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私房历史书:先秦篇(全6册)

第十九章 其实这才是东周

字体:16+-

因为《女史》已经结束了西周时代,女性们也要正式进入东周时代了,现在正好也是春秋热,所以我觉得也有必要来凑凑热闹,谈谈我对这个时代的看法。

春秋战国到底是个什么时代?

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并不一致,史家给出的结论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小说家给出的结论是群雄争霸的时代,我给出的结论是每个人都在痛苦中挣扎的时代。

为什么痛苦?

因为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信任,包括自己的亲人。

为什么要挣扎?

最简单的回答,为了活命。

《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这句话基本上概括了当时的危险程度。也就是说在这个时代中,想落个正常死亡的结局都是很困难的。而且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危险,“不得好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周天子、诸侯、国相、士大夫这些拥有显赫地位的人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

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更谈不上什么忠诚,所谓的名士们在各国之间的游走的情况,就像足球运动员转会一样频繁。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

因为那个时侯,天下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完全压制其他的势力,即便是小诸侯,如果看准机会,也可以通过投机而获得利益(比如吴国和越国)。

为了利益,大部分人瞪红了眼睛,搓红了双掌,随时准备干上一票。

如果这一票成功了,自己就会得到空前的利益,当然这种利益的获得大部分是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用一句不太纯属的日语解释就是那时候的人良心都大大的坏了。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自己人性中的良知已经消磨殆尽,忠诚、亲情、互爱这些在人性中最普通的词语都被背叛、淡漠、仇恨等词语所取代。

可以说很多人连最起码的良知都不存在。

举个例子。

《左传.隐公三年》记载:“(鲁隐公)不反哭于寝。”

意思是对于自己死去的母亲,作为君王的鲁隐公不去拜祭也就罢了,竟然连哭都懒得哭一声。可以想象,即便是动物,当同类死去时,也会痛苦的哀号,可是鲁隐公对待自己的亡母,竟然会不掉一滴眼泪。可见当时人性的黑暗面已经到达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再举一个例子。

《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左传.桓公二年》:“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这两段记载讲述了一个故事,宋国有个大臣叫华父督见同僚孔父的老婆漂亮,就把他杀了,抢过来当了自己的老婆。宋殇公因为这件事事情发怒了,华父督竟然一不做二不休,把自己的君王也杀害了。

每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

我的心头都感到无尽的悲哀,背脊上会冒出一阵阵的凉气,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时代。

我总在自己心里无数次的问自己一个问题,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君王在那个时代毫无尊严可讲,女人在那个时代只是男人们抢夺的彩头。别人的生命都像草芥一样不值得珍惜,而自己的欲望都可以靠杀戮这种残忍的手段获得。

所以,就我看来春秋战国只是一个属于赌徒的时代。

这个时代的人无组织、无纪律、不讲原则、不讲亲情,他们贪婪、自私、任性妄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会堵上别人的性命。

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代之一。

但是,我们又并不能完全否定这个时代,是因为两个原因。

人类到现在都还没有对自己放弃希望,恐怕是因为我们还有对自己错误认识的悟性,东周时代也是这样。在这个时代里很多人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些问题,他们想用新的政治理念和人性思维约束早已混乱的社会秩序。

这些人就是我们常说的诸子百家、他们是思想家,也是那个时代人性最后的守护者。

他们用自己的思想和理念试图改变这个没有人性的世界,最后他们成功了,新的理念和新的道德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同时已经形成。

中国人在这段五百多年的黑暗岁月后终于恢复到理智的状态,渐渐从迷失中找回了自我,中国人又一次重新认识了自己,且又一次重新尊重了别人。

新道德、新理念在统一的政权之下开始建立,并从此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第二个原因就是虽然这个朝代的大部分人都很冷漠无情,但是我们还是看见了这个时代很少的一部分人依然保持着自己那颗纯粹的心。

令人遗憾的是动不动就称自己是大丈夫的男人们,在这个时代表现出来的忠义、仁爱太少了,整个东周也只有召忽、晏婴、屈原等少数几位男性可以配得上这种评价。

就连一代名相管仲怎么样,在公子纠被杀害后,一直跟随公子的召忽自杀,可是他却苟且偷生活了下来,并最终帮助了杀害公子纠的小白成就了霸业。

在这个时代的男人实在很令我失望,令我眼前一亮的却是这个时代的女性。

虽然也有像武姜、文姜这样为了自己的私欲杀害自己亲人的恶女人,但是我们更多看到的是贞洁、勇敢、智慧、忠义、贤良的女性。

从比例上来说,“好女人”占这个时代女性的比例和坏男人占这个时代男性的比例差不多。

这些女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在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性、忠义、爱情这些最伟大的词语的存在。

可是有很多人说,这个时代的“好女人”实际上都是封建社会的受害者,是对丈夫三从四德的理念塑造成的。这些女性其实本身并不那么“好”,而是被洗脑后的结果。

某些人产生这样的理论,完全要拜一本书的影响。

这本书又是什么呢?它到底有记录什么会使某些人人这样认为呢?

带着这些疑问,请看《女史》之《东周红颜》第一篇,这是个特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