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海灘揭秘

“移動的火藥庫”

字體:16+-

艦船是日本的生命之舟,航路就是日本的生命線。

昭和11年(即1936年)12月,為了做好發動戰爭的準備,日本第70次帝國議會上通過了一項龐大的造船計劃:從次年4月1日起,利用4年時間,建造一批總載貨量30萬噸的商用船。其中,萬噸以上、航速20節左右的12艘,分別用於航行於歐、美、澳、非、南美……

在建造的過程中,“七七”事變爆發了,日本軍國主義者加快了戰爭步伐。由於作戰需要,這批商用船全被日本海軍征用。其中的4艘被改為航空母艦,3艘改為巡洋艦,1艘改為戰備運輸船。

阿波丸由長崎三菱造船廠建造。按照原來方案,阿波丸建成後,將與安藝丸共同航行澳洲,雙向對開。但是根據戰時需要,原設計做了重大修改:為增加運力,放棄了載客236名的設計,改為隻有37個一等旅客設施。裝修簡單了,用工減少了,建造加速了,所有這一切,無不符合戰時對船隻使用的要求。阿波丸長155米、寬20米、高12.6米,總噸位是1.1249萬噸。它的速度,平時是16節,最高時速可跑到20節,這是一般商船所不具備的。可以說,阿波丸是一艘具備戰艦速度和性能的大型商船。

日本的艦船,大都以“××丸”命名,給人以“丸”等於“號”的感覺。其實,“丸”(まる‐)與“號”並不是一回事。日本船舶法規定:船舶必須命名,以便於船主登記、注冊;船名必須在船艏兩舷和船艉外部明確標示;“應在船舶名稱末尾附加丸字”。船舶名稱末尾附加丸字,是日本的一種文化傳統,其具體出處,有多種說法。一種是豐臣秀吉說。據說,他曾將一艘巨型船舶命名為日本丸,後人加以模仿,相約成俗;另外一種是黃帝說。相傳在黃帝時期,有一個名叫自童丸的人自天而降,向人間傳授造船技藝,人們為了紀念他的功績,就依照他的名字形式,將建成的船舶命名為“××丸”,遣唐使把這一命名方式帶回扶桑,日本就繼承了這個傳統。還有一種野史性質的說法,流傳更廣。遠古時期,日本航海尚未使用指南針等導航儀器,經常發生迷航、觸礁沉船等事故。為了防止迷航,船東就在船艏兩側畫上圓圓的大眼睛,並在旁邊寫上船名;後來,科技發達了,眼睛不用畫了,改畫成抽象的兩個大大的圓圈;再後來,圓圈也不畫了,但根據日語圓圈的語意,演變成對應的“丸”字。另外,據專家考證,日本官船的名字後麵,幾乎都不加“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