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44.英俊孙郎 猛锐冠世——孙策(三国·吴)

字体:16+-

(一)

容颜俊美,英气勃勃,言谈幽默,豁达开朗,如此潇洒男儿,谁人不爱?莫说那痴情的少女会为之心动,恐怕连风流男子也会倾慕不已。“孙郎”大名不但传遍江南,而且远播中原。

不过关于这位超级美男“孙郎”,还有两个有些可怕的传说……

场景一:美男如旋风般飞驰而出,对面闪出一敌将,挺枪来刺,然而不到三个回合,竟然美男如捉小鸡一样活拿在手!美男拨马回阵,另一敌将甚是不服,也挺枪来刺,美男突然回头暴喝一声,声若巨雷,这敌将当场吓得跌落马下而死。而美男回到本阵将生擒的那位敌将扔下时,却发现这家伙竟被活活挟死!一霎时“喝死一将,挟死一将,”从此美男名震天下,被誉为“小霸王”!

场景二:美男听说敌人军中有一高手,勇力过人,且擅长轻功,据说可坐着不动飞跃,简直超出地球人类。不久,美男和这位“轻功大侠”举行了一次貌似亲切友好的会晤。席间,美男先突然抽刀劈斩坐席,试探了一下“轻功大侠”,发现对方有些惊惧后,美男突然来了一招绝技——身手如闪电,飞出手戟,“轻功大侠”当场喷血毙命!此事传出,敌军吓得胆战心惊。

这两个故事,都是描写孙策武勇超绝的,不过第一个,是《三国演义》的虚构,第二个,才是正史所载的真实。武功高强的美男,历史上,真的很稀有,而孙策这种文武双全智勇兼备又有佳丽相伴的美男,更是人间珍品了。

正史上孙策的必杀技——飞手戟,堪称一绝。所谓“手戟”,也就是短小的戟,短剑相似,适用于短兵相接,步下格斗时最爽,可护身,也可投掷——即飞出去!不过能飞准目标,那可不容易!手戟在汉末三国时相当流行,董卓就曾用手戟投掷吕布,还好吕布身手敏捷躲开了。而孙策飞死的那个“轻功大侠”,似乎本事不咋地,亦或者是孙策的功夫实在太高了!

孙策,字伯符,乃江东猛虎孙坚和江南佳丽吴大小姐的第一颗爱情结晶,老爸的威猛雄壮让他继承了,老妈的美丽姿容也被他继承了,继承后又发扬光大,使他聪颖无比,比父母更具深谋远虑,且幽默洒脱的性情也比父母可爱得多。

孙策的老爸孙坚乃一超级**,十七岁便手刃海盗,后讨伐董卓,屡建战功,曾击毙了董卓麾下的都督华雄!嗯,您没看错,在正史之上,并不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华雄的真正索命人,乃孙坚是也!把这辉煌战功按到了关羽头上,还不都是罗贯中的艺术加工嘛!

孙伯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自幼便是一出类拔萃的少年儿童,简直优秀得过分,可谓人见人爱。老爸孙坚在外征讨董卓挥戈奋战,他在家照顾老妈和弟弟们,并四处结交豪杰义士及士大夫,竟使得江淮一带人心所向,无不钦服。如此小孩,古今罕有。

(二)

话说那一日,美少年孙策遇到了一位和他同龄的美少年,二人志气相投,相见恨晚,越谈越欢,亲密难分,遂结为生死之交,比亲兄弟还要好上三分。这位和孙策惺惺相惜互敬互爱的美少年名叫周瑜,字公瑾。

周瑜给孙策送了份见面礼——一座大别墅,并登堂拜见了孙策的妈妈,从此他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孙伯符武勇盖世,智略超人,且极擅格杀之术,锐不可当;周公瑾雄烈英才,文武双全,且精通音乐,正所谓“曲有误,周郎顾”。一样的帅气,一样的雄才,一样的壮志,一样的豪情,到后来他们又有了一样的爱情。这么多“一样”,使得这两位旷世人杰共同开创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江东霸业,也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友情之歌。虽说两位英雄都比较短命,但此生真是辉煌而无憾。

十七岁那年,孙策遭遇了平生以来最大的打击,父亲孙坚被黄祖的部下暗箭射死。若换是一般少年,定会感觉天塌地陷,但孙策可是心理和能力都超级强大的幼狮和雏鹰,他淡定地安葬了父亲,接着又淡定地用车载着母亲和弟妹们去投靠舅舅吴景,还顺手招募到几百人追随自己。这一系列举动,着实令人惊叹。

这时的孙策,虽然本事甚是了得,但毕竟势单力孤,难以成事。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暂时寄人篱下,积攒能量,静候时机,以图日后再起。

兴平元年(194年),不二十岁的孙策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投奔了曾力挺他老爸的淮南军阀袁术,怎么说老爸也算是为这家伙战死的。

袁术表面上曾和孙坚亲密无间,实则虚伪狡诈自私贪婪,看到孙策来投,他觉得这孩子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很有些利用价值,便把孙坚的旧部交给了他时间长之后,袁术发现这孩子还真让喜欢,他发自内心地叹道:“若我袁术有儿子如孙郎一样,死而无憾呀!”

有一次,孙策麾下有一骑兵犯了事,逃到袁术军营,藏于马厩之中。孙策二话没说,闯进袁术军营,一刀劈了那厮,接着大踏步地来见袁术向他赔罪。袁术多会做人呀,再加上又挺喜欢这孩子的,就说:“对着这类好叛变的士兵,当共同憎恨,为何要赔罪呢?”从此之后,袁术军中对孙策更为敬畏。

然而袁术再喜欢孙策,也不可能把他当亲儿子对待,就像和他当初对孙坚一样,都只是利用而已。袁术曾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让孙策当九江太守,结果却把这位子让给了别人,搞得孙策相当郁闷。不久,袁术派孙策去攻打曾得罪自己的庐江太守陆康,又坚决表示说灭了陆康就把庐江郡给孙策。结果孙策大获全胜,袁术却把庐江太守封给了自己的属下。至此,孙策对这个大忽悠彻底幻灭。

袁术这个老狐狸,总是欺骗小孩子,孙策打算离开他单干。可是直接和袁术说吧,又担心老狐狸不肯放人,于是乎孙策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正好此时,袁术和扬州刺史刘繇互不待见,而刘繇还把孙策的舅舅吴景和堂兄孙贲从丹阳给打跑了,袁术利用这个机会任命吴景为将军,让他和孙贲一起报仇,去攻打刘繇的部下,可是孙策的这个舅舅和哥哥都没用,一连几年毫无战果。

看着这俩有些悲催的亲戚,孙策却乐坏了,因为他知道,大好时机已然到来。他立即劝说袁术,说自己可以帮助舅舅去狠踹刘繇。袁术也乐坏了,觉得又可以利用一下孙策,便表奏他为折冲校尉、代殄寇将军,让他去玩命。不过一向不做亏本买卖的的袁术只拨给孙策一千多个士兵,外加几十匹战马,再加上孙策原先招募的几百门客,也不到两千人。那么点兵马,怎么打仗呢?去送死吗?

若一般人遇到这事儿,肯定束手无策,可孙策是什么人,是比他爸还要厉害的超级好男儿也。

只见孙伯符一路之上,尽显魅力。沿途百姓奔走相告,说来了一个帅哥将军,不但年轻英俊、威武雄壮而且喜爱说笑,灿烂开朗,传说还武艺高强。再加上孙策的四处宣传,前前后后竟有五六千人心甘情愿的参加了他的部队。

拔剑战斗之前,孙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便写信给他请他出山和自己联手。这人得信后立刻起兵相迎,孙策大喜,道:“我得卿,大事必成也!”

这位令孙策如此欣喜的人便是他最好的知己——美男周瑜。美周郎的倾情加入使得孙策如虎添翼,本就爱笑的孙伯符,笑容更灿烂了。

(三)

就这样,孙策凭借他个人的魅力和本事以及周瑜的协助,“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

孙策的相貌,太令人着迷了;孙策的性格,太招人喜爱了;孙策的才能,太使人钦佩了。再加上孙策虚怀若谷,善于用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所以无论是江东的士大夫还是百姓,全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孙郎”。当然,他们也称周瑜为“周郎”。这江东“二郎”的魅力,绝对秒杀一切。

但闻“孙郎”到来,百姓皆被迷得如痴如醉,杀牛备酒,夹道欢迎,对“孙郎”无不尽心效力,甚至愿意为他豁出性命。

人气旺盛的孙策率军顺利渡江,直捣刘繇的牛渚营,缴获大量粮草兵器。初战告捷,孙策军威大振,严重惊吓了周边的彭城相薛礼和下邳相笮融,这两位老兄生怕自己被孙策弄死,便手拉手投入刘繇的怀抱,推刘繇为盟主,准备抱成团群殴孙策。

对孙策而言,别说是他们仨这种小猫小狗的货色了,就算再来三十个又能奈他何?只见孙策大喝一声,率军先攻笮融,一口气斩杀五百余人,笮融吓得浑身战栗,不敢再出。孙策得意非常,再转攻薛礼,薛礼打都没敢打,吓得连滚带爬,逃之夭夭。

薛礼这边刚吓跑,那边刘繇的部将樊能、于糜就领军杀来,打算夺回牛渚营,断掉孙策的归路。孙策冷笑一声,奋然回击,势如破竹,擒获万余人,樊于二人差点没吓疯了,飙着泪从哪来滚哪去了。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以文学手法把孙策的勇猛直接升级到了神的境界,说他和樊能、于糜交手时,霎时间喝死了樊能,夹死了于糜,从此威震天下。虽说真实历史上的樊、于二人没那么悲催,但也确实被孙策吓得不轻。

除了刘繇这个老大之外,能打跑的基本都打跑了,现在还剩一个闭门不出的笮融。孙策岂会罢手,于是乎调转枪头,直指笮融。

笮融依旧不敢出门,只能下令弓弩手万箭齐发,孙策丝毫不惧,以矛拨打乱箭,但箭雨过于密集,孙策大腿上依旧中了一箭,突然翻身落马,只是以后连续数日只能休养,无法再战。

若一般人遭遇此境,多会愁苦不堪,然孙策不但不郁闷,反而心情大爽,他笑嘻嘻地命令将士们放出流言,说“孙策已被箭射死了!”

笮融听说孙策挂了,信以为真,心想自己咋那么伟大呢?!笮融欣喜若狂,立即派军来攻,准备将孙策军队灭个一干二净。

见笮融军队中招,孙策比笮融还高兴,他早已设下埋伏,待敌军踏入埋伏圈后,孙策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敌军大乱,孙策军一鼓作气,斩首千余人。伤势好转的孙策再度跨上战马,直逼笮融大营,令左右高呼:“孙郎如何?!”

看那英俊少年,挺矛立马,威风八面,豪气冲霄!他,他,他果真是“孙郎”!

孙策“死而复生”,吓得笮融魂飞胆丧,只能抱着脑袋继续龟缩城中,加筑深沟高垒,让他的“乌龟壳”更硬一些。

孙策聪明得很,既然你笮融死守,那我也不强攻,小爷我懒得搭理你,也不缺你那块地儿,到时候我灭了刘繇,你笮融铁定自动完蛋!就这样,孙策开始转攻刘繇的其他地盘,一路上摧枯拉朽,打得刘繇的部将们哭爹喊娘几欲崩溃。

(四)

就当孙策逼近刘繇老巢曲阿(今江苏丹阳)之时,一个来自于东莱的武功高手前来拜见刘繇,刘繇的部下乐坏了,皆认为此人可敌孙策,便纷纷建议刘繇以他为大将,可是刘繇大脑浆糊,并不重用他,只让他当了个侦察兵。

这位东莱豪杰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太史慈,端的是身手不凡,神箭无敌,忠肝义胆。别看太史慈不受刘繇重用,但他依旧尽心担负着侦察兵的责任。

话说这一日,太史慈仅率一名骑兵在曲阿郊外神亭侦查,正巧遇着了孙策!孙策有十三骑,其中还包括黄盖、韩当等猛将。但太史慈艺高人胆大,打算擒贼擒王,他也不管孙策人多,便仗着身手不凡纵马直扑而上。

太史慈心中边扑边想:“刘繇麾下,人人皆畏惧孙郎,我太史慈却不怕,今日非要拿下你不可!”

孙策横扫群敌的这些时日,见惯了那些无能胆怯之辈,却不想今日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胆大包天的好汉要和自己单挑,心中既感到吃惊也有些欣喜。惊的是,竟然还有不怕我孙郎的人,以单枪匹马来斗我十三骑;喜的是,往日打得都是些鼠辈,这回终于遭遇到了一位真正的英雄,和他交手,绝对是人生一大快事。

在往日的岁月里,孙策展示的多是自己的统兵才华,而这一次,孙策要全面展示他精湛的个人武艺了。

孙策喝令身边诸将士退下,独自挺身迎上,意欲公平竞赛。只见他身形如风卷,手臂似雷电,以游龙般长矛直刺太史慈,太史慈由于扑得太猛,来不及躲闪,其坐骑瞬间被孙策的长矛刺中。

战马疼的稀溜溜直叫,站立不稳,太史慈身手矫捷,翻身而下,挥利刃再刺孙策。孙策目如鹰隼,手如虎爪,在闪过太史慈利刃的同时,一把将太史慈背后插的手戟夺了去。

孙策喜不自胜,却不料太史慈突然飞跃而起,手若奔雷,猛击孙策的脑袋,孙策想躲,却来不及了,眨眼间,孙策的头盔被太史慈摘了。露出发髻的孙策顿感自尊心受挫,毅然发飙,打算和太史慈拼命。不过两家兵将各自赶到,大呼收兵,两位英雄各自回营,这场真实历史上罕见的高手单挑之战终于结束。

孙伯符在历史上首次展示个人武艺,却没有取胜,似乎有些遗憾,不是他功夫不精,谁让他遭遇到了和他一样的高手了呢?!正所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能打了个昏天黑地不分胜负,也算是精彩绝伦,不枉此生!孙郎,够英雄!太史子义,亦非凡豪杰也。在后面,咱还会专门讲述太史慈的精彩故事。

太史慈个人能和孙策单挑平手,但对于刘繇无济于事。不久,孙策猛攻刘繇,刘繇一败涂地,落荒而逃,其城池尽落入孙策之手。孙策意气风发地进入曲阿,安抚民心,犒劳将士,并传檄周边诸县:但凡刘繇旧部来降,既往不咎,乐于从军者,一门免除徭役,不愿者,也不强求。

此令一出,数日间,孙策便得兵两万多,战马千余匹,自此威震江东。没多久,孙策用计生擒了太史慈。“孙郎”面带春风,亲自松绑,太史慈感动非常,钦佩之至,表示愿意归附。

这两位热血豪胆的英雄早闻对方威名,自交手后更是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惺惺相惜,如今四目相视,情谊更深,遂结为至交。后来,太史慈前去招抚刘繇旧部,约定六十日必返,孙策麾下诸将皆疑心重重,唯孙策坚信,不久太史慈果然完成任务,如期而至。两位英雄的友情自此更加深厚。

继周瑜之后,孙策又得到了一位英雄的知己,真乃人生之大幸也!孙策和太史慈的友情又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历史佳话。

孙策破刘繇时,年仅二十一岁。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年龄仅仅是人生的开始,还远未成熟,但孙策,已经完成了声动天下的壮举。

可怜的刘繇被孙策从江苏一直踹到了江西,跑到豫章(今江西南昌一带)躲了起来,再不敢和孙策玩暴力游戏了。志满意得的孙策用他犀利的目光扫射了一下江东地图,开始寻找下一个要收拾的敌人。这时候,孙策的舅舅吴景跳出来对他说:“我的好外甥呀,老舅我觉得贼人严白虎拥兵万余人,四处屯聚,甚是讨厌,不如先把这厮给灭了!”

孙策笑道:“严白虎之流,无非是一群盗贼,素无大志,收拾他易如反掌!看我先**平会稽郡,再灭严白虎也不迟。”

江南的会稽郡(郡治今江苏苏州)风光无限好,会稽太守王朗甚是有种,意欲将这江南美景永远留给自己,决不让孙策染指,虽然他手下的功曹(秘书)虞翻劝他说“孙策太猛,咱惹不起躲得起”,可是王朗依旧勇敢无畏,挑战孙策。

遗憾的是,王朗精神可嘉,能力有限,孙策席卷而来,以疑兵之计攻其后方,王朗大惊失色,忙派大将周昕等人率军迎战,可怜周昕硬着头皮而上,稀里糊涂掉了脑袋——被孙策一战击破,斩之。

至此,王朗开战前的勇气丧失殆尽,泪流满面的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逃走。孙策紧紧追击,王朗一败再败,走投无路,投降了。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啊。

孙策一贯善于用人,那位曾劝王朗不要抵抗孙策的功曹虞翻,依旧被孙策任为原职。而王朗呢,孙策并未严惩他,也打算重用一下,不过王朗再次爆发出来了勇气,坚决不在孙策手下当官,竟然北上投奔了曹操。

顺便说一下,在曹魏,王朗混得极好,一直做到最显赫的三公之位。而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把这位孙策的手下败将狠涮了一把,说他七十六岁时随曹魏大将曹真迎战诸葛亮,自称可以凭三寸不烂之舌把诸葛亮给劝降了,结果却被诸葛亮那天下无敌的“毒舌”给活活骂死了——估计是当场心梗或脑出血。

这个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老人家不要轻易和别人打嘴仗,否则很危险。

(五)

会稽郡终于到手,孙策无比欣慰,美男的笑声更加爽朗了。按照“孙郎”的既定计划,摆平王朗后就要开始收拾那个他瞧不上眼的严白虎了。其实,这严白虎被鄙视,还真不冤,他虽是拥兵自重的盗贼,但远没有文人王朗有种,听说孙策杀来,严白虎吓得坚壁自守,不敢吭气,还派人来找孙策请和。

严白虎真是白瞎了他这个威猛的名字了。

严白虎挺没用,但他派出来请和的人却有些厉害。此人是他的亲弟弟 ,名叫严舆,在军中有勇力著称,而且比较神奇的是,传说这人还会轻功!胆略过人的严舆坚决表示,一个人都不带,要和孙策单独会谈。

孙策和他老爸孙坚一样,天生不知“怕”字怎么写,他答应了严白虎,独自在大帐中静等严舆的到来。

没多久,传说中的“轻功高手”严舆趾高气扬的来了,孙策满脸堆笑,摆下美酒佳肴,二人边吃喝边交流。

酒过三巡,孙策突然玩了一招惊悚之举——抽出佩刀,一道厉闪,直劈坐席。

严舆虽然胆大,但眼前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他也是扛不住的,惊得身体乱晃!

还没等严舆从慌乱中清醒过来,孙策就大笑道:“哈哈哈……我听说您身怀绝技,坐着便可飞跃而起,矫捷异常,所以跟您开了个玩笑罢了。”

严舆开始冒汗了,有点结巴地说道:“这,这,我,我吧,一见到兵刃,才会如此……”

然而没等严舆说完,孙策就开始玩真的了,只见“美孙郎”抽出手戟,从手中飞了出去!这家伙,既像离弦之箭,又像电闪雷鸣,飞戟尖刃迅猛地深刺入严舆身体,鲜血四溅。可怜这位以勇力著称的高手一句遗言也没说出来,当场毙命。

飞戟立毙严舆,乃是孙策个人非凡武艺的又一次精彩展示。虽说这严舆的“轻功”只是扯淡,但毕竟也是严白虎军中的超级**,孙策能远距离飞出兵刃秒杀于他,又快又稳又准又狠,端的是身手不凡。

飞戟的功夫,三国时还有几位巨星比较擅长。董卓发脾气时曾以手戟飞掷吕布,不过吕布的功夫够强,他瞬间躲开了;前面说的那位典韦,其飞戟功夫更是出神入化无人可及;而孙策的弟弟孙权打猎时,曾遭遇一猛虎,孙权也以双戟飞掷,正中猛虎。要说这孙权精湛的飞戟功夫是跟谁学的呢?不说您也知道。

孙策大秀飞戟,可谓一箭双雕,不但除掉了敌军中的一个猛士,还给严白虎军的将士们造成了心理阴影,他们听说他们心目中无比钦佩的**挂了,全都吓得肝胆发颤,一听孙策的名字就直打哆嗦,哪里还敢抵挡。孙策乘势猛攻,严白虎全军溃败,这个胆小如鼠的“白老虎”一溜烟地逃到杭州躲起来了。

孙郎在江东连战连捷,地盘也愈来越大,孙郎无比欣慰,遂自封会稽太守,成为汉末独霸一方的群雄之一。不过表面上,这位杰出青年还是老头子的手下——莫忘了,他头顶上还有个心术不正的老狐狸袁术呢。

想当年,孙策青春年少,一无所有,只能栖身于袁术,虽然袁术好几次忽悠他,但他都忍了;而如今,孙策兵强马壮气焰正盛,早就想摆脱那个讨厌的袁术了。建安二年(197年),机会终于来了——袁术那压抑多年的野心终于彻底大爆发,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自己扣上了皇帝冠冕——于寿春称帝。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袁术从此成为众矢之的。孙策一边暗笑袁术傻帽一边写信斥责于他,袁术气得乱蹦,至此二人绝交,孙策正式独立,终于成为名符其实的真正老大。

孙策和袁术的绝交,把一个人给乐坏了,此人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这曹孟德早打算灭袁术了,听说袁术失去了孙策那么一个猛人的相助,好不欢畅,对于孙策这样能力实力都甚是了得的英雄,必须拉拢。于是曹操立即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从此世人都经常称呼孙策为“孙讨逆”,就像称呼他爸为“孙破虏”一样。这一年,孙策年仅二十三岁。

独立后的孙策更是意气风发豪情万丈,决定再展神威,角逐天下。“美孙郎”于建安三年(198年)任命他最要好的兄弟兼知己“美周郎”为建威中郎将,二人一起拔剑驰骋,席卷庐江(今属安徽),将拥兵数万的袁术旧将刘勋踢到了北方,一举攻克刘勋的老巢皖城(今安徽潜山北)。

这江东俊美二郎沙场尽显风流,情场亦风流,他们在庐江不仅战绩辉煌,还收获了完美爱情。

话说皖城郊外桃红柳绿小溪潺潺之处有座宅院,主人姓乔(一做“桥”),被尊称为乔公(即戏曲舞台和《三国演义》中那位著名的乔国老),他有两个女儿,即“江东二乔”,皆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又聪慧无比才情过人,堪称美女中的珍品也。

孙策和周瑜久闻二乔芳名,便遣人聘礼,欲娶之,乔公也早闻这两位美男的威名,自然一口应允,而这对姐妹花在深闺中也听说过武功盖世的美孙郎和儒雅多才的美周郎,少女怀春,倾慕不已。于是乎,孙策纳了大乔,周瑜纳了小乔,自此,两对神仙眷侣,一段风流佳话,成为千古经典。

孙策曾对周瑜玩笑道:“乔公二女虽流离,但得我二人为婿,亦可欢喜也。”

英雄配佳偶,世人多艳羡。遗憾的是,这对风流俊郎终究没能和妻子白头偕老,他们皆撒手早逝抛下妻儿,可怜这对姐妹花泪洒江南寂寥此生。也许,这种短暂的完美,更令后人着迷,更能激发世人的想象。自古至今有不少人皆撰文作诗来赞美它,明代才子高启曾有诗云——

孙郎武略周郎智,相逢便结君臣义。奇姿联璧烦江东,都与乔家做佳婿。

乔公虽在流离中,门楣喜溢双乘龙。大乔娉婷小乔媚,秋水并蒂开芙蓉。

二乔虽嫁犹知节,日共诗书自怡悦。不学分香歌舞儿,铜台夜泣西陵月。

(六)

话说周瑜和孙策在战场和情场皆大有斩获,他们的关系已经从君臣、兄弟、知己,战友,又变成了连襟,情谊更加深厚了。建安四年(199年),两位俊郎在沙羡(今湖北武昌一带)打响了最漂亮最激烈最雄浑的一战。目标:黄祖!

黄祖,这位杀死孙坚的凶手,孙策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前不久攻打宛城刘勋时,这老黄又跟着添乱,派儿子协助刘勋,结果被孙策打得一败涂地。刘勋被踢飞之后,孙策立马剑指黄祖。

大战前夕,把黄祖视为心腹爪牙的刘表仗义出手,派出侄子刘虎和大江韩晞率五千长矛兵支援黄祖,充当黄祖军队的前锋。得了支援的黄祖颇为嚣张,开始放手和孙策展开对决。

这一战,对孙策来说,既是复仇,也是扩张——报老爸血仇,开江东基业。

但见智慧和武勇并重、俊男与豪杰的化身孙伯符,身跨马阵,手击急鼓,将士奋勇,踊跃百倍,以一敌百,无不用命;飞跃重堑,迅疾若飞,狂风烈焰,流矢雨集!

孙策身先士卒,气势如虹,神威盖世,周瑜、程普、韩当、黄盖等武将皆奋不顾身,就连十八岁的孙权也勇敢冲杀,经过一番惊心动魄的大战,黄祖全军崩溃,三万多人被灭,六千余艘战船被缴获,刘虎、韩晞之流皆被孙策斩杀。

至此,孙策终于**平江东。当北方的曹操听说这位比自己小二十岁的**在江南做下这番壮举之后,发自内心地感叹道:“猘儿难以争锋也!”

“猘”,乃“狂犬”之意,说白了,就是疯狗的意思。不过曹操可不是骂孙策的,而是夸赞,所谓“猘儿”,便是凶猛狂野的少年。罗贯中可能觉得“猘儿”这词不大好听,便在《三国演义》中将其改成了“狮儿”,这样一改倒也有趣,老爸是猛虎,儿子是雄狮,皆是令百兽丧胆的无敌猛兽也。

“猘儿”不好惹,再加上曹操正全力对付河北袁绍,也没精力关注江南的事儿,所以对孙策,曹操选择了极力拉拢、亲密友好。继表奏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之后,曹操又抚慰了孙策一把——将自己的侄女许配给孙策最小的弟弟孙匡,同时还让儿子曹彰娶了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这下曹孙两家变成了亲戚。

“奸雄”暂时不想打“猘儿”的主意,可“猘儿”却很想招惹一下“奸雄”。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开架于官渡,孙策顿时喜笑颜开,打算趁此良机偷袭曹操的老窝许都,把那块最有价值的招牌——汉献帝抢在自己手里。于是乎,孙策开始调兵遣将积极筹备。然而就在这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时刻,出了一件惊天大事——“美孙郎”突然丧命!

如此年轻神武、狂猛聪慧的“猘儿”,如何会突然撒手归天?这和一个叫许贡的人有密切关系……

话说许贡乃吴郡太守,他曾上书朝廷说:“孙策骁勇英雄,像极了项羽,对他应该诏入京城控制住,否则常留在外,必为后患!”

许贡把孙策比作史上第一**西楚霸王,看似夸赞,实则是说孙策强大得十分恐怖,乃朝廷一大威胁。这表奏给孙策的人给截获了,孙策看后勃然大怒,认为许贡暗通曹操想黑自己。

虽然孙策平日里宽宏大度,但对于这种想坑害自己的角色,是绝不会手软的。他喝令左右,将许贡这个倒霉蛋推出去活活绞死!“美孙郎”狠辣的一面尽显无余!

由于许贡曾把孙策比作西楚霸王,所以罗贯中便据此给孙策演义出来了一个名闻天下的绰号——“小霸王”。真实历史上的孙策虽并无此美誉,但他的神勇确实无愧此称。

许贡死了,然而他的死却把孙策也一步步也推向死亡。这并非许贡阴魂不散,而是有人要为许贡报仇,而且还是三个人,这三人的胆量丝毫不弱于“小霸王”。

话说建安五年四月的一天,孙策兴致勃勃,外出游猎,奔驰于西山,张弓于丛林。游猎,乃孙策平生最大的爱好,功曹虞翻(就是那位原来王朗的手下)常劝阻他,但他只是表面答应,依旧如故,实在难改这口。

就在孙策陶醉于游猎乐趣之时,突然发现前方有三人持弓而立。孙策心生疑虑,问道:“尔等何人?”

三人面无表情地答道:“我们是韩当将军麾下的士卒。”

孙策可不傻,他说道:“韩当部下,我都认得,怎么从未见过你们?!”

孙策在说话时,已然迅速张弓搭箭,话音刚落便对准其中一人飞射而去,这人应弦而倒!不料其余二人也已经迅速把弓箭瞄准了孙策,弓弦响处,一箭飞来,正中孙策那俊美的面颊!

孙策虽武勇非凡,但疼痛难忍,两眼发花,实在无法再战,那二人趁机猛扑上来!

生死存亡关头,孙策的从骑及时飞驰而至,将那二人砍成肉泥。而孙策也已血流不止,倒地不醒……

当孙策被抬回来时,已奄奄一息,诸多医生束手无策。再加上孙策常以俊美自赏,如今面容被毁,心情日趋沉重。不久,孙策终于因伤而死。临死前,他把十八岁的二弟孙权喊到身边,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对他说:“率江东之众,征战于两军阵中,争夺天下,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这意思便是:军事,弟弟不如哥哥;政治,哥哥不如弟弟。让弟弟继承哥哥,哥哥放心了。说完孙策与世长辞,年仅二十六岁。

事实证明孙策所没错。孙权继承父兄,将江东大业推向巅峰,终于和曹操、刘备鼎足三分,建立了吴国,称帝后追尊孙策为“长沙桓王。”

孙策死了,和他老爸一样,刚毅果敢,勇猛无敌,但也年轻气盛,轻佻急躁。在孙家三代君主中,他的军事才能是最厉害的,勇猛指数也是最强的。正如三国志陈寿所言——“英气杰济,猛锐冠世。”《三国演义》有诗称赞孙策——

“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运筹如虎踞,决策似鹰扬。

威镇三江靖,名闻四海香。临终遗大事,专意属周郎。”

他的勇猛,他的智慧,他的俊美,他和周瑜的千古友情,都赢得了世人的赞叹。无论是作为一名功夫盖世的武功高手,还是一位用兵如神的军事统帅,他都是最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