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沧海

第八十三章 未来的希望

字体:16+-

彼得他们本来也该住在小镇,那所房子也不是我一个人的,而是我和李观棋还有一郎仨人的。彼得则跟老大林驷在另一栋房子。可林驷临时有事要做至今未归,而我也在外面采购对接,所以彼得担任起了接待国内专家的任务,只能带着李观棋暂时住在帕斯卡古拉,起码方便照应。至于一郎跟古德上校打了个招呼,就跑去参加学术论坛了,一时半刻是回不来。

“昨天上校试炼你,整的你够呛,我也就没麻烦你。既然你来了,那我们也搬回小镇去了,那里条件是真不错。”彼得把我领进屋子后就嚷嚷起来。

我一时间语塞,过了半晌说:“那个什么,我屋里还有一个人,是这样,我的朋友……”

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捡重要的说了一通,彼得听完夸张的叫道:“你这就有点妇人之仁了,要我说帮她逃出来就得了,怎么还收留她呢。可别说一个女人,女人咋了,人家没你不混的也挺好吗?怪不得你脸色这么难看,小别胜新婚,这是被榨干了啊。”

“什么啊,不是你想的那样。”我也无力辩解,说了他们也不信。

“啥意思?王静是谁?我没听明白,小蒋前女友?”李观棋没听懂,问道。

彼得摆摆手:“没啥,瞎子少打听。”

李观棋不服气的说道:“打听打听,关瞎子什么事,我眼瞎心不瞎,要不咋给人算命。小蒋你给我说说,我给你断断,算了,反正我跟你一起住,我到时候直接测她。叫王静是吧,你放心我不打扰你的生活,我是瞎子,啥也看不见。”

彼得他们的环境其实也不差,就是那种四室两厅的公寓,按道理说已经足够大了,但跟我那边没法比。我心想着这房子也别退了,一会儿让人收拾下,今天回去跟王静商量商量,让她住这里。别管是她自费也好,还是我先借用公帑帮她支付也罢,我算是仁至义尽了。

彼得送李观棋去训练了,而我来了得赶紧办正事,基本就是张老师等几个学者和科研人员的事情。他们订购了不少器械和物品,有些需要拿回来,有些则和海螺号订购的物资一样,在规定时间运送到码头的集装箱待检即可。

我提醒他们,一定要多选备案,不要相信麦国人的效率,要是赶上工会闹,或者节假日的,指不定会晚许多。像是海螺号,一般就会选择两家供应商,而且物资会在富裕出来的最大值外,再多出百分之三十。宁肯浪费,也不抓瞎,听到消息随时可以走。

海螺号的交货日期要通过电话提前联系,厂家货物做常备状态,意思摆明了就是啥时候走不一定。但林驷在等什么消息呢?他现在又去哪里了呢?

张老师他们对我的提醒先表示了感谢,然后说道:“其实我们这次是蹭船的,我们的几个深海模拟、自然压力测试等科研项目都很难进行下去,海上不是我们想去就能去的。就算在陆地模拟,也需要有很多配套设施,光打井就得向下打近万米。不说可行性和费用的问题,就是试验结果能否和深海一致,有无人为干预,这些都说不准。”

我实在不适合搞学问,张老师一说这个吧,我就有点懵。张老师他们继续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他们上级不久前通知,说有个华侨可以帮助他们,提供先进的探测和实验设备,但实验结果需要双方共享。

醉心于学术的这些大牛们当然愿意了,于是赶紧答应下来,一听对方团队中还有山田季一郎和马克这种世界顶级的学术专家存在,就更是趋之若鹜了。为了这个名额,学校、科研单位间,单位内部都打得不可开交。

最终还是上级领导下来挑的人,也是因为机会难得,所以那些没啥本事想镀金的都靠边站了,选的都是当打之年的能打之人。

这几天张老师他们正在接受航海培训,起码做到不晕船,受得了风浪,这样才能面对接下来的科研工作。

不过设备昂贵,汇率差异,国内批下来的经费到了这边就不够用了,哪怕关键的设备海螺号上都有,或者有替代品,但总不能瓶瓶罐罐也用我们的吧。他们的实验器材在国内可以单位采买,出来长途跋涉又没法带着,只能就近购买。

读书人到底是面子薄,这几天不断让国内汇款,并且自掏腰包凑钱买实验器材。要不是有造船厂进出卡,就能免费在几大食堂吃饭,他们估计早就饿的前心贴后背了。

我突然想起了林驷说的民族观,还有我碰到的那个华裔警察,想到汇率的差别,想到生活的不同,我决定冲动一下。我在本子上记了一笔,就象征性的开了一张支票出来:“这是我个人捐赠的两万美元,我想应该够填补空缺了吧。”

“这怎么好意思!”张老师等人站了起来,几个科研组先是表示感谢,然后欣然接受了馈赠,因为他们太需要这笔钱了。而几个领头人都不是一种学科的,他们开始讨论起了怎么使用这笔钱。其实那支票开不开都行,反正采买是我的事儿,一会儿还得给我。

刘瑞瑞在一旁满眼小星星的看着我,浑然不知他那个和我差不多大年纪的师兄陆正醋意满满,他叹了口气走了过来,伸出手:“谢谢你,蒋老师,我以为你就是个讼棍,我为我对你的误解感到抱歉。”

我笑了,这才是知识分子该有的纯粹,为了自己的热爱和学问,可以放下其他的成见。我笑答道:“你要不说,我都不知道你对我有成见。”

我看着我身边跟我年纪相仿的一票年轻人,他们大的也不过四十以下,小的像是刘瑞瑞这种学生也有。他们都是这次来的助理和副手还有学生,此刻的他们目光是真诚的感谢,不是因为钱,是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他们的事业了。与他们相比,我就是个铜臭味十足的普通人,他们才是未来的希望。

我们交流的气氛很好,他们也不再瞧不起我啥也不懂。待一切聊妥当,我就拿着单子出门采购了,好在他们需要的东西,大部分和海螺号有重叠,我只是打了几个电话给客户说明白增加,又拟了一份合同,邮寄过去就算完事了。

至于有些可以从帕斯卡古拉采买的,我决定先买下,别被突然通知出发,到时候抓瞎。这些学者们为了节省住宿费用,哪怕是这里房租低廉,但他们还是两个人一间屋,一户房子里住八到十个人,空间就局促的多了。我决定把他们的部分物资拉回我那栋房子,孬好不济我地方大点。

忙到这时候,李观棋正好训练结束,彼得载着他回去收拾了东西,我们一并回了小镇。我从道奇皮卡的车斗里往外搬东西,并招呼彼得帮忙。家门口停着辆车,我眉头微皱,不知道是谁。彼得却大叫一声:“哎呀呀呀,不好!完了完了完了。”

“怎么了!”我迅速放下箱子,浑身紧绷了起来。

李观棋则是颤颤巍巍的坐回车里,方便随时开溜。彼得看着我,一脸恐惧的说道:“我好像忘了一件事。”

“你吓我一跳,我还以为咋了呢。你别一惊一乍的行不行,怎么说也是个领导。”我抚着胸口说道。

彼得却凑过来他那大脑袋,好像怕谁偷听一样,压低声音很严肃的说:“我忘了给你说了,梁程茹他们好像今天到,也住在这个小镇。这车……可能是梁程茹的,哎,兄弟,祝你好运。”

“哎呀呀呀,不好,完了完了完了。”一时间我彼得附身,刚才的话又从我嘴里重复来了一遍。她不来,我盼着她来,想问清楚,她来了,我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