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科夫被引到與朱佩光分隔兩邊的沙發上坐了下來。
朱佩光的目光擔憂著!
她的父母顯出特別的關心,對戚科夫的情況問長問短。
戚科夫見到朱佩光幾次悄悄地跺腳,催促父母回到房中去,可是他們堅持坐在兩個人當中的長沙發上,就戚科夫的回答進行更深的盤問。
是的,盤問!
戚科夫感覺他們就像解放軍審著一個壞蛋一樣,不停地要他“交代”問題。
這應該是出於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吧?戚科夫在老教師們的提醒中,知道自己遲早會有“見家長”的一天。朱佩光的父母是擔心自己能給朱佩光提供怎樣的生活,才會這樣問長問短。那自己開誠布公才是應該的!
如此想著,戚科夫反而大方起來,一五一十將自己的出身、家境、家中人口、自己的工作情況、未來的誌向都表達了出來。
“想在做人民教師的同時,做一個‘千歌萬曲向黨頌’的人民作家,好啊,有誌氣!”朱佩光的父親聽著小夥子的講述,由衷地稱讚,“我們也是從舊中國出來的,也很想為人民做貢獻,所以,解放後,我們不但將幾家商鋪與小工廠交給了國家,而且自願將太原路上一幢與這裏差不多的房子也捐了。”
“朱伯伯,您真是開明人士!”戚科夫也從心底讚道。
他放鬆了一點心情,開始與朱佩光父親愉快地談講起自己對時聞的見解,又說出了大姐泉珠跟著身為全國勞模的楊長珍到外地紡織廠傳授紡織技術,小妹從支援新疆的兵團一師寄來了第一封信,家鄉的農耕生產獲得了豐收等等的事體。
朱佩光父親對這些表現出相當的興趣,客廳裏一時堆滿了朗朗的笑聲。朱佩光卻越來越顯得焦急,幾次用眼色示意戚科夫不要講下去,可是憨直的戚科夫竟忽略了她的暗示。
直到朱家的保姆阿姨過來邀請戚科夫與朱家人一同用晚餐,戚科夫才忙忙地站起來推辭。朱佩光父親看著戚科夫說了幾句意味深長的話:“小戚同誌,謝謝你在學校一直幫助我家佩光,讓她能夠成長。你還不知道吧?她很喜歡彈鋼琴而且彈得很好。可你們的學校到現在還沒有鋼琴讓她彈。聽下來,無論是學校宿舍還是你家中應該也放不下一架鋼琴,而我想給她打的一整套家具,估計更是沒有地方擺了,所以我讓她不要再想著住到學校宿舍裏去。因為要真的生活在哪裏,一定要看看那裏能不能給自己提供習慣與想要的生活環境,你說,是不是?對了,我們佩光平時一直吃的是新鮮牛奶與水果。這個牌子的麥乳精與水果罐頭,她一直不喜歡吃,放在我們這裏,隻怕壞了,你帶回去自己吃。兩袋水果我們就收下了,很謝謝學校關心佩光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