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的那些年

24田補的煩惱

字體:16+-

十年前,胡蝶村裏出的唯一一名企業家,從海外寄回二十萬元到他三叔手裏,讓他出麵與村委會洽商,修建一條從公路到村裏鬥牛場的水泥路,並額外附加一條到自家的老屋。

然而,好事多磨,在征地補償金上卻出現了糾紛。滿打滿算的二十萬元,花費在征地補償金與工程投資金上,最後所剩無幾。見沒有油水可撈的村委會把承諾變成了阻撓。最後這二十萬元原封不動地退了回去,路也沒修。

如今十年過去了,在黨的大好政策下,村與村硬底化的水泥路在全國鋪開。告別了泥濘的小路時代,村裏人這段時間沉浸在一種喜悅的氣氛當中。

但又何止這些,種田交糧稅交了幾千年也免除了,而且種田的還反過來有補貼,這也許是幾千年來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且補貼階梯式地上升,從開始的十多元一畝到七十元一畝再到後來一百多元一畝。群眾係起了紅腰帶,胸口掛起了大紅花,吹起了小喇叭,打起了鑼鼓,圍在一起歡快地跳起了舞來,感謝黨,黨就是金色的太陽,多麽溫暖,多麽慈祥,把我們農奴心兒照亮,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哎,巴紮嘿……補貼是越來越多了,就總有人眼熱起來盤算起來,這樣就有人苦惱了。水泥路通過胡世榮與曉穀的家門口,讓他倆喜悅了好些天,後來補貼一事又讓他倆苦惱起來。

要說這事首先要從生產隊分田那時講起。胡世榮家六口人,按人頭分了六畝六分水田,鄰居關婆婆家三口人,按人頭也分了三畝三分水田。關婆婆是名寡婦,很多人說前夫是她克死的,後來她改嫁,沒想到第二任丈夫沒兩年又給她克死了。這樣一來誰都不敢娶她,都怕被她克死。但上天對關婆婆還是不薄的,留下了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與她做伴。女兒長大後還嫁到城裏去了,嫁到城裏在八十年代可是了不起的一件事。後來弟弟也就跟著姐姐到城裏打工去了,怎麽都不願意在家幹農活。關婆婆為人懶惰愛占小便宜,在村裏是出了名的,但她懶人有懶命,自在了一生,九十年代初,在兒媳婦的操辦下還經營起了個體戶生意。打從分田那時起,關婆婆心裏就盤算著,如何把這三畝三分田轉讓,想來想去,還是把主意打到了胡世榮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