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的那些日子

第十六節 筆試

字體:16+-

捐助的目的,不是為了贏得回報,獲得感恩,而是為了幫他人之所需,解他人之所困,若再有其他附加條件,那這種捐助這種善舉,就成了一樁交易,一筆買賣。

——賀青鬆語

周至高和趙大鵬在醫院陪了賀青鬆一夜。

第二天早上六點剛過,阿牛和辛路遠就來了,他們帶來了三份早餐。

七點十分左右,賀青鬆他們出發了。

七點三十五分,賀青鬆他們抵達八中,並且很快找到了考場。

七點四十五分,賀青鬆要進考場了,周至高和阿牛隻能站在外邊。興許是昨天瀉得太厲害了,身子還有些虛,離開了周至高和阿牛的攙扶,賀青鬆幾次差點跌倒。一個工作人員走到賀青鬆身邊,問他要不要緊,賀青鬆勉強一笑,說還撐得住。那名工作人員就把賀青鬆帶進了考場,並給他找好了座位。

坐在考場等發試卷的時候,賀青鬆有些緊張。將近一年沒有參加過任何考試了,再次踏入考場,突然有那麽一種陌生感。待試卷發下來之後,賀青鬆就一點也不緊張了。他把這份試卷當成了平時複習時的真題練習,從填寫準考證號、姓名這些最基本的開始到答題的基本原則,都是根據平時複習時習慣按部就班。不管是常識判斷還是言語理解表達,還是數量關係等等,一律是一眼定答案,遇到一時答不上來的,馬上進入下一題,絕不在第一輪上多花心思多花時間。第二輪做稍微動動腦、動動筆就能算出答案的題,把較難的題再留到下一輪。第三輪主要是用來做第二輪留下來的題目,這些題目難度很大,可能一個題都要花上十幾分鍾甚至更多時間。最後一輪,掃尾,把沒做的題全部做上,就是蒙絕不留空白。這個道理小學時老師就教了,像選擇題,有時候蒙也能蒙對幾道題。這種競爭激烈的考試,往往是多一分就多幾分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