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傳

第四章 入朝後的蹉跌 出任山東鄉試主考官

字體:16+-

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秋天,三十三歲的王陽明應山東巡按監察禦史陸偁的邀請,出任山東鄉試的主考官。

齊魯之地,聖人之鄉,有著深厚的儒家文化積澱,孔子的諸位高徒也多出生於此,因此能夠出任山東鄉試的主考官,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可見當時王陽明的道德文章、學問見識已經得到了公認。

然而,這次山東考生們拿到試卷時,發現第一題的題目是:“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這是孔子的話,意思為:大臣應當用道義侍奉君主,行不通就掛冠而去。

即使是孔聖人的話,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用的。王陽明生活在大一統的明朝,君為臣綱已經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講這種“不可則止”的話是犯忌諱的。嚴重點講是心懷異誌,犯上作亂。這不是危言聳聽,是真會要人命的。當初,孟子提出了一些類似“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的觀點,結果開國皇帝朱元璋讀後震怒,派人刪節《孟子》一書,甚至還一度下令將孟子逐出太廟。如果他看到出這種考題,王陽明不死也要脫層皮。

不過幸運的是,王陽明生活的年代,社會氣氛和文化環境都比較開明和寬容。他針對士人品節普遍滑坡的現實,提出重建“以道事君”的士人原則,得到了以開明形象著稱的明孝宗朱祐樘的賞識。

但是,這道“偏題”“怪題”讓不少考生簡直要崩潰了。有人氣憤地拍案而起,摔筆而去;有人認為這題目有問題,幹脆交了白卷。也有人欣然命筆,洋洋千言;還有的人心領神會,認為朝廷大開言路了。不過多數考生不滿,抱怨連天,隻得硬著頭皮答題。

從八月初九直到八月十七,連續考了九天。這次在山東主考鄉試,王陽明從出題到錄取都以“經世之學”,獲得了不少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