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唐朝做将军

第六百一十一章 驻兵灞上

字体:16+-

王世川思量着回到了书房,却见书房门口,孟昭和施立正站在门外等着他,朝他们招了招,率先迈步走进了书房中,孟昭和施立赶忙跟在他身后。

“什么事?”

“郎君,”施立开口道:“颜氏,可真是满门忠烈!”

“颜氏?”王世川听了这话,当即便想到了颜真卿,忙开口问道:“颜真卿出事了?”

“不是颜真卿,”孟昭接话道:“是颜真卿的兄长,颜杲卿,唉,他呀,率众血战六昼夜,城中,饮水、箭矢和粮食全部消耗殆尽,常山城陷,颜杲卿被押去了洛阳!”

“没有援军?”王世川接着问道:“李嗣业的陌刀军呢?”

“李将军先去了平原郡,赶到常山时,常山已是。。。”施立叹了口气,脸庞上露出感叹之色,“颜杲卿去了洛阳,安禄山将他舌头割了,又施以凌迟之刑。”

“割舌头。。。凌迟。。。”王世川眉头皱起,喃喃道。

“对,还有颜太守的儿子颜季明,共三十多族人,都被杀了。”孟昭说道。

“不过还好,李将军救下了颜泉明,据他所言,何千年本是建议策反贾循,贾循本是心动,谁知不知道谁把消息透露了出去,被安禄山知道后,将贾循杀了,史思明和蔡希德行军速度也确实快,常山。。。就没守住!”

“史思明和蔡希德挟新胜之威,河北众郡败的败,降的降,如今,只剩饶阳、河间、景城、平原、清河还在抵抗了。”

王世川随着他们的话,在舆图上一路看过去,不得不说,史思明的确是个猛将,短短数日,便将轰轰烈烈的河北反正又打入了低潮,叛军形势再度好转。

“剩下这几个郡,定要守好了,同李嗣业说,让他在河北留意着!”王世川说道。

“是。。。”孟昭和施立点了点头,孟昭接着又笑着道:“不过也有好消息。”

王世川抬头看去,见孟昭笑得真心,忍不住也笑了笑,问道:“什么好消息?”

孟昭得意得挑了挑眉,“安禄山谋反的时候,皇帝不是让陇右河西还有朔方的军队去长安勤王么,可如今除了哥舒翰到了潼关,朔方的大军可没去,郎君猜,郭将军做什么去了?”

王世川笑着指了指孟昭,“还知道卖关子,”说着,转头看向舆图,指着河东朔方一带道:“郭子仪定然是带兵阻挡这两地的叛军罢!”

施立嘿嘿一笑,朝着孟昭道:“就说郎君怎么会看不出来,瞧你得意的。”

王世川看着满脸不甘的孟昭,笑着道:“我猜的,你说,郭子仪做什么去了?”

孟昭知道王世川哄她呢,叹了一声,才有兴高采烈得说道:“安禄山亲率大军南下的时候,大同军使高秀岩自驻地出兵,攻击振武军,可是高秀岩一出兵,就遇到了郭将军的迎头痛击,不得不缩回老巢。”

“高秀岩攻击振武军?这是要牵制河东和朔方的唐军,另外,还能自北而南威胁关中,倒是个好计策,可是遇到了郭子仪,倒霉,哈哈!”王世川笑着道。

“是呀,还有呢,”孟昭继续道:“安禄山还派薛忠义进攻静边军,郭将军立即命仆固怀恩和王乾威两位将军率部截击,大破薛忠义军,斩杀叛军起兵七千人。”

王世川听着孟昭的话,心中想着,郭子仪果然是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自己将他放在朔方,可真是放对了,凭他的军事敏感度,定能保下河东朔方无虞。

王世川看着舆图,却是眉头一动,问道:“李光弼有跟着哥舒翰去潼关吗?”

孟昭不知王世川为何这么问,但王世川这么问,定然是有所图谋,忙回道:“没有,李将军在朔方。”

王世川点了点头,而后朝孟昭吩咐道:“去信给太子,推荐李光弼收复常山,进逼洛阳。”

颜氏慷慨就义,这在河北引起了剧烈的影响,各郡虽然降了,但心中不忿、恐惧、担忧也会日益增长,趁着此时让李光弼和郭子仪联合河北各郡再度反正,正是最好的时候。

若能收复洛阳,赶安禄山回老巢,西北、东北大军便能一举围剿叛贼,将其诛灭!

★★★

“颜爱卿大义!”皇帝得知了河北战线的战事,也忍不住为颜氏一族掉了几滴眼泪,河北众郡,还是有忠君爱国,不怕死的忠臣啊!

“父皇,潼关大捷,哥舒将军功不可没!”李亨趁此说道:“只要守好潼关,再图东进,方可万无一失。”

皇帝闻言擦了擦脸上的眼泪,笑着点头道:“是,哥舒翰是朕之良将,有他守卫潼关,朕放心!”

杨国忠心中忍不住着急,哥舒翰军功越积越高,军心民望同样如此,再这样下去,自己首辅这位子,也要换人了。

杨国忠朝前走了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安不忘危,潼关大军虽胜,但缺乏殿后的援军,若潼关战事失利,长安便危矣。”

皇帝不由点了点头,杨国忠这番话倒也有理,如今西北大军在河东朔方一带抵抗叛军,陇右河西还要防范吐蕃,若是潼关又失,长安可真就危险了。

李亨也转头看向了杨国忠,不知他心中打得什么主意。

“不知爱卿有何建议?”皇帝问道。

杨国忠忙回道:“臣奏请陛下招募一万屯兵长安以东的灞上,由兵部侍郎杜乾运统领,以备后患。”

皇帝听了立即应下,杨国忠心满意足得退了下去,这样一来,手中倒也有了些兵权,虽不多,但日后不定还有此种机会,慢慢积累罢了。

李亨自然知晓杨国忠的心思,但就这一万人,他也不放在心上,继续朝着皇帝说道:“父皇,杨相此言有理,儿臣也有一事!”

对于太子对自己的认可,杨国忠没有觉得开心,反而是有种不安的感觉,他垂着脑袋,仔细听着李亨的话。

“父皇,儿臣以为,河东朔方方向,当全力抵挡叛贼,继而夺回东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