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见到李泌,李亨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君臣二人,没有过多闲聊,很快就切入了正题。
“不瞒先生说啊,朕近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忧心忡忡,焦虑不安,食不甘味,甚至有些神经衰弱。
进膳不知道味道不说,就是晚上睡觉,朕也是不得安宁,时时警醒啊!
上次,叛贼阿史那从礼统领同罗部落、突厥部落残军,前来进袭灵武郡之时,朕就心惊胆战,十分忧虑担心。
朕手下掌握的军队,十分有限,而叛军却随时随地,都可能再次前来进袭灵武犯驾,怎么不让朕焦心呢?
朕只知道,各地的勤王大军,已经从他们的方镇出发。到了如今,却迟迟不见大多数方镇军队,来到灵武郡的消息。
先生啊,你说说,朕将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
朕不仅是担心我们勤王的部队兵力太过弱少,朕还十分担心,方镇将领们会怀有二心啊!就像当初李承光那样首鼠两端,二心不定!
对当前这些十分紧迫的大事,不知先生有何高见,有何良策,能够帮助朕,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疏解一下朕心中的焦虑呢?
先生啊,你一向足智多谋,眼光独到,朕一直十分敬佩。你有怎样的谋划和计策,能够帮助朕,迅速化解眼前的危局呢?
朕君臣两人,今天就针对这些重要的问题,好好地讨论讨论,商讨商讨一些对策吧!”
李亨脸色凝重,心里忧虑重重。他用迫不及待的眼神,看着李泌说道。
2
“陛下啊,微臣私下以为,对于这些事情,陛下其实不必太过忧虑担心,伤害了龙体!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臣子们为陛下担着,陛下还忧虑担心什么呢!
近段时间以来,臣看陛下一心为国,克己奉公,辛苦操劳,身体已经消瘦了几分。
臣的心里,既十分感动,又为陛下的龙体康健问题,感到忧心和难过啊!
这都是微臣等,未能恪尽职守,忠心耿耿地没有履行自己责任的缘故啊!
陛下啊,您还是注意好好地保重自己的龙体要紧啊!你的身体,关系着大唐帝国的安危啊!”
李泌显然胸有成竹,没有急于回答李亨急迫的提问,而是贴心地劝解着李亨,舒缓着李亨焦虑的情绪。
3
与李泌交谈几句,李亨的心情,就好了许多,愁眉舒展,不再那么愁眉苦脸了。
“多谢长源的关心。朕一心考虑国事,哪里能够想到朕的身体呢?
唉,皇帝不好当啊!朕多么希望,重新回到太子的位置啊!”李亨感叹,又重提以前的话题道。
“陛下一心为国家着想,臣非常敬佩。”歇了一下,李泌微笑着,又继续安慰起李亨来。
“陛下也不用如此着急,急坏了身体。其实,陛下忧虑的问题,微臣与广平王诸王,也早就已经在认真思考它了。
微臣现在与元帅、副元帅等将领大臣,已经制定有初步的方案和对策了。
只是早先,臣等的方案和对策,还不够成熟完善,所以没有能够及时与陛下交流,令陛下焦心了。
微臣正准备进宫,与陛下细细商议这件事呢!不想,我们君臣同心,陛下一下子就问到了这些核心的问题。
此刻,臣的心里,实在是非常激动啊!
既然陛下是如此的关心国事,日夜操心百姓的安宁,靖乱平叛大业,我们这些做臣子的,怎么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呢?”
李泌贴心安慰的一席话,令李亨紧锁的愁眉,越发舒展了许多,有了一丝笑意。
4
李泌停止说话,再次看了看李亨。李亨正专心致志地听着李泌的谈话,眼神中充满期待和信任。
见李亨如此专注地听着自己讲话,李泌受到了鼓舞,就继续侃侃而谈了下去。
“现在,微臣就将臣与广平王、南阳王诸王商量的,还不十分成熟完善的意见,先说给陛下听听,与陛下好好地交流交流。
希望能够在陛下的英明启迪下,我们君臣的意见,能够达成一致,力争使讨贼的方案,尽善尽美,做到事事周全,万无一失。
微臣以为,各地勤王大军,迟迟未到灵武这件事情,根本就不值得陛下太过忧虑焦心。
就是我们驻守灵武郡的大军,对付叛军的突袭,其实已经是绰绰有余的了。
分析各地勤王大军,迟迟未到的原因,微臣以为,可能是受到了叛军的重重封锁,或者是受到了叛军的阻挠的缘故;
也可能是如今信息不通,消息鱼龙混杂,各地没有及时收到陛下与太上皇的旨意所造成。
微臣大胆地分析,预料各地的勤王大军,一定很快就会到来的,因为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很多的忠义之士。
退一步讲,就是各地勤王大军,暂时不能够按时前来灵武会师,依靠我们现在拥有的军事力量,郭子仪大人的朔方军兵力,李光弼的河东镇兵力,和安西镇副节度使李嗣业,安西镇行军司马李栖筠的西北边防军,以及陛下收罗的潼关散军等兵力,也足以应付安禄山叛贼的侵扰的。
何况,安禄山叛贼的后方,还有后顾之忧,还有张巡、颜真卿等大唐忠臣烈士,誓死效忠陛下的忠臣义士,在牵制着叛贼呢!
微臣私下觉得,我们眼前最应该急迫考虑,应该立即加以实施的对策,就是制定靖乱复国、平定叛贼的大计,决定我们的兵力,如何部署安排,如何主动出击叛贼的问题。
臣私下以为,我们不应该一味地采取守势,被动挨打,而应当以攻为守,先发制人,主动对叛军施加压力才是。”
李泌建议李亨道。李亨听了,颔首同意。
5
李亨深以为然,赞许李泌的意见道:
“先生的分析很对!只有以攻为守,先发制人,才能够赢得战场主动!否则,一味防守,处处受制于人,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陛下说的很对!
陛下你看,皇帝行宫现在所处的灵武郡,虽然是朔方镇的基地,有充足的保障,但灵武郡毕竟太靠近边塞了。
灵武郡虽然的的确确比较安全,但地理位置太偏所限,却不能给安禄山等叛贼,施加太大的压力。
而当勤王的各地援军,源源不断地开到灵武郡以后,因为朔方镇基地的粮草、军需、驻地等各种条件所限,也不容易对前来勤王的各地援军将士,加以妥善的安顿。
西北地方的藩镇军队,前来灵武会师,还不太困难。但内地郡县的勤王军队,也按照陛下命令,前来灵武郡会师的话,大军反而会四处奔波,来回折腾。
长途跋涉,旅途劳顿,来回折腾,势必会使我们的讨贼大军,更加疲惫不堪,疲于奔命,对攻击叛军,极为不利。而且,勤王大军还可能遭到叛军拦截,遭受损失。
微臣因此建议,我们不如从灵武郡移驾,挥师南下,前往彭原郡驻扎。
这样做,就能够反守为攻,先发制人,主动给安禄山叛军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
而且这样做,不仅可以给安禄山叛贼在西京、东都驻守的军队施加压力,还可以扩张我们的气势,号召各地的忠诚义士举义反正,群起响应唐军!如此就可以不战而胜,一举消灭叛贼。”
李泌侃侃而谈,有条不紊地为李亨分析道。李亨越听,心里越发高兴,愁眉完全舒展。
6
李亨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了李泌这样做的战略意图。
“先生的见识果然高明!那么先生,我们到了彭原郡以后,下一步应该怎么谋划呢?”
李亨迫不及待地询问李泌道。
“陛下不要着急!
等我们的队伍,在彭原郡站稳足跟以后,我们就可以好好地准备讨贼所需的各项军需物质,以等待西北方面的各路勤王大军,在彭原郡胜利会师了。
当大军在彭原云集回合,整顿训练好以后,我们再进一步向前进军,稳扎稳打,挺进到凤翔郡一带坚守。
凤翔郡,是南北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我们的赋税粮草等的输送,都依赖于此,千万丢失不得。
我们依托凤翔郡,不仅能够保证勤王队伍的后勤供应,而且还可以与各地平叛大军,遥相呼应,牵制分割安禄山的叛军。
如此依托凤翔郡的支持,我们的平叛大军,就可以先声夺人,直接威胁安禄山叛贼盘踞的西京长安和东都洛阳城,给驻守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的叛军,施加强大的军事和心理压力。
微臣盘算,到了官军兵力集结完毕,全国各地的田赋、捐税等,完全运到凤翔郡之时,就可说是平叛靖乱万事俱备了。
我们大军集结完成,彻底解决军中急需的粮食、辎重等几样重大难题以后,就可以从从容容、高枕无忧、一心一意地对付叛贼安禄山的主力部队,与叛贼大军展开决战,一决雌雄了。
臣预料,得知我军的战略部署,守卫西京的叛贼将士,定会人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因为害怕被官军分割包围,成为瓮中之鳖,最终守卫西京的叛贼将领,定会选择放弃西京城池,向自己的老巢范阳逃去。
到那时,恐怕盗贼安禄山的蛮胡军队,已经不够官军屠杀了。叛贼安禄山,就会像陛下今天一样,彻夜不宁,寝食不安了!”
李泌笑着,开着李亨的玩笑道。
“真是好计!”李亨笑逐颜开。他拍着大腿,兴奋了起来。
“朕真是愚钝,朕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先生的计划,令朕如梦初醒。
先生,你真是朕的张良萧何,朕的诸葛孔明啊!
先生啊,朕心里还有一个疑问。平叛急需的财赋、粮草等金钱物质,由何人去帮助朝廷,进行筹措转运为宜呢?”
李亨虚心地请教李泌道。
“那是陛下谦逊,乐于听从臣的意见。
陛下勿忧!臣心里早就已经物色有非常合适的人选了,正准备向陛下推荐呢!
臣的多年好友刘晏,是管理朝廷财赋最佳的首要人选;第五琦、杨炎等大臣,也是上上之选,是大唐不可多得的人才。”
“好了,先生!朕意已决,就依先生的谋划去行事吧!
朕就将下令,即日起,就准备起驾彭原。
正如先生所言的那样,起驾彭原郡,既可以给安禄山叛贼施加压力,又便于勤王大军,前来彭原郡会合,抢得讨贼先机。”
“陛下英明!
说实在话,臣也是受到了陛下的启迪,接受广平王、建宁王、南阳王诸王以及辅国大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才最终想到这些个计策的。臣怎么能够贪天之功呢?”
李泌不愿意归功于己,谦逊地对李泌说道。
李亨笑逐颜开,下旨道:
“好了!就如此安排。辅国啊,传旨下去,从今天起,就做好起驾彭原的准备。”
7
至德元年(756年)九月十七日,李亨率领宰相裴冕、杜鸿渐等文武大臣,顺利地从灵武郡出发,率领讨贼大军,浩浩****地前往顺化郡(原安化郡)驻扎。
至德元年(756年)九月二十五日,李亨亲率的文武大臣以及平叛大军主力,十分顺利地抵达了顺化郡(甘肃省庆阳县)。
驻守西京长安的大燕叛军将领孙孝哲、崔乾祐等,倍感压力,急忙派人向大燕雄武皇帝安禄山报告紧急军情。
8
当初,太上皇李隆基下旨,派遣左相韦见素、崔涣、房琯等文武大臣,作为册封新皇帝的使者,携带着传国的玉玺,传位的诏书,以及赏赐李亨、张良娣的礼物等大批物品,一路前行,前往朔方镇驻地灵武郡,准备去完成册封李亨为新皇帝的仪式。
此时,李亨、李泌君臣,一路南下,正好在去顺化郡的途中,与太上皇派遣的册封使者左相韦见素、房琯、崔涣等大臣,不期而遇。
左相韦见素、房琯、崔涣等册封使节,一见到李亨,立即上前叩头。
左相韦见素,率先上前向李亨祝贺道:
“恭喜陛下,荣登大位!太上皇派遣臣等前来,向陛下祝贺,交代传位托付的本意。”
李亨见状,喜出望外,对韦见素、房琯、崔涣等册封使节,大加亲敬,着力慰勉道:
“诸位爱卿,你们辛苦了。你们不畏千难万险,千里迢迢而来,真是劳苦功高,令朕感慨不已。君等真是帝国的忠臣!希望爱卿等,留在朕的身边,用心辅佐朕恭,做朕的佐命功臣,朕不会亏待你们。”
房琯、左相韦见素、崔涣等册封使节,急忙向李亨表态效忠道:
“陛下放心!臣等一定尽忠陛下,为帝国效力,为平叛靖乱、安抚百姓鞠躬尽瘁!”
自从太上皇派遣的册封使者房琯、左相韦见素、崔涣等大臣来到顺化郡以后,李亨心中的石块,终于落了地。
自此,李亨继位大唐皇帝,有了法理上的依据和支持,心里安稳了许多。
那几天时间里,李亨欣喜异常,一直兴奋不已,不停地询问着西蜀太上皇的近况,接受着房琯、左相韦见素、崔涣、宰相裴冕、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顺化郡文武大臣的祝贺。
9
为了犒赏众臣的忠贞拥戴,李亨专门下旨,在顺化郡行在,为太上皇的册封使者房琯、左相韦见素、崔涣等远道而来的大臣,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宴会,隆重款待他们。
宰相裴冕、李泌、杜鸿渐、李辅国等灵武众臣,诸王等,一起陪同祝贺。
盛宴开始,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君臣都十分兴奋。
酒酣之余,李亨越发激动起来,立即出言,褒奖房琯与韦见素、崔涣等远道而来的册封使节道:
“诸君!请静一静!听朕说上几句!
此次盛宴,是朕专为太上皇的使节而举行的。
韦爱卿、房爱卿、崔爱卿等,你们不辞劳苦,不畏艰难险阻,千里迢迢,前来行宫觐见册封,朕十分欣慰。
诸爱卿可谓功勋卓著,应该大加赏赐。请诸君为上皇的使节,干上一爵!”
群臣欢呼起来,齐呼万岁。
房琯感激涕零,代表从西蜀而来的册封使节,慷慨激昂地发表感言,向李亨答谢祝贺道:
“臣等多谢陛下隆恩!
陛下继位登基,是万民敬仰,人心所向,乃太上皇的恩德和陛下的盛德所致,是大唐祖宗神灵保佑的结果。
臣等有什么功劳呢?臣等恭贺来迟,请陛下恕罪!”
李亨深深地动容,十分欣赏房琯的谦虚得体,赞扬房琯道:
“房大人等有大功于国,朕已经铭记于心,说什么恕罪呢?房大人谈吐高雅,彬彬有礼,真乃谦谦君子。
朕对房大人等诸位册封使节大人,是相见恨晚,仰慕之至。诸君不要客气,不要拘泥于君臣礼节,今晚我们不醉不归!”
大臣们再次欢呼雀跃起来,酒宴进行得更加酣畅淋漓,李亨君臣,都沉浸与饮宴的欢乐之中。
不久,盛宴终于结束,君臣都有些陶醉。李亨振作精神,亲自起立,前去送别诸位册封使节以及文武大臣。
房琯跟着众臣,刚要离开,李亨似乎意犹未尽,并没有沉醉,急忙对房琯说道:
“房大人请留步,朕有要事相商。”
房琯闻言,大喜,急忙留了下来。李亨请房琯坐下,与房琯亲切交谈了起来。
君臣坐在一起,一边饮茶醒酒,一边闲聊家事国事。聊上一会,君臣彼此更加投契,距离越发拉近。
房琯仗着一丝酒意,越发意气飞扬,热血沸腾,口无禁忌,禁不住口若悬河地与李亨畅谈起来。
“陛下:
太上皇在西蜀一切顺利,请陛下不要牵挂。上皇虽然近些日子,有些心事重重,但龙体康健,想来不会有什么大碍。
西蜀地方,也十分平静,没有盗贼之忧,陛下大可放心!
据臣看来,如今陛下兵精粮足,天下响应,消灭盗贼安禄山,定会不费吹灰之力。
在朝拜陛下的路上,臣的心中,就已经有了消灭盗贼安禄山的妙计,正要与陛下分享。如果陛下不困,就让臣为陛下一一道之。”
房琯一边认真细致地向李亨介绍着西蜀太上皇的种种近况,一边剖析着叛军内部的种种问题,神思泉涌般地,为李亨描述着平叛定国的美好前景。
李亨听得如痴如醉,十分动容,赞扬房琯道:
“多谢房大人的分析,朕心中已经胜券在握,信心百倍!房大人的谋略,高瞻远瞩,华丽壮美,深得朕心,朕非常信服。
请房大人放心,只要房大人效忠于朕,忠心耿耿地为朕做事,朕不会亏待你的。”
当年,房琯就一直拥有重名。那时,还是皇太子的李亨,就一直盼望着,能够有机会与房琯交往,聆听一下房琯的忠言妙语。
而今,房琯奉旨前来,册封新君,李亨终于得见偶像房琯的尊容,聆听房琯的如珠妙语,感慨良多。
因此,李亨对房琯尤为亲信,欲委以重任。君臣交流,越发酣畅淋漓。君臣相谈不久,李亨越发对房琯倾意待之。
一听李亨所言,房琯心领神会,急忙谢恩道:“多谢陛下!臣一定竭尽忠诚,为陛下办事!”
李亨见房琯表态忠诚,更加兴奋,急忙下旨道:
“房琯听旨:
如今天下动**,盗贼猖狂,正需忠臣烈士,贤良士大夫,辅弼朕躬,匡扶帝国。
兹委任房琯为宰相,与裴冕、崔涣等大臣一道,辅佐王事,处理政事,为复兴社稷,多多努力。钦此!房琯谢恩!”
房琯一听李亨此言,大喜,激动万分,急忙感激涕零地对李亨发誓道:
“多谢陛下宠信!陛下对臣如此看重,委以重任,臣怎么敢不效犬马之劳呢?”
“好了!房爱卿,朕有些累了,你也下去休息吧!明日到政事堂上班,不要辜负了朕的信任!”李亨发话道。
“多谢陛下!臣一定恪尽职守,进尽忠诚!陛下好好安寝,臣告辞!”房琯笑着,与李亨告辞。
10
自此以后,李亨对房琯的信任,在群臣之上。
朝廷重要的军国大事等等,李亨都喜欢拿去与宰相房琯一道,讨论研究,商讨决策,宰相裴冕、崔涣、韦见素、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等诸将相,莫敢相比。
宰相房琯后来居上,在朝中出尽了风头,常常侍奉在李亨的身边,为李亨运筹帷幄、出谋划策。
宰相裴冕、崔涣、韦见素、中书舍人杜鸿渐、节度使郭子仪、李光弼等灵武郡文武大臣,反而被抛在了一边。
那段时间里,李亨沉醉于房琯的善言妙策中。
不仅仅是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对房琯受到的宠信怨恨不已,就连淡泊名利的李泌,也似乎被李亨疏远了许多,没有机会与李亨亲近,参与谋划和决策。
11
很快就到了天宝十五载(756年)的十月,北方边塞的气候,越发寒冷。
虽然此时,全国的平叛战事,已经在轰轰烈烈地进行之中了。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安西四镇副节度使李嗣业、李栖均等藩镇将领,已经遵照李亨的旨意,正准备率领各自的队伍,奔赴平叛前线了。
但大唐朝廷各地官军的平叛形势,却没有多少进展和起色。最初,各地唐军平叛的成果,也并不令人满意。
官军、叛军,相互争夺重要郡县,是互有胜负,处于拉锯之中。最终的结局,是谁也难以预料的,根本就还未到大局已定,已经能够准确地判断出鹿死谁手之时。
这些日子,李亨对前方战事的进展缓慢,勤王军的姗姗来迟,后勤供应、金钱的短缺,感到极度的恼怒和生气,时常非常揪心,忧心如焚。
那段时间里,即使前方的官军,取得了一系列的小胜,李亨也没有真正地宽心和舒心过一天。
忧虑和烦恼依然纠缠在李亨优柔寡断,但又猜忌不安的心里。尤其是军队的召集和军需的供应问题,各地财赋的征集运输问题,更是令李亨彻夜揪心,不得安宁。
12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的一天,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突然前来行宫,向李亨禀报道:
“陛下:
北海郡录事参军第五琦大人,已经从北海郡录事参军任上,前来顺化郡,拜见陛下,听从陛下旨意。”
第五琦,是大唐朝廷著名的理财专家,时任北海郡录事参军职务,受李泌推荐,来到彭原,拜见李亨。
“辅国,第五琦大人真的到了顺化了吗?朕正为赋税的征集运输忧心呢!想不到第五琦大人就来了!”李亨惊喜地问道。
“陛下,当然是真的,辅国怎么敢欺骗陛下呢?长源先生,正在接待第五琦大人,与第五琦大人交谈呢!”李辅国答道。
“快请第五琦大人进宫觐见!朕已经等不及了。”
见第五琦顺利来到彭原觐见皇帝,李亨大喜,逐渐扫除了心上的一些愁云,急忙下旨道。
13
第五琦,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很早的时候,第五琦就与李亨、李泌相识相交了。
第五琦以做官廉洁、办事干练、善于理财,而知名于世,当时就被认为是太子李亨一伙。
天宝元年(741年)之时,第五琦是时任陕郡太守太子李亨妻兄韦坚部下的从事。
天宝五载(746年),太子李亨妻子太子妃韦氏的老哥韦坚,因得罪宰相李林甫而被贬,陕郡太守韦坚部下从事第五琦,也受到上司韦坚的连坐而贬官。
天宝十三载(754年),第五琦重新出仕,担任须江县县丞。
天宝十五载(756年),贺兰进明担任北海郡太守,看重第五琦的才干,遂上书皇帝,请求提升第五琦官职。第五琦遂被提升任北海郡录事参军,成为贺兰进明部下。
至德元年(756年)十月,第五琦接到李亨、李泌君臣邀请,遂向北海郡太守贺兰进明请求,辞去北海郡录事参军的官职,到彭原行在,去朝拜新皇帝李亨。
北海郡太守贺兰进明同意,于是派第五琦上京奏事。
14
当初,李亨因妻子太子妃韦氏的关系,而与韦氏的哥哥韦坚兄弟的关系,十分亲密。
韦坚兄弟、皇甫惟明因太子李亨之故,得罪奸相李林甫,而被李林甫、武惠妃陷害入狱,李亨也受到韦坚、皇甫惟明案件牵连,自顾不暇,不能挽救韦氏兄弟,一直深以为憾。
如今,见自己的故人第五琦,千里迢迢来到彭原行在,朝拜皇帝,李亨非常高兴。
李亨爱屋及乌,对第五琦倍感亲切,立即下旨,召见第五琦,并让李泌前来陪同。
第五琦与李亨、李泌再次相见,激动万分,与李亨、李泌等旧友寒暄谈论旧事不止。
“陛下:
臣多年来,未见陛下尊颜,一直十分想念。陛下荣登大宝,真乃大唐之幸!臣恭喜陛下!”
第五琦见到李亨,立即祝贺道。
“第五琦大人风采依旧,朕十分欣慰!大人的高洁品格,杰出才干,朕依然记忆犹新。来,再次见过先生!”
李亨对第五琦说道。
“多谢先生还记得第五琦!我与长源先生相知多年,一直仰慕先生的高洁品德!”第五琦笑着对李泌感谢说道。
“阁下大才,天下闻名,仅仅任职于北海郡录事参军之位,实在是大材小用,委屈了大人。
先生多次向朕推荐阁下,赞赏阁下才干不止。朕深以为然!还不再次谢过先生!”李亨对第五琦说道。
第五琦急忙向李泌再次行礼道谢。
李泌见第五琦客气,急忙推辞道:
“大人不要客气!第五琦大人才华盖世,谁人不晓呢?为国家推荐贤才,是李泌应尽职责!李泌何功之有呢?
何况,陛下一直念念不忘第五琦大人呢!臣不过是碰巧推荐一下罢了!”
李亨接过话题说道:
“大家都不要客气了。如今国家危殆,正是需要诸君努力的时候。希望诸君,恪尽职守,为国效力。
请问爱卿啊,如今天下分崩离析,生灵涂炭,爱卿将如何助朕呢?”
李亨没有客气,立即转向了国事,急忙向第五琦请教说道。
见皇帝欣赏重视自己的才干,第五琦感激涕零,觉得机不可失。第五琦立即迫不及待地向李亨进言道:
“陛下:
如今天下纷扰,战乱不息,平定叛贼,仰赖军队强大的战斗力。臣以为,要让平定叛贼的军队保持强大战斗力,以筹措军需粮饷为上。而军需粮饷与赋税紧密相连。
因此,臣以为,适当的财赋政策,对于维持朝廷正常运转,平定叛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臣请求陛下,允许臣征集运输江淮财赋,以供军事,保证平叛的顺利进行。”
李亨闻言,正和己意,大喜道:
“爱卿啊,你的建议,甚合朕心。朕正为讨贼将士的军饷和财赋日夜焦虑,爱卿来得太及时了。
爱卿啊,请你谈谈具体的措施!”
“陛下勿急,听臣细细道来!
臣请求陛下同意,征收江淮等地的财赋,购买当地丝绸,逆长江,汉水而上,运到洋川郡(陕西省洋县),再由陆路,运到凤翔郡,以济军务。
详细操作步骤,让臣慢慢为陛下道之。”
第五琦侃侃而谈,他的建议,切合实际,深深打动了李亨的心,李亨越听越欣喜,急忙下旨道:
“先生没有看错人!爱卿把握住了财赋要领,意见非常正确!爱卿听旨,朕拜爱卿为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负责江南财赋。
希望爱卿不要辜负朕的信任!”
“陛下放心!臣一定想尽千方百计,为朝廷征集财赋,满足平叛所需!”第五琦发誓道。
自此,第五琦开始担任江淮租庸使,开始管理江淮财赋,保证平叛财赋、粮饷的供应。
15
第五琦的征集运输江淮财赋,以保平叛军需的建议,如雪中送炭,一下子解决了长久困扰李亨的军费粮饷问题。
李亨与房琯、韦见素、裴冕、崔涣等宰相磋商研究,征求李泌等大臣的意见以后,当即下旨实施。
很快,第五琦就走马上任,担任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交出了第一份令人十分满意的答卷,李亨十分赞赏。
不久,李亨再此下旨,对第五琦委以重任。
李亨任命第五琦,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加度支郎中,兼御史中丞,迁户部侍郎,专判度支,领诸道转运盐铁使等财税要职,负责大唐朝廷整个的财赋征收与粮食转运等等。
第五琦恪尽职守,积极运作,为筹措平叛所急需的赋税、粮饷等,出力甚多。
李亨眼见第五琦的表现,心里十分欣慰,对第五琦的施政,非常放心,时常赞誉李泌和贺兰进明的知人之明和荐举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