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平录

第100章 昭怀公主案(十一)

字体:16+-

王顺德道:“大人遭辽人暗算,官家限期十日破案。为了大人的安全着想,下官觉得逸德绣庄的事并不小。”

崔辞道:“难得王大人有心。行啊,我今儿起的晚,绣庄的事就交给你全权去办。”

王顺德道:“谢大人!”

王顺德转身正要告辞,听见崔辞又开口道:“我早上起迟了,主要是昨儿在玉楼春闹了一晚上,结识了一位绝世佳人,她叫余安安。我听说,她跟你老早就相识了?”

王顺德眉头一动,怎么余安安已经对崔辞下手了?他下意识扫了一眼李暧,李暧微不可觉的耸了耸肩。

王顺德道:“我跟她相识已久,交情都在棋局上,人生如棋,我们也算互为知己。大人怎么会认识她?是有人引荐?”

崔辞尬笑一声,道:“害!是张衙内引荐的。我倒不知道她跟王大人有这么深的渊源。”

王顺德眉头一皱,他没料到自己威胁加警告,余安安依然不受控制,此时此刻必须要想法子让崔辞远离余安安。

想到这里,王顺德激动道:“下官不瞒大人,我对余安安一往情深,下官至今未娶,就是为了她。她身不由己,我也引以为恨。下官只能每月与她下棋,以解相思之苦。大人,天涯何处无芳草,你若是逢场作戏,大可以另觅佳人。安安她不适合你。”

听王顺德在这里做戏,李暧不由在心里翻了个白眼,信你就有鬼了,回怼道:“是那个余安安自己约崔大人的。你不信,大可以自去问问她。”

李暧果然是个贴心人,崔辞感激的望了她一眼,沉下脸道:“王大人,你大约觉得我是逢场作戏。但我跟你一样,也尚未婚娶。你对余安安一往情深,又怎知我不是?难道王大人觉得我崔辞就是个没有真心的人?”

王顺德还想争辩什么。崔辞抬手阻住了他的话,冷冰冰道:“你带人去逸德绣庄吧,此事我自有打算,你就不要再提了!”说罢,他自己先抬脚走出门去。

李暧跟在崔辞后面,跨出房门,她回头看了一眼王顺德,用手指着他,警告道:“瞧你这紧张的样子,这个余安安肯定有问题!”

王顺德望着前方叹了口气,余安安一旦失手,必然将会累及到自己。看来已经到了对她不得不下手的时候。

+++

崔辞带着李暧出了府衙,一路上心里堵的慌。连自己也搞不清,他究竟是吃余安安的醋,还是吃王顺德的醋。他从来没见过王顺德当面表明心意,只觉得一种混杂着报复感的愤怒在心里渐渐萌芽。

崔辞脑子里乱成一团,心里也乱成一团,直走到了官街之西的旧城光化坊,才被李暧的声音唤回思绪:“大人,都亭驿到了。”

崔辞停下脚步,举目望过去,面前鳞次栉比,高楼耸立,正是都亭驿。

李暧望着眼前气派的建筑物,道:“耶律倍就住在这里?”

崔辞道:“嗯。都亭驿建于五代时期,宋辽通使之后改成接待辽国的专属使馆,有客房五百二十五间,是京城内最大的馆释。耶律倍随后唐使节来大宋,就下榻在此处。”

李暧道:“那咱们贸贸然前来,他会见咱们吗?” 她寻思以崔辞的位份和资历,恐怕要被赶出来的,毕竟对方是契丹国第一位皇太子,还是当今大辽天子的爷爷。若是以她西夏公主的身份求见,恐怕还比崔辞管用些。

崔辞道:“谁说咱们是贸贸然前来的?我爹离开东京之前,已经替我约过耶律倍,定在今日见面。”

李暧松了口气,道:“那我便放心了。”

崔辞道:“过会儿见了老爷子,一切听我安排。”

李暧点头应了,二人走进驿馆,向驿站文官说明了来意,便被领进最东边上首的一间套房。这房间位于整个都亭驿最高处,是驿站里的顶级套房,屋里宽敞明亮,布置奢华,细节处都透着精巧的设计。满墙的书柜塞满了汉人经典书籍,诸子百家、医书、乐谱应有尽有;墙上挂着《猎雪骑》与《千鹿图》,以及另外几幅字画,桌上还有一副没有画完的画,画风细腻、典雅,自成一派,明显都是出于从一个人之手。

崔辞早听他父亲说过耶律倍受汉文化影响很深,这也是述律平不喜他的重要原因,耶律倍尊孔尚儒,主张契丹全盘汉化,而这违背了述律平所奉行草原本位,所以述律平最终选择了耶律德光,而不是耶律倍继承大辽皇位。

崔辞和李暧在屋里等候了半炷香不到,只见一个汉人打扮的儒雅老者走了出来,他长相清癯,皮肤白皙,眼睛明亮活泼,只在眼睛处有些许皱纹,丝毫没有一点草原贵族的影子。崔辞和李暧一见到他周身的气度,便知道这老者就是耶律倍了。耶律倍依照汉礼与崔辞见礼,举止斯文尊贵,微笑让崔辞坐下。

耶律倍知他来意,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道:“你父亲跟我昔日颇有交情,听说他出征前几日,你被潜伏在东京的辽人刺杀,有这样的事?”

崔辞见了他便觉亲切随和,丝毫不守拘谨,道:“回李大人,确实如此!”耶律倍归顺后唐之后,后唐皇帝李嗣源赐他姓李,因此崔辞依照后唐的叫法,称他为李大人。

耶律倍道:“你既然如此肯定,是不是抓到了什么证据证明是辽人干的?”

崔辞一愣,道:“只因为这伙儿刺客穿着西夏国的服饰,若真是西夏刺客,断然不会在行刺时穿着本国的衣裳。而我大宋跟辽国开战在即,辽人刺杀我以诛我父亲之心,这便是动机。”

耶律倍摇了摇头,道:“我问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辽人干的,而你说的是你的推断,推断做不得主。恐怕我帮不了你。”

崔辞心里一凉,想了想,打起精神道:“我来见李大人,其实与我遇刺一事并没有太大关系。您知道的,大宋跟辽国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倘若大宋兵败,后唐也是唇亡齿寒,如今的大辽皇帝是您的亲孙子。后唐为求自保,难保不会陷您于不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