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溫度:法醫手記

死亡是自然的法則,不是人生的敗筆

字體:16+-

許多論文圍繞麵對死亡所應具備的態度展開。綜合來看,麵對死亡的態度大體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將死亡視為自然規律,認為死亡是生命的自然消亡和人生故事的最後篇章,這是一種客觀接納死亡(neutral acceptance)的態度。作為一名堅持唯物主義的科學工作者,我認為死亡是事物發展的自然過程,而不是人生的失敗。相信大多數人的觀點跟我一樣。所以瑞典ABBA樂隊唱著“生命是場精彩的冒險”,詩人千祥炳在代表作《歸天》中寫道“生命是一次歡樂的郊遊”。

有宗教信仰的人則持有另外一種觀點,他們信仰並向往幸福的來世,這是一種積極接納死亡(approach acceptance)的態度。金壽煥紅衣主教就是這樣看待死亡的,他認為自己此生問心無愧,相信神在天堂等待著他。

對待死亡的第三種態度認為死亡是痛苦人生的解脫,這是一種消極接納死亡(escape acceptance)的態度。這種態度有可能是源於臨死時身體的疼痛,但終究是在否定人生。在這種心態下迎來的死亡,很難讓人生圓滿落幕。

麵對死亡時,我們父母那一輩人常說:“塵歸塵,土歸土。”參加葬禮回家後,常會喝上一杯,嘴裏念叨著:“人這一輩子呀……”現在想想,死亡的真理不就蘊藏在平凡百姓這些樸素的話語裏嗎?生命的消亡是自然的法則,重要的是我們該以怎樣的態度接受和適應這一法則。

而對死亡的態度又與人們對死後世界的認識有關。對於有宗教信仰的人來說,為死亡所做的種種準備不僅是為了總結此生,還是為了迎接來世。

神真的存在嗎?答案因人而異。那麽有神論者能證明神的存在嗎?神為何從不出現?何以證明神創造了萬物?靈魂為何物?如何證明人死後靈魂不滅,會去往天堂和地獄?很多人的腦海裏都會有這樣一連串的問號,特別是走到生命盡頭時會更加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會長在臨終前對死後世界產生極大困惑,因此他圍繞“神與人”這一話題向宗教界高層人士提出了24個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今生的榮華富貴是否真的隻是紅塵一夢?如果有來世,這一切又將何去何從?如果皈依宗教結局會有何不同?等等。由此可見,即便是韓國首屈一指的大企業家,在死亡臨近時也會產生這樣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