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將傾之帝國突圍

#第三節 康有為的錯誤早有定論

字體:16+-

對於康黨在戊戌變法中的表現,過去都是持肯定態度,甚至將戊戌變法概括成“康梁變法”,把康有為當作戊戌變法領袖或精神領袖來美化、歌頌,而對於其負麵作用,一直不敢觸及,嚴重背離了實事求是的治學原則。現在,當我們破除思想禁錮,回到曆史現場重估戊戌變法之時,卻發現,早在多年之前,戊戌變法的親曆者們已經對康有為的錯誤給予了嚴肅批評。

沈曾植是支持變法的朝廷命官,曾參與創建強學會,時任刑部郎中,與弟弟沈曾桐同為骨幹,經大家推舉,沈曾植、陳熾擔任了正董, 沈曾桐(1853―1921)、侍讀學士文廷式(1856―1904)為副董。沈曾植與康有為交往頗多。康有為談藝論學,對沈曾植的學識也是極為欽服。戊戌變法期間,“皇帝將重用康有為,(沈曾植)先生贈《唐順宗實錄》,請康一閱,憂康改革過激生變。康讀畢默然。”(25)1898年6月4日,沈曾植在與文廷式的通信中,再次對康有為的激進行為將危害變法大業深表擔憂,“論時局,謂世事非變法不可為,而深憂變法之機將被康有為鹵莽滅裂,中生變阻。廷式既覽,以為數月以來情形,此函頗得其實。”(26)

張元濟(1867—1959),號菊生,浙江海鹽人。出生於名門望族,書香世家。1892年參加科舉考試,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戊戌年,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章京。曾積極參與維新運動。1898年11月7日,戊戌變法夭折不久,張元濟在給友人的信中也指出:“時詔各省廣設學堂,考試並廢八股。餘勸長素(即康有為)乘此機會出京回籍,韜晦一時,免攖眾忌,到粵專辦學堂,搜羅才智,講求種種學術,俟風氣大開,新進盈廷,人才蔚起,再圖出山,則變法之事不難迎刃而解。而長素不我從也。陳奏不已,益急進,遂有八月六日之變。”(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