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沧海

第四百三十二章 自私基因六谈之三

字体:16+-

在近些年来,人们常说DNA和基因两个词,而且很多也应用到了现实当中,比如再也不用看长相或者依靠那些原始愚昧的滴血认亲,才能证明亲属关系了,这好像对各国男人女人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引发了很多历史上的大事件。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就解决了数千年的难题,直接比照DNA就能做亲子鉴定。加上人类生物工程和医药学,都离不开这两者,或许攻克了它们,就等于攻克了人类疾病解开了人体的密码,所以这些年,即便我是圈外人,跟普通人聊天时这两个词也在高频出现。

很多人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两者并不能画等号,但它们的关系密切。基因是DNA分子层面上的一段,但绝不能把DNA都看作是基因。基因是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掌握着生命的构造和性能,种族、孕育、生老病死等等,这些都通过基因来决定,是我们最重要的内在因素。而DNA就是携带有合成RNA和蛋白质的信息体,是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不是所有DNA都有基因,DNA很长的一段上,包含着很多基因。

“这就是我们值得讨论的地方。”一郎说道:“无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好,是神创论也罢,都无法从逻辑上解释生命的根源,它们再往前是怎么产生的,而我们则说了这是自我复制机制,衍生演变容错吞噬防御最终产生的必然结果。它形成了逻辑,有了一个如何来的科学推断,所以这个假说是有意义的,不像是一些假说,就是胡猜而已。梁小姐我这么回答你还满意吗?当然,刚才我说了,我们留下了一个漏洞,那便是小鸥都能发现的共生,也是我为什么要炒热它的目的。”

一郎他们研究的这些假说一个个发表后,有支持并补充完整这个假说的,也有更多的人处于固定思维,或者因为激烈污蔑性的言论而去反对的,并且不断举证说明。

要反对就要有靶点,这场讨论的核心就是一郎的合作代表提出的生物自私性。一郎他们的理论中因为分子层面的自然属性竞争,导致了动植物之间竞争,如同我们在亚马逊热带雨林里看到的那样,每个生物都在努力的存活,不然就会被大自然淘汰。如此推断,地球生物有本质上的自私基因,优胜劣汰并不是出于生存需要,而是自私使然。这种结论,即便与进化论殊途同归结果一致,却也不被认可,毕竟自私的说法太刺痛人心了。一郎告诉我们,他们当然知道有这样的结果,这知道自己的漏洞在哪里,但这正是他们精心布置的陷阱。

生物界有很多利他型的生物,足以辩驳一郎他们留下的漏洞,不至于无法解释无法攻击,有人捧有人骂才会有人关注。一郎说告诉他们答案,远不如让他们自己在争论中找到答案更好接受。

一郎讲道:“比如蜉蝣的幼虫,北美林莺,请记住这两种动物,后面我还会提到,它们就存在着利他性,而当初这两种不过作为例子简单举出来,并没有做过多的应用。提到的最多的反而是一种吸血蝙蝠,它们吸完血回巢后,会把血分给没有捕食到的同类,以保证同伴活下去。吸血蝙蝠神出鬼没,又不似蚊虫体积之小,所以动物防范性很高,所以一旦成功吸到它们就拼命储血,好保证整个种群的延续。反对者称如果这是自私,那么什么才是无私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该是自己转换成脂肪或者自我储蓄血液才对吗?他们说的对,但路子走偏了,这个例子并不好,于是我们开始了诡辩。”

那些反对派以为,按照一郎他们的理论,动物应该在其他生物脆弱的时候攻击对方,哪怕是同类,可它们却选择了分享食物帮助对方,这怎么能说是自私呢。一郎这一伙人进行了让人无语的诡辩,声称从宏观上来看的话就是自私行为,最终放到微观上本质也是自私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按照自私理论,蝙蝠如果不分血给别的蝙蝠喝,有一天它没猎到血的时候,别的蝙蝠也不会给它喝,还可能会攻击它。这些蝙蝠是同种,可以繁殖、栖息地一致又有共同的生活习性,在一起互帮互助,即便受到袭击群体行动存活的概率也更高。自私反而不利于生存,很快就会灭亡,为了生存它们选择了利他而不是表面的自私。这种做法有没有主观意识不好说,但事实就是这样的,这也是一种自私。

这套诡辩一出,大家纷纷骂自私观点的学者无耻。按照他们说的,所有的风险都有一定的期许性质,并妄想用人的思想去理解生物,用阿德勒的心理学,一致性和整体性的去主观揣测大自然,这是十分不对的行为,有失科学客观严谨的本质。

况且这么形容自私真的很伤人,就好像在说人之间其实都是虚伪的,你关心别人,其实根本上不是为了别人好,而是为了自己也能好,这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不打扰别人,是自私,关心别人也是自私,怎么说都有理。进阶而言就是救人的是为了自己的工作和升迁,为了自己活的更好,或者群体更好,不救人也是为了保住性命。反正不管你说什么,生物都是自私的。

这不光是白马非马了,还牵扯到了人伦人性问题,人类文明互助、交流、博爱是我们所宣扬的,可他这么一说,这些都成了自私行为,这要是能成立,人性的光芒就崩塌了。于是这种自私论受到了更大面积的打击,但一郎在幕后操纵着抗了下来,坦诚告知一些可以理解的学者自己的研究,并利用众人的社会地位让其虽被攻击,但理论还没完全倒塌。

“诱导别人自己发现真相就这么下血本?那得是多残酷的真相。”梁程茹说道:“看来你的发现真的会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我再想想,你既然这么下决心保住假说不被推翻,那说明对方的路子说对了,需要时间继续推动下去,他们越想辩倒你,就越得寻求证据和发现。”

一郎挑起大拇指笑道:“厉害,倒不是他们的说法对了,而是他们说中了一个点,我们用人的思想去解析动物,这是很愚蠢的行为。过于惊人的言论,往往要想办法发表出来,才能让人合理的接受。当年《物种起源》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其实达尔文并没有想出版这本书,他完成多地探寻,看到了多样物种后得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但他认为写完就写完了,自己看看就好。在那时候,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生物学家必须有钱,达尔文家里有钱,老婆有钱,自己还能挣钱,这才有了漫长的环球旅行。而同样有钱的还有一个华莱士,是个著名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他写了一篇《论支配新种引进的法则》的论文,后来与达尔文不断交流中,两人互相借鉴相互吸取,最终有了《物种起源》。可物种起源牵扯一个问题,就是可能让人怀疑,人或许并不是神创造的。虽然到出版,这本书也没有说人不是神创造的,可因为神创论称神创造了一切,而其他物种都是自然选择来的,那么人也该不例外。”

“就是说对当时能接受进化论的人来说,神造人的说法就是皇帝的新衣,只要认可进化论,虽然没人说,但人非神创就成了必然结果,对吗?”梁程茹问道。

一郎点点头:“没错,当时神权和皇权交织,社会顶层选择职业,仍然以神学为第一,学习不好家庭不好的才去学法学或者医学。达尔文家庭不错,当然不会因为自己的科学研究让家庭陷入窘境,他没想发表,更想完善这本书,用更温和的方式叙述。可华莱士等不及了,他写了一本新书,大量引用了《物种起源》的例子和话语,并写信征求达尔文的意见。达尔文一看这不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吗,华莱士称如果达尔文不发表,华莱士就会抢先发布。科学研究可以为了家族忍让,可辛苦所得被华莱士捷足先登那算怎么回事,这不是利益的问题,是荣誉和尊严以及追求的问题,于是达尔文就提前发表了这本书。初期还共同署上了华莱士的名字,并让华莱士随后发表他的书,两人共同分担火力。”

“所以跟你有什么关系?”我有点被绕晕了。

一郎摆摆手让我稍安勿躁:“达尔文书中说了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并非神创,让神学找不到他白纸黑字的毛病,进化论很快成为了流行,至今都影响着生物学界,也的确后来的各种发现都能套上进化论,证明了这种假说的正确性。而起初流行的原因是当时科学刚刚抬头,只要能够打击神学的,不管对不对科学都支持。而那时候科学不光能带来社会进步和经济效益,还是时髦的代名词,于是体系相对完整的进化论就是最合适推上台面的爆款,就此被追捧、大火了。

而我们的观点太过奇特,更是抨击人类本质,可我们没有达尔文的那个时代便利,既然没有,我们就循序善诱的建立一个时代。正如我刚才所说的那样,诱导他们自己发现,我们临门再加上一脚,确保所有人都理解接受,或者退而求其次的了解知道这么个理论,埋下一颗种子。”

大家被一郎等科学家,还有一些为之助力的执鞭人带入到了这场辩论当中。他们不知不觉的在推翻达尔文的进化论,举出了更多的例子,比如动物的求偶十分重要,这决定着基因遗传的问题,就是一郎他们理论基础的自私复制。这么重要的事情,如果按照自私理论,雄性求偶时应该大打出手不死不休,恨不得同类只有它这么一个雄性才好,但自然界大部分动物不是这样的。

虽然有的在求偶中会受伤,但大多都是比比力气就算了,一般情况下即便具有攻击性也是很是平静的,甚至有些很好看,以花活居多。比如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我甚至还在被塞壬“本”打下定海神针深海作业平台后,在满是蜥蜴的岛上看到的那种鳚鱼,跳来跳去吐泡泡,不停呼扇着鳍吸引异性,又呆又萌又不要脸。

所以即便在自然界中有求偶的打斗发生,也多数是适可而止,除非意外发生,一般不会杀死对方,并且也不怎么记仇,完全没有优胜劣汰的自私感觉。其实人也是如此,尤其是现代社会,多数看的是社会地位财力外貌,而不是看谁能把谁杀死,一般人比完输了就输了,不影响再去找下一个,多大点事儿。

这么重要的事儿都不会拼命,那什么复制,完全不对嘛,就是进化论说的也不太对啊。战火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引到了进化论身上,但现在他们还以为是在讨论自私不自私的问题。除了少数生物,大多数雄性并没有凭借自己高大威武霸占所有雌性,按照自私理论即便忙不过来也先占下,可事实并非如此。

但一郎一方继续诡辩,称这也是自私,为了保全自己。在野外受重伤就代表着死亡,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为了求偶弄个你死我活,来了天敌谁也跑不了,动物们没有治疗能力是能不受伤就不受伤。另外自然界中求偶对手又不是一个,拼完了后再来一个就成了捡漏了,最后先挑战的谁也得不到,那些来晚的反应迟钝的,甚至开始不敢竞争的弱者,反而成了最终的赢家。

这样不利于基因的传承与复制,所以基因不允许这么做,符合了一郎他们提出的一切为复制生存让路的基本规律。所以这种非排他性质的竞争闹不大,实质上就是在保护自己,让其基因更大限度的复制传承,并选择优良基因传承,也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不管怎么说,这个自私理论都能诡辩,而且称他们的说法为非主观的决定,抨击了神学、文化、情感等方方面面,哪怕是看似拥护的进化论,实际也被它连消带打。

这种理论看似特别强调所说的这种自私,是一种生命起源和生物结构所决定的,与道德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无需把它建立在道德层面上,可越这么说越是戳痛了许多人的心。而且狂轰乱炸下,各方面都关注起来,加入到反对抨击的敌对阵营中,影响力越来越大。一旦这时候有什么重磅发现,就会得到整个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正是一郎想要的。

事情总有两面性,就像一郎他们说的生命根源,诞生了那个可以自我复制的分子,还有带有攻击性,从而演变出保护性的分子一样,这些事情都是极小概率发生的意外巧合。可任何极端小概率的事件,都有可能性发生,而且人类的进步和发展是有些必然性,可重大转折却都是小概率意外造成的。

想要驳倒一郎推出的这些学界大佬,反对派用了无数办法,甚至意外找出了一个很相似的东西,文化。这是跨专业树敌的结果,但一郎却由此也受到了一些启发,补全了自己最后的理论。

反对派称文化也是可以复制,也是可以容错的,甚至会基因突变,变成另外一种与本初文化大相径庭的文化。同样也是优胜劣汰,适应就是生存,不适应就会被遗忘和淘汰。

“那么文化是什么?为什么文化更有传染性,让人可能会容易接受。如果有人对你传播知识和文化,你能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传播的人通过你的复制给了成千上万,并且你依然记得起点,这个人就可以被称之为贤者,先圣,甚至是神,拥有信仰意念的加持。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原始意识对自私基因的抗衡,是一种为抵抗外来基因产生的东西。而我想一切关于文化的信息传递,本质上都是由精神和意识传达的。对吗,小鸥?”一郎问道。

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问我?”

“你理解力不差,读的书也不少,可你不是天才,起码不是某项专业读书和搞研究的天才,你承认吧?”马克接话道。

我点了点头,我当然承认,我要真是天才,就不用同为听众的马克告诉我了。马克继续说道:“可我们大脑中的知识,你作为外行能够迅速消化吸收,甚至超前理解,就是靠的你说的记忆碎片,记忆碎片靠什么传达?为什么会流向你?你说了是精神意念的高低不同,形成顺差自然的流淌,那么文化的本质也该是精神和意识。”

一郎伸出两根手指:“是的,这就凑成了我们想要的两点要素。其一,我们用人的思想去揣测动物。其次,精神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人是不一样的,这是我们生下来自带的,文化是通过学习交流所得,从而产生后天的精神意识,两者一个先天一个后天,一定存在某种关系。我终于可以引导出我最终的结论,人,是自私的,人是外来的,跟地球上原生生物不一样!小鸥,你看到的,我找到了一些线索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