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正是朱棣最喜欢的孙子,朱瞻基!
于嘉还未曾拜见,朱瞻基抱拳作揖,躬身道:“先生,皇爷爷让我带您去宁波市舶司附近的军器局,那里有京师最好的铁匠和炉子,也让我好好和你学一学,活泛活泛脑子。”
啊?
让朱瞻基,和他学一学?
于嘉反应过来,一抹欣喜瞬间涌上心头,虽然朱棣没点明自己是朱瞻基的老师,但有这句话在这,将来就有成为帝师的希望。
假如他抓住机会,让这孩子由心而发的佩服他,那他将来,必然是王振一样只手遮天的人!
“陛下让皇孙陪同,臣受宠若惊啊!车马劳顿,皇孙是否先休息一下在上路?”
朱瞻基笑道:“先生不必担心我,我虽不像先生那般勇猛,但也会骑马狩猎,这点路途难不倒我。”
呵呵~
这朱瞻基,说话还挺好听的……
“解缙要倒台了,先生。”
马车之中,朱瞻基看着窗外,自顾自地说道:“你们那天离开之后,皇爷爷气得半宿没睡着。”
半宿没睡着?
朱瞻基有模有样描述着在乾清宫御书房内见到的情景:“当时,他老人家指着奏本中一段大骂,说解缙庶子,读的什么狗屁经史!”
作为朱棣最喜欢的孙子,自然是爷爷喜欢谁他喜欢谁,惹了朱棣愤怒,朱瞻基也开始讨厌起解缙来了。
于嘉倒是没发表什么立场言论,自古身居高位能全身而退者,全在于不权结仕,不树敌,发表任何一种关于立场的言论,只需要为国家分忧即可。
“皇孙以为,皇上会怎样处置他?”
朱瞻基不假思索地说:“最少也是贬出京师吧?”
于嘉不知不觉间,对这个十岁的孩子十分有兴趣,看着年纪不大,言谈举止和大人没有什么两样,显然是跟着朱棣时间久了,见识的多。
“那皇孙,为何是这么处置呢?”
“那还不简单?解缙不给爷爷留面子,先生不知道,他阻挠皇爷爷不止一次两次了,这次既然他撕破了脸,皇爷爷的脾气,先生也是知道的。”
“皇孙说得不错,但不全面。”
既然朱棣让朱瞻基跟着他学,那所教的就不仅仅是机械这方面的知识了,自己的想法也得说一说。
毕竟,他考中状元还没封官呢,朱棣也说,拖拉机制造出来后再行封赏,要是这孩子回去夸自己两句,朱棣说不定能给他封个大的官。
“皇孙,我说说我的想法?”
朱瞻基很有礼貌,拱手作揖道:“先生请赐教。”
“皇孙,臣觉得皇上气度很大,不会因为内阁反对自己的意见而生气。
皇上生气,在于解缙的想法悖逆了大势!
自古开疆拓土的君主,都会被后人称赞为圣君,皇上有意开创盛世,万世留名。
那解缙掌管翰林院,堂堂内阁之首,这样有影响力的人物不随皇上建功立业,却却说出不要安南的话,于情于理,他的眼界都太窄了!
皇上生气的,解缙反驳他是一小方面,主要还是他对解缙多年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心中失望所致。
皇孙,解缙这个人太轴,但他并非奸臣,那种人自视清高,往往只相信自己,而不相信别人,包括皇上。
而且,自视清高的人,他瞧不起身边的任何人,尤其是平步青云的人,比如我。
如果不出什么差错的话,过完年之后,他可能会被赶出京师……”
说到此处,于嘉也不愿意提及这个名字了。
之前,于嘉本想着进入翰林院后认识一下解缙,叮嘱他避开枪口,从而改变一下他的命运。
只因为,解缙是忠臣又是才子。
可他却带头上书告自己欺君之罪,既然对面要置自己于死地,那就让他按照历史的进程走,自生自灭吧。
因为京师地处丘陵地带,平地非常少,行路的速度并不快。
第三天的清晨,马车到达了宁波市舶司,但并不是市舶司里,而是附近的船厂门前。
“皇孙,天策大人,就是这里了!”
两个身着便衣的锦衣卫打开车门,将二人扶下了马车。
眼前造船厂,占地足足有上百亩,一条人工开挖的河,足足有二三十丈宽,顺着船厂流出,直通远处的大海。
船厂内部河面上,还有一艘正在建设的船,民夫们喊着号子,将一块又一块用油浸泡的木板拽上高空。
和朱瞻基一同进入船厂,负责造船的官员便迎了上来,先参见了朱瞻基,然后参见了于嘉。
于嘉目前虽没有官职,但任何人见到他,总会说一声天策大人或者于大人,只有五品以上的高官才会叫他的字,仙婴。
于嘉为了节省时间,回礼之后,没加休息便让官员将他带到了炼铁厂。
刚一进入厂区,于嘉就不由得瞪大了眼。这里炼铁炉,最小的也有一丈之高!而且,温度竟然和夕阳里的炉子差不多,不用斯特林吹风机就能达到将生铁融化的温度。
不仅如此,这里的铁炉数量也多得惊人,足足有一百多个。
那官员是工部的一名小官,正六品,负责这里的一切事务。
他介绍道,这里不仅仅是船厂,还是大明最大的大炮制作处,并且,官员说到此处,自豪地拍了拍胸脯。
“天策大人,只要有图纸,任何东西军匠们都能做出来,郑大人宝船上面的大炮、锚和外部的铁皮,可都是这里生产的呢!”
官员炫耀之后,集合了所有的军匠。
听官员介绍了几人身份之后,军匠们纷纷跪地叩头,可能是听说了于嘉的名号,谁脸上也没有不服的表情,都拍着胸脯保证,只要有图纸,什么零件都能打造出来,哪怕是现在最难做的迫击炮。
看完提供的十座炼铁炉和军匠后,于嘉便拿出离家前画好的图纸,让军匠们即刻动工,按照尺寸打出一模一样的零件。
本来,于嘉想着制作斯特林发动机,而后架在拖拉机上,后边拽着三节车厢。
后来一想,斯特林发动机万一马力不够,那就浪费时间了,还不如一步到位,直接打造出来一个小型的蒸汽机。
自己穿越前就是火车司机,要说蒸汽机,没人比于嘉更了解它的性能了。
虽说于嘉上班晚,没有赶上驾驶蒸汽机的时代,但真要让他上手开的话,怎么操作也知道。
那蒸汽机有两个特点,一是燃料的多样性,二是动力大,像最初代的内燃机车,马力都没有蒸汽机车大。
但缺点还是有,否则,蒸汽机也不可能退出历史舞台,最大的缺点就是不卫生,灰大、烟大、司机工作环境差。
于嘉将几十张图纸分别分发给了十个铁匠炉的军匠什长,并叮嘱他们一定要按比例制作,不能大也不能小,尺寸差一点都要重做。
这些图纸于嘉早就画好了,就是搬用的史上动力最强劲的一款蒸汽火车、一九一四年诞生于美国的“大男孩”的数据,将蒸汽机每一个零件都按比例缩小了二十倍,照本宣科。
与大男孩蒸汽火车不同之处,是车子在土地上跑,而不是在钢轨上跑,需要将转向架改成转向轮,外加设计出一个方向盘而已。
这个时代也没有橡胶,前方机车、后方车厢轮子只能用铁轮,同时,还加入了钢板减震器,减少运行时的缓冲。
过年也没回得了家,那十个炼铁炉的军匠们跟着于嘉和朱瞻基遭罪,年三十也在忙,于嘉只好出钱,托锦衣卫买了些好酒好肉,众人在铁匠炉前面点起篝火,迎接永乐五年的初一。
功夫不负有心人,也是那些军匠们有两把刷子,二十多天下来,每一个零件都做好了,大小不符合的也少,基本上都合乎标准。
不仅如此,军匠们还按照于嘉的要求,制作出来了几丈长的铁犁。
此时,已经是离开京师的第二十五天,距离皇上所说的期限只剩下三天时间了。
清早,于嘉带领军匠们将一个又一个零件拼装好,用了五六个时辰,中午饭都没来得及吃才将拖拉机拼装了起来。
朱瞻基看着面前奇怪的车,疑惑地问道:“先生,这东西长得好奇怪呀,烧火就能自己走吗?你可整准了,万一失败了的话,你没有时间再来第二次,不仅封赏没了,还要回去当知县的。”
“皇孙,这个你放心,就算有些零件精密度不够也是能走动的,这个我可以保证。”
于嘉唯独担心的是速度够不够,如果四天后的晚上,不能按照之前所说出现在皇宫里,那他就输了。
明朝和清朝不一样,皇权并没有达到极致的顶峰,有些事,并不是皇上一言就能决定的,要让众位大臣心服口服才行。
虽然与解缙叫板时武英殿里边没有其他大臣,可二十多天过去了,想必朝中大臣都知道了这个事儿,三十天回不去,就算皇上偏向自己,为了堵众人之口也得让他回去当知县。
千辛万苦的科举之路都走过来了,还是丙戍科的状元,若回去当知县,岂不是被人笑掉大牙?
想到此处,于嘉心头不由得一紧。
事不宜迟,要抓紧试运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