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好消息纷至沓来,传到了顺化行宫,李亨稍稍高兴放心了一些。
因建宁王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危机,渐渐平息。李亨的多疑,烦忧的心情,也稍稍改观了一些。
首先,各沿边总督府,及西域诸国的特遣兵团,先后抵达武威郡、西平郡,大唐朝廷平叛大军的军力更盛;
其次,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太原、河东方面以及平叛前线,都先后传来了官军大捷的消息。
2
当初,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刚过,李亨就接连收到了两份警报,一时担心不已。
第一份警报,是大燕叛军汴州刺史尹子奇,率兵十三万,进攻睢阳的消息;
第二份警报,是大燕叛将史思明、蔡希德、牛廷玠、高秀同,率四路人马,十万之众,从东南北三面,围攻太原的消息。
李亨满心以为,新年期间,叛军一定会沉迷于享乐嬉戏之中,不会立即发动大的攻击。等大唐官军准备就绪以后,就可以很快开始大举反击叛军的进攻了。
殊不知,大燕叛军主动发动进攻,反倒是有了越发猖狂的态势。
不等新年结束,大燕叛军就在各地,发动了新的侵扰,攻城略地。
没有办法,李亨只得与文武大臣,广平王诸王以及行军长史李泌等智囊将领,寻找应对之策。
3
近些日子,李泌的心情好了许多。
当李泌接到皇帝旨意,到了行宫之中,向皇帝回报应对叛军之策时,李泌常常是胸有成竹,信心百倍,仿佛一切问题,都在他的预料和掌控之中似的。
这时,李泌就会面露笑容,信心十足,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地安慰李亨说道:
“陛下啊,你千万不要太过着急!
微臣料想,睢阳方面,暂时并无大碍,以张巡和许远之力,还可以固守一段时间。
何况如今,我们兵力吃紧,也是无力救援睢阳守军,干着急也是无益。
等到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统领的官军,收复河东之后,陛下再令郭将军率军南下,去驰援睢阳也不迟。
至于太原方面嘛,情况倒是非常紧急,必须加紧救援。
太原又是一方重镇,是朝廷的重要屏障,关系着整个平叛大局的成败,必须派遣一个能征善战的勇将领兵,打破叛军的侵扰才行。”
李亨点了点头,表示信服道:
“先生言之有理。朕决定,派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率军,立即前去,固守太原,反击叛军。拱卫顺化、彭原等地安全。先生以为如何呢?”
“陛下英明,安排十分恰当。”李泌赞赏道。
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接到皇帝旨意,立即率领部属的五千军队,急急忙忙地赶去太原,接收北都太原的防务,抵抗史思明统领的叛军。
4
如今,终于等来了太原大捷的消息。
李亨十分高兴,悠闲地躺在行宫里,很有兴致地听着太原监军派来的使者石秋明,汇报太原大捷的情况。
久违的胜利,如愿来到,怎么不让焦虑不安的李亨,心潮澎湃,彻夜难眠,兴奋至极呢?
5
“陛下啊,太原大战,简直是精彩至极。李光弼大将军指挥若定,众将士是勇敢机智。”
监军宦官石秋明,绘声绘色地为李亨讲述着,太原之战的精彩场面。
“新年刚过,大燕叛贼将领史思明,就率领四位大燕盗贼名将,统领四路大军,总计十万人,突然奔袭北都,围攻太原,准备胜利以后北上,前来袭击行宫。
起初,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将军,接到陛下命令的时候,还真有点儿忧心忡忡,不知所措呢!
叛军四路人马,至少也有十万之众吧!而李光弼将军的军队呢,只有五千多人马,加上后续补充的人马,也不过一万人左右。敌众我寡,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
陛下一定十分清楚,李光弼部下,为什么只有那么一点人马呢?因为当初,李将军部下的大部人马,都让郭子仪将军率领,带到灵武来救驾来了,一直没有及时回补。这五千人马,还是从郭子仪将军的朔方镇中拨付的呢!
以李光弼的五千人马,对阵叛军的十万大军,的确是以卵击石。哪怕是是诸葛孔明在世,仗也不好打啊!
李光弼毕竟是李光弼,他没有辜负陛下的信任。
接到陛下坚守北都太原的旨意之后,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立即马不停蹄,率领大军赶赴太原。
那时,陛下手头能够用于太原方面的守城军队,捉襟见肘,很不宽裕。
还是陛下英明,及时下诏,让北都太原守将侍御史崔众,将他的兵权,交给李光弼负责。
当初,河东镇节度使王承业,慌于军政,没有威望,河东镇主要由侍御史崔众负责,在北都太原主持军事。
而侍御史崔众,坐镇一方,妄自尊大,也逐渐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恶习。
侍御史崔众骄横傲上,平日里,根本就不把上司节度使王承业当回事。
侍御史崔众,仗恃手中掌握的实权,参见节度使王承业时,也时常着披甲提枪,随便闯入,没有一点上下尊卑的规矩。
李光弼听说此事后,对侍御史崔众这个傲慢不逊的家伙十分反感,大怒道:
‘诸君,军队是最服从命令的地方。这个骄横跋扈的家伙,居然以下傲上,没有一点规矩!如果不受到惩罚,置朝廷的军纪法令于何地呢?’
陛下任命李光弼为河东镇节度副大使的圣旨颁下以后,依照军规,侍御史崔众,应把自己所率的全部兵马,统统交予主将李光弼去掌管指挥才对。
可侍御史崔众,却对陛下的圣旨置之不理,拒绝服从主将李光弼的命令。
李光弼大怒,亲自派人,带着陛下的诏书,去找侍御史崔众要人,准备接管太原所有军队的指挥权。
可李光弼将军怎么也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碰了个硬钉子。
侍御史崔众,不仅公开对抗陛下的圣旨,拒不向李光弼将军交出自己的兵权。而且,他的态度还十分傲慢不逊,自以为是,气焰十分嚣张。
依照朝廷惯例,主将李光弼将军到大营之时,作为部属的侍御史崔众等,将赴大营,去参见自己的新上司李光弼将军,接受李将军的差遣。
可是,到了此时,侍御史崔众,骑马率领自己的兵士,与主将李光弼会面之时,侍御史崔众,依然不识时务,不改自己骄横跋扈,以下傲上的恶习。
双方的队伍相交之时,于是崔众,仍旧大大咧咧安坐在自己的马上,根本不下马向主将李将军,行参见上司之礼。
李光弼一向强调军纪,纪律严明,见侍御史崔众目无军纪,侮慢上司,李光弼勃然大怒,心里十分生气。
李光弼将军立即喝令左右将士,将侍御史崔众当众拿下,绑缚关押了起来。
李将军部下的将士们,刚把侍御史崔众推走,朝廷的中使李谷燕,就赶到了。
中使李谷燕,声称有朝廷圣旨,要任命侍御史崔众,为御史中丞。
中使李谷燕咋咋呼呼,询问众人道:
‘诸君,崔众大人究竟在哪里呢?快叫崔众大人前来,跪地接旨听封。’
众人恐惧,不敢如实回答中使的提问。
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直接出面,回答中使李谷燕道:
‘中使大人,是一种崔众违背军纪,犯下罪责,已经被本将军关起来了!’
中使李谷燕,连忙拿出朝廷的敕旨,给李光弼看。李光弼看了一眼,就对李谷燕说道:
‘中使大人,实在对不起了!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现在本帅要处斩的,只是违背军令,违法乱纪的侍御史崔众。
如果中使大人要宣读朝廷制命,进封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话,本帅就斩御史中丞。
如果朝廷有旨,拜崔众为宰相,本帅就斩宰相!’
节度使李光弼,斩钉截铁,掷地有声地回答中使李谷燕道。
中使李谷燕知道李光弼的脾性,心里十分恐惧担心。中使李谷燕有些小聪明,睡了一晚,就匆匆忙忙地回朝复命。
第二天,李光弼大树兵仗,结合全军将士,当众斩杀了侍御史崔众。
刽子手砍下侍御史崔众的脑袋,听从主将李光弼的号令,将侍御史崔众的脑袋示众三天,以儆效尤。
李光弼杀将立威,全军震慑。从此,李光弼威震三军,军纪十分严明,无人敢于违背。
那时,以史思明为首的贼将,兵分四路,围攻北都太原。兵力众多,贼势十分浩大。
贼酋史思明从东方的博陵郡(河北定州市),翻越太行山进军;蔡希德从南方太行山边的上党郡进军;高秀岩从北方的大同军(山西朔州市)进军;牛廷介从东北方向的范阳郡(北京市)进军。
叛军将领们大肆叫嚣,只需半月,就可以拿下北都太原城池,把李光弼枭首示众。
如果叛军进军顺利的话,叛军就可以**,夺取朔方镇及河陇等地,威胁行宫。
前面,奴才已经跟陛下提到,原来留守北都太原的精兵,大多数都随着郭子仪将军,调往朔方镇等地护驾征战。
留下守卫太原城市的军队,只是一些地方民兵武装。全是乌合之众,还不满一万人。
听说叛军的主力大军来到,太原守军一时人心惶惶,兵无战心,情势十分危急。
那时,斥候赵启军飞奔到河东镇节度使李光弼的面前,向李光弼报告说道:
‘李大帅,叛贼的十万人马,已经气势汹汹,兵临城下,静听大帅的命令。’
太原守卫将士,一听斥候报告敌情汹汹,更加恐惧,有人直接从马上摔了下来。
这时,就有将领魏喜德,向李光弼将军建议道:
‘大帅,请紧急下令,命令全军将士,修建城墙,加固城池,加强防御,阻遏叛军的进攻。’
李光弼将军,却镇定自若,微笑着制止将领魏喜德的意见道:
‘诸君,不要慌乱,也不要用力修整城墙。本将军自有神机妙策。’
全军将领都感奇怪,私下暗骂李光弼道:
‘李将军这个契丹蛮子,枉在军中多年,却不懂军事,侮慢轻敌。不吃大亏,不能够吸取教训。’”
6
“是啊,敌强我弱,修墙防守,阻遏叛军,乃正确之策啊?李将军为何坚决反对修建城墙,加固城池啊?
朕料想,李将军一定是另有妙计!”李亨急忙分析道。
“圣人英明!圣人,你猜李将军怎么说?”监军使者石秋明不失时机地拍着李亨的马屁道。
“怎么说的?”李亨急不可耐地问石秋明道。
“李光弼将军为了稳定军心,急忙向将士们解释说道:‘各位兄弟,你们都不要着急慌乱!本帅自有妙计!
请大家安静,听本帅解释解释。大家想想,太原城池,周长有四十余里,而史思明等盗贼的大军,马上就到。
如果我们现在动手修补城墙,还没遇到敌人,自己就先累死了。对付叛贼,不宜强攻,只宜智取!
本将军下令,所有官兵、居民,立即到城外,挖掘护城壕沟,用那里的泥土,生产数十万个土砖,多多益善!
做得多,成绩突出的,本将军重重有奖!’李光弼吩咐将士们道。”
7
“李将军葫芦里卖的究竟是什么药啊?李将军此时,不加强城池,挖掘壕沟,生产土砖想干什么啊?”
李亨不解地发问道。
“是啊,陛下。大家都知道李将军的军纪严明,李将军命令一下,大小将士,城里百姓,都不敢违背,都急急忙忙地去执行李将军的军令,生产土砖去了。
但将士们的心中,却都十分疑惑,不解主帅其意,又不敢前去询问主帅。
挖好壕沟,做好土砖以后,李将军就叫官吏将士,把军中所有的粮食,财物等,统统搬进了城里。
城外的水井,也被唐军彻底破坏。
李将军还下令官吏将士,完成土砖任务以后,就好好地休息,枕戈待命。
接着,李将军还犒劳了全军将士。
燕军的前锋部队,不久就抵达了太原城下,个个耀武扬威,士气正盛。
叛军气势汹汹,趁着一股锐气,立即发动了对太原城的突然攻击。
叛军仗恃人多势众,士气旺盛,攻打十分猛烈。我军拼命坚守城池,但兵力弱小,渐渐显露颓势。
叛军方面,由主将史思明负责攻打东门,蔡希德负责攻打南门,牛廷玠负责攻西门,高秀同负责攻北门。
我军方面,主将节度使李光弼负责坚守东门,对阵叛军主将史思明;部将李抱玉守南门,对阵蔡希德;部将郝廷玉守西门,对阵牛廷玠;部将白孝德守北门,对阵高秀同。
叛军人多势众,分兵各个城门,猛烈地攻打我军各部。太原城墙多处损坏,我守军的情势,十分危急,城池危在旦夕。
见城墙崩塌,李将军紧急下令,命令将士们立即搬来做好的土砖,增加城墙的厚度,城坏处,也立即用土砖,加以紧急修补。
太原官吏将士,这时才明白李将军的神机妙算。
大燕叛贼史思明等,攻击太原城池一月有余,毫无进展,只得休兵再战。
不久,叛贼史思明等贼将又生诡计。”
监军使者石秋明,歇了一口气。
8
“哎呀,史思明这厮,老奸巨猾,诡计多端,我们不得不加紧防备啊!”
李亨叹道。
“陛下言之有理。史思明名是休兵,实则暗藏阴谋诡计。他已经秘密派人,去山东(太行山以东)搬取攻城武器,准备用攻城武器破城。
不想,李将军早派出大批斥候,侦查叛军动向,已经预料到叛军的诡计,早已有备,于是将计就计。
李将军秘密派出军队,出城埋伏,准备截杀搬运武器的叛军将士。搬运武器的叛军将士,还没有走到太原城下,就全被我军的伏军杀死了。
一计不成,史思明等叛贼将领又生一计。
史思明这厮,又挑选精兵,组成游骑兵,打算抓住一些有利的时机,袭击我军驻地,对我军进行突击。
李将军指挥若定,军令如山,全军毫不懈怠。史思明这厮,根本无法找到我军破绽,无法偷袭官军。
不仅如此,李将军还悬赏招募太原城里,具有一技之长的将士或者百姓,充当我军的奇兵。
先前,叛贼史思明,让两个会唱戏的士兵,分别扮演太上皇与贵妃娘娘,天天在阵前的戏台上表演杂戏,戏弄我军,鼓舞叛军士气。
叛军士兵看见戏台上侮慢上皇、贵妃的场面,哈哈大笑,高兴得忘乎所以。
城中忠心耿耿的我军将士,却是气得七窍生烟,个个怒不可遏,义愤填膺。
将领们不断要求主将李光弼,希望能够率军出城,与叛贼史思明决一死战,挫败敌军。
但李光弼将军不为所动,他非常清楚这是逆贼史思明,效法诸葛孔明激怒司马懿之计,而精心布置的一个诱敌之计,目的就是想诱使我军主力出战。
而我军步卒一旦出城,就会在城外的平原之上,与十倍于己的叛军精锐骑兵作战,必败无疑。
有一天,一个燕军敌兵高震,走出阵营,在城下耀武扬威,辱骂我军将士道:
‘唐军将士,一个个缩头乌龟,称什么勇士呢?’挑衅引诱我军将士出战。
我守军军将,更加气愤填膺,在城墙上纷纷与叛军将士,对骂起来,但都遵守李光弼将军军令,并不轻易出击,只是吸引叛军的注意力。
叛贼们没有想到,突然从叛军脚下的地底下,冒出了我军的三个勇士。
勇士们揪住那个辱骂我军的叛贼士卒高震,将他俘虏,从地道里撤回。
李将军下令,把这个辱骂官军将士的叛贼士卒高震,拖到城墙之上,当众处决示众。
经过这次事件,叛贼士卒心惊胆战,人心惶惶,不得不小心提防。
燕军士卒,走路做事,都紧紧地盯住地面,格外小心谨慎,生怕官军将士从地底下突然冒出来。
如今,我军将士擒杀了辱骂我军将士的叛军士卒高震,终于报了一箭之仇,士气振奋。
史思明这厮,后来又屡施诡计,运用土山,云梯等攻城武器,进攻我军,都被我军用地道战,巧妙地化解了。
李将军还派人研究和制作大炮,能够发射巨石。一次就能够击毙敌军二十多人,敌人不敢靠近我军的城池。
史思明这厮,焦头烂额,彷徨无计。史思明遂下令,向后撤退数十步,躲避我军巨的炮轰击,包围圈依然是密不透风。
坚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李将军假装兵力不济,无法坚持,又秘密地派人,使用诈降之计。
李将军派人谎称,太原城中已经弹尽粮绝,借以引诱史思明那厮,使其丧失防备之心。
趁燕贼懈怠,我军秘密挖掘地道,一直通到了燕军的大营营地之下,用坑木暂时顶住,防止坍塌。
受降那天,李光弼把自己的部队,排列在城墙之上,派一个低级军官郝大瑞,率领数千士卒出城,列队缴械。
燕军将士大为兴奋,一个个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他们结成一个个大队,观看受降仪式。
突然之间,燕军大营中,一声巨响,山崩地裂。
叛贼的大营营地,突然塌陷,压死了叛军一千多人。叛军惊惶恐惧,挣扎逃生,乱成一团,阵势混乱。
李光弼将军乘机,指挥我军将士进击燕军,大获全胜。凡此种种,难以言尽。
正月以后,安禄山叛贼,突然在东都洛阳暴死,安庆绪僭位,继位大燕皇帝,内部不稳。
新登极的僭帝安庆绪,不久就下旨,命令史思明那厮,回范阳镇守,只留蔡希德等叛将,继续攻打太原。
太原之围,这才放松了一些。”
监军石秋明,兴致勃勃地对皇帝讲道。
“朕真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啊!朕也想上阵杀敌了!河东方面的战况,究竟如何呢?”
李亨听得十分兴奋,激动得不住地拍打着自己的大腿叫好。
9
“陛下,河东方面,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将军统领的平叛大军,也是所向披靡,大获全胜。”
监军使者石秋明,继续为李亨讲述道。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将军鉴于河东郡位于两京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就从洛交(陕西省富县率军逼近河东)出发,进攻叛军,另派一支军队,攻击冯翊(陕西省大荔县)。
郭将军秘密派人进城,与陷入叛军之中的河东郡官吏百姓联络,号召他们反正。
河东郡沦陷百姓官吏纷纷响应。
至德二载(757年)二月十一日,在城内河东郡司户参军韩明等内应的帮助下,朔方镇节度使郭将军率军,向驻守河东郡的叛贼将领崔乾祐,发动了突然袭击。
河东郡城中居民,群起响应郭将军统领的官军,袭击崔乾祐叛军。崔乾祐燕军招架不住,只好仓皇撤军。
详细战况,奴才慢慢地为圣人道之。”
10
好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李亨的眉头舒展了开来,他兴奋得不能自制。
江淮租庸使第五琦负责筹措的江淮地区的赋税粮食等军需物质,这时,也陆陆续续运到了行宫所在的彭原郡。
西京长安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长安居民见大燕叛军连遭失败,大势已去,纷纷背离和袭击城中守卫的燕军将士。
长安居民将士,想方设法逃出燕军的封锁,冲出京城,前去彭原归顺,回归大唐朝廷,日夜不绝。
形势对平叛越来越有利,李亨踌躇满志,心中又有了更大的战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