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汪壽昌見汪澤民來訪,便詢其身世故裏,仕途經曆。這正中有備而來的汪澤民的下懷,乃侃侃而談:“我汪氏本周公旦苗裔,春秋時魯成公黑肱支子之後。因出生時,左右手分別有‘水、王’紋絡,合之為‘汪’,遂以汪為名,食邑潁川。其孫誦,便以祖父之名為姓,於是從周王朝的姬姓中分枝出來。東漢末年,我三十一世祖、龍驤將軍汪文和,避亂南遷,成為江南始祖。隋末唐初,四十四世祖汪世華,在家鄉歙縣起兵,據有歙、宣、杭、睦、婺、饒六州,建吳稱王,保得江南一方太平。唐武德年間,汪世華為了華夏大一統,主動放棄王位,改名汪華,奉表歸唐,得以榮封越國公,授歙州刺史、六州總管。其有九子二十五孫,在下便是其二十七世孫,為汪氏七十一代。”見汪壽昌聽得入神,汪澤民又接著道:“晚輩乃前朝端明殿大學士汪藻七世孫。幼承庭訓,詩書傳家,僥幸得第,遂入仕途。隻是官卑職小,不諳世事,還請大人指教與提攜。”
壽昌聞言笑道:“好說,好說。你的才幹,老夫早有耳聞。今日一見,真是少年彥俊,當今奇才,他日必是國家棟梁。”澤民謙遜道:“哪裏,哪裏!豈敢,豈敢!大人過獎了!”
壽昌見其對自己的家世,說得清清楚楚,有條不紊,很是讚賞,便問道:“你們世係這樣清楚,想是有世代相傳的族譜嘍。”
澤民答道:“有。自我三十一世文和公治譜以來,江南各地汪氏均有其譜。此前缺略,又經三十五世淮安侯汪旭補闕拾遺,均給補全了。後至唐貞觀十二年,朝廷詔天下進呈譜牒。我四十四世越國公汪華,奉詔上呈族譜,頗受讚譽。其子孫遍及江南,而三子汪達因征西有功,授會州刺史,襲越國公爵,遂世居隴西,為當地望族。故開元初,定十大姓為國之柱時,我河西汪排為第六。可惜年深日久,朝代變遷,這達公後裔與我江南汪氏,早已失去聯係了。宋紹興年間,十八歲的應辰公,高中狀元,曾任吏部尚書;後其弟應龍、子汪逵,先後登第,故人稱‘一門三進士,父子兩尚書。’宋帝賜‘江南第一家’以旌表。這族中的榮耀,家譜均詳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