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增援的队伍如期赶到三水郡城外,如今这里还算平静,泰盛的军队还未打到这里,至于为何来此?
城中有宇王国人氏,只是他们在城中嚣张跋扈,寻着由头的动辄打砸抢烧,丽朝廷尉虽将他们捉拿归案,却苦于没有证据,便尽早放人了。对于此事,城中百姓十分苦恼。
攸宁到此地后,得知此消息后,便心生一计,命令将士们埋伏在这些人周围,一旦他们有不轨之举便大势捉拿。那些人领了泰盛的命令便开始在城中做些不为人知的勾当。
还扮成商人队伍,美名其曰促进两国贸易往来,实则入城后便四处观望,在夜里甚至四处游走奔波打探城防布局。
只是三水城易守难攻,城防内部是他们无法掌控的范围,所以三水城才没有像建安,泉关两郡一样落入泰盛之口。
知道他们的伪装后,攸宁便带领红云与副将子江,三支队伍,冠与其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之罪名,两座城池中共抓补三百余名宇王国假商人。
众人跪在三水郡府衙内大院中,纷纷表示对于攸宁此举的不满。
“我们是来往宇王国与三水郡的商人,你们这样扣押我们,将两国关系置于何地?我们回国后定会将你这个太尉所做所为告知我们陛下听,你们这种行为是不被各国认可的,是毫无人道的。是丽朝的耻辱。”
攸宁轻蔑而视众人,言道:“耻辱?你们的行为,目的,并非只有你们自己清楚,将你们捉了来,便是已经考虑到后果,你若想回宇王国,那便交代交代,你们此行的目的。否则,本太尉便将你们作为俘虏,交与你们的长官。”
众人有任务在身,没有完成任务,他们是不会表明身份,依旧要装下去罢了。
其中一个作为发言人模样的首领说道:“我们的目的便是赚钱,无有其它,至于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的罪名,我等不接受。”
攸宁也明知他们不可能招供,好在他还有下一步打算。
第二日便领着他们去丢失的泉关城外,作为交换条件,逼他们返还城池。
营寨驻扎在城外二十五里的城郊,这里距离建安城不过一百三十里。红云的队伍驻扎在建安城外二十五里。两座城池,两面夹击,兵士虽分散在两处,却距离不远,一旦一方不易夺城,另一方便可带领士兵们步行一天一夜赶去增援。
军队中不乏熟悉本地地形的丽朝人,在泰盛即将赶来增援的路上已部下埋伏,更有对宇王国话语娴熟的边境士兵加入两支队伍,以备不时之需。
旧相识再次相见,并没有传说中的分外想念,而是分外眼红。二人本就是仇人,只会越来越讨厌对方。
攸宁身着戎装,与中户子宣两位左右将军,带领五万精兵与泉关城对立,站在最前面的乃是那些假商人。
泰盛居城墙上喊道:“堂堂丽朝太尉竟以我国人性命相要挟,逼我退兵。你丽朝当真没人了嘛?若想要这城池,便领兵相向,便正当的来夺。耍这些阴谋诡计算什么本事?”
攸宁则道:“泰盛,今日来此便是来降你,何来要挟?泰盛,你我之间终有一战,你我皆主将,今日便一决高下,如何?”
泰盛冷哼一声道:“哼,我从未觉得你丽朝被一个女子领导,有何等大出息,一决高下便可,我宇王国大好男儿还怕你这等女子**之物不成?”
此话一出,丽朝士兵们均已被激怒,一时间怒由心生,大口的喘着粗气,下定决心,稍后一战定输赢。
攸宁此刻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他乃主将,不可被人乱了心智。他只等泰盛下来,抱着为父亲报仇,为边境百姓安定生活的决心,将泰盛击垮。
而在建安城外,红云及子江带领十万人马以同样的方式,与宇王国主将飞彦对峙于建安城外。
昨夜,已有丽朝士兵扮作余王国商人的模样混进城中,欲里应外合,活捉飞彦。
战争一触即发,话不投机半句多,城外红云已不再多言,一声令下,大部队开始攻打城墙内守卫,多架炮车被点燃,箭镞连发,城中的扮作商人的精兵们收到信号,攻上城墙,擒贼先擒王,顺利拿下主将飞彦,群龙无首之际,战争很快落幕。
红云迅速派出前锋军,装作宇王国将士,快马加鞭欲向泉关城内的泰盛求援。
信件送到,信物,手令,虎符均在,付出多条士兵性命好不容易夺来的城池即将失守,争强好胜的泰盛怎会就这般放弃,何况是在攸宁的面前。
他当即决定出兵三万前往建安支援,由他的副将颜星军前去,而他这里,虽是由他亲自坐阵指挥,由于建安即将失守与对方主将又是丽朝太尉亲自坐阵的消息被放出,而大挫军心,导致军心涣散,无法集结。
在颜星军撤走的半个时辰后,泰盛方已明显处于劣势。
泰盛仍尽量安抚士兵的情绪,不断的在城墙上喊话鼓舞着士兵们的精神,好在他的话还是有用的。
攸宁觉得时机成熟,便谎称战败,退兵十里外。
帐篷内,箬仪为攸宁递上茶盏:“大人今日为何不全力出击?”
“战争是残酷的,也是费尽心思的。时机尚未成熟,便不可操之过急,否则便是满盘皆输。”
箬仪听不明白,皱着眉头,紧抿双唇,冥想着。
颜星军的士兵刚行至建安城外,便被埋伏在那里的红云带领的人一举歼灭。
第二日,红云又有第二计使出,说是颜星军派去增援的人再次不敌对方,并且说攻打建安的乃是丽朝太尉特训的主力军,为了掩人耳目才让红云为将,诓骗泰盛,才会一二再的吞没增援的部队。
闻此言,泰盛急的直挠首,大呼:“中计了,中计了。好一个顾攸宁,狡猾至极。听我令,由本将军带领亲兵两万,再援建安,建安城定,我定叫他顾姓小儿好看。”
泰盛是个火急火燎的性子,此刻他已听不得他人的话,誓要与攸宁在心理上论个高下了。
军医帐内。
箬仪随王军医认真学习几日,已经基本掌握了止血,止痛,包扎等诸多护理技巧。一路走来,箬仪从一开始的笨手笨脚,到如今的信手拈来,镇定自若,这些改变都深得王军医和其它医护的喜爱。
只是,箬仪这么认真的学做,一切都是害怕当遇到她熟悉的人从战场上抬回来时,她手忙脚乱,不能帮忙,反而添乱。然而,她最怕见到的还是攸宁,红云,南书等人。
对于,每一个抬回来的人,箬仪都认真的看一看,更加仔细的医治护理,确定性命,住址,好在,几天下来,她没有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好在,她担心的人一直都平安无事。
攸宁这边,又领军冲在最前面,只是城墙上再不见泰盛身影,他深知,泰盛已中计,此刻便是收网之时。
攸宁号召兵士,集结起来,全力攻打泉关城,仅用了半个时辰便打开了泉关大门。队伍里的士兵们势在必得,首当其冲,满身戾气,混身鲜血淋淋已分不清是对手的血还是谁的。
三座城门大开,丽朝士兵们一起杀进了泉关城内,百姓们纷纷躲避开,城中守城的宇王国士兵,自知此战若输只是奉还城池而已,至少能保住性命,便丢下手中武器保命要紧。
攸宁到来,看到这番景象并无多言,只是吩咐子宣,中户两位将军处理战场与俘虏,后独自带领两万亲兵前往追赶泰盛。
红云这里,收到泰盛已在赶来的路上的信件后,便集结三万士兵前往泉关。这样一来,两座城的士兵便将泰盛围在半路上。
泰盛面对突然出现的红云顿时觉得不可思议,很快他明白了,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计。
他懊恼,他怒不可遏。
他怒瞪着双眸,指着红云大吼:“我堂堂一国将军,竟被你这等小人蒙骗,是顾攸宁,便罢。若是你,我便是死,也不甘心。”
红云眉头一挑笑着调侃他道?“对付你这等人用别人岂不是看不起你。杀你报仇这种事还需要我们太尉亲自来。你往那看。”
泰盛不以为然的向着他指的方向,左边站着的便是攸宁,他身边更有上万人的队伍。他自知此战在劫难逃,却不敢言败,还大言不惭道:“顾攸宁,你或许不知道,你父亲亦是被我用计害死了。如今你用计来害我,倒也算对得起我。既然你想报仇,便让他们退下吧,我等单打独斗,若你赢了,我甘愿赴死,否则我也不会放过你。”
攸宁骑马走上前去,南书站出阻拦道:“大人,我代您去。”
攸宁目光坚定的道:“下去,我与他终有一战。”
南书只好咬咬牙根退下了。
谁知,二人刚刚站定,泰盛便趁他不备,将早便握在手中的朱砂一把掷出,正向攸宁双眸,他只好下意识的拿手肘去挡,谁曾想,他第二次掷出的竟是两支飞镖。
这两招,就像是壁虎在遇到危险时断尾,螃蟹将被食时卸钳。只是它们伤的是自己,而泰盛伤的是对方。其实泰盛更像是蜜蜂,即便是自己要死,也是在死之前蜇你一下。
攸宁危急时刻,本能反应过后,便是听到飞镖嗖嗖而来的声音,情急之下仅接住一支,而另一支正中其臂膀。
看到攸宁中了一支镖,泰盛张口双手叉腰在原地哈哈大笑。
攸宁吃痛,紧皱眉头,知道泰盛正在苟延残喘,所以他内心毫无波澜,只待稍后发落他。
事情进展速度之快众人毫无预警,见他如此蜂拥而上,攸宁缓缓抬手抖抖衣袖上的朱砂,好在未进到眼中。他看着泰盛,眼神清厉,见众人过来他忙单手抬起,示意众人退下。
南书刚跑过来拔剑架在泰盛脖子上,见攸宁让他退下,他怒视着泰盛不情不愿的收起剑。
泰盛却丝毫不收敛,嚣张道:“看到了没,这才是大将风范,他和我。临危不乱。还不快退下?”
南书看了看攸宁,便退下了。
“兵不厌诈,顾攸宁,你我公平了。”
攸宁欣欣然道:“也是,毕竟你的部下有许多都因此计而丧命。”
泰盛再次被激怒:“顾攸宁,今日,你我除非同归于尽,否则我定会来杀了你。”
说着他便拔剑向攸宁快步走来,攸宁拔剑一挡再挡。在一个空隙中刺向泰盛小腹一剑。这一剑算是还父亲那一剑。
泰盛中剑,攸宁拔出剑,他踉跄后退几步,顾不及腹中的疼再次出招劈向他,攸宁接招,只是,泰盛不偏不倚,直接向攸宁受伤的臂膀砍去,攸宁反手抗剑挡下。只是胳膊上的伤吃痛,用不上劲。
他便出脚,一脚正中泰盛小腹,方才的剑伤再次加重,泰盛退后,满腔怒火压制胸中,亟待发泄。
他大吼着再次向前靠近攸宁,招数极快,攸宁臂膀有伤,动作减慢,防不胜防,在腰间又挨了一剑。
红云,子江,等人见此状,急的在原地团团转。南书只站在那里,心中暗暗为攸宁捏把汗。
泰盛也不曾讨到便宜,攸宁防守之际,亦是在他的脖颈划出了一道伤口。他感到有一缕血流到衣襟里,他停下来,眼神防备地看着攸宁,摸了摸自己脖子,一看手心有血,他微眯双眼,知道自己不能再耽搁了,便再次发力,砍向攸宁。
攸宁一再躲闪之际又在他的身上划出了几道血痕,虽不见疼痛,那痕迹更是看似不起眼,却因那把玄虎剑及其锋利无比,只见伤口不见血而闻名。过不了多时,便会在内里出血,很快便会失血过多而亡。
不觉疼痛,意识迷茫,被愤怒冲昏头脑的泰盛已经极尽发疯一般的趁攸宁分心之际刺向攸宁,这一剑正中攸宁心口。
而此刻,攸宁的剑也停留在了泰盛胸中。
二人同时把剑,疼痛之时,一致持剑半跪着捂着胸口,大有两败俱伤之势。
南书忍不了了,开始上前去扶攸宁,红云怒下令:“泰盛麾下士兵,一个不留,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