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趟要两碗莲子羹,他根本吃不了,那为什么还要呢?杨妈二话没说,就去厨房点火煮那贵重的属于药膳的建莲。难道她不知道金一趟的饭量?舍不得糟践半碗剩粥,就舍得浪费一碗莲子羹吗?不,杨妈什么都明细。四十年不算短啊,金府上上下下的一切隐私,能瞒过金一趟的事情也瞒不了这位“老妈子”。正像北京大户人家流传着的一句俗话儿,“老妈子眼里没圣人”。难得的倒是这位杨妈,四十年来她始终把金一趟看作善人、圣人。现在金老爷子多要一碗莲子羹,跟谁一块儿受用?嗨,今儿个七月二十八,那还用问吗?
就当杨妈煮莲子的时候,周仁正坐在西厢房外间屋跟金秀谈话。今天他多半是为道谢而来。在外闯**九年整,一事无成,回到北京不久,借助恩师金一趟的名气和推荐,张全义也没从中作梗,中医研究院便痛痛快快地让他归队了,真是意想不到的顺利呀!因此他专门去稻香村买了两匣萨其马送给恩师,又备了一匣松子糕送给张全义——今后要跟他共事,况且他还是自己的顶头上司、研究室的主任哩。礼物虽轻,却也是一番心意,明天就要报到上班了嘛,周仁希望消解二人之间的隔阂。
可是张全义不在家。周仁知道金府有事,不便久留,打算告辞了:“等会儿全义回来,请你转告一声儿吧,谢谢他!另外,我还想搞搞中草药治疗红斑狼疮的课题,也问问他的意见。”
“我想这没问题,”金秀一笑,“这你也了解,工作上的事儿,他只埋头于自己的,从来不嫉妒别人。”
正说着,张全义提前回家了,推门进屋,看见金秀面带笑容在与周仁小声谈话,心中立刻就有几分不高兴。他没搭理周仁,先问金秀:“孩子呢?”
金秀指指里屋,“小声点儿!刚睡着。”
张全义放下公文包,脱掉外衣,这才向他二人解释两句:“班儿上没事。研究院的老规矩啦,没事就各自回家搞自己的课题。”
周仁已穿好外衣,起身告辞:“我走啦。全义,我是来向老师报告,研究院已经……”
张全义打断他的话:“知道啦。明天就报到上班吧?”
周仁笑笑:“上班,上班!盼了好几年啦,重新归队上班……你是研究室主任,请多关照。”
张全义点点头,没话。金秀送周仁出去了,他才发现桌上有一匣点心,估摸着是周仁送的。进里屋看看儿子,倒是睡得挺香,心想,金秀跟周仁小声谈话,也许是怕搅醒了孩子。不过,他的确不愿意妻子与周仁多来往……前几天,关于接纳周仁重新归队给金一趟当助手的事,研究院的领导曾经征求过张全义的意见。这叫他怎么说呢?从工作出发,的确需要这么一位专业人员,当年金一趟的高徒,今天又是金一趟亲自提名保荐的,他没理由反对。可是,从私心考虑,让周仁归队,当金一趟的助手,整理他的验方——这些资料全在金秀手里,出出进进,天天见面,一道工作……这不好比“引狼入室”嘛!而且,归队当助手这件事,又是周仁与金秀偷偷摸摸“幽会”之后才向金一趟提出来的,难道里边没有文章?张全义的心情十分矛盾,思前想后,莫衷一是。然而,他还是向领导正式表态:欢迎周仁归队,因为工作需要,金一趟老啦,总结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宜早不宜迟!唉,他并非不想“从中作梗”,只因为他是个正派人,做不出背后踩挤人的事来。
杨妈将两碗莲子羹端进北屋,在桌子两边各放一碗,然后冲着东内室招呼一声:“老爷子,莲子羹煮得啦,您趁热吃吧!”然后,她便退出了北屋。她知道,老爷子要“陪着”一个天仙般的人儿对面享用莲子羹——这时候,连杨妈也应该回避的。