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街五號

§三

字體:16+-

韓潮望著走去的這個算不得幸福的呂莎,實在有些同情。按理說,她比任何人都應該得到幸福。可是,在花園街五號居住的人,好像命中注定誰也爬不到幸福的塔尖,而等待著的總是不幸的結局。

“又是宿命論!”他批判著自己。

但事物發展的規律,總是注定所有倒行逆施的悖謬,而造成的乖戾、偏頗、狹隘、愚昧,結果都要受到生活的懲罰。按說在臨江市,有誰比得上呂莎?她過去是臨江市第一任市委書記的女兒,現在是第一書記和代市長的兒媳。她想要什麽,就可以有什麽,隻要她張嘴。可是也怪,命運偏偏和她鬧別扭,無論呂莎怎樣努力,硬是敲不開幸福的門。

也許她把自己剖析得十分透徹,可是她應該明白,一切不幸的後果,那是她缺乏勇氣堅持走自己的路造成的。

軟弱的人,很難獲得必須經過鬥爭才能到手的幸福。

“莎莎,你不是不勇敢。你要任性起來,也能做到不管不顧的拚命程度。但是,在更強大的力量麵前,你拿不出破釜沉舟的決心,因此,幸福與你無緣。”韓潮真想以一個久諳世事的老人的身分,和她剴切地談談。

她也許應該按她的稟賦,跟著卡德林娜把鋼琴學下去,然後到音樂學院去深造。那位落魄的伯爵夫人,不知是因為得到走進花園街五號的機會,還是確實為呂莎的音樂才能所感動,寧肯不要學費,也願意把她教出來。據說卡德林娜曾經對她媽媽說:“我從來不曾、也不會懇求過誰,可莎莎,是個有天才的姑娘啊!我求求你們,為了藝術……”

可是呂況不同意女兒去讀音樂學院少年班。

那次臨江地區初試,獲得最優異成績的考生,就是呂莎。當她彈完難度很大的肖邦作品以後,她的鋼琴老師,情不自禁地摟住她,淚水簌簌地滴下。來挑選錄取學員的主考人,自然是音樂學院的教員,對於呂莎——那時還是不足十周歲的小姑娘,可已經成了拔尖的初中生——所表現出的音樂才華感到十分驚喜,馬上挑中,可以不經複試入學。她那嫻熟的技巧,聰明的天資,以及演奏時那股說不出來的氣質,著實征服了在場的聽眾。但是原來希望呂莎成為懂音樂,愛藝術,會外語,擅長運動,從身心體魄各方麵都得到發展的人,並且自幼就著意培養女兒的父親,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連商量的餘地都沒有,粗暴地否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