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慶印記

§走近魏源

字體:16+-

魏源乃晚清傑出的思想家,這個,地球人都曉得,用不著我來饒舌。身為魏源的同鄉,我有責任寫深一點,寫透一些。那些地球人都曉得的,我得繞開點。好了,閑話少說,言歸正傳。下麵,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晚清時期的重要人物。

魏源到底有多重

魏源是湖南邵陽金潭鄉人(今屬邵陽市隆回縣司門前鎮)。我先說說他在邵陽曆史上的分量。在魏源之前,邵陽沒出過重量級的文人。這個重量級,乃是用國家級標準來衡量的,不是在本地出名就可以叫重量級的。魏源是一七九四年出生的,現在是二零一零年,在這二百一十六年中,邵陽還沒有第二個人在文化史、思想史上的影響超過魏源。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他還是邵陽文化的代表人物。所謂邵陽“文有魏源,武有蔡鍔”,是一點也沒說錯。難道在魏源之前,邵陽就沒有稟賦傑出之士麽?當然有。但是那些人沒有魏源運氣好,結果鬱鬱不得誌於草野,甚至到老都不曉得自己原來是天才。大凡某地人才之出,都有階段性。在某個階段之內,往往呈現爆發式,這叫氣運來了。魏源是趕上了好形勢,他所處的時代,正好是湖南人才群的第一個井噴時期。

湖南在古代,被視為蠻荒之地。皇帝要是看哪個大臣不順眼,興許就會把他發配到這裏來做官,當作是懲罰。屈原、賈誼、王昌齡、柳宗元、劉禹錫……這些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人,都曾被貶到湖南來。不勝悲切失落之中,倒也留下了一些千古名篇。但要說他們待在湖南有多情願,那也談不上——不像現在,湖南是文化強省,湖南衛視要是請哪個文化名人到長沙來,那肯定是滿麵歡笑地坐著飛機趕來了。一直到晚唐時期,湖南才出了曆史上第一個進士,這人叫劉蛻。榜單揭曉後,舉國震動,認為是破天荒。大家看劉蛻的眼神,大概跟看一隻突然會講人話的猴子差不多。此後也斷繼續續出了些大文人,如宋朝的理學鼻祖周敦頤。說到這位周大師,跟邵陽有些關係。他曾經在邵州,也就是現在的邵陽市當過官,任期間在官署內挖了個池子叫愛蓮池,寫了篇好文章叫《愛蓮說》。愛蓮池的遺址就在邵陽市政府裏麵,可惜已經看不到蹤影了。明朝出了個李東陽,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同時又是當時的詩壇領袖。明末清初出了位大思想家,叫王夫之,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這幾位都稱得上大腕,隻可惜出得零零碎碎,沒能形成集團性效應。不像中原、江南這兩大塊,那人才是一撥一撥地出來。就連毗鄰的江西,也比不上啊。人家那裏在宋朝時可是大大地風光了一把——歐陽修、王安石、曾鞏、黃庭堅,文化巨頭是一個接一個地冒出來。不過沒關係,“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到了晚清,湖南安化出了個了不起的人物,叫陶澍。此人不僅身具經世大才,是道光年間首屈一指的政治家,而且堪稱中國曆史上的超級人才星探。道光、鹹豐年間中國最重要、最優秀的人才,幾乎都出自他門下或受過他影響。像林則徐、賀長齡、魏源、胡林翼、左宗棠、曾國藩……單看這份名單,就曉得他的眼光如何了。正是因為他對人才尤其是湖南人才的大力扶植、培養,湖南才開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輝煌。而魏源,就曾擔任陶澍的幕僚長達14年,在他的關懷、信任和幫助下在學術上和政務上做出了很重要的成績。所以說,魏源能夠成就,固然是因為他天分高,肯用功,同時也跟趕上了好時候有很大關係。如果他生得早一點,說不定就會在金潭鄉種一輩子田,或者是當個塾師,教幾個鄉下頑童來養家糊口,業餘寫幾句詩,發點懷才不遇的牢騷。這就叫時也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