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真实历史上的古代武功高手

74.音乐才子 功夫之王——羊侃(南北朝)

字体:16+-

(一)

话说出身世家大族的羊侃公子喜爱阅读,博览群书,落笔成文,出口成诗,更兼通晓音律,痴迷歌舞。

在演奏者悠扬婉转的琴声中,在美人们婀娜多姿的舞蹈中,在歌姬们余妙绕梁的嗓音中,身着锦衣华服的羊公子如痴如醉心旷神怡——这些歌曲可都是他自己创作的,优秀的原创音乐人呢!

若只看文学和音乐这两面,谁也想不到,这位风流多才的羊公子竟是一位武林高手!他力大无穷可碎巨石、他神箭无敌一击毙命、他轻功盖世飞檐走壁、他长矛狂舞无人敢当、他指掌“内功”出神入化……

旷世奇人羊侃乃山东豪杰,字祖忻,泰山梁父(今山东泰安东南)人,他们老羊家可谓名门望族、代代高官。羊侃的老祖宗羊续是东汉南阳太守,著名的清官;还有个老祖宗羊祜(羊续的孙子,还是才女蔡文姬的外甥)是西晋名将,灭掉东吴的方略就是他制定的,而且文学才华也相当厉害。

羊侃的爷爷和老爸都当过北魏的刺史和将军,但他们对北魏没啥感情,对南方却是魂牵梦绕,因为他们都是汉人,在他们心中,南朝才是正统,北朝都是野蛮人。而且羊侃的爷爷原本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部下,后来被迫身陷北方,才不得已在北魏当的官。羊侃的老爸更是一门心思地寻找回归南朝的机会,他常对儿子们说:“人生岂能长期留在异域,你们都要回归咱们在南方真正的朝廷呀!”

羊侃打小就牢记老爸的教导,一直把回归南朝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此奋斗不懈,最后终于梦想成真。不过此乃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羊侃少年时长得英俊魁伟,身高七尺八寸(约一米九以上)。这位帅气逼人的公子爱好广泛,读书万卷,学富五车,多才多艺。无论文学、历史还是音乐、舞蹈,他都深爱,且精通。可就是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却偏偏被很多人比作猛虎,只因他的武功太厉害了!

羊侃热爱文学和艺术,也热爱军事和武术,他在文武双全的道路上一路奔驰,从无懈怠。博览群书和研习音律,从未耽误他练功习武。经多年苦练,他终于成为一代武林高手,不到二十岁便随父出征,立下战功。

羊侃的武艺可谓花样繁多,所怀绝技精彩纷呈。

他膂力绝人,骑马时所用大弓的射力达六石(南朝一石约26.4公斤,北朝一石约52.8公斤,算算吧,简直夸张……);而在马下,更是能拉开二十石的超级强弓。

在兖州时,羊侃看到泗桥上有几个石人,长八尺、粗十围,他乐呵呵地把石人一手一个举起互击,全部撞碎。

同样是在兖州,尧庙的高墙下,羊侃又展示了他的盖世轻功:他一跳四丈高,跳上墙后又在狭窄的墙头横行七步。

羊侃年纪轻轻便声名远播,他的武勇,就连皇帝也听说了。这一日,魏宣武帝元恪召见羊侃,对他开玩笑说:“听官员们说,爱卿勇猛如虎,可你是不是一只披着虎皮的羊呢?你做个老虎的样子给朕看看。”

羊侃心想:“我虽姓羊,但绝对不像羊那么面!我得好好表现,让陛下刮目相看才是!”于是乎,羊侃伏下身来,双手往大殿的地砖上一戳,来了个虎踞的pose。待他起身时,被他戳过的地面上出现了十个小坑!

这指掌神功简直惊人,跟武侠小说似的(少林寺的“大力鹰爪功”或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羊侃这手指头这要往谁身上一那么抓,后果不堪设想……

满朝文武惊呆了,宣武帝也惊呆了,皇帝深为叹服,赐予羊侃一柄镶嵌珠宝的宝剑。

惊人的武艺,只表现功夫秀,还不算太大的本事,要有实战,才是真英雄。

(二)

北魏正光五年(524年),秦州(今甘肃天水)羌人莫折念生谋反,派出他弟弟莫折天生攻下岐州(今陕西凤翔),又继续扩张地盘。羊侃被封为偏将,跟随大将萧宝寅讨伐叛军。

两军阵上,羊侃那一对锐利有神的“虎眼”很快就锁定目标——叛军统帅莫折天生!只见他张开强弓,搭上利箭,霎时弓弦一响,箭似流星,那莫折天生当场毙命。叛军见统帅归西,全体吓坏,遂作鸟兽散。

羊侃一箭定乾坤,威震八方,受封征东大将军,进爵锯平侯。

虽然深受北魏皇帝的器重,但羊侃一直铭记老爸回归南朝(此时的南朝已是南梁)的夙愿,他打算把北魏皇帝给他的荣华富贵全部抛弃,重返老羊家的故土。要知道,当时南北对峙,北魏和南梁势同水火,见着就掐,要想南归,相当不易。可羊侃意志坚决,仗着那一身的精湛功夫,他于北魏建义元年(529年)开始了行动。

羊侃有个堂哥叫羊敦,是北魏的兖州刺史,他和羊侃不一样,对南朝没感觉,对北魏朝廷忠心耿耿,知道堂弟羊侃要“叛国”的消息后,他气得半死,便凭借州城抗拒羊侃。

羊侃也火了,既然你无情,也休怪我不义。这年八月,羊侃率三万精兵攻打堂哥(其实羊侃也想拿下兖州献给南梁朝廷当见面礼),不过兖州防御力超强,羊侃未能得手(他总不能凭借轻功飞上城头吧,城中好几万人马呢,何况守军是万箭齐射,他也靠近不了)。没能攻下兖州的羊侃并不着急,他在城下当起了“包工头”,让士兵转型为“民工”,热火朝天地搞起了建筑工程——修筑了十多座城堡,把兖州城给围了起来。

羊侃折腾大了,南北双方的皇帝都被惊动了,梁武帝萧衍很高兴,立马派出军队来接应他;北魏皇帝则很发愁,为留住这员传奇的爱将,他派出使者加封羊侃为骠骑将军、司徒和泰山郡公,还许诺让羊侃终身担任兖州刺史(羊侃堂哥的职位等于被摘了)。让北魏朝廷大为惊骇的是,铁了心要回归南朝的羊侃抽出宝剑,把使者给斩了!

敬酒不吃吃罚酒呀!北魏朝廷火了,出动数十万大军讨伐羊侃,在征讨大军的将领中,就有日后北齐帝国的开创者高欢。

不久前,还是羊侃搞工程围困兖州呢,现在被围的变成他自己了。几十万魏军一口气把羊侃围了个十多层。估计他们都晓得羊侃的厉害,所以便以这种人海战术来对付他,反正好汉架不住人多!

几十天过去了,羊侃的军队死伤惨重,箭也射完了,而前来接应的南梁军队也不知跑哪儿去了,连个影都没见到。十一月,羊侃决定突围!

在一个幽静的黑夜,羊侃突然冲向魏军包围圈,如光似电,迅猛异常!只见他左挑右刺、前捅后砸,魏军将士挨着死,碰着亡,纷纷溃散,那么多层的包围圈竟然被羊侃给冲破了!

羊侃体力惊人,他边战边行,经一日一夜,终于走出了北魏国境。准备渡江南下时,好多在北方土生土长的士兵们心情抑郁,都唱起了悲伤的歌曲,羊侃对他们说:“你们怀念魏国故土,我也不强迫你们跟随我南下,或去或留,全由你们做主。咱们就此别过!”

就这样,好些士兵都告别羊侃,回家找爹妈老婆孩子去了,跟随羊侃的寥寥无几。

南梁中大通元年(529年),历尽千辛万苦的羊侃终于来到南梁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大喜,给他封了一连串诸如刺史、将军、太守之类的官衔。

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在南梁,羊侃的武功得以继续展示。

(三)

中大通六年(534年),羊侃来到今日的福建福州,担任云麾将军和晋安太守。当时闽、越一带民风彪悍,特流行叛乱,三天一小反,五天一大反,历任太守都未能摆平。羊侃到任后,二话没话,冲到叛军中就是一阵狂杀,分分钟便摘掉了两个叛乱首领的脑袋,从此这一带可算是清净了,再也没人敢叛乱。

梁武帝见羊侃在地方上干得那么漂亮,乐个不停,便把羊侃调进京城,担任太子左卫率,也就是东宫太子府的军队统领。

梁大同三年(537年),梁武帝在皇家园林举行盛大的派对,羊侃也应邀参加。这时负责纯手工制造皇家用品的少府来报,说是新造成一杆双刃大槊,长两丈四尺,粗一尺三寸,乍一看就跟个柱子似的。梁武帝知道羊侃身怀绝技,便赐他一匹骏马,让他舞槊。

羊侃当即遵命,只见他提起大槊,翻身上马,那叫一个矫健。骏马奔驰,大槊盘旋,在场者包括梁武帝看后无不称赞。史书上用八个字形容羊侃的这次表演——“左右击刺,特尽其妙。”

羊侃的槊功太精彩了,以至于围观者络绎不绝,由于人太多了,那些看不到的就着急了,他们干脆都爬到了树上观看。梁武帝看到此景,笑着对羊侃说:“朕觉得这棵树会因爱卿而折断呀!”

皇上的话真准!不一会儿,“咔嚓”一声,大树还真就断了!也不知树上的人咋样了。从此羊侃舞动的那柄大槊就被任命为“折树槊”。

梁武帝是一位文武双全的皇帝,他出身武将,却博才多学,文采风流,堪称出类拔萃的学者。他早就听说羊侃和自己一样,是个穿盔甲的大才子。于是乎,在羊侃展示完武艺后,他又赋诗一首给羊侃看,羊侃根据这首诗的韵律也作了一首诗,梁武帝看后说:“我听说仁者有勇,今日却见到了勇者有仁,可谓孔孟遗风(因为羊侃的老家在孔孟之乡,且羊侃出身书香门第)、英贤不绝呀!”

羊侃在南梁的日子过得相当惬意。南方多文人,梁武帝又是个文艺控,所以南朝的文艺氛围比北朝浓厚得多。在这种环境下,羊侃又重新拾起了他的艺术爱好,转型为风流才子。

在豪华别墅内,羊侃纳了好些姬妾,皆才貌双全的江南佳丽。羊侃和她们搞了个“舞乐组合”,一起表演。其中陆太喜以长达七寸的鹿角爪弹奏古筝;腰围只有一尺六寸的张静婉能在掌上跳舞(和赵飞燕一样),另一位美女舞蹈家孙荆玉则“反腰贴地”,用红唇衔得席上玉簪。还有两位女歌手王娥儿和屈偶之,一个是皇上赏赐羊侃的,一个是太子赏赐羊侃的,这俩姑娘皆天籁之音、“妙用尽其曲”,她们的“好声音”被誉为无人能敌,而她们演唱的歌曲,如《采莲》和《棹歌》,都是羊侃亲自创作的,清新脱俗,独具特色。

品味极高的羊侃最爱奢靡生活。有一次,他去湖南赴任衡州刺史,把两条船连上搭起三间小屋,用珠玉装饰,铺上锦缎,大设帷帐屏风,他的“舞乐组合”美女们陈列其中。涨潮时,羊侃下令解下缆绳,随波逐流,大摆酒宴。这一极其拉风的场景,使得两岸观者无数,人头攒动,拥挤不堪。

还有一回,羊侃的老同学从北朝来到南方,羊侃举行盛大派对,来宾三百多人,席上器皿皆是金珠珍宝,演奏三部女乐。到晚上,以侍妾一百多人捧着金花蜡烛(烛台为金花)。

羊侃把酒宴搞得如此高端,自己却不爱饮酒,只喜欢和朋友宾客们畅谈,终日应酬,宾朋们醉了,他也跟着睡下,宾朋们醒了,他也随之起身。

羊侃是名门世家,又官居高位,所以他们家有的是钱,对钱,他从不在乎。有一次,他大摆船宴,有个客人在他船上喝高了打翻了烛台,结果引起大火,一连烧了七十多艘船(和火烧赤壁似的),焚毁的金帛不可胜数。羊侃对这事无所谓,下令灭火后继续喝酒。那位客人却惭愧的要死,竟然逃跑了。羊侃好不容易把他给劝回来,对他还和往常一样热情。

如此潇洒华丽的高端生活,羊侃过了好些年,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击碎了这种快乐,使得羊侃再度披挂上阵,冲进了血与火的世界……

这个人,便是南北朝时代最能折腾的反贼、瘸腿枭雄——侯景。

(四)

梁太清元年(547年),原为东魏武将的侯景投降南梁,梁武帝大喜,派军接应。同时又封侄子、贞阳侯萧渊明为元帅,率十万大军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打算和侯景军密切配合,搞一场漂亮的北伐。

萧渊明这家伙,以无能著称,梁武帝也知道侄子是个饭桶,但又不想把军权交给外人,所以他给侄子特意安排了一个高手辅佐他,这高手便是羊侃。

遗憾的是,梁武帝低估了侄子的“饭桶指数”……

那羊侃不仅武功高强,而且精通军事,自幼便爱读《孙子兵法》。来到战场后,他快速修筑了寒山堰,接着建议萧渊明水淹彭城,萧渊明白了他一眼,不理;不久,敌方援军大批到来,羊侃急了,建议萧渊明趁敌立足未稳搞突袭,萧渊明依旧不听。次日清晨,焦躁上火的羊侃闯进帅账,磨破了嘴皮子劝说萧渊明出战,但饭桶依旧如故。

结果两军开战,梁军一败涂地,饭桶萧渊明也被敌军俘虏了,唯独羊侃指挥的一支部队未受损失、全身而退。

梁武帝赔了个饭桶侄子不要紧,要命的是十万梁军主力瞬间完蛋,这事对他刺激大了,然而更刺激的事儿接踵而至。东魏军收拾了饭桶萧渊明之后,开始和梁武帝讲和。侯景坐不住了,他认为讲和的条件是梁武帝拿他换回饭桶萧渊明,于是乎,他于太清二年(548年)八月起兵反梁

梁武帝惊闻侯景造反,召开紧急会议,会上他询问羊侃有何计策,羊侃建议趁侯景离京城建康尚远时实施两头堵,让这厮进退两难。可是一帮大臣都坚定认为侯景不敢马上进犯京城。关键时刻,梁武帝也和他那个饭桶侄子差不多,他信了大臣们的话,羊侃的策略便被搁置了(唉,当初你别问人家呀)。

羊侃仰天长叹:“这就要败了!”

这正是:不听老羊言,吃亏在眼前!没多久,侯景就逼近建康城。城内乱成了一锅粥,百姓争相入城,官员惶惶不安,士兵不听号令……

力挽狂澜的时刻到来了,羊侃受命保卫首都!早料到如此情形的羊侃不慌不忙,他下令分区防御,把皇室人员也拉来积极参与,又下令把私自闯进武库乱拿兵器的士兵一律斩首,终于恢复了秩序。

秩序正常了,但城中人的心情还是紧张不安,毕竟南梁立国四十七年,一直平安无事,百官和百姓都没见过战争是啥样的,大伙能不害怕吗?!

为了安定团结,羊侃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宣称得到一封城外射进来的书信,上面说援兵就在附近,这才使人心稍定。

这时的南梁军队,老将都已去世了,年轻将领又都在地方上镇守,城中只有羊侃、柳津、韦黯三个武将,问题是,三个武将有俩不顶用的——柳津白发苍苍,走道发颤,说话带喘;韦黯智商很低,胆子很小,一听到侯景杀来就吓得不知所措。所以军中一切大事都由羊侃决定。昔日的文艺青年,成为保卫帝国首都的全军总指挥!

(五)

羊侃是南梁的最后一丝希望,上至皇帝百官下至普通百姓,都把自己的命运交付于他。梁武帝下诏赏赐给羊侃的部队五千两黄金、一万两白银、一万匹绢帛,而羊侃坚决不要,而是自掏腰包来犒赏部下。皇上很感动,士兵更感动。

叛军杀到城下,开始绞尽脑汁变着花样来攻城,而羊侃呢,全部接招,且一一化解!

叛军放火焚烧城门,羊侃立即用水将火浇灭,同时拿出弓箭,“嗖嗖嗖”几下,把靠近城门的士兵送上西天;

叛军以尖顶木驴(长得很像是一栋带轮子的小房子,厚木打造,外罩牛皮,士兵藏在小房子里,推动它攻城)凶猛攻城。守城军队对着射箭,丝毫没用,对着它砸石头,也没用。羊侃灵机一动,发明了一种叫“雉尾炬”的武器——安装铁箭头,灌进膏油,扔到木驴上,木驴立起火,不一会儿就烧没了。

叛军在城外堆起土山,打算居高临下攻城,羊侃则下令挖起了地道,一直通到土山底下,接着使劲灌水,使土山塌掉。

叛军制造高达十余丈的登城耧车,跟个简易型大厦似的,打算站在顶上对城内乱箭齐射。而羊侃面对这招,却无动于衷了,这是为何?原来目光如炬的他早已看出——叛军这招绝对不顶用!

羊侃对大伙说:“据我目测,他们那玩意高过头了,而城下壕沟的土质又虚又软,不用咱对付,那玩意来了必然自动倾倒。咱们都坐好了看他们的笑话吧!”

果不其然,叛军的登城楼车,刚开动就倒塌了。城内人对羊侃皆佩服得五体投地!

叛军恼羞成怒,终于放出了大招,他们俘虏了羊侃的儿子,把他押到城下。叛军万没想到,羊侃可不是一般的老爸,只见他看了城下儿子一眼,对叛军喊道:“我带领全族玩命来报答皇上还嫌不够,怎么会计较一个儿子呢?你们赶紧把他杀了吧!”

此言一出,叛军欲哭无泪,羊侃的儿子已满脸是泪……

叛军还不罢休,几天后又把羊侃的儿子绑到城下,没想到这回羊侃更绝,他说:“儿啊,我以为你早被杀了呢!咋还活着呢?我以身报国,誓死军营,决不能被你拖后腿!”

说完羊侃就弯弓搭箭要射向儿子(此时羊侃的儿子肯定彻底心碎)!

羊侃这半真半假的行为(说他半真半假是因为他儿子终究没被射死)让侯景彻底服了,不仅服了,还特感动,直接把羊侃的儿子给放了。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侯景派出一位使者以温柔话语来忽悠羊侃打开城门,但他们太低估羊侃的智商和毅力了。羊侃不但不为所动,还来了个反忽悠,竟让使者把劝降的事儿给忘了!更神奇是,偏偏那使者在北方时就特别崇拜羊侃,听了羊侃的言辞后他激动坏了,他对羊侃说,强烈希望偶像暂时脱去盔甲,让他清清楚楚一睹风姿。羊侃答应了他,脱去盔甲,屹立风中。那使者都看呆了,很久才离去。

偶像的魅力是无敌的。

就在叛军焦头烂额万般无奈的时候,建康城中突然出了大事!那叛军不是在城外筑造土山嘛?这城里的守军也筑起了土山。敌人的土山被羊侃用计给搞塌了,而城内的土山却被大雨给浇塌了!侯景大喜,趁机发动猛攻,羊侃立即指挥守军狂掷火把,很快便形成一道火墙,把叛军暂时隔离在外面。

火墙终究非长久之计,叛军也不傻,他们也会用水的。然而羊侃再也没有机会和叛军斗智斗勇了。艰巨惨烈的首都保卫战大大损耗了他的身体健康。就在那道火墙挡住敌军后不久,这位名将就在城中病逝了,享年五十四岁。

羊侃死后没多久,侯景就攻破建康,把梁武帝活活饿死,自封“宇宙大将军”,并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疯狂杀戮……

不过值得羊侃在天之灵大为欣慰的是,侯景没快活几年就被大将陈霸先(未来的陈武帝)击败,羊侃的三儿子羊鲲(不是曾被侯景俘虏的那位,那位是羊侃的大儿子)在侯景逃亡途中,用长矛刺死了这个乱臣贼子。

羊侃,无论是军事本领还是武学境界,无论是文学水平还是音乐才华,无论是精神节操还是一生壮举,都相当不俗,可谓旷世奇人。纵观五千年,如此牛人,极其罕见。这路全能型高手似乎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如黄药师,而羊侃偏偏是正史所载!遗憾的是,南北朝历史并不像“三国”或“隋唐”那么“通俗”,羊侃那么牛的高手也就不太为大伙所熟悉了。不过倘若羊侃地下有知,以他那既洒脱豪爽又义薄云天的秉性,也不会在乎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