宫大殿里。

李泌走上殿堂,走到李亨的前面,急急忙忙地跪下身子,向李亨叩头谢恩道:

“多谢陛下的恩赐,臣实在不敢当!”

李亨又露出了那种有点坏坏的微笑,振振有辞地说道:

“先生啊:

既然你已经委屈自己,穿上了三品以上高官,才能够穿的紫袍,怎么可以,没有一个官衔呢?这不是乱了大唐朝廷的章法、坏了朝廷规矩了吗?”

李亨迅速从自己黄袍的衣兜里,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训令,交给了在身边侍候的李辅国。

李辅国心领神会,接过李亨亲笔书写的圣旨,声音高亢,抑扬顿挫地大声宣旨道:

“李泌听旨:

兹任命李泌,为侍谋军国,兼天下兵马元帅府行军长史,着即上任,协助元帅、副元帅等,靖乱平叛,匡扶社稷!钦此!李泌,快领旨谢恩!”

6

“请慢!陛下,君无戏言。陛下您怎么可以,言而无信,违背当初承诺呢?请原谅微臣抗命!

陛下了解微臣,知道臣的志向。微臣刚刚来到灵武之时,就曾经与陛下约定过,微臣潜心修道,是不希望在朝廷做官的。

微臣只希望能够成为陛下的宾客,或者挚友,帮助陛下平定逆贼,安抚百姓。

等平定逆贼以后,臣就将回山隐居,悟道修行。荣华富贵这些世俗之物,将会拖累臣的修仙悟道。臣要高官厚禄这等身外之物,有什么用呢!

臣记得,臣与陛下立下的这些约定,都是陛下亲口答应了微臣的。到了今天,陛下怎么能够出尔反尔,说话不算话呢?”

李泌脸色不虞,有些不高兴地阻止李亨的任命道。

“李泌,你要抗命了吗?”李亨的脸,一下子就阴沉了下去,直呼李泌的姓名道。

“长源啊,你拒绝朕的任命,不是很伤朕的面子和威望吗?朕如果连先生都号令不动,怎么能够号令千军万马呢?”

李亨的面子上很有些过不去,他脸色涨红,一下子露出了生气发怒的神情。

因为真的有些生气,李亨的语气,也失去了平日的温柔和蔼,变得严厉了一些。

7

眼见皇帝一反常态,声色俱厉地斥责一向敬慕、亦师亦友的李泌,李辅国大惊失色,急忙向李泌递着眼色,示意李泌屈服同意。

李亨也注意到了李辅国向李泌所做的那些个细微的动作,不禁有些心软。

李亨用眼神瞥了李辅国、李泌一眼,冷静一些下来,觉得自己有些太过着急。

李亨急忙改变了说话的口气,口气缓和了许多,和颜悦色地对李泌说道:

“先生啊,你不要怪朕生气了。你究竟是为什么,偏要拒绝朕授予你的官职呢?

难道是先生,不相信朕的诚意,不愿意和朕同甘共苦,共度难关吗?

不瞒先生说,朕之所以今天对先生采取突然袭击,不给先生回旋的余地,就是担心先生,一口拒绝朕的要求啊!

朕没有想到,先生果然还是以前那样的倔脾气,不肯接受朕的善意提携啊!

先生啊,你可知道,你这样做,你这样公开地拒绝朕,多伤朕的心,叫朕多没面子啊!

况且,朕如今正要先生前去,协助元帅,讨平叛逆,完成一项惊天伟业呢?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先生在军中,没有一个重要的职务,怎么能够号令三军,指挥他人呢?

好吧,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朕也不想勉强你了!免得到时候,大家说朕仗势欺人,不近情理!

朕自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君王。长源啊,既然这样,朕就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吧!

先生啊,实话告诉你吧!朕的侄女稚儿,已经暗暗地喜欢上你了呢!

你要么与朕的侄女稚儿先行认识,然后订婚,要么就委屈先生,担任朕任命你的这个官职吧!

你可以全部选择,但不能统统地加以拒绝,让朕一点面子也没有啊!你说呢?

长源啊,你我深交几十年,可谓知根知底,心心相印。你了解朕的脾气,你总该多多少少,给朕保留一点皇帝的面子吧!”

李亨以退为进,十分委婉,十分亲密地劝说李泌道。

李泌依然没有言语,他只是用有些不满和生气的眼神,定定地看着李亨。

李亨似乎也意识到了李泌的不快心情。他歇了一下,语气更加缓和了。他继续和颜悦色地劝解李泌道:

“长源啊,还是那句话,你总该多多少少,领朕一点情吧!你我相知很深,朕不敢以不容拒绝的语气,给先生下了旨。

说实话,朕之所以这样做,其实也是为先生你好啊!也是想帮助先生完成心愿啊!

朕知道先生的志向,知道先生潜心修道,志向高洁,也知道先生早年,受过女人的伤害,至今心有余悸,对女人的戒备很深。

然而,天下多情多义,知书识礼的好女人也多得是。她们也未必个个都是利欲熏心,趋炎附势,攀龙附凤,无情无义之辈,先生何必耿耿于心、难以释怀呢?

况且,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也不会影响先生潜心修道的高洁志向。

先生如今,已经三十多岁,可连妻子儿女都没有。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总该有个家室,好照顾你的饮食起居,享受一点天伦之乐吧!你总不能够一辈子闲云野鹤一般,无拘无束地终老一生吧!

先生啊,你应该知道,有多少人,对朕任命你担当的高官,是趋之若鹜啊!

对于他们来说,获得朕的任命,简直是求之不得啊!先生怎么会固执己见,执迷不悟,忍心拒绝朕的好意呢?

朕确实很了解先生,也十分理解先生的心意!

所以,朕才不敢强逼先生你,做出决定,也不敢强逼你,一定要做朕的臣属。

朕只是希望你,能够与朕一道,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使国家复兴,救民于水火之中。

朕答应先生,等到叛乱平定,国家安宁,先生你就可以按照我们早先的约定,随心所欲,做官或归隐,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去吧!

朕对天发誓,一定如你所愿,绝对不会强迫你,违背你的高洁志向的!”

李亨的语气更加缓和、和蔼,完全用上了知心朋友的那种推心置腹的语气。

李泌听了,感激不已,眼角已经有了泪花。

8

“陛下啊,你对臣是如此地尊重,如此地关心和宠爱,臣心里十分感激。

陛下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长源好。长源不是不知道感恩的人,怎么会不知道呢?”

李泌心中的不满,已经化为了灰烬,他非常激动,十分动情地对李亨说道。

“陛下啊,你对长源的知遇之恩和理解信任,臣一直感激涕零,没齿难忘。

微臣非常感激陛下的好意,也非常感谢陛下很久很久以来,对臣一贯的宠爱和信任!

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微臣今年,已三十多岁了,已经是稚儿的父叔辈了。而陛下不是说,稚儿的年纪,才十多岁吗?

这样悬殊的年龄差距,这怎么能够相称呢?这岂不是会耽误了稚儿的美好未来,大好青春吗?

微臣可不能因为一己之私,一己之欲,而贻误了稚儿的美好一生,留下遗憾啊!

既然陛下如今,已经说成这样了,微臣如果还不接受其中一个条件,岂不是辜负了陛下的一番好意了吗?

微臣考虑再三,还是选择,做陛下的部属,一心一意听从陛下的使唤吧!

只是希望陛下,一定要记住当初对微臣的承诺,不要让臣潜心悟道的心愿,毁于一旦!”

李泌害怕更深地伤害李亨的好意,让君臣产生隔阂,就做了一些让步,答应了李亨任职的要求。

但李泌依然没有忘记,自己一向的志趣,再次向着李亨,重申了以前的约定。

“那好,先生!你总算给了朕面子了,解决了朕的大问题了!

婚姻讲究的是你情我愿,讲究的是缘分。稚儿的这件事,我们以后再说吧!说不定到时候,先生尘缘未尽,心愿改变了呢!”

李亨的脸色舒展开来,终于漏出了笑容,再次亲口宣旨道:

“李泌,听旨:

当今,军务紧急,公务繁重,奏章多如牛毛!老实说,朕一看见这些奏章,就心烦意乱,着急得很,就想把这些奏章,立即抛到一边去,置之不顾。

朕特命,从即日起,马上将全部奏章,统统送到天下兵马元帅府去办理,由长史李泌和元帅广平王、副元帅南阳王等,先行拆开,批阅和处理。

兵马元帅府里,确实不能够做出审核决定的,再送到内宫,交予朕来定夺和处理。

晚上,遇有十万火急的奏章,或是重要的军事情报,则请侍谋军国李泌和兵马元帅广平王,立刻进行重新加封,然后隔着内宫宫门,用轮盘投入皇宫内廷,由朕亲自裁决处置。

其余的一般奏章公文,由元帅府审阅判断之后,就等到第二天,再交给有关部门去处理。

兵马元帅府,也设在朕的行宫之内,以便朕能够随时随地地裁决处理军国大事,以免贻误靖乱平叛的大事。

朕特命,兵马元帅广平王觐见朕恭时,则由李泌先生,负责留守元帅府,处理政事、军务等;

李泌觐见朕时,则由广平王留守元帅府,处理奏章、公务,接待将领大臣等。

皇宫宫廷殿堂的所有钥匙、符信等,统统交由广平王、李泌两人,共同掌管负责。

希望李泌与天下兵马元帅,同心协力,共赴国事,则社稷幸甚。钦此!”

9

“谢谢陛下的信任!

臣对天发誓,微臣与广平王,一定会尽心尽力,不辞辛劳,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陛下,微臣还有个建议,不知可否提出?”

李泌平息了一下自己激动难平的情绪,态度诚恳地向李亨表态并请示道。

“先生请讲!我们名虽君臣,实乃师友,兄弟。先生不必如此客气!”李亨心情轻松,爽快地答应李泌道。

“陛下啊:

陛下威严神圣,令人仰慕如神,臣一向深知。

微臣早就了解到,朝廷文武大臣,以及地方官吏,各部将领,他们拜见陛下时,心里都十分畏惧陛下的天威,害怕触怒龙颜。

微臣猜想,他们觐见陛下,当着陛下的面,陈述军情政情之时,因为心存恐惧和担心,害怕冒犯陛下的龙威的缘故,所以他们陈述事件,可能会口不择言,出现一些陈述上的问题。

他们有时往往不能够畅所欲言,甚至可能还会出现辞不达意的情况,深恐得罪和触怒天子。

微臣私下以为,万一在他们的述职陈述中,发生一点小小的差错,或者一点小小的遗漏,那就可能,会对国家大事,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酿成大的悲剧。

微臣因而建议,如遇此种情况,请陛下允许上奏的文武大臣,先与微臣以及元帅广平王等,先行深入融洽地讨论这些问题,商讨好最佳的对策和方案。

等对策和方案商讨妥当之后,再由微臣或者广平王,慢慢向陛下奏报,交由陛下去亲自裁决。

如果可行时,就由陛下亲自批准加以实施;如果不可行之时,就立即停止实行。

陛下以为这样安排如何呢?”李泌十分慎重地建议李亨道。

“很好!先生深谋远虑,考虑事情无微不至。就依先生所奏!退朝歇息!”

李亨的心里很是满意,笑眯眯地答应了李泌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