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溫度:法醫手記

從科學角度分析自殺的原因——基因與酒精

字體:16+-

人們經常從生物學的角度分析自殺的原因,也就是尋找導致人自殺的基因。但由於這種觀點與優生優育相關聯,因此至今無人敢妄下定論。

基因顯現的過程是複雜的,需滿足多種條件。比如說父親是高個子,兒子也有可能是矮個子;父親有暴力傾向,兒子卻不一定有。每個人都具有父母雙方的基因,這些基因是相互交融的,並不是每種基因都會顯現;而且後天的生活、學習、環境等因素也會對基因的顯現產生影響。

根據目前的研究結果可以推論,與自殺這一行為相關聯的基因大致是存在的,這是一種腦神經化學物質——5-羥色胺(又名血清素)。

有研究團隊用兩隻猴子做過相關實驗,實驗方法是隻給其中一隻猴子補充富含5-羥色胺的色氨酸(tryptophan)食物,結果顯示沒有補充5-羥色胺的猴子有更多的自殘行為。通過該實驗結果,可以推測人類的自殺衝動也與5-羥色胺有關,但並不能斷定這種神經遞質與自殺存在必然聯係,原因如前文所述,遺傳基因並不一定全部顯現。

目前,對於自殺的原因,科學家隻能給出一個含糊不清的結論:外因占70%,遺傳因素占30%。

另外,自殺與酒精也不無關聯。實際上,好酒的國家自殺率確實較高。2018年加入OECD的東歐國家立陶宛共和國就屬於這種情況。該國經濟較為蕭條,人們習慣於依賴酒精排解苦悶,這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其在OECD國家中最高的自殺率。韓國人更是無酒不歡,韓國是一個對酒精包容度很大的國家,就連對酒駕的懲處力度都較輕。

那麽,酒後自殺人數在總體自殺人數中所占的比例大約為多少呢?2013年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有44%的自殺嚐試發生在酒後,其中嚐試自殺的男性中有49%為酒後起意。這個比例能夠充分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