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海灘揭秘

字體:16+-

被救的“紅毛人”都是男士。多數人光著脊梁,隻穿著一條破褲衩;少數人赤身**,一絲不掛。許多人身上掛彩,血跡斑斑。秋風中,他們瑟瑟發抖,顯得狼狽不堪。

剛開始,誰家救回的,就分散到誰家去安歇。漁民的生活很貧苦,男女身上穿得都是補丁摞補丁的舊衣服。看到“紅毛人”渾身篩糠,一些主婦就翻出舊衣服,讓他們穿在身上暖和暖和。但人多屋小,混雜在一起多有不便,村裏管事的就牽頭,將他們分別安置在天後宮等廟宇裏,少數傷員仍借住在漁民家裏。

島上不產糧食,隻零星種植一點番薯(即地瓜)地瓜。善良的漁民主動拿出自家口糧,給“紅毛人”做了稀飯、番薯湯等充饑。郭阿德老漢說:“青浜這個地方窮,被救的應俘在我們家吃的隻能是番薯湯、湯飯、粥之類。”廟子湖村民沈杏莉老人清楚地記得:“當時我隻有15歲,家裏熬好稀飯後就和妹妹沈雪莉送去。到了廟裏,看見到處都是洋人。他們不會使筷子,我們又跑回家拿調羹;看見有的英國人沒有菜下飯,有的人還拿來了紅糖。”

饑寒交迫的“紅毛人”,端起熱乎乎的飯菜,頭不抬、眼不睜,吃了一碗又一碗。

“紅毛人”說話嘰哩哇啦,漁民們誰也聽不懂。好在有個“紅毛人”會寫幾個漢字。他折了一截樹枝,在沙地上寫了“香港英國人”,幾個見過世麵的漁民議論一番,初步斷定了他們的身份:英國戰俘。

事過多年,樸實而沒有多少文化的東極漁民,才最終弄清了這些英國戰俘落水的來龍去脈——

日本是個島國,火山、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頻繁,人口眾多,生存空間十分有限。為了開疆拓土,明治維新成功之後,日本的國力大增,野心也是與日俱增,侵略國土廣大、資源富饒的中國,就成為日本的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