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摇篮

第67章 思多虑重抉择慢 路转峰回不期然

字体:16+-

“你呀!”

泉珠无奈,气得在兄弟的后脑勺用力戳了一指头:“在工作与学习上用心,是个大人了不假,可在自己生活上怎么一直像个孩子呢?”

戚科夫懵懂,自己在生活里怎么就像个孩子了?

可是,他也感觉自己心里有说不清的情绪在涌动——不用大姐提起那位女老师,他自己时不时也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她,想起那双盈盈眨动着的大眼睛,想起她大胆提议自己修改诗稿的样子,想起她抢杨少遥扁担的爽直利落……他的确也想知道她的名字呢……

可是,戚科夫返校后,特意留心那位女老师的身影,想当面问问她的名姓时,却再也没有看到她了。

倒是在食堂打饭的时候,郑秀老师带着奇怪的表情告诉他,几个新来的老师去区里接受培训了,思想表现出色的人只怕会调往更好的学校,也不知以后有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郑秀老师是在说那位女老师吧?真的见不到她了吗?戚科夫心里反复嘀咕着,第一次觉得午饭吃得没滋没味,心里空落落地纠结难过。

可更加让他纠结难过的事紧接着来了——完成了两年对偏远城区教育支援的任务,戚科夫有机会调回沪西,甚至因他的表现出色,连续两年受到区里的嘉奖,有了往黄浦与虹口两区的市属小学做出选择的资格。

这天下午,即将退休的吴校长专门与新到任的严校长一起找他单独谈话。

“小戚同志,我们很感谢你这两年的支教工作。你在教学上的投入很认真,对学生们更是无私奉献,是学校需要也喜欢的人才,我们很希望你能留下来。”

“我们知道,在年轻教师中,你的思想品德与工作表现相当优秀。你有资格也有能力去条件更好的学校。我们并不愿阻碍你个人的选择。可你也看见了:这里不但学生离不开你,团总支也需要你;学生家长喜欢,党组织更对你的成长寄予厚望!”

“这……”面对两位校长明显挽留的意思,戚科夫一时真没想好怎么回答,只能犹豫着,“我还没有认真想过……”

两年来,吴校长看着这个年轻教师尽心尽力投入学校工作,在学习与劳动中不断成长,投向他的目光更加充满了热望:“你是从旧社会苦水里走出来的孩子,一直感恩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使四万万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劳苦百姓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多少孩子可以不再像你、像雷锋一样,在战争、欺凌中家破人亡,所以,你要拿好手中的笔,千歌万曲向党颂!”

“是的!”戚科夫毫不犹豫地确定着。

“那么,我想:闸北区的学校虽然条件相对艰苦,可它深受战争创伤。这里的家庭,这里的孩子们更加需要思想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年轻同志担任教书育人的工作,而留在这里,你也可能会在工作与学习中寻找到更多写作的灵感,写出更有感情的文字,不是吗?”头发花白的老校长几近用了恳求的语气,“科夫,我虽然已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我已决定,就算退休后,也不会离开学校。我还会做个编外老师、编外辅导员,继续与这里的孩子们在一起。我也会配合严校长,继续带好教师队伍,我这个老党员还是能发挥余热的!”

“吴校长……”“吴校长!”

戚科夫与严校长一起感动得喊了出来。

与严校长紧紧握住吴校长嵌满粉笔灰的粗糙大手不同,戚科夫有些手足无措!

他知道吴校长家住徐汇区,因为家中老伴身体不好,又有孙辈要照顾,每天上班单程就要乘坐一个多钟头的公交车!因为车少人挤,他常常要站立一路,往返就是三个多小时。有时候他与吴校长同乘,看见有人让座位给他,他也会让给更有需要的老人与孩子,自己被挤得歪歪斜斜却毫无怨言。

现在,老人家好容易能退休了,他却不甘于在家中享受含饴弄孙的清福,记着自己党员的身份,要为偏远地区的教育再尽一份余力,那自己这个年轻人何尝不能留在这里做出更多奉献呢?

戚科夫几乎要将“我愿意留下来”说出口的时候,偏偏声音被另一种力量阻挡在喉咙口,让他刚刚张了张口,却又不由自主合了起来。

大姐泉珠一直盼着他能结束支教工作,回到沪西或调往近一些的中心城区。这不仅是为着照顾他方便,而且也为着他未来的婚姻家庭。因为包括隔壁李阿姨在内,都提到过,一些姑娘是不愿意跟着去偏远城区吃苦的,而戚科夫如果能在市属小学教书,那在将来的恋爱中,也多了一个砝码。

戚科夫并不在意这样的“砝码”,可大姐甚至远在家乡的继母、二姐却为他的婚事一直担心着急,而他自己也很想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进一步学习,毕竟那里可以提供的环境不一样,就是学校图书馆里的书也会比这里多上几倍,而去区图书馆借书也更加方便,不用来回奔波几个钟头。另外,他与师范同学们交流问题也不用发愁总碰不到合适的时候,还有去区里学习时,他总能听到身边的年轻老师羡慕地说起,哪个哪个中心城区的小学又建了新的教学楼、添了新的设备……

“小戚同志?”严校长轻轻唤回了年轻教师的思绪,“让你很快做决定,我们也感觉不太合适,毕竟这是影响你个人前途的大事。要不,这样,你近几天多想一想?你放心,无论你如何选择,我和吴校长都会支持你,绝不会拖着你不放的!”

有了两位校长这样的保证,戚科夫反而不好意思起来,连连答应着会慎重决定,然后逃跑似的从校长办公室里赶紧出去。听到身后带着惋惜的叹气,他心中更加难过起来,索性向操场上走去。

戚科夫思绪不定的时候,爬上了学校那副有些摇摇晃晃的双杠,用双脚勾住一边的杠栏,坐在另一边望着远处发呆。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他能看见又一次粉刷过的连排教室,虽然墙面年年得到修补与粉刷,可是老旧的墙体时不时还会在雨天渗进水来,那个时候,吴校长总担心贴墙而坐的孩子们受潮,会一个个教室叮嘱他们帮孩子拉开课桌,与那湿了的墙壁保持距离……在雨天里,支部里的老教师们总是与他争着搬梯子爬上房顶去修补漏水的地方。现在,教室的屋顶经过局里专门的修葺,已不太漏水了,可是他与老教师们一样,每当下雨,总会盯着屋顶看上半天,只怕有水滴漏到学生们的课桌上,打湿了上面的书本……在几排教室的头上,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多少次他因为忙碌或早起晚归,忘记或无法打饭,常有老教师与团总支的年轻同事们,帮他将饭菜打来,用自己的衣服或书包裹着,让他还能吃到热饭热菜……而在几排教室的后面,是他住了两年的教师宿舍,与在师范学校一样,常有老教师们来关心他们这些年轻人,带来好吃的,抢走他们来不及清洗的脏衣服。光是吴校长的爱人就帮他晾晒过不知多少次被褥。教导主任多次亲手帮他钉过钮扣。老师们还帮他做了好几副袖套,织了好几双手套……而在冬天寒冷的时候,怕他与学生受冷,吴校长会带着党支部成员,一次次为他们生起、拎进煤球炉子。他们自己被浓烟呛得连连咳嗽,眼睛都是红的……而区教育局,一年四季总会有领导同志带队,走进他们的学校,询问教学进度,询问有没有办学困难,就算条件有限,也会想尽办法为教师改善福利,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与条件……

这样思着、想着、念着,戚科夫不知自己坐了多久,完全不觉远方的天边已飘起晚霞。

忽然他记忆中喜欢的一个温柔声音响了起来:

“你坐在这里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