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寶城拆除後情形,此處是定陵地下隧道的入口
進入七月,天空開始不斷地下起雨來,發掘工作隻得根據天氣狀況時進時停。
自寶城內挖開第一道探溝以後,工作進展極為順利,民工們將填土磚石,一筐筐運出,一個多月的清理便告完成。在“隧道門”刻石下麵,果然露出了一個用大城磚壘起的大門,事實證明了最早被發現的那個塌陷的缺口,就是大門外側上麵的邊緣,也是通向地宮隧道的第一座大門。帝後棺槨入葬之後,大門就用城磚巧妙地堵死,磨磚對縫和城牆別無兩樣。當年的君臣工匠怎麽也不會料到,三百多年之後,這精心的偽裝終未迷住考古工作者的眼睛而被識破。
遺憾的是,門外是荒郊野地,如果挖開這牆門通道將無法保證陵內的安全。發掘人員沒有將此門拆通,竟使埋藏在城牆券門之內的那塊對發掘具有指路意義的小石碣,從工作隊的眼皮底下逃脫了。石碣清清楚楚地刻著:
寶城劵門內石碣
寶城券門內石碣一座城土襯往裏一丈就是隧道棕繩繩長三十四丈二尺是金剛牆前皮
這段文字可謂打開地宮的第一把鑰匙。它至少告訴人們兩個主題,一是從石碣本身所處的位置,往城牆裏側再掘進一丈的距離就是通入地下玄宮的隧道;再就是說明此處至玄宮前麵金剛牆[1]前皮的準確距離。這塊石碣,直到一年多地宮打開之後,作徹底清理現場和修複陵園時,才從牆中拆出。
既然這個天賜的良機沒有被及時抓住,發掘人員在以後的探索中陷入困惑與迷途似乎已是無法避免。隨之發生的一連串近似荒唐的鬧劇,似乎也不是意外之事了。
大門之內的磚隧道,盡管明顯地伸向明樓之後,但離明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為減少出土量和保護園內的古鬆,考古隊決定隔開一段距離,再開第二條探溝。這個決定向夏鼐匯報後,得到了讚同。於是在第一道探溝的延長線上即明樓之後開第二道探溝,將“T2”的木牌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