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摇篮

第64章 痛恨侵略毁发展 深寄教育广宣传

字体:16+-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

恒通路小学教学条件的艰苦,远远超出了戚科夫的预想。

闸北区在解放前被上海繁华市区的居民嫌弃为“下只角”,是因为这个区域相对偏僻、接壤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很多挣扎在旧社会底层的老百姓收入水平低、生活环境差。

戚科夫陆陆续续听同事们说起这些的时候,心里对支援闸北区小学教育有了一定的预想与准备。可当他与同去支教的几个老师乘过半个小时才等来的公交车,背着书包、拎着旅行袋、冒雨下车后的经历却还是让他们着实吃了一惊。

狭窄的弄堂,没过脚面的泥泞!他们高一脚低一脚走进恒通路小学,只见:旧厂房改造的学校粗糙简陋、教室与校舍墙壁陈旧掉砖、校园内没有绿化反倒四处积水、只有两个瘦弱高挑的篮球架伶仃着的操场……

这与设施良好的师范附小相比,教学条件真是天差地别呀!

“同志们,快到伞下来,快来!哎呀,真欢迎你们能到恒通路小学来支教,希望你们不要嫌弃这里的条件……”

戚科夫也没想到第一天到恒通路小学报到,是吴校长亲自带着几个老教师来校门口迎接。他们看见戚科夫就算穿着雨衣,也被雨水淋得半身湿透,十分的不好意思,忙着将自己手中的雨伞向戚科夫与其他支教老师倾斜,接包的接包,垫砖的垫砖,像迎接英雄一样拥着戚科夫他们走向办公室。

“呀,这里怎么留着许多弹孔?”院墙上堆满了大大小小、坑坑陷陷沧桑的弹痕,戚科夫将要走到排房内时,一片惊讶从身体里涌出。

吴校长没有想到年轻教师竟能看出是弹孔,也是惊讶:“你怎么知道这是弹孔?我们可是用石灰刷过的!”

“我的家乡在诸暨,日本鬼子侵略的时候,不但县城的城墙上,就是乡下不少人家的墙上也都留有这种弹孔!”戚科夫想起儿时遇到的日军疯狂轰炸与凶残的行为,想起乡亲们与戚传富伯伯家的惨况,仍是不寒而栗,不禁握紧了愤怒的拳头。

雨下得不小,几位老教师带着戚科夫进了排房(所有房间都由前向后先后排成一直列的房子。),一边帮他脱下雨衣,放下行李,送毛巾倒热水,一边向他解释:“这里的弹孔也是当时抵抗日本鬼子侵略的时候留下的。”

“真的?”戚科夫听着,接了毛巾都忘记擦去脸上的雨水,追问,“那是怎样一回事呢?”

“你年轻,大概不知道:闸北区现在这样破旧落后,都是日本鬼子犯的罪!”年纪明显大一些的李老师恨道,“在推翻封建皇帝之前,闸北区就开了商埠。1908年底开通沪宁铁路。建起的上海北站,三层楼,是那时候全国最大的火车站。闸北区也成了上海陆路交通的枢纽地。”

“闸北区这么早就发展了?”戚科夫没有办法将今天看到的旧陋落后的地方与这样早的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可不是呢!”一位同样年纪不小的奚老师接话:“那时候,闸北的工厂、商家越开越多,廿卅年间,闸北区已经是上海的重要工业区。那时候,我祖父在大工厂做工,说林林总总的大厂有两百多家。人们都说那时的闸北是‘华界工厂发起地、大本营’。我外婆家有点钱,在大统路开了一爿商店,沿路左右有卖山货的、卖绸缎的,也有吃的东西,就像小的南京路一般热闹。”

“闸北区还有这样闹猛(上海话,繁忙;热闹。)的时候?”连同办公室的年轻教师也惊讶了。

“哎!”李老师长叹一声,“可是,日本鬼子一打来,三十年的努力全都没有了!闸北区不但一下子倒退回去,只留下一片废墟,变成了上海的‘下只角’!”

奚老师声音已有些沙哑:“两次抵抗日本人侵略的淞沪抗战,闸北区是首当其冲!后来打了‘一·二八’,闸北区一下子就遭殃了!里弄里的房子基本都倒了,老百姓哭着、喊着朝租界那边逃。我祖父的工厂没有了,外婆家的商铺被烧掉了。我跟着父母哥哥逃的时候,看到宝山路那边的商务印书馆整个塌下去,里面的机器都烧焦了!……”

“这该死的鬼子!”戚科夫听着,紧咬了仇恨的牙关。

多少年了,他以为自己快忘却了侵略者作恶的情境,现在方觉,那因国破家亡的苦涩、疼痛、仇恨原来深入骨中、深植心底!每每回想,会牵动每一根神经!烧灼着身体!

“原来《淞沪停战协定》签了以后,还是有一些厂家与商家重新开张的,可是,‘八·一三’抗战的时候,日军穷凶极恶,轰炸机就在闸北区天天投扔炸弹,还有一次次炮轰。闸北一下子变得比农村还要荒凉。原来在这里做工的人也逃得差不多了。日本人就用铁丝网将许多地方圈起来,做他们的军用地,不让人进出。”

“那后来呢?”一边的年轻老师听口音是重庆那边的,追问着。

“停战后,伪政府表面上在报纸上说要恢复闸北的生产与经营,但钱都被他们贪光啦。哪来的经费做实事呢?就凑了一些零散的钱做做面子工程。在番瓜弄那边,用竹片、茅草搭了许多棚户,让从苏北逃难而来的难民去住。里面漏风漏雨,没有自来水,难民们常常连饭都吃不上。闸北区渐渐就变成了富人们口中嫌弃的‘下只角’,因此工厂、学校、医院、商铺也越发不来了。闸北区相比徐汇、虹口等区越来越差!”

“侵略者真该死!伪政府也很坏!”有敲门进来交作业的小学生课代表也听见了这样的历史,怒气迸射!

戚科夫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并鼓励着道:“我们的党不仅带领人民,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将他们赶了出去,而且建立了新中国!现在那样的惨事不会再发生了。闸北区还会恢复发展的。你们也要好好学习,不要让外国侵略者再欺负我们的国家,将闸北区越建越好,可以吗?”

“嗯!”两个小学生重重地点头,恳求着,“老师,这样的事,也要讲给班里的同学们听听。”

“好啊!我后面整理整理,讲给你们听,还可以试试看,用口技表演上海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事情!”戚科夫笑着答应,“呀,这屋里有几处在漏水呀?校长,我在家乡的时候做过上屋修瓦、翻草,这里有没有梯子?我可以到楼顶去,看看能不能修补……”

“梯子有,可你们是来支教的,怎么好意思呢?还是我们去,你们多坐坐,吃点热茶。”

“不要紧,我们既然到这里来支教,和大家一样都是人民教师,哪能有什么区别呢?再说,我刚刚递交了第四份入党申请,正是需要学习锻炼的时候,还是我来。”戚科夫笑着,要跟了老师们出去搬梯子,“后面,还要请你们多给我讲讲闸北区抗战与解放时的故事,我想写到文章里去,让更多的学生读到、看到,让他们感觉到在新中国摇篮的幸福!”

“好啊,稍晚几天,等你们支教工作落定,我们带你去淞沪抗战的地方看一看……”

恒通路小学的老师们对这位年轻教师如此之快就接受了简陋的条件,乐观大方地要融入教学队伍的态度颇为惊奇,与他争抢着冒雨去修葺屋顶。

吴校长却从戚科夫的言谈中有了略略的猜测与理解——这个年轻人,应该是同样经历过侵略战火灾难,对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心存百倍的感恩,心中点亮要为人民服务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