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夫,你小子,做老师,真的做老师啦?”
刚在姐姐家里放下行囊,杨少遥就直扑戚科夫家!
身着海军服的他退伍回来了,见到正在写字台上执笔备课的戚科夫,飞身扑了过去,一把拽起了他,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高兴地打量着:“呀,长高了,像大人了!确实有老师的模样了!”
戚科夫被他打量得有些不好意思:“少遥哥,我本来就是青年人了,不要忘记,我只比你小几岁!”
“呵呵,我和你少遥哥哥还记得那年在诸暨村里见你出生时的样子,那样小,那样瘦!被你伯母用旧被包着出来,哭声像小猫一样没有半点力气!哪想到一转眼,你就成了这样的大小伙子了!”杨长珍跟着来到戚科夫家,拿出杨少遥带回的海货土产。
泉珠一手接了过来,一手阻止着自己的小儿子往戚科夫身上爬:“那时候,阿姆难产,我和木秀吓坏了!看到他那样小,家里条件又那样糟,只恐他养不大。接他刚到上海时,见他是长高了些,可是身体却还是虚弱得很,三天两头生病。后来好了,竟长得比少遥还要高,都超过我一个头了!假使爹娘可以看到……”
“大姐!”戚科夫十分疼爱自己的小外甥,将他抱起来扛在自己的肩头,逗着他笑:“在我们党的摇篮里,孩子们都会茁壮成长的!你说对不对,小建?将来一定长得比舅舅还高噢!”
“对,对对!在我们新中国,孩子们会一代比一代长得好的!”杨少遥认同着,忽而想起一件事,“我在部队就听说科夫因肺里留下的毛病反复三次引发肺炎入院,那个推他掉进污水里的坏蛋听说也溜到了上海,抓住了没有?”
“抓住了!”泉珠心疼戚科夫的身体,不让他再扛着小建,“那个坏家伙不仅害了科夫,还差一点侮辱了木秀,竟还有胆子逃窜到上海,冒了一个远房亲戚被抓了壮丁的儿子的名姓,顶替当了清洁工。科夫看见过他几次。可他坏心不死,还是喜欢欺负人,做工也偷懒,时不时还偷东西。现世现报,被抓去坐牢啦!”
戚科夫小心地将小建放了下来,和杨少遥解释着:“他在沪西公园偷师生东西的时候,被一个民警抓住了。那个民警是我们原来住的弄堂的片区民警,叫马维民。在审问的时候,他供了出来!怪不得我几次在街上遇到他使坏,却听他不叫汪里兴的名字,只怕认错了人,没有报告派出所。”
“我们新中国可不容坏人作恶,汪里兴再用假名字,他只要做坏事,肯定会现出原形的!”耿直的杨少遥相当气愤。
戚科夫回想着马维民告知的消息:“你们不知道当时他是怎样欺负二姐的!我真想让二姐看看他被抓住的样子!”
杨长珍急忙安慰:“放心吧,我们党是会给坏人教训的!现在小马警官不是说啦?汪里兴会蹲几年牢,接受改造!我们不谈以前不开心的事啦,哦,对啦,告诉你们两件喜事。”
“什么喜事?”
“一件啊,是我们民警小马同志与隔壁李阿姨家的佩佩谈好恋爱,已经打报告要办婚事啦!”
“太好了,有喜糖吃喽!”戚科夫又一次把外甥小建举起来,逗得孩子“咯咯”直笑。
“另一件,是以小马同志与他们的同事们为原型的电影《今天我休息》已经上映了,大家都说好看,这不,他给我们送了电影票,让我们去看呢!”
“哎呀,来得正好!我前面就听说这部电影拍得虽然朴素,但却很感动人,一直没有抽出时间去看,现在少遥哥回来,我与他一道去!”戚科夫高兴地把电影票拿了过来,冲外甥摇着,“也带我们小建去。”
“呵呵,我们的科夫这样喜欢小孩子,也是20几岁的大小伙子了,现在当老师的工作确定了,终身大事,长珍姐就帮他操心操心!”泉珠看着兄弟,满心骄傲与期盼。
“我不急,不急的!”戚科夫有些着慌了,急忙拉过了杨少遥,“少遥哥哥比我年纪大,长珍姐要操心也要先操心他。”
“你小子,倒拉我做挡箭牌!”杨少遥在他肩头擂了一拳,“我也不急!我虽然退伍了,但我还是要到船上去服务的。我已经被分派到上海客运局工作,经常跟海轮出去不在家,怎么谈恋爱,怎么结婚呢?还是科夫先成家合适。”
“我刚刚分配到师范附小当老师。当然是要先向前辈优秀老师好好学习,把课上好,还要像我小学、中学与师范里的老师们一样,关心好小朋友,怎么能急着成家呢?还是少遥哥你先成家。”
“你先!”
“还是你先!”
看着两个小伙子面红耳赤地推来让去,此时的泉珠急了:“你们两个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现在结婚成家,孩子一出生就在新中国享福,为什么要躲呢?就应该早结婚、早成家、早生孩子,之前我看报纸也说多生多好!”
杨长珍“扑哧”一声笑了:“好啦,好啦,我们还是不要为他们着急了。你说的多生,多好,那是刚刚解放的时候,国家提倡的。我就是在那时候结的婚,可是近年的报纸上讲在城市和人口稠密的农村进行节制生育,适当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倡适当晚婚。这两个兄弟想的也没有错,先各自把工作基础打打好也是对的!”
戚科夫没有说虚话,进入师范附小担任语文教师后,他是实打实地把身心全部扑进了教学与关爱学生上。
他与杨少遥一起看了以马维民等基层民警为原型的电影后,相当地感触——普通的地方民警与借用车库开办私立学校的吴老师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来!
党搭救了他,摇篮里抚育了他这个苦孩子。现在,他长大了,很想将这份温暖传递给出生在新中国的小朋友们,让他们知道,在党的摇篮里有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因此,戚科夫比一般教师更加亲近学生们,从一开学,他就搬到学校的宿舍,以便一早起来打过太极拳就能到校门口迎接班里的孩子们;上课之前,陪他们预习课本内容、解答作业;中午,他会将学习或生活上有困难的孩子带到宿舍,与他们一起吃饭,再帮他们补课;学生们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会带着这些一年级新生去操场上玩球、丢沙包、撑双杠、跳沙坑等,甚至帮女学生们撑要跳的橡皮筋。而在少先队有活动的时候,也少不了他的参与,他会跑前跑后帮着孩子们搬东西、搭台子、编节目、辅导出黑板报……他将自己全部投入到传递温暖的事业中,一点不给自己丝毫的闲暇。
不出几个月,小学里许多孩子都喜欢上了这个大哥哥一样的新老师,面对戚科夫时少了一份害怕与紧张,多了一份亲近与喜欢,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们,在戚科夫上课时,听讲认真、争抢着举手发言,下了课就追着、围着他,跟着他做游戏、问他问题。
可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听戚科夫讲故事、看他表演口技。
“科夫,你又给学生们表演志愿军用机枪打美国飞机啦?”
校长每日巡察校园时,很喜欢到戚科夫带班的教室看一看,那种师生亲密无间、活泼有生气的氛围,让他非常开心。
“嗯!戚老师学得真像!嗒嗒嗒——呜——,轰!”
戚科夫怀中揽着的两个男孩子看见校长,开心地站起来抢着回答。戚科夫身边、身后聚在一起的几个小姑娘发辫上扎着欢快的蝴蝶结,也连连点头,稚嫩的语音争先恐后:
“戚老师告诉我们能生长在祖国摇篮中很幸福。这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很多共产党员用热血与生命换来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热爱党、热爱祖国!”
校长抚着孩子们的小脑袋,笑着点头,掩饰不住目光中对青年教师的欣赏与称赞。
受到鼓励的戚科夫像孩子一样咧开大嘴笑起来,拿出自己做的飞机小模型:“来,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志愿军韩叔叔驾驶战斗机击落美国王牌飞行员的故事!”
可是,他的故事还没有开始,就被一个哭哭啼啼的女声打断了!
“呜——,校长,你不能赶我离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