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六、談處群(上) ----------我們不善處群的病征

字體:16+-

我們民族性的優點很多,隻是不善處群。“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流行的諺語把我們民族性的弱點表現得最深刻。在私人企業方麵,我們的聰明、耐性、剛毅力並不讓人,一遇到公共事業,我們便處處暴露自私、孤僻散漫和推諉責任。這是我們的致命傷,要民族複興,政治家和教育家首先應銳意改革的就在此點。因為民治就是群治,以不善處群的民族采行民治,必定是有軀殼而無生命,不會成功的。本文擬先分析不善處群的病征,次探病源,然後再求對症下藥:

我們不善處群,可於以下數點見出:

一、社會組織力的薄弱。烏合之眾不能成群,群必為有機體,其中部分與部分,部分與全體,都必有密切聯絡,息息相關,牽其一即動其餘。社會成為有機體,有時由自然演變,也有時由人力造作。如果純任自然,一個一盤散沙的民眾可以永遠保持散漫的狀態。要他團結,不能不借人力。用人力來使一個群眾團結,便是組織。群眾全體同時自動地把自己團結起來,也是一件不易想象的事。大眾盡管同時都感覺到組織團體的必要,而使組織團體成為事實,第一須先有少數人為首領導,其次須有多數人協力讚助。我們缺乏組織力,分析起來,就不外這兩種條件的缺乏。社會上有許多應興之利與應革之弊,為多數人所迫切地感覺到,可是盡管天天聽到表示不滿的呼聲,卻從沒有一個人挺身而出,領導同表示不滿的人們做建設或破壞的工作。比如公路上有一個缺口,許多人在哪裏跌過跤,翻過車,雖隻須一塊石頭或一挑土可以填起,而走路行車的人們終不肯費一舉手之勞。社會上許多事業不能舉辦,原因一例如此簡單。“是非隻因多開口,煩惱皆由強出頭”,這是我們的傳統的處世哲學。事實也確是如此。盡管是大家共同希望的事,你如果先出頭去做,旁人會對你加以種種猜疑、非難和阻礙。你顯然顧到大眾利益,卻沒有顧到某一部分人的自私心或自尊心,他們自己不能或不肯做領袖,卻也不甘心讓你做領袖。因此聰明人“不為物先”,隻袖手旁觀,說說風涼話,而許多應做的事也就擱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