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此次攻打长安清渠的失利,不是由于朝廷的决策不当,战略指导方针有错误,也不是大军的准备不足啊!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作为指挥平定大燕叛贼最高指挥者的大唐皇帝李亨,始终也不肯承认,是自己的决策错误所致。
也许,李亨想在臣民的心目中,建立一个君王永远正确的观念,以免臣民,挑战皇帝的权威。
不久后的一天,李亨照例,主持朝会,召开御前军事会议。会上,李亨明知故问,询问文武百官道:
“诸君:
朕认为,官军清渠作战的失败,主要还是敌众我寡,朝廷的军力不够强大,士气不振,士卒们的战斗力不强所导致啊!
既然如此,朕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请问诸君,你们可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指教朕的?”
军事会议上,作为大军副元帅的朔方镇节度使郭子仪等将领,当然乐于听见皇帝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免承担失败的责任。
于是,作为大军副元帅的郭子仪等官军将领,就也跟着随声附和皇帝的意见,坚持这样认为。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出班,向李亨建议说道:
“陛下英明!陛下的看法很对很对!
臣以为,只有增加军队实力,保持官军的绝对优势,才能够更有把握地消灭坚守两京的叛贼。
微臣发现,回纥汗国军队兵精将猛,兵强马壮,具有锐不可当的战斗力,是一支非常可怕的军事力量。
微臣建议陛下,请求回纥可汗,能够多派援兵,来支持大唐朝廷的平叛大业。”
“郭爱卿的建议很好!朕虚心接受!”李亨赞赏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的建议说道。
君臣不谋而合。
李亨立即派出大唐朝廷的使节,向回纥汗国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再次发出了借兵的请求。
2
却说这个回纥汗国族人,乃今日维吾尔族人的祖先。
汉代和三国时,这个彪悍的部落民族,号称“丁零”,“呼揭”。
从南北朝后期到隋代,这个民族又演变为“回鹘”,继而分裂成“西洲回鹘”,“葱岭回鹘”,“河西回鹘”等部。
一直到了元末至明代,回鹘人才逐渐分化和演变,与其他民族融合,形成了现代的维吾尔族人。
3
却说回纥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一向与大唐朝廷的关系十分亲密。
眼见中原王朝富裕,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羡慕不已,一直贪图大唐朝廷的厚重赏赐。
听到大唐皇帝的助战请求以后,回纥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很爽快地答应了,接受了唐朝廷派兵助战的邀请。
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遂派遣他的长子叶护亲王,将军帝德等回纥将领,率领精锐的回纥汗国铁骑四千余人,迅速赶到凤翔为唐军助战。
李亨见葛勒可汗的长子叶护亲王,亲自率领回纥汗国的精锐大军到来,好象获得了至宝似的,欣喜若狂。
李亨下旨,亲自接见回纥汗国叶护亲王等将领,专门在宫中大摆筵席,赐酒慰劳回纥汗国大军将士。
李亨还竭尽所能,赏赐了大量的物资,回赠给回纥可汗。李亨竭力地讨取回纥可汗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的欢喜,以换得回纥葛勒可汗军队的大力支持。
李亨与回纥可汗的代表,叶护亲王等将领秘密地定约,悄悄商定战利品的分配问题。
最后,两国协商妥当,李亨对叶护亲王等回纥汗国将领说道:
“叶护亲王:
请你转告贵可汗,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大唐朝廷;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不知叶护亲王对此,有无异议?
如果没有,就请贵汗国,立即向朝廷借兵十五万,以助阵。叶护亲王,以为何如呢?”
“敬听大唐陛下的旨意!”回纥叶护亲王,见大唐朝廷借兵条件十分优越,天大的好事上门,哪里还有异议呢?
叶护亲王乐不可支,急忙派人,飞马前往父亲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的御帐,把与唐朝廷秘密订约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
葛勒可汗药罗葛磨延啜十分满意,同意唐回盟约。回纥汗国上下,一片欢欣。
4
此时,燕军方面的形势,也发生了巨变。
以史思明为首的大燕叛将们,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和权力,开始萌生了叛意,燕帝安庆绪无力制止。
大燕帝国内部,逐渐出现了大燕将领们拥兵自重,各自为政,四分五裂的局面。
大燕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不仅是燕军中的著名勇将,而且是安禄山年轻时的亲密战友,贴心伙伴。
安庆绪弑父继位以后,为了安抚史思明等资深叛将,在御史大夫严庄,中书侍郎高尚等智囊的建议下,燕帝安庆绪,遂任命史思明,担任范阳节度使,兼恒阳军基地使,封“妫川王”。
范阳本是安氏家族的老窝。安禄山从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所掠的金银珠宝,多半都运往这里,进行存放范阳城里的金银珠宝,各种粮食物质,已是堆积如山,富可敌国。
史思明担任范阳节度使,兼恒阳军基地使以后,野心越发膨胀,慢慢萌生了将范阳据为己有的念头,不想再接受燕帝安庆绪的大燕帝国节制。
范阳节度使史思明手里,掌握着叛军掳掠的大批金银珠宝,又手握有强大精锐的武装部队,据守着最富裕的城池。
史思明自以为,自己是安庆绪的父叔辈,而又劳苦功高,与安禄山亲如兄弟。
史思明遂以为自己功劳显赫,能力超群,不满足于受封为王了,他开始骄傲蛮横起来,渐渐不把燕帝安庆绪,放在自己的眼里。
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开始占山为王,不太理会安庆绪这个大燕皇帝的命令了。
面对着范阳节度使史思明的日益骄横,不听号令,燕帝安庆绪却是无可奈何。
安庆绪对史思明无法控制,只有干瞪眼,只希望史思明,不要公开反叛,与大燕作对就行。
5
在与官军作战方面,叛军也逐渐显露败相。
睢阳方面,燕军将领尹子奇,率领的数万叛军,久攻睢阳城池不下。
尹子奇的叛军,遭受张巡,许远率领的官军的顽强抵抗。大燕叛军将士,士气低落,处境日趋窘困。
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一切局势,又都在开始朝着,对唐朝廷平叛有利的方向发展。
6
至德二年(757年)的上半年,就在大唐朝廷君臣茫无头绪的忙忙碌碌中过去了。
转眼之间,就到了至德二年(757年)的下半年。
此时,全国的平叛战事,虽然大有进展,依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明显的起色。
大唐全国军民,面对久拖不决的平叛大战,都变得越发焦虑不安起来。
至德二年(757年)闰八月二十三日,李亨在凤翔郡行宫,举行盛大宴席,宴请和慰劳各藩镇,以及西域诸国援军的高级将领。
朝廷文武大臣,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行军司马李辅国,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南阳王李係,回纥汗国叶护亲王等蛮族、藩镇军队首领,尽皆出席。
7
觥筹交错之中,酒宴渐渐地进入**。李亨见诸将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大为兴奋。
李亨挥挥手,向李辅国示意。行军司马李辅国,心领神会,大声喝道:
“诸位大人肃静,陛下有旨!”
全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变得鸦雀无声。
8
李亨兴冲冲地站起来,举起酒爵,对赴宴的文武大臣,诸军将领说道:
“诸位爱卿:
如今山河破碎,盗贼猖狂,上皇西幸,生灵涂炭,朕是忧心如焚,食不甘味,一直渴望,尽早收复京师,迎回上皇,尽臣子的孝顺之情。
现在,托赖诸君的共同努力,将士们的不懈奋斗,平叛讨逆的各项准备,已经十分充分。
朕已命天官,择定吉日。讨逆军将根据选择的良辰吉日,誓师出兵,向长安进军。
诸位爱卿,此时此刻,你们可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能够保证我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圣人英明!我军万事俱备,只等陛下的圣旨!”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代表诸将,上前回答道。
“郭爱卿,你劳苦功高,多劳爱卿费心了。听了爱卿的报告,朕更加信心百倍!
诸君,让我们君臣,共同努力,完成平定逆贼,光复河山的中兴大业,青史留名!”
“圣人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军定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
群臣祝贺李亨道。
“多谢诸君的不懈努力!让我们君臣,共干一爵,祝愿官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李亨神采飞扬,频频地向诸将祝酒道。
酒宴上的气氛,更加热烈。
9
就在这时,李亨端起自己的酒爵,离开皇帝的宝座,亲自走到了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的席位前,亲自为郭子仪敬酒。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受宠若惊,慌忙躬身拜谢皇帝的盛大恩德。
李亨把酒爵交给行军司马李辅国端着,然后亲切地拍着郭子仪的肩膀,诚恳地谆谆叮嘱郭子仪道:
“郭爱卿啊,你劳苦功高,战功赫赫,真是大唐帝国的栋梁之臣!
如今,平定逆贼,中兴复国,安定百姓的希望,都寄托在爱卿的身上了。
朕希望爱卿,多多努力,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大事成败,就在这次出征!”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慷慨激昂,感激涕零,跪在李亨的脚前,发誓尽忠朝廷道:
“感谢陛下的宠信!
陛下,请您放心!这次出征,如果不能取得胜利,微臣唯有一死报国而已。
微臣和众将,蒙陛下的无上恩赐宠爱,怎么能够有所懈怠,不为国家效犬马之劳呢?
臣代表诸将发誓,一定竭尽全力,精忠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报效君恩!”
“爱卿耿耿忠心,一言九鼎!有了爱卿的承诺,朕就放心了。
先生,俶儿,係儿,辅国,叶护亲王,你们诸君都上来,与郭爱卿共饮几爵,祝贺我军旗开得胜。
朕希望诸君,精诚团结,共赴国难,凯旋而归!
朕先干而尽!诸君随意!”
宴席在狂欢中结束,君臣都是热血沸腾,信心百倍,欲铲除叛贼,报答皇帝恩典。
10
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十二日,良辰吉日。大唐讨逆大军誓师完毕,正式向长安方向进军。
平叛大军,由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南阳王李係亲自率领,元帅府行军长史李泌,随军出谋划策,参赞军务。
元帅府行军司马李辅国,则坐镇凤翔,护卫皇帝,保护行宫安全。
征讨大军主力,由朔方镇兵团,及各镇特遣兵团和回纥兵团精锐骑兵四千人,以及西域兵团等队伍组成。
官军征讨大军,总共十五万人,对外号称“二十万人”。平叛队伍,由凤翔(今属陕西)基地分道出发,向长安推进。
大唐平叛的队伍中,回纥兵团的队伍,尤其引人注目。
回纥兵团将士,全部由回纥汗国精锐铁骑组成,由回纥汗国可汗长子叶护亲王,亲自率领。
回纥汗国兵团的队伍,装备十分精良,每个回纥将士,都携带有两匹以上的骏马,随队出征。
回纥兵团队伍,纪律严明,锐不可当,的确称得上是一支精锐的奇兵。
11
当初,回纥汗国叶护亲王率军,来到凤翔郡。唐军天下兵马元帅广平王李俶,与叶护亲王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叶护亲王豪爽大方,直率开朗,十分欣赏元帅李俶的温文儒雅,少年老成。
叶护亲王与元帅广平王李俶,当即结拜为兄弟。叶护亲王亲切地称呼广平王李俶,为“大哥”。
讨伐队伍出发不久,叶护亲王亲自率领的回纥汗国兵团将士,就到达了唐军主力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统领的朔方兵团的驻扎地扶风郡。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见叶护亲王率领的回纥汗国兵团顺利到达会师,十分高兴。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准备专门摆设酒宴,招待回纥汗国兵团将士三天,以尽地主之谊。
叶护亲王表示拒绝,拜谢郭子仪道:
“元帅大人,大唐帝国有紧急灾难,我军从远方赶来,是来助战立功的。
无功不受禄!我们应该率先建立功勋才是,怎么能够只顾眼前的享乐,大吃大喝呢?”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还是不让叶护亲王一行放行,坚持为叶护亲王举行酒宴,宴请回纥汗国将士。
叶护亲王不能拒绝,只得答应。
天下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代表大唐朝廷,向叶护亲王许诺,每天供应回纥汗国军队,羊两百只,牛二十头,米四十斛,以满足回纥大军的军需供应。
叶护亲王十分高兴,心满意足。
宴会一结束,叶护亲王立即率领回纥大军将士,按照元帅李俶的部署,向前挺进,迅速开拔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