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將傾之帝國突圍

#第二節 “康有為領袖說”造神路徑

字體:16+-

在論及“戊戌變法領袖”時,我們還可以看到梁啟超、李端棻等人的名字。2005年1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梁啟超的《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在網絡書店編輯推薦欄中寫道:“梁啟超是近代思想家,戊戌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2007年11月17日,是晚清重臣李端棻逝世100周年紀念日。有關媒體將李端棻稱作“戊戌變法領袖人物,北京大學首倡者,貴陽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過去,人們常將戊戌變法稱為“康梁變法”,將梁啟超與康有為在變法中的地位等同起來,既然康有為是“戊戌變法領袖”,那麽,梁啟超也應該是“戊戌變法領袖”。事實上,戊戌年間,作為康有為的得意門生和維新幹將,梁啟超的確在辦學、辦報、代康起草奏章等方麵做了許多工作,但是,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唯康有為馬首是瞻,處於從屬地位。因此,說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袖”,有些名不副實。

同樣道理,戊戌年前後,梁啟超的大舅哥、刑部侍郎李端棻富有維新思想,通過梁啟超的“中介”,與康黨聯係密切,並積極投身於維新運動。1895年,在康梁組織的“公車上書”活動中,從公車上書尚存名錄看,貴州公車為95人,約占總人數的六分之一。其中李端棨、李端榮、李端概、李端檢皆為李端棻的堂兄弟。以中國的宗法製度而言,李端棻既為李氏家族在京的“大哥大”,又是貴州旅京人士的代表性人物,沒有他的首肯,李氏兄弟和貴州公車不可能這麽踴躍地參與上書。1896年6月,李端棻上的《請推廣學校折》,對於推進創建京師大學堂及其近代教育體製,發揮了重要作用;1898年7月24日,李端棻又上了一道《變法維新條陳當務之急折》,提出了政治改革綱領:一請禦門誓群臣、以定國是;二日開懋勤殿,選通人入值,議定新法;三請改定六部之則例;四日派朝士歸辦學校,請派各省通才辦學堂。其中,選通人入值懋勤殿,已涵蓋了對康有為等人的薦舉,可謂是“密薦康有為及譚嗣同堪大用”。9月3日,光緒皇帝罷免懷布塔等禮部“六堂官”之後,李端棻被提拔為禮部尚書。9月5日,經過李端棻的力薦,光緒又任命譚嗣同、劉光第、楊銳、林旭以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議新政事宜。戊戌事變後,作為“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他自知難逃幹係,於10月4日上折自責,以求自保,其《濫保匪人自請懲治折》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